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练的太极拳圈子里相关概念只有 气感 和 整劲 两个概念。

气感是每个人都有的,最简单的做法就是坐下, 向前伸出手臂后, 手臂尽量前伸的同时放松手臂肌肉,仅维持在手臂不会落下的程度。 除此之外还有浑圆桩, 指尖相对在身前抱球的情况下 尽量放松手臂。再一个就是立掌两臂向两侧伸直,同样尽量外伸的时候放松肌肉到仅保持手臂不下落。尽量用外撑方向的力来维持,不要用举东西的力。 你只要做对了就会有流动感, 手臂随著呼吸有一个移动的趋势。

有了基本的气感以后就是不断的调整动作,直到每个动作都有气感并顺著气感运动。

气感的作用就是告诉你正确的动作移动路线, 只要你的动作是顺著气感走的,就很容易发出整劲。

所谓整劲,我认为就是在运动中借助体重移动的惯性来产生更大的作用力。

气感和体重都是你本身就有的东西。 练拳就是练习如何使用。


凡是讲内气的人,你只管上去揍他(如果你有钱赔的话),肯定倒。


没有内气。

中医里面用到的内气可能是一种心理暗示,而内家拳的内气是一种误解。我在对肌肉组协调的解释中用现代科学的语言解释了为什么内家拳高手可以高效的打击。

所以,不要去追寻内气了,不存在的。

去追寻高协调吧。

金云:以直拳为例说明一些传武概念的价值?

zhuanlan.zhihu.com图标

下面用肌肉分组的方法来讨论一下。

在直拳的过程中,假设某人的肌肉组A的协作收缩A』可以使得拳头按照预定轨迹前进,肌肉组B的协作收缩B』可以使得拳头按照相反的轨迹移动。肌肉组C为不相干组,即无论拳头打出和收回时都不应该出力的肌肉;肌肉组D为维持组,即无论拳头打出和收回的时候都要用到,使用的原因多半是为了姿势的维持,例如拳头需要对抗重力,那么为了维持平伸的姿势不致下垂,则必然有某些肌肉相应全程出力。 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实现拳头打出-收回这个动作组合,可以通过无数种肌肉协作组合具体实现。上文所说的协作收缩A』,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哪些肌肉出力,而是包含的每块肌肉在什么时间出多大的力量,所以,虽然只是实现同一个目的--直拳,但实现这个目的的组合数几乎是无限多的。而且人类个体差异很大,每个人的骨骼、肌肉条件都各不相同,所以,对每块肌肉进行量化计算是没有意义的,我们仅需要用上述分组,来讨论人体肌肉协调是如何影响徒手格斗效果即可。

显然,对于上述直拳动作的具体实现,好的情况是在出拳的时候,仅A组肌肉出力,且以高效率协动实现;而在收拳的时候,仅B组肌肉出力,也以高效率协动实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在出拳的时候,很难达到最高效的情况。

常见的情况是: 第一种情况:我们努力的出拳,但是A组肌肉和B组肌肉、甚至包括C组肌肉都很紧张,虽然A组肌肉实现了较大的出力,克服了B组肌肉出力造成的障碍,还是完成了动作,但是在整体效果上,当然不是最好的出拳效果。 第二种情况:我们轻松的出拳,但是A组肌肉并没有发挥最大出力,当然也就不能实现最好的出拳效果;甚至有可能B组肌肉也有部分出力,更加的减弱了效果。 第三种情况:C组肌肉中,以及所有肌肉中,某些肌肉不当的出力,造成其他肌肉必须相应出力以对抗这种不当出力,否则会造成拳头方向偏出,打不中目标,或者甚至有可能造成肌肉拉伤等对自身的运动损伤。 由以上讨论,训练者之所以要进行大量的训练,是为了使自己形成相应的动作记忆,在作出动作的时候,使用、且仅仅使用必要的肌肉群组,按照高效的协动来实现肢体的运动,以得到最好的动作效果。 以上对于直拳的分析,对所有格斗系统都适用。 由于人体的复杂性,没有理解上述规律的人很难自动练习出高效的直拳动作,能否掌握合理的出力方法很大程度上是看天赋。有的人天生就能合理地出力,但有的人怎么也理解不了,做不到把不该出力的肌肉放松。所以,我国古代的武术家们创造了各种练法帮助门徒进行训练,使得门徒在没有天赋、也不理解概念的情况下,也能发挥出更大的威力。令人遗憾的是,在传武中,那些练法被神秘化了。由于高效的击打动作,人体相对松弛不紧张,其体验看起来不费力,却能得到更好的打击效果,人们不能合理地解释,于是将之神秘化,解释为内气、内力、暗劲等概念,要求习练者自行理解。例如,拳谚「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里的气是指一种对身体的协调控制,是一种难以言传的东西,前人不知道如何描述,只好以「气」来指代。而我在此写作本文的目的,就是解除这种神秘化,试图对传武的一些概念作出比较科学的解释。


气,只是身体对于能量运行的感觉而已。

人体除了肺部,是不可能存在气的。

但是内家拳是在内里心肝脾肺肾生成的五行能量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心肾交合水火相济的心肾的能量,其次就是肺部的呼吸能量,这些能量的生成与运行达到统一(即合一)时,身体就会感觉在呼吸过程中产生了能量和力量。

不要怀疑五行能量。心肝脾肺肾都是依靠能量来实现其生理机能的,只是人们感觉不到。内家拳就是要习练并且利用五行能量--------这就是内家拳强调返璞归真的原因。

在习练过程中,用五行能量控制周身整体压缩旋转,就叫以心行气。以心行气的第一个过程叫易筋,即五行能量在经络中传簇而形成一个能量筋,身体仿佛被这根能量筋牵动运动,这个过程叫易筋换力。

在经络中传簇的能量强大到一定程度,会向内内敛入骨、向外扩张到皮毛之下,此为涨筋腾膜、抻筋拔骨,即为易髓。

气,只有习练到涨筋腾膜的阶段才能够感觉到。气的本质就是内里五行能量与外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在体内传簇的结果,气就是能量传簇。

具体习练方法太多,就不在这里说了,题主可以看我主页文章,里面有习练方法。


不是方家,但是见过太极高手对气功毫无感应。我觉得内气是个好东西,但是与武功无关。有气感最好,没气感也无所谓。


所谓的气和空气气体完全不是一个概念,练武一般都讲求一个气感,气感是什么应该是人体内的一种能量流,每个人都有,只是没经过锻炼的人气感比较弱。气血就是说气和血中医认为气推动血液运行,于是中医整理出人体的奇经八脉,还有各种经络。简单来讲就是有时候有的人运动完了手脚发热也是气感的表现。在武术里,专心站桩时,以意导气,长时间的内气的壮大就会使人有气感,再深一步你也会隔著一段距离让别人感受到你的内气,这个内气别人感受到的应该是发热,但绝不是武侠小说里那种一掌出去十八条龙就飞出来了,那是假的,能强身健体强壮腑脏,强壮筋骨,提高自身抗击打能力是没问题。


有个问题,人体失去哪个感觉最可怕。

文艺青年写了很多催人泪下的名篇,

好多我都抄下来当谈资,真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妙哉斯言。

直到看到一个「医科混蛋」写到:酸碱度感受器

明白自己和踏马文青的幼稚了。

气是什么,感知对存在的一种概括和解释。

能总结能重复能传授能验证,

这是科学啊!

按照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去发展就好。


谢邀。 想要练气直接去练气功吧。传武哪有那么邪乎,武术就是一门击技之学,什么神呀气的,一概没有。


网上搜开合功,一天做1000个!几天就有感觉了


踏踏实实练就是了,练内家拳的人好多都是想的太多,练得太少,


练了十几年二十年,然后发现啥也没学会,就生气了。


不知道,或许修仙可以


.....说真的 我一直就不太相信什么内家拳的气啊 内力什么的...这东西应该是有金庸之后才有的概念吧 ...


这取决你如何定义「气」了,

现在大部分内家拳的说法气是一种古人认知水平文化水平不够所采用的模糊形容名词,以整劲,协调发力或者一种控制力道的感觉为主,如果以此为气的话,就老老实实跟师傅练,练多了应该能体会个七七八八,但此外我推荐你业余接触接触散打拳击一类的,两个比著来看能不能体会到区别,冷暖自知。

然而,绕回一个根本问题,内家外家区别在哪,现在有的看法就是内外家没区别,最早货于帝王家的那些是内家,最多加一个训练顺序不一样先侧重整体发力来区分;或者,承认所谓「气」的存在,也就是道家内丹派的气,中医的气,传武内家的气都是某种需要联系才能感到的实体,它可以增强你的身体能力,这还是靠名师指点,外加一些你自己的「气感」,有的人没气感,练再多也只能徒增遗憾了。

两种说法你自己选一个信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