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追求自律?別傻了,這才是你成功的關鍵要素

認識很多小夥伴,

總是在期末備考的時候跟我抱怨說,

哎呀,我太不自律了。

為什麼我不能像某某某那樣自律每天泡在圖書館裡學習呢?

為什麼在學期一開始的時候定的那些計劃都因為我的不自律而以失敗告終的了?

諸如此類的。

和很多夥伴聊天的時候,也會發現大家往往把做不成事,或者說是沒有意志力去堅持做該做的事情歸為自己的不自律。

其實我們也能發現,不自律就像有拖延症一樣,

每個人都能清楚地認識到自己的問題所在,都會下定決心想要改變現狀,但是結果往往不盡人意。

看了許多關於這方面的書籍和方法論,覺得別人說的有道理,

可是第二天,發現還是只寫了寫了幾個字就開始玩起了手機。想必每一個點進這篇文章的人都有這樣的經歷和困惑吧。

由此可見,不自律,並非是一個認識到問題所在就可以改掉的事情,也就是說,並不是每一個決心要讓自己自律的人最終都可以和自己想像的一樣自律。

於是,有的小夥伴就開始說嗯,我知道如何改掉不自律,但是我改不掉,那是不是就意味著我與成功無緣了呢?

那麼,一個成功的人往往真的是自律的人嗎?換言之,不自律的人就一事無成嗎?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有一項東西是永遠是在自律之前的,這,就是我們每個人所熟悉的----環境。

舉一個很淺顯的例子。

我們從小到大一直都在追求上一個好的學校,而我們明明知道,能進入學校教書的那些老師業務水平一定不會差特別多,至少肯定比我們的水平要高,那麼我們為什麼還非名校不上呢?

很多夥伴都會說,哎呀,好學校,生源好學習氛圍好。看大家往往都比較注重學習氛圍。而學習氛圍就是一種環境

設想一下,當一個班中大家都在埋頭苦學的時候,即使你現在非常不想學習,大多數情況下看到別人再努力,你也會不由自主的拿書本來看。這是你的自律嗎?顯然不是,這是一種環境的作用。而當你在一個非常嘈雜煩亂的環境里,大家都在,嬉戲打鬧,玩手機說話,談八卦。即使你現在非常想學習,你也一定多多少少會受到,一點影響,學習效率會下降,甚至沒有,這是你的不自律嗎?顯然也不是啊,這也是一種環境的作用。

這就像在KTV我們會不由自主的去唱歌,在酒吧我們也會不由自主地點一杯酒,去書店,我們會多多少少買兩本書回來,到一個安靜的地方,我們也會避免大聲喧嘩。

所以,當我們想要去要求自己,認真學習,不玩手機的時候,我們自然可以離開家裡,去圖書館,當你在圖書館看到大家都在學習的時候,你玩手機的頻率和時間都會不由自主的,下降。諸如此類。

改變自己很難,改變自己,是一個人,要改變另外一個同樣有思想有判斷有情感的人。而改變環境就很簡單。是一個人。去改變。一些物質的東西,他們沒有思想,也沒有情感。

這是完全可以用我們一時想學習的衝動完成的。

所以別在一味的說自己不自律了。這個世界上真正自律的人,是鳳毛麟角甚至可以說是沒有的。而那些成功的人只不過是改變了,自己所在的外在環境。走出這一步,你將看到一個全新的自己。一個離成功越來越近的自己


這裡安利我寫了一篇文章

林林粽子官:自控力|立足於新時代的最基本條件?

zhuanlan.zhihu.com圖標

找人幫著管理你,不聽就拿大棒打,就能管住自己了。


知道自控力差說明知道是與非

先堅定一個小目標去控制自己

再去定一個大的目標


個人覺得多去發展國家的發達城市看看,眼界放開比什麼都好用


我偶然讀過一個法則,忘了叫什麼名字了,有助於你提高自控力。就是前一天晚上先把第二天最想做的事排序,越靠前代表這件事越想做。例如:

1.打擼

2.玩手機

3.和女朋友視頻

4.看書

5.工作

6.洗衣服

第二天執行的時候倒序執行,完成一個後再完成下一個。所以我第二天的做事順序是

1.洗衣服

2.工作

3.看書

4.和女朋友視頻

5.玩手機

6.打擼

以上僅是舉例,不代表本人真實想法


讀讀曾國藩,或許你會找到答案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