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倉央嘉措寫的,民國著名的文學翻譯家曾緘,他將倉央嘉措的藏文詩翻譯成漢文。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倉央嘉措出生在藏南農奴家庭。倉央嘉措是藏族最著名的詩人之一,他所寫的詩歌馳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學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藏族人民中產生了廣泛深遠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詩壇上也是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花異葩。

這首詩內容是: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其實我們對倉央嘉措這首詩,只看他的表象,並沒有理解他的深層含義。藏傳佛教著名堪布對此說過:「他的詩有內外密三層意義。以外義而言,它閘述了男女之情,但它的內義和密義,多數卻無從了解。……人們可能奇怪,這樣的詩怎麼會出自一位藏傳佛教著名大德之手?事實上,他的這種特殊的顯現,對世人具有一定的意義:欲界中人,都難免對異性的貪戀,通過他的情詩,人們被引入他的世界,由此因緣,緩緩種下解脫的善根。」

藏傳佛教高僧對其評價:「六世達賴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詩歌和歌曲凈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並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獨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義。也正因為如此,倉央嘉措在藏傳佛教中一直被奉為六世,而把後來指定的六世達賴稱為七世。」


「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詩還有上句:「世上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詩是六世達賴倉央嘉措寫的。他是康熙年間很出名的詩人,同時還是西藏王。因為他出生時辰與上任達賴圓寂的時間相同,這樣他被選為轉世靈童,當了六世達賴。

倉央嘉措出身農戶,他一直沒有學習過漢語。他的詩集《倉央嘉措情歌》,是由叫做曾緘的民國著名翻譯家翻譯的。


在世人眼中,倉央嘉措是一個謎一樣的傳奇。世人喜歡他都是因為他的情詩,所以在世人的眼中他是一個情僧。另外他的人生經歷,尤其是人生結局的撲朔迷離,也讓他成為一代傳奇。實際上,他在歷史上有無與倫比的身份和地位,因為他是六世達賴喇嘛。

倉央嘉措在政治上到底有何作為,早就塵封在歷史當中了。人們僅是記得,他是那個在高原上吟唱的詩人。

倉央嘉措識漢字嗎?答案是否定的。倉央嘉措出身農奴之戶,沒上過漢語學校,他根本就不認識漢字。

但這並不影響他能寫出流傳甚遠的詩句,只要用情,文字的力量是沒有國界、不分民族及種族的。

當然,我們要感謝那些讓我們聽懂詩中韻味的翻譯家,如「不負如來不負卿」的翻譯者民國時期的曾緘。他完美的詮釋了翻譯家嚴復提出的翻譯界三境界「信、雅、達」,讓我們真正領略到原詩之本意和譯詩之韻味。從這層意義上講,功莫大焉。

附全詩,共欣賞:

美人不是母胎生,應是桃花樹長成, 已恨桃花容易落,落花比汝尚多情。 靜時修止動修觀,歷歷情人掛目前, 若將此心以學道,即生成佛有何難? 結盡同心締盡緣,此生雖短意纏綿,與卿再世相逢日,玉樹臨風一少年。 不觀生滅與無常,但逐輪迴向死亡, 絕頂聰明矜世智,嘆他於此總茫茫。 山頭野馬性難馴,機陷猶堪制彼身, 自嘆神通空具足,不能調伏枕邊人。 欲倚綠窗伴卿卿,頗悔今生誤道行。有心持缽叢林去,又負美人一片情。 靜坐修觀法眼開,祈求三寶降靈台, 觀中諸聖何曾見?不請情人卻自來。 入山投謁得道僧,求教上師說因明。 爭奈相思無拘檢,意馬心猿到卿卿。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 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不負如來不負卿」這句詩是由西藏的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所寫,原詩是由藏文書寫,由民國時期的「曾緘」翻譯成漢語。

在布達拉宮,倉央嘉措受到嚴格監督學經修道,被當做活佛培養,學的都是各類藏傳經文。雖說有史記載他後來去過蒙古宣揚佛法,但那時也應該沒有人教他漢語。查找的各種資料中都沒有提到她會漢語,如果他會,應該能找到相關說法的。

倉央嘉措出生於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的一個西藏農奴之家,被五世達賴喇嘛的弟子桑傑嘉措利用成為了六世達賴喇嘛,在位共八年,圓寂於押送進京期間。在位期間,大權全部掌握在桑傑嘉措手上,倉央嘉措空有其位而無其權,正應了他的那句詩「住進布達拉宮,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流浪在拉薩街頭,我是世間最美的情郎」,所以在政治上不好說其有什麼建塑,但在佛法與詩歌上,他的地位無可替代,藏傳佛教高僧這樣評價他:「六世達賴以世間法讓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廣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詩歌和歌曲凈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他用最真誠的慈悲讓俗人感受到了佛法並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獨立特行讓我們領受到了真正的教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