說話臉紅了,但我清楚我不喜歡她,然後我就想著下次不要臉紅,失敗了,現在嚴重了,不到一年時間對好多人都這樣,煩死了,跟別人說話滿腦子想著別臉紅,可還是不行


第一 別太在意強迫症,你越覺得它很嚴重你自己就會越來越陷入其中,不要去找各種各樣的書或者在網上尋求方法解決,很多時候對號入座你會發現癥狀愈發嚴重。順其自然,把它當成自己沒解開的心結。

第二 即使再焦慮也要堅持做自己的事兒,當你完成了手頭上的學習或者工作的任務,會感覺舒服很多。不能因為心裡難受就停下你要做的事情,這樣只會增加強迫帶給你的負罪感。

第三 不做無意義死循環的思考,很多問題想再多也得不出答案,即使得出了答案事情也並不會完全按照你自己的想法發展,既然如此那就放棄那些無意義的思考,把思維從自己身上挪開,去思考一些非自身的事情,解決一些實打實的問題。

第四 保持樂觀的心態,微笑面對一切。當你陷入自己的想法時不妨樂觀的想問題,可以嘲笑一下自己,這樣就不會感覺太糟糕了。樂觀是一切痛苦的解藥。

(總而言之就是別太在意強迫症,別刻意誇大其程度,不逃避要做的事但是可以逃避一些不必要的思考)


現實生活中,強迫症、抑鬱症使人很痛苦,其程度可以說是痛不欲生,生不如死。身為過來人,我感同身受。

由此很多朋友因為它的痛苦表像,就想當然的認為關於強迫症、抑鬱症的處理會是個很複雜很複雜的歷程,簡直是無法完成的任務。有很多朋友因此而絕望無助,甚至自殘自戮。其實事實真相不是那樣子的,你只是被假象迷惑住了眼睛。

那究竟應該怎麼解決這個看似無解的問題呢,其實事情真沒有你們想的那樣複雜,它解決起來非常簡單,甚至簡單到你只需要領悟一個佛教的小故事即可。接下來我把這個小故事講給大家聽,請諸位仔細閱讀和逐字逐句領悟我說的話。

有一天禪宗五祖考量弟子們的才智,就讓他們各自學一首偈語。大弟子說:身是菩提樹,心為明鏡台,勤勤常拂拭,莫使惹塵埃。五祖不以為然。後來的六祖惠能說:菩提本無樹,心非明鏡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五祖深以為然,便將衣缽傳給惠能。其中大弟子所要表達的含義是:心靈是神聖的,不可有絲毫的私心雜念,要時時刻刻地「鬥私批修」。惠能的意思是:大腦的功能不是理想的東西,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它所能想的,能感受到的都是正常的反應,有些是痛苦的,但絕不能像塵埃那樣去掃撣。企圖去掃的結果必然是失望以及絕望。

大弟子的態度和作為恰好是強迫症、抑鬱症的產生條件。惠能的態度和作為才是正常人或治療強迫症、抑鬱症的條件。

在對「菩提樹明鏡台」有正確認知態度的前提下,然後採取順應自然轉移注意力的正確行為。其實解決問題的真相就是這樣簡單。

具體來說,有強迫思維時,首先要讓自己「覺悟」,要領悟自己心經歷的這些都是自然必然的事物,它如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樣自然,它又如同我們的眼耳口鼻手一樣,是組成我們的一份子。我們正確的應該做的是適應它,而不是反抗它,與它為敵。因為和它為敵,就是和自然規律為敵,而和自然規律為敵的後果不是煩惱,就是毀滅;

然後是要隔絕來實現注意力的轉移。不要對抗,順其自然,允許自己帶著「不安焦慮」去做應該做的事,然後在轉移注意力的過程中慢慢淡忘它。這樣你的處理過程就是雲淡風輕自自然然的一個過程,而不是原來的無盡煩惱不斷糾纏的過程。這樣慢慢就會形成一個正循環,直至你走出桎梏,回歸正常人的行列。

其實強迫症治療起來就是這樣簡單。一、開悟(對於自身的表象);二、隔絕轉移注意力。只要大家能認真思考,領會透了這個小故事及我說的話,並努力踐行之,那你就一定會重新獲得人生的自由。

最後,如果你覺得我說的有道理,那就請來我的微信公眾號里做客吧,說不定裡邊關於強迫症的理論的某句話,就可能解開你的心結疑惑,給你帶來大徹大悟,從而使你獲得真正的大解脫呢!

微信公眾號:菩提明鏡之開悟 ptmj66


增強「心理免疫力」,徹底告彆強迫症,從體悟療法開始。


強迫症通常都會有這樣的體驗,就是用我們俗話說的「按下葫蘆起來瓢」。


什麼意思呢?就是某些癥狀得到改善、緩解之後,哎,又冒出一個癥狀,這個癥狀弄好了又冒出一個癥狀。


所以我們想的是,怎麼樣才能使這個癥狀好了,就不再冒出別的新的癥狀來呢?這就是說,怎麼樣好了以後不再複發呢?


這是我們體悟療法里很重要的一個觀念,也是我原創的一部分內容。


舉個例子。把我們的疾病比喻成是海上的冰山,那麼海上漂浮著很多冰山,如果我們用現代的這個手段炸碎了一個冰山,那麼我們繼續前行,還會碰到另一個冰山。炸碎了一個冰山,還會碰到另外一個冰山。如果我們有辦法,假設可以提高海水的整個溫度,如果我們能把整個海水的溫度提高到一定的溫度,那麼所有的冰山都會融化掉。


這個例子我是聽劉天軍教授提到的,我覺得非常合適。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對單獨的一個癥狀一個癥狀地來解除它,那麼就會出現前面說的「按下葫蘆起來瓢」,但是如果我們能把整個海水溫度提高,那麼所有的冰山都將融化。

那我們對於強迫症來說,這個海水的溫度是什麼呢?我把它叫做心理免疫力


你看我們最近這個新冠肺炎,我們一直都聽說,沒有什麼直接針對這個病毒的藥物。那麼,我們做的支持性治療,最關鍵的是要能夠提高這些患病人的自身的免疫力,也就是說真正起作用的是這些人的自身免疫力。


我們想想,這不僅在新冠肺炎上,在我們所有的疾病上都是一樣。如果我們的免疫力低下,我們就容易生各種病。你想同樣都是這個密切接觸者,有的人就被傳染了,有的人就沒被傳染。這和什麼有關呢?同樣是降溫,有的人就感冒了,有的人就沒感冒,這和什麼有關呢?這實際上和我們自身免疫力有關。如果我們的免疫系統它出了問題,我們得什麼病都不好治了。


對於我們的心理,體悟療法認為,我們也存在一個類似這樣的心理免疫系統,也就是,我們如果這些免疫力低下的話,我們就有可能得心理疾病,然後如果這些免疫力沒有得到提高的話,我們還有可能複發。所以體悟療法主要的一個諮詢目標,就是提高我們自身的心理免疫力。


心理免疫力是一個能力模型,不同於以往的素質模型。


以往我們認為,強迫症和我們的性格基礎有關。比如說我們追求完美的性格呀,我們刻板啊,我們多疑呀,和我們這些性格可能有關,這是一個素質模型。


而我們這個免疫力呢是一個能力模型,它就相當於說一個建築物的抗震能力,如果這個大樓能抗 7 級地震,那麼現在來了一個 6 級地震,這個大樓就沒事,不會被損壞;如果它能抗 7 級地震,來了一個 8 級地震,那麼這個樓就會損壞。所以我們這個免疫力呢,就相當於這個建築物的抗震能力。


體悟療法我們一共認為這個免疫力有 9 個,或者說 9 種,分別是:第 1 個是意願和決心;第 2 個是覺察力;第 3 個是看清想法的能力;第 4 個是離開想法的能力;第 5 個是專註當下的能力;第 6 個是願意經歷的能力;第 7 個是持續實踐價值觀的能力;第 8 個是與過去和解的能力;第 9 個是對變化的了知和接納能力。


那我們自助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這 9 種能力。對於每一個人,這 9 種能力都是不一樣的。對於同一個人,不同的癥狀,這 9 種能力也是不一樣的。所以,我們要針對某一個癥狀,進行這 9 種能力的評估。如果這 9 種能力都得到了提高,那麼我們以後複發的可能性就大大地減少。


第 1 個能力,決心和意願,就是說你有多少意願和決心來改變現狀,重點不在於是否成功。

1 分是完全沒有意願去改變;


2 分是想改變,但不願意付出努力,不願意承受痛苦;


3 分是願意付出些許的努力去改變,願意承受輕微的痛苦;


4 分是願意付出中等的努力去改變,願意承受中等的痛苦;


5 分是願意付出較多的努力去改變,願意承受較高的痛苦;


6 分是願意付出很大的努力去改變,願意承受很大的痛苦;


7 分是願意付出任何努力去改變,願意承受任何痛苦。


評估一下,對你目前最想解決的癥狀,你的意願和決心大概在幾分。你的分數越高,預示著你好轉的可能性越大。


有些人我們見過,他完全不想改變,就是 1 分。父母逼著他來,或者家人逼著他來,覺得你這個問題你必須得改,然後呢他自己覺得我沒啥問題啊,環境的問題啊,你們的問題啊,所以迫於家人來諮詢,那麼效果就不理想,因為他自己沒有這個意願。


那相反,有些人想改變,但不想付出啥努力。有沒有什麼方法呀,老師你告訴我一個方法,我怎麼做,然後就能好了?希望能有一種靈丹妙藥,吃了就好。那實際上這是不存在的。我們只能為自己負責,也只有我們自己能為自己負責。如果把它交給一個藥物,交給一個醫生,或者交給一個諮詢師,想讓他們把我們這個強迫症弄好,然後我還不費啥勁,這是不太現實的。

那最好的就是 7 分,願意付出任何努力去改變,願意承受任何痛苦。那我見過很多這樣的。我記憶最深刻的有一個,他準備到我這兒來諮詢,花了好多年的時間,才成功地離開家,來到我的諮詢室,花了好多年啊,因為他的癥狀導致他沒辦法離開家。


他通過網路知道我們這套方法,也知道什麼是最有效的,所以他來了就跟我說,不用跟我一級一級地暴露,我直接就要來那個最恐懼的等級,因為我沒多少錢,我只能做個五六次諮詢。所以無論怎麼痛苦,你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我都做好準備了。


所以你看,他的決心和意願就很好。一共在我這兒住了一個星期,我們做了 6 次的諮詢,直接對他最害怕的、最想解決的,現在已經三年多了吧,他在來我這兒之前有七八年的時間沒有離開過家,在我這兒諮詢完,就去賣水果了,一直到現在還做得還可以。所以你看,這個能力很重要。這是第 1 個,意願和決心。


第 2 個能力,我們叫做覺知力或者覺察力。1~7 分是這樣的:


1 分意味著強迫行為實施結束之後才能覺察到;


2 分意味著實施強迫行為的過程中就可以覺察到;


3 分意味著強迫行為剛一開始實施就能覺察到;


4 分意味著想要實施強迫行為的動機一出現,就能覺察到;


5 分意味著情緒產生時就可以覺察到;


6 分意味著想法出現後,就可以覺察到;

7 分意味著想法剛一出現就能覺察到。


這個是什麼意思呢?拿一個檢查型的強迫症來舉例。


我離開一個地方,首先我要冒出一個想法,我有東西落在這兒了;然後這個想法我相信它是真的了,然後我就會焦慮,有了焦慮的情緒;有了這個情緒,我才決定通過檢查,我仔細看看有沒有掉東西,有這個決定和衝動;有了這個決定和衝動,我們才去做檢查的行為。這是一個強迫完整的過程。


那麼, 1 分就是我站起來要走了,然後呢我想到要丟東西了,焦慮了,然後我就回頭看了兩眼,看完兩眼,因為這個很快呀,回頭看完兩眼了,然後才覺察到「唉呀,我剛才又做了強迫行為」,這就是 1 分,這個強迫行為你都實施過了。洗手的也是一樣,我又去洗了,洗完了才發現我又洗手了。這就是你的覺察力還不夠好。


2 分就是實施的過程當中,我來檢查,我看完這個第一眼了,發現我這不是又在檢查嗎,在這個時候就能覺察到,就是這個強迫行為還沒有結束啊,在實施的過程中就覺察到了,這是 2 分。


3 分是剛一開始強迫行為就能覺察到。剛一回頭我就覺察到,唉呀,我回頭這又是強迫行為,又檢查了。


4 分就是我還沒有回頭,我心裡決定,我現在再得回頭看一下,有這個決定,有這個動機的時候就能覺察到,噢,我又要回頭了。這就是 4 分。


5 分就是情緒產生時可以覺察到。唉呀,我現在又焦慮了。我焦慮啥?焦慮可能丟東西了,這個時候就能覺察到這個 5 分。


6 分是想法出現之後,腦子裡有想法可能丟東西了,唉呀這個想法又冒出來了,這是個強迫症啊,那這就是 6 分。


7 分是想法剛一出現, 「我可能丟東西」這個想法剛一冒頭就覺察到了,這是 7 分。

那麼你的覺察力越好,你改變的可能性越大。如果你每次都是在強迫行為都做完了你才能覺察到,那你沒有機會來改變了。所以我們希望至少能夠提高到 4 分,就是你已經決定要去做,但還沒有去做,這個時候覺察到它,只有覺察到才可能去改變它。


第 3 個能力是看清想法的能力。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51 篇內容

鹽選專欄

解救強迫症:強迫症體悟療法自助指南

東振明 正念體悟療法創始人

¥99.00 會員免費


你好!建議你看看《白熊實驗》這本書,正好是針對你的問題的。和別人說話不想臉紅,的確是你的願望,不過如果每次都可以提醒自己不要臉紅,那麼這句話本身就包含了「臉紅」這個詞,其實是在提醒自己,更加不自然了。任何我們排斥的事物,出現的頻率反而會更高。當你能放下這種排斥,臉紅不臉紅都不是你關注的重點了,那麼你就會變得比較自然了。


強迫思維是很典型的一種強迫表現,主要表現在腦海里有不受自己控制的念頭出現,伴隨恐懼焦慮不安等難受感。我們都會陷進去分析以求的確認心安的感覺。

正確的做法是,強迫思維來了覺察到後帶著難受繼續做該做的事,不要投入關注呼吸,堅持下來,慢慢就會好轉了。

【認知行為專欄】應對強迫思維的幾大誤區!你中招了幾個??

mp.weixin.qq.com圖標

我拍了視頻專門講強迫思維,可以看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