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策:實話實說,沒那閑工夫去玩花花腸子。

中策:無論離職在職都說自己在職。

下策:明明在職為了討喜說自己已經離職。


如實回答就是加分!無論在任何時候,真誠永遠最打動人心。

大致回答一下這個問題。作為HR,(僅代表我個人)最不喜歡聽到的回答就是:還好,還行吧,一般吧這樣中庸的辭彙。我寧願聽你說我離職是覺得現階段我需要一個更好的平台去學習和實現我的價值,去賺取更多的錢。出來找工作都是為了錢,一切不以賺錢為目的的談情懷就是耍流氓。

如果是還沒有離職,處於觀望狀態,又是主動跳槽,那麼HR已經可以腦補出一個連續劇想到了種種可能。所以一般我們不會去問太多,反倒希望你能多談一下為什麼青睞我們公司,對自己的職業規劃是不是清晰,所以我們又說,一切僅僅因為賺錢而去頻繁跳槽的員工不是好領導。

人生就是一個選擇題,我們希望每一個可愛的求職者或者是領導者都可以,遇見問題,正面面對。不逃避不放棄,你要相信,你努力過的東西都會加倍償還給你。

祝一切順利!么么噠


在校招和一次社招都斬獲過不少Offer,試試說說自己的想法。

先不回答問題,先聊聊面試

在面試里,我認為有兩種類型的問題,第一種是「演講感」問題(寶潔八大問),第二種是「聊天感」問題。

所謂「演講感」問題,是面試者聽完問題後,通過自身的想法和經歷對面試官單向輸出,以表達自身與相應崗位的匹配,是面試中的主要形式。

而所謂「聊天感」問題,我認為是「演講感」問題的補充。一方面可以讓面試官對面試者的描述中感興趣的問題進行追問,另一方面通過面試者的臨場反應鑒別面試者到底是真材實料還是「面霸」。

我認為面霸很明顯的一個特質就是「套路化」,一言概之就是每個問題都打算用同一格式進行作答。在「演講感」問題里,這種套路表達出來就是思路、邏輯,至少能讓面試官十分舒服、清晰地了解到面試者的實力,是加分項。但是在「聊天感」的問題里,會顯得木訥、不真實。

我覺得這個問題就是個「聊天感」的問題。

如果是使用套路型回答,那大概會講「我現在是離職,因為我尊重前公司,不希望佔用前公司的工作時間尋求其他工作機會,同時也可以在離職這段時間進行思想凈化和減壓,我在這段時間裡看了xxx書,去了xxx地方旅遊……」,然後面試官可能心裡想「我其實想問的是離職後的其他內容」。

所以我建議對於類似的問題,可以稍微放鬆一些,跟面試官進行聊天式的回答。需要注意的一點是,除了回答問題以外,做適當的信息補全(比如問離職還是在職,如果在職可以加上什麼時候可以完成離職手續,如果離職的話可以說離職時長以以及可以到崗的時間)。

純粹個人想法,如果大佬們覺得不妥當的可以指點一下我


作為面試官,我來回答一下。

加分項:大道至簡,做真實的自己。

ps:除非被動否則不建議離職後再找工作。


答案是,怎麼回答在於你怎麼定義「加分」這件事。你更想要經濟利益還是入職的可能性,從博弈的角度給出的答案應該是不一樣的。

所有公司招人都是有周期的,周期越長,運營成本越高,交易風險也越大。因此,相對於一個月入職的,我當然更偏好一周入職的。相對於一周入職的,明天就能來更好。人力部門會為後者放棄前者,導致求職者說「在職」和「離職」的入職率會有明顯差別。這麼看貌似說是「離職」明顯好。

莫急。

如果你追求的是薪資更高的可能性,就得說「在職」,要主動去增加對方的交易成本。

現在職場都是隱薪制的,隱薪制的好處是啥?從公司角度會說,「由於稟賦效應,每個人都會認為自己的工作更有價值,認為自己應該掙更多。當所有人都知道其他人薪資的時候,大多數人感受到的都是不公平。」原理上這種說法是對的,隱薪制有他的正面作用。但這也會造成一個副作用,就是同工不同酬的現象會長期存在且不容易被發現。掙多少錢和每個人的產出未必是正相關關係。

需求第三定律說,在交易中,相對弱勢的一方會負擔更高比例的交易成本。如果對方比較之後,放棄了一天、一周、選擇你這個一個月入職的。這種看起來在提升運營成本的不合理的選擇只說明一個問題,對方在這筆交易中是弱勢方。你在「談薪」這個環節就能更強硬,更有優勢,更有可能爭取到相對高的薪水。

千萬不要信什麼「要看對方的偏好」或者「說實話是最好的」。公司是被動的一方,這件事只和你本人的選擇相關,只不過你未必有他們擅長談判而已。


實話實說吧,離職和在職各有優缺點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