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面有不少的誤區,類似的問題還有修行是不是一定要斷情絕欲,最近很多網路小說中還特別喜歡把「太上忘情」解讀成無情無義,實際上都是誤解。

首先,修行分有很多種,神道修行確實是需要通神能力,但也不是非得有過通靈經歷才可以。我們在傳承的時候因為通靈人在認知方面經常會因為自身經歷產生偏差,反而會更加謹慎。

而歷史上很多祖師修為成就很高的祖師,不但不通靈,反而一開始都不信神仙。

呂洞賓祖師,傳說原為儒生,40歲遇鄭火龍真人傳劍術,64歲遇鍾離權傳丹法。當然也有另一個說法是呂祖科舉不第,鍾離權十試呂洞賓。不過不管哪個版本,呂祖一開始都是不信神仙沒想修道的。

三豐祖師、南宗白玉蟾祖師甚至北宗的王重陽真人小時候也都是如此,並沒有什麼神怪經歷,而且都有考科舉功名的想法,是到了最後有機緣才一朝醒悟。


那為什麼會有這種有過靈異經歷更適合修行的說法呢?

這種說法的來源於一部分民間法師的認知,他們傳承的行法內容都是以通靈為基礎的,所以更強的通靈能力對他們來說十分重要。

但巨大部分的民間法師缺少為不通靈的人開通靈的能力,只能通過一些土辦法(墳頭草洗眼等等)增強自己和傳人的通靈能力,效果還沒法保證。

這時候,天生命格偏陰或者有過通靈經歷的通靈體質人群自然就成為了適合傳承法脈的不二人選了。

但在正統傳承內,有內煉修為可以將血氣方剛完全不通靈的年輕人濛魂通靈,所以在教導徒弟時,靈異經歷反而不如知識、心性、邏輯思維能力來的重要。


順便說一下修行是不是一定要離情絕欲的問題。

不是一定要離情絕欲,而是不能沉溺,沉溺其中會限制修行的成就,尤其是在過大葯魔考的時候出問題。

丹道就行對情感的要求是要能看開,不是沒有,是要能自我控制。


有過通靈經歷的人更容易被神鬼幻象所迷惑而無法自拔。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