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所谓的讨好型人格,我就挺开心的啊。当然我更愿意说自己是供应者。

首先我想说没有完美的人格,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性格上的偏向,大家共同的努力方向都是趋向于掌握对自己和其他人的一种平衡。当你有了这种平衡,心里有了这把尺子,你也就感觉幸福了。讨好型人格的人也可以做个健康型的讨好者不是吗?

你既然具备讨好型的人格,也就说明你是个喜欢帮助他人,心思细腻,喜欢平和的氛围,不爱与他人起冲突的人,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这些可都是优点。你可以用这些优点做的事很多很多。只是你稍微过了一点点,让自己不舒服而已。如何去调整呢?

我觉得最好的调整方式是树立自己的个人目标,可以是任何客观的目标。在达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来改变自己。就比如当你努力争取某个东西的时候,你可能为此准备了多年,这个时候你会在乎别人的感受吗?我觉得你会卯足了劲去争取。还有就是,总是关注自己的主观感受是很难改变的,更多的时候只会深陷其中,(俗话说,世上本无我,庸人自扰之)所以如果有外边客观的事物带动你,我相信你会以此来让自己更坚强。就好比母亲之所以强大不是因为她本身强大,是因为她出于对她孩子的关爱。

实践出真理,愿你做个坚强的供应者,而非讨好者。


hi,近期怎么样~

关于讨好,我们之前邀请一位咨询师写过一篇文章,与你分享,希望对你有帮助~【当事人说】 | 讨好,是我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

mp.weixin.qq.com图标

【当事人说】 | 讨好,是我对这个世界最大的善意

原创: 谭咏梅 东方明见心理 6月5日

见了一个抑郁症愈后的当事人,求助的问题是如何缓解自己的内疚感。他习惯在人际中付出,压抑自己、讨好别人。在我们的文化背景下,像当事人这种习惯付出的人并不少见,还常常被我们认为是「好人」。在他们的观念里,唯有如此才会被肯定和接纳。可以说,好人是心理创伤较重的人,他们从小缺失无条件的积极关注。为了被接纳和肯定强压著自己的需要去迎合别人付出、付出、再付出,以至于他们内心坚信唯有付出才能换来爱与接纳。所有的委屈和伤痛都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自欺欺人的视而不见。

为了获得那份关爱,只能强压著内心的需要去付出、付出、再付出,这付出的背后是委屈与伤痛。可这和内疚感有什么关系?他们以付出者自居,价值感与使命感的来源就是取悦于人,因而,一旦没有把别人伺候好,使命未完成,价值打折扣,就会有深深的内疚感。这些内疚与无力,加上前面所说的这些委屈、伤痛都常年压抑在心里,憋出了抑郁,憋出了心理问题。

可他们不会明白这种讨好模式有什么问题,而只会责怪自己没有付出更多,没有做得更好。如果我们按照心灵鸡汤的一贯模式引导他们学会拒绝、减少付出,他们又会像个壮士一般摇摇头:「没关系,我是一个喜欢付出的人,我看得开,我受得了!」他强调他可以,可是真的可以吗?

这个时候,我就会问当事人:「如果你持续付出下去,会发生什么?」他终于开始了犹豫与动摇,说:「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底线,不知道是否会崩溃——也许,会没事。」

当事人真的很有智慧,他说出了一个「底线」,这个东西很重要,也是他们时常会忽视的问题。这些习惯付出的人,底线不断被突破,以为自己什么都能承受,等到承受不了的时候已滑入了抑郁的深渊。

面对这样的当事人,一般我会引导他尊重内在的需要、表达真实的感受,并把自己当成他人,为自己付出,感受自己被「回报」的感觉。但随著咨询经验的增长,我发现,这个进展有些快了。当事人还没有意愿要改变生存模式,他们很难去聆听自己、拒绝别人;他们甚至是会恐慌,现有的讨好模式颠覆,新兴的「和谐一致」模式无从建立,他们要如何生存?

我们都在谈「拒绝别人」,谈何容易!

相信在成长中,这样的劝解已经让他们听得耳朵起茧,咨询师再这样说的话,他们可能直接关闭耳朵、起身走远。

于是,我换了个完全相反的说辞:「你的这个模式如果你认为挺好,那就继续沿用,没有问题!」他楞了一下,也许这是第一次有人赞同他的活法。

「只是需要认识自己的底线和承受力。」我继续说。

每个人的能量都是有限的一杯水,这杯水在一次又一次的付出中逐渐减少,当能量见底的时候就再也付出不了「爱」与「暖」了。没有了能量也就没有了气力,什么都不想做,什么都做不了——这也就是抑郁席卷的时候——抑郁是保护自己别再付出了!

那该做什么呢?全民热衷的一款小游戏「消消乐」都知道,玩久了、玩累了要补充「能量药水」!那我们也要补充能量——让自己的身心放假,暂时远离人群,远离事务,舒舒服服待上一阵后,能量得到补充。水蓄满后,再回去,又可以继续往外倒了。

能够学会拒绝和冷漠当然好,学不会也没有关系,定期调节就好了。一个与人为善、习惯付出的人,他习惯于满足别人,竭力去帮助别人。即使别人不需要他的帮助,他貌似什么都没有做,其实也在付出,他对其他人的尊重、体谅都是在付出。比如他想听歌,但考虑到其他人都想休息了,他就放弃了。这就是在付出!他在体贴其他人。可是别人知道吗?并不知道。于是乎就会觉得委屈,自己付出了那么多,人家不仅没回报,人家竟然都不知道!所有这些付出都会消耗自己的能量,于是在他人不知不觉中,自己已经得了抑郁症,完后他人还会用难以置信的眼神看著你:你竟然抑郁了?!这对自己的再次打击与伤害。

习惯付出的人,在模式未改变前是可以定期躲起来疗伤,给自己充电。只有躲起来才有用,有人在的地方,就做不到不付出,时时刻刻都在考虑他人的感受,哪里可能为自己疯狂任性一回?如果他人给予回报会怎样呢?千万别!回报后他们会更内疚,会更积极地付出。只要不付出就好了,躲起来,不付出,就是对自己的最大呵护。

人格的成长是长期的事情,我们先从简单易行的著手。所以我现在的咨询,不再是急切地敦促来访者改变,而是做这两件事:一是自我认知,了解自己的行为模式和内心需要,二就是定期休整,每次在到达「底线」前做一个调节。模式不一定需要改变,模式也不一定能改变,每次在模式进行不下去的时候及时调节和暂时安放就好。

这个世界总有一些人是付出者,他们的善意既是个人的需要,也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温暖。如果剥夺了他们的善意,改变他们的风格,也许是更致命的。丛非从老师在近期的文中也写到:「不讨好,就是做自己。听起来,爽则爽已,可是会面临失去关系的风险。如果你承担不起关系破裂,承担不起内疚,那么还是继续讨好吧。因为内疚,比委屈更折磨你,更让你痛苦。」所以,习惯于付出、

讨好,也没那么糟糕。

当然,如果有一天他们不再想优先考虑别人了,我们也会张开双手欢迎他们去爱自己和做自己!也只有真正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地爱别人、爱世界!


不幸福,讨好型归根于自卑,自卑的人就很容易不自信,不自信的人就没那么容易被尊重!没有被尊重哪里过得幸福!

很多书很多道理很多老人给人的建议其实只有一句话:就是做自己

我想到了身边两个讨好型人格的朋友,都是女生。第一个女生,习惯性做老好人,颜值一般,心地善良,期待给别人展示自己阳光善良美好的一面,但极端缺乏个性,我一个女生都觉得她的很多做事方式/语言/思维很肤浅,我认为整体来说并不幸福,因为很少有人真心认可,也没有男生真心爱护。第二个女生,把讨好和付出当作友情的开始或吸引人/展示魅力的方法,我替她有点累,她的讨好并没有获得一个真心的男性或女性朋友,也没有赢得大家的尊重。

这两个女生都大龄单身多年。


当你要同时讨好两个或以上的人,你觉得幸福吗?


我就是那种讨好型人格,总是顾虑很多,有时候会觉得很累,但是收到别人夸奖或者感念又会觉得很值得。这种人格近乎卑微,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样的人更容易满足,知足。至于过得幸福不幸福还是得看各人感觉。
有几个缺点:1、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活著;2、必须得说谎,因为你无法具备讨好所有人的能力,所以当别人要求你做你不会做的事情时,你会说好。久了别人觉得你没信用,你自己也痛苦。3、你会碰到讨好了一个人就会得罪另一个人的情况。


至少我过得不怎么幸福,因为一直在讨好别人,压抑自己的需求,总是患得患失。


这个...要看讨好型人格怎么才觉得幸福吧

常言道 知足长乐....

我们也可以反过来问一下 不是讨好型人格的人过得幸福吗?

幸不幸福并不取决于你是不是讨好型人格

再有就是如何定义讨好型人格呢 考虑别人感受不算哦 希望让周围人开心快乐喜欢自己是很正常的事

自己有明确的底线就好啦


首先我觉得别人的幸福是别人主观感受,作为旁观人要如何判断?我们不能强加自己主观判断别人幸福否~

然后我觉得你这个问题很简单,肯定有过得幸福的人,这个世界上什么情况没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