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mm,怎麼說呢,我大概看了一下其他人的回答,有說情聖的,有說渣男的…啥都有。我個人是不太認同這些觀點的。下面是我對倉央嘉措的解讀。

倉央嘉措的一生,可以說是活的憋屈。他的家族世代信奉寧瑪派佛教(佛教的一個小分支,也稱紅教,信徒可以結婚。)1683年,他出生了,誰也沒想到,這個男孩可以成為以後的六世達賴喇嘛。藏族主教(格魯派佛教,也稱黃教,信徒禁止結婚。)五世達賴圓寂後,桑傑嘉措卻秘不發喪想獨攬大權,但又怕有朝一日事情敗露,就想找一個轉世靈童,若事情沒有敗露,便一直這樣,一旦事情敗露,便一邊向皇帝請罪說自己只不過是擔心達賴太小無法處理事務,一邊擁立一個傀儡藏王。倉央嘉措就在這時候上台了。

一開始的倉央嘉措由於年紀小,並不在乎這些事物,可是隨著年紀的增大,倉央嘉措越來越不滿桑結嘉措的一些政治主張,可奈何自己又沒有實權,只能忍了一天又一天。他對黃教的不滿越積越深,最後通過出去找情人(當然不是我們現在說的情人)這種方式來反抗。可是他很清楚他自己的局勢,但他始終沒有放棄。

事情敗露後,他被押送至京審罪,至此,歷史對他的記載戛然而止,對於他之後的去向後世是眾說紛紜。流傳最廣的說法是並沒有到京城便在中途離開(這部分的歷史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查一下資料)。

以上,基本上就是他的一生。

從這裡面我們可以看到他跟當時整個就是對著乾的,但他骨子裡的反抗精神是不被認可的這也就導致了他一生的困苦。另外,他也是對自己命運被決定的反抗。他也只希望做芸芸眾生中的一個,可是世道不允許。

(好累啊,先說到這裡吧)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好多年了,你一直在我的傷口中幽居,我放下過天地,卻從未放下過你,我生命中的千山萬水,任你一一告別。

住進布達拉宮,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薩街頭,

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

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安得與君相決絕,免教生死作相思。

我覺得,倉央嘉措就是那個"知道很多道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責任重大,必須捨棄一些。於是痛苦、無奈……一些情緒使這個多情的詩人寫出那麼多流傳至今的句子。


自聽到這個名字開始,我似乎註定為其著迷。不是因為世人將他說成拉薩最美情郎,倉央嘉措在我的思維里入世俗而不俗。他所寫下的萬千詩詞在旁人眼裡或是情詩亦或是表達自己對信仰的熱愛,在我眼裡,卻是對眾人的「渡」。我在學習和生活里搜索過很多有關他的資料,事迹,大多是講述他的情感和生活,但這些皆非我所要了解的。

在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倉央嘉措詩集中講了很多他為情所困的原因,更是提到了他從小生活的環境讓他更嚮往自由和愛。這就讓我產生了思考,「渡」眾生的佛陀註定要遠離世俗么,人間劫難萬千,不去體會其中,單單是思考就可知世間百態與苦厄?人們把生的希望寄予佛陀,可一人之力怎抵的住千萬人的營生,縱使滿腹經綸,縱使能力滔天,也有萬般無奈,也有萬般遺憾,佛陀的困惑誰來解答?他又要經歷多少才可自「渡」?他受人們敬仰愛戴,擁有權力和智慧,可還是寫下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莊子所說的無所待真的有人可以做到嗎?父母生下我們,一心一意為我們考慮,為我們鋪路,給我們講述道理,以免自己的兒女陷入世間喧囂,但這樣就可避免我們不重蹈覆轍了嗎?人們嚮往和追求的事物千千萬萬,最後還是在世界的網裡兜兜轉轉。到底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佛陀慈悲救下黃狼,世人反對以為是錯,可黃狼忠心遠出於人,世人驚訝,誇讚此為功德。佛陀遠離權力時,無人說情愛是錯,可當有人需要他時,他又被道德綁架,人們說佛陀不可有愛。我一直覺得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世間從不會有雙全法,最後都是無奈後的掙扎與選擇。


感覺他很無力吧 是的想到他真的想到的是無力 別的轉世靈童都是從小培養 他偏偏是七八歲才可始 可是他卻又不想成為那樣的人 一直反抗確從未成功 有喜歡的女孩也被拆散 無奈之時只能靠寫寫詩來排遣 最後又因為康熙 又英年早逝(有一說沒有,只是流落民間)


魚和熊掌都想兼得的人,一個有才華的貪婪的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