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商场里面很多高档的店铺无人问津却可以一直屹立不倒?表面来看,这种现象违反经济常识,其实,背后的水很深!每个行业都有秘密,不是普通人可以一眼看穿的。

想必大家都注意到这种奇怪现象了,明明店里门可罗雀,顾客寥寥无几,店员甚至比顾客还多,为什么很多年了,这些店铺不倒闭呢?难道这些店铺运营没有什么成本吗?租店面不花钱吗?现在的商铺房租多贵啊!

贫穷有时候真的会限制我们的想像,这些高档店铺看似无人问津,实则利润巨大。商场里,熙熙攘攘的店铺卖的是产品,无人问津的店铺卖的是品牌。

两者在经营模式和运营成本上千差万别,面对的消费层次也不一样,两种消费群体的消费方式也并不相同。

我嫂子就是做服装生意的,虽然开的并不是这种高档店,但也算是行业内人士,对这些高端品牌店的运营也算了解。据她介绍,按照普通人的理解,一家店铺最大的成本应该就是店铺的租金,特别是在一些CBD大型商场更是高得吓人。对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品牌或者私人老板的定制化品牌,想要进驻商场,就要全额支付店铺租金,而且还要有一定的关系才能求得一席之地。

大家耳熟能详也能买得起的中等品牌,已经具备一定的品牌基础,用户群体大,销量有保证。不仅能给商场带来更多的扣点,还能提高人流量。这就有了和商场谈条件的资本,往往会比小品牌的租金低。

商场给小品牌提供店铺是为了保证租金收入,让中等品牌进入是要提供人流量保证,而引入大品牌就是期望以此提升整个商场的档次。

真正的大牌,在入驻商场时的租金低到你怀疑人生,甚至是不交租金,商场一般只收扣点,也就是说卖的多交的多,卖的少交的少,不卖就不用交一分钱。

对于一个商业综合体来讲,高端品牌代表自身的身份层次。举个例子,一般的商场要请LV,GUCCI这类品牌进店,人家都不一定来。为什么?怕被你商场的定位拉低层次。

所以很多的商场为了树立身的形象,高端品牌一般都是免租金的,还有的出钱按对方要求的风格装修。

比如衣服,鞋子等生活用品之类,无所谓保持期,无非就是一个时尚与否,成本都是一次性的,再有的成本就是人员工资了。运营成本不一定有一个麻辣烫高。

除了免除租金这种中小品牌不敢想像的待遇外,真正的高档品牌进驻商场对店铺的选址,店内面积以及装修风格都是有明确要求的。商场必须无条件满足品牌商要求,甚至还会出现由商场来承担所有装修费用这种让人匪夷所思的补贴手段。

高端品牌代表著较高的层次水平,引入他们是要和别的商场比拼的关键要素,说得通俗一点就是要让他们来撑门面。大品牌的进驻不仅让整个商场的层次上去了,同时还能带动该区域办公楼,住宅楼的价格,这足以让商场赚得盆满钵满。

综上,虽然这些高档的店铺大多处在商场最显眼的位置,但同时又享受著普通品牌可望而不可即的补贴和赞助,整个运营成本比普通店铺实际要低很多。日常开支只需要支付店内服务人员的工资开销即可,这点钱对整个店铺的营业额或者背后的资金链来讲简直是九牛一毛。

正如第一点所讲成本不高还能长年屹立一个店铺,相当于活招牌在那里摆著,这便是无形的广告,世界上哪有这样的便宜而又实在的广告形式?

而且高端品牌走的不是量,如果走量那是大白菜,他们无意于此,做的就是精细化服务,只服务那些真正的有钱人。同时现在网路上还有各种品牌的旗舰店,比线下便宜很多,线下打广告,线上出货,何尝不是一种绝佳的销售方式。

在商场中,价格亲民的品牌店门口始终熙熙攘攘好不热闹,那些高档的店铺门口无人问津,门可罗雀,一般的消费者从不会踏入半步,只会在外面瞅一眼就算了。我们之所以不会踏入这些高档商铺,就是因为我们目前还不是那个层次的消费群体,所以我们就不熟悉他们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说句不好听的话,只有「穷人」才去逛街,才要货比三家,才要买单物美价廉的商品,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亲民品牌店人山人海的原因。

然而,并不是每个品牌都是面向大众消费的。高档品牌店铺从来不会把普通消费群体作为消费目标,他们瞄准的是一小部分已经实现财务自由的高消费人群。

他们购物并不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去挑选物品,对比价格,一般都是认准某个品牌后,都会直接光临相应的品牌店。到店内后,看中的商品都会让店员一并打包,不会纠结于哪个颜色更适合她的皮肤,哪个款式更适合她的气质。

对她们来讲,只有自己试过才知道哪一个更好。她们的购物时间一般都会十分短暂,到点挑选,包装支付一气呵成。还有一些人根本就不会亲自到商场来购物。

比如一家奢侈品店的会员,店员会定期上门拜访,将最新款式的产品带过去给客户试用,如果可以就直接留用,哪还需要到商场去费事费力。所以,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那些大品牌店一天到晚没人的现象了。别人的消费习惯和消费行为和我们正好相反。

我们是花时间去挑选物美价廉的物品以求省钱,别人是花钱去买各种各样的东西以省下挑选的时间。

如果不是特殊情况,也许这两类人永远都不会再高档商铺里碰面。

都说人靠衣装,这话一点不假,只要愿意花钱,很多长相并不出众的人也能变得美丽与气质并存。拥有一个好的外在,可以让人赏心悦目,提高在别人眼中的形象。所以,很多有钱人在打造个人形象上会不遗余力。而且,他们的经济实力超出我们的想像。对于很多有钱人而言,贵的物品不仅能够获得质量上的保证,更能代表自己的品味和地位。

近年来,我国奢侈品的购买力迅速提升,2019年这些经济实力雄厚的富人们花了7700亿买下了全球三分之一的奢侈品。

预计在2025年,中国的有钱人购买高档品牌的能力将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总金额很可能突破1万亿元。商场内的高端店铺虽然人流量不大,但并不是强行支撑,更不是违反经济规律。他们的目标客户经济实力强,消费水平高,其产品溢价更是高出想像。

就像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最近有那么多人放著质量好且只要几千块钱的国产羽绒服不买,偏要挤破头花几万块钱去买国外某品牌的羽绒服一样。

不同档次的店铺,不同消费层次的人,其经营模式和消费方式完全不同。只是我们不属于这一消费群体,就很少了解其中的行业知识,也无法理解他们的消费理念,

有时候贫穷真的可以限制我们的想像,与此同时,被限制的,还有我们的思维方式和看待问题的角度。


因为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他的单个会员一个月贡献好几万,人没来,货品直接给送会员家里了~


洗钱


一般来说,这种情况可以分为两个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客单价很高。大多数定位高档的商铺,虽然客户不多,但人均消费却很高,即高客单价。比如奢侈品包,一个包甚至抵得上普通商铺一个月的销售额甚至更高。所以高端店铺并不是走量,当然就很少能看到比较热闹的景象,但依然活的很好。

第二种可能:战略部署。对于连锁高端品牌店铺来说,整体的品牌效应的意义是大于个别单店的盈亏的。所以很多国际知名的奢侈品企业,会在地方比较有代表意义的区域或者位置,铺设一家连锁店,盈亏并不是主要目的,更重要的是为了暂时品牌形象,反映给消费者心理的暗示就是:开在高端商场里,就是高端品牌店铺。进而使得目标人群巩固对其品牌的形象。

另外,我们都知道个别实体店常年没什么真实客户或者很少的客户,客单价也不高还存在,那基本就是过滤资金,俗称洗钱。这类店一般不会开在商场里,一是适合这类店的行业店铺一般不适合商场,二是商场毕竟多了一层监管,做坏事的防御成本也就大了一些。


这些「烧钱赚吆喝的高端店铺」能屹立不倒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客户群体定位不同商场里高档品牌的客户群体从来不是普通消费者,它们的服务对象都是高净值人群,店内的导购一般不会阻止你进店,不过对于普通人来说高昂的价格就是天然的壁垒。人们常说,搞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但是,当一件品牌的裙子营业额顶得上普通的几十件、上百件的时候,就不需要靠人流量取胜了。高端品牌的利润不菲对于普通人而言,高档商品与亲民商品的质量差距并不是那么明显,价格仍是参考的重要指标。而精英人群对于价格的敏感度远不如我们普通人,更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同样是衣服,有的一件只要一两百,也有一件几万几十万的,难道都镶了钻?贫穷限制了想像力。高端品牌的利润空间还是很大的。

与商场的议价能力更强

对于商场来说,引进高端品牌有助于提升自身的档次感,商场与大品牌其实是相互需要的。举个例子,一般来说万达商场比宝龙要高端一些,本地的一家万达商场在前期招商不力导致高端品牌入驻不足,多是一些亲民牌子,开业七八年仍然被临近的宝龙商场吊打。相应的,大品牌的议价能力是要高于普通店铺。大型商场开业往往会邀请一些大品牌进驻,多是已经形成稳定的合作关系,商场对于这些合作方是不吝优惠政策的。稳定的广告位和线下流量入口酒香也怕巷子深,高端品牌也需要把广告打出去,把品牌形象树立起来。这些高档店铺往往都是在商场里的核心地段,无形中就打了广告,也省了一笔广告费。同时,这些店铺就相当于稳定的线下流量入口,可以用来反哺线上流量增长的瓶颈。不只是高档店铺,连天猫、京东也在争夺线下流量,宣布要打通线下购物的最后一公里,天猫小店、京东小店在社区开始发力。所以,即便是电商日益发达的今天,线下实体店的地位反而愈发重要。

总结

如果单纯靠烧钱短期还行,并不是长久之计,商场里面的高档的店铺屹立不倒自然是可以盈利的,并不是普通消费者想像地赔本赚吆喝。

奢侈品只是少数人群消费得起的吧。本身利润也高,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