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央嘉措和纳兰容若,是清朝非常著名的两位诗人,而且两位诗人留下了很多佳作。上初中时,我的语文老师讲过他的诗,我是从那时喜欢他的诗的。不管别人知不知道,反正我是一直都很喜欢,因为我的爱好是写作,对文学的追求,让我必须去欣赏别人的精华。至于忽然火起来,这句话应该是再次火起来吧!因为他一直都被传唱,已经有几百年了。

我最喜欢他的「那一夜」、「见与不见」,并且我也临摹了他的「那一夜」,只可惜被儿了给我撕毁了,由于时间较长一直想不起来了。毕竟写作是和当时的情景心情有关,现在又有不同的理解和想法了。

其实他和唐后主李煜十分相似,虽然没有做好领导应做的工作,但在文化上对后世却有很大成就。尤其作为一名达赖喇嘛,心里尽是对爱情的渴望,这与当时的环境是相悖的,所以也有很多人认为是伪作。

仓央嘉措的诗说实话,和我们的古诗不一样,他就是现代诗,也许是汉藏语系翻译问题。说实话他的诗吟唱起来,不但好听而且还很有味道。在这个时代我们只在上学时,才会学习古诗和现代诗。我们平时大家只会唱流行歌曲了,而且以藏族风格的歌曲很受大家欢迎,所以仓央嘉措再次火起来,也是必然的!


仓英嘉措的诗很美,很有韵味。作为一个高僧,他的诗却充满了凡尘俗世的烟火气息,还是世间最永恒也最俗气的爱情为主题。

有种禁忌的美好感觉,就像一个天上的神仙落入凡尘来体验爱情的种种美妙滋味,本来是无欲无求的仙人,却从此沉溺于红尘俗世。一边心系佛祖,一边眷恋红尘。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因为他活佛的身份,因为他特殊的人生际遇,因为他忧郁多情的性格,因为他倾世的才华,成就了独一无二让人怦然心动的他。

作者菌悄咪咪说一句,制服诱惑什么的,就是这个道理。

(图为网路所获,如有侵权请告之,见谅。)


文学浅薄化而已,什么「不负如来不负卿」,较真来说,打油诗而已。

作为异族诗人,翻译很重要的,有个有趣的例子。

山东军阀张宗昌,写了这么一首诗:

游泰山

远看泰山黑糊糊,上头细来下头粗。

如把泰山倒过来,下头细来上头粗。

大概有个好事之人,翻译成英文,颇受好评,国人见之,又翻译成中文,便成这样:

游泰山

遥远的泰山,

展现出阴暗的身影;

厚重的基础,

支撑起浅薄的高层;

假如某一天,

有人将那乾坤颠倒;

陈旧的传统,

必将遭逢地裂山崩。

仓央嘉措现在流行的今体诗,好像是民国时期曾缄先生翻译的,然而,曾缄先生又有什么传世作品不?没有!然而曾缄信手翻译的作品,却大红大紫,依稀就是张宗昌故事!


实话实说,我走上写诗的道路就是受仓央嘉措诗的影响力……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