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問題被收錄至活動「十萬個是什麼」中。

活動時間:2019/01/21 - 2019/02/20

活動規則:大於 300 字的客觀事實定義,且註明可信來源,創作時間在前的優先採納。

活動內容:進入活動頁面回答問題,優質內容將有機會被收錄在《十萬個是什麼》電子書中,同時還有機會獲得特別定製的榮譽獎盃。更多相關問題請進入活動頁面了解。

歡迎你把家鄉寫進百科全書,分享你的家鄉美好。


小籠包的特點:皮薄湯汁多……

吃的就是那一口湯汁。所以別覺得肉少,肉多那就不是小籠。

皮薄這沒什麼可以多說的,關鍵在餡料的湯汁上。一般來說是放了皮凍的。

外地人來上海大多會去城隍廟吃……其實全上海的小籠都差不多,無非就是皮夠不夠薄,肉餡新鮮不新鮮。

南翔那邊,店不是一家店,但是小籠差不多就那一兩家裡出來的。相對而言比城隍廟的好吃點。

說那特色味道的,比如說蟹粉,別指望有多少真材實料,我覺得就是能吃出點味道,其實裡面是沒有蟹粉的。真的放了蟹肉蝦仁的那種,必然生薑末會有些……反正就我覺得純肉的最好吃。

關於皮肉凍,豬腳雞爪的湯水冷了就是凍,豬皮熬得也一樣。


上海南翔小籠包,又叫「南翔小籠饅頭」,簡稱「南翔小籠」,不管是什麼包子,到了上海統統都叫「饅頭」,這也是上海方言特色。南翔小籠源自上海嘉定區南翔鎮。該品素以皮薄、餡多、味鮮而聞名,是深受國內外顧客喜愛的傳統風味小吃之一。

很多人容易把「南翔小籠」和「上海小籠」畫上等號,因為「南翔小籠」的名氣實在太大。但其實兩者之間還是存在一些區別。上海是一個海納百川之地,自然也匯聚了全國各地的小吃,其中小籠/湯包類便有幾大流派,南翔小籠、無錫小籠、蘇式小籠、南京雞汁湯包等等。

南翔小籠特點是皮很薄,幾乎呈半透明狀,幾乎是所有小籠/湯包類中最薄的。南翔小籠個頭也很小,一籠可以放上10-12個。肉餡味道咸鮮,調味比起其他地區的小籠/湯包清淡一些。

無錫小籠個頭比南翔小籠大,皮也更加厚實,無錫小籠最大的特點是湯紅味甜,用了許多醬油和糖來給餡料調味,若不是江蘇、上海本地的朋友,一般怕是吃得極不習慣。透過小籠薄薄的麵皮,便可隱隱感受到紅色的湯汁。

蘇式小籠製作方法和無錫小籠差別不大,一脈相承,個頭一般比無錫小籠稍小一些。白湯,沒有無錫小籠那麼甜,調味以突出鮮美為主,但一般也會加少量糖調味,甜度高於南翔小籠。不少人以為「上海小籠」=「南翔小籠」,其實過去上海流傳最廣的應該是「蘇式小籠」,不少上海人民的記憶里可能「上海小籠」≈「蘇州小籠」。畢竟南翔小籠更細巧,製作成本難度更高,不利於普及。

南京雞汁湯包最大的特點就是褶子朝下蒸制,湯汁也是以雞湯為原料。雞汁湯包在上海不算普及,影響也不大。

上海人民吸收了各種地區小籠的製作技巧,也不斷創新,把小籠發展得更精緻,有了蝦仁小籠、蟹粉小籠、鹹蛋黃鮮肉小籠等等。

說完各種小籠的區別,那麼我們還是回過頭來說說南翔小籠。

南翔小籠製作技藝於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誕生,因餡料為秘制配方,製作技藝一直靠師徒之間薪火相傳。清代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南翔鎮日華軒點心店主黃明賢對大肉饅頭採取「重餡薄皮,以大改小」的方法。他用不發酵的精麵粉為皮,豬腿精肉手工剁成的餡料加上肉皮凍製作而成。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第二代傳人吳翔升在上海城隍廟開設南翔小籠饅頭店。後因戰亂等因素,第三代、第四代傳人流失於歷史記載。1958年,古猗園重新恢復經營南翔小籠饅頭,第五代傳人封榮泉改良製作工藝,使南翔小籠重回普通百姓餐桌。1997年,李建鋼成為第六代傳人。2000年,他制訂了該技藝的標準和規範,選料、配方、攪拌乃至揉面、擀麵,每一道都有明確的標準。

所以要吃正宗的南翔小籠當然首選城隍廟南翔饅頭店or南翔古鎮了。當然南翔饅頭店底樓排隊的可以忽略,實在是太難吃,要吃正宗的請上樓多花點錢。南翔古鎮的小籠店就很多了,選擇更豐富,我吃過幾家,水準都還不錯。現在也有一家曾經的網紅小籠店,在不少商場有連鎖,叫做佳家湯包,做得也是南翔風格的小籠。

其他風格的小籠店也推薦幾家:城隍廟綠波廊,南京路泰康,七寶老街無錫小籠館,連鎖的富春小籠。

「上海小籠」的故事真不是一個「南翔小籠」可以說得盡的,上海是海納百川之地,有很多不同風格的小籠包,土生土長的上海人恐怕也難以說得清「上海小籠」究竟是個什麼樣,這才是上海這座城市的有趣之處。

部分內容參考《申江服務導報》「上海市人民政府官網」。


南翔小籠正宗是:

南翔饅頭店南翔饅頭店位於豫園九曲橋畔,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嘉定縣南翔鎮吳翔升在此開設點心店,起初店名叫長興樓,後改為南翔饅頭店,主營南翔小籠饅頭,具有皮薄餡大等特點。

沒錯,小籠正名是饅頭。不過面是死面,並不發酵。

嘉定南翔本地的,在古漪園周圍。正門有家大的。說話說,皮很厚。味道就一般。

還有無錫小籠,個大,齁甜。

包子類最好吃是「靖江湯包」,城隍廟也有售。


咸甜口,不發酵皮子的肉餡湯包。大小差不多是一口一個。一般吃的時候會蘸醋解油膩。說起來這小籠算是在國外都很火的一個中式點心了。不要說中餐館,連在Costco,都是霸佔一整個冰櫃的暢銷品。甚至還有黑松露味的(個人覺得並不如原味的好吃)


首先, 真有一個地方叫「南翔」, 在上海嘉定區

其次, 「南翔小籠」有相關的連鎖品牌, 不僅可以在上海吃到, 在江浙這邊還算常見, 比如蘇州同里古鎮也有

再次, 作為一個小吃, 或者更準點--湯包, 價格確實高不少, 至於是否值這個價, 這得看個人了

最後, 一定一定, 正確的吃法是咬開一點皮, 然後慢慢吸吮, 一口一個然後燙到的人, 大有人在


是一種什麼樣的小吃?是一種平淡無奇的小吃吧?,南翔呆了9年不吹不黑,本地人基本不吃

特色可以百度搜索

但關鍵真正的南翔小籠基本已經失傳了,起碼南翔本地吃不到正宗小籠了

皮和肉的味道都不驚艷,原材料跟不上做法再怎麼考究也無用了

真正考究的做法,又賺不到錢吧,況且早期南翔人口也不多,吃的都是遊客

其實就跟大餅油條一樣,你要說特別好吃吧,不至於,但味道總體說來還湊合。

基本上古漪園那家和長興樓那家還算的上可以,有些覺得好吃,有些覺得難吃。

小籠這東西,基本還是得看人,好不好吃也全憑個人喜好


北方漢子感嘆:包子就這麼一點?!


味道還可以,要到城隍廟那裡吃,沒有揚州的蟹黃灌湯包好吃,但也是上海特色,算是美味了。


南翔是一個地名,南翔小籠跟下沙燒賣朱家角扎肉崇明糕這些名詞是一個類型。

但廣義的南翔小籠已經不僅僅是南翔特色了,應該說是老城隍廟把南翔小籠這個點心發揚光大,讓這個名字深入人心。

至於這道點心的特色和做法,我待會來補充。


只說與灌湯包的區別

面:麵皮的最易區分的部分,小籠包皮子是死面,而灌湯包用的多是半發麵。

餡:小籠包最早的時候餡料里會放入極少量的碎芝麻提味,但現在貌似被逐步捨棄了。

蘸料:現在部分小籠包醋里會放入薑絲,算是種改良。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