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和納蘭容若,是清朝非常著名的兩位詩人,而且兩位詩人留下了很多佳作。上初中時,我的語文老師講過他的詩,我是從那時喜歡他的詩的。不管別人知不知道,反正我是一直都很喜歡,因為我的愛好是寫作,對文學的追求,讓我必須去欣賞別人的精華。至於忽然火起來,這句話應該是再次火起來吧!因為他一直都被傳唱,已經有幾百年了。

我最喜歡他的「那一夜」、「見與不見」,並且我也臨摹了他的「那一夜」,只可惜被兒了給我撕毀了,由於時間較長一直想不起來了。畢竟寫作是和當時的情景心情有關,現在又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了。

其實他和唐後主李煜十分相似,雖然沒有做好領導應做的工作,但在文化上對後世卻有很大成就。尤其作為一名達賴喇嘛,心裡儘是對愛情的渴望,這與當時的環境是相悖的,所以也有很多人認為是偽作。

倉央嘉措的詩說實話,和我們的古詩不一樣,他就是現代詩,也許是漢藏語系翻譯問題。說實話他的詩吟唱起來,不但好聽而且還很有味道。在這個時代我們只在上學時,才會學習古詩和現代詩。我們平時大家只會唱流行歌曲了,而且以藏族風格的歌曲很受大家歡迎,所以倉央嘉措再次火起來,也是必然的!


倉英嘉措的詩很美,很有韻味。作為一個高僧,他的詩卻充滿了凡塵俗世的煙火氣息,還是世間最永恆也最俗氣的愛情為主題。

有種禁忌的美好感覺,就像一個天上的神仙落入凡塵來體驗愛情的種種美妙滋味,本來是無欲無求的仙人,卻從此沉溺於紅塵俗世。一邊心系佛祖,一邊眷戀紅塵。

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因為他活佛的身份,因為他特殊的人生際遇,因為他憂鬱多情的性格,因為他傾世的才華,成就了獨一無二讓人怦然心動的他。

作者菌悄咪咪說一句,制服誘惑什麼的,就是這個道理。

(圖為網路所獲,如有侵權請告之,見諒。)


文學淺薄化而已,什麼「不負如來不負卿」,較真來說,打油詩而已。

作為異族詩人,翻譯很重要的,有個有趣的例子。

山東軍閥張宗昌,寫了這麼一首詩:

游泰山

遠看泰山黑糊糊,上頭細來下頭粗。

如把泰山倒過來,下頭細來上頭粗。

大概有個好事之人,翻譯成英文,頗受好評,國人見之,又翻譯成中文,便成這樣:

游泰山

遙遠的泰山,

展現出陰暗的身影;

厚重的基礎,

支撐起淺薄的高層;

假如某一天,

有人將那乾坤顛倒;

陳舊的傳統,

必將遭逢地裂山崩。

倉央嘉措現在流行的今體詩,好像是民國時期曾緘先生翻譯的,然而,曾緘先生又有什麼傳世作品不?沒有!然而曾緘信手翻譯的作品,卻大紅大紫,依稀就是張宗昌故事!


實話實說,我走上寫詩的道路就是受倉央嘉措詩的影響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