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新聞聯播提到很多次這個詞,並且把互聯網,大數據建設也包括在內啦,這些也算新基建嘛?


工業經濟時代,人和物的流動構成經濟發展的基礎,經濟活動建立在以「鐵公機」(鐵路、公路、機場)為代表的傳統基礎設施之上,交通樞紐地區具有比較優勢;而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的流通成為關鍵,以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也躍遷為新的地區競爭力。

今年3月中央多次提及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來,上海、北京、浙江、成都、日照等地先後發布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廣州還聚焦數字「新基建」,率先發布《廣州市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0—2022年)》。

各地的「新基建」方案計劃都以2020-2022年為週期滾動實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計劃,力爭用三年時間取得較大成效。各地也結合當地的產業發展基礎、產業支撐能力、區域承接能力和創新發展能力,紛紛從實際需求出發、因地制宜建設新型基礎設施。

1、建設目標:打造「雲、網、端」,改造「鐵、公、機」

上海明確「新網路、新設施、新平臺、新終端」四大重點領域、北京聚焦「新網路、新要素、新生態、新平臺、新應用、新安全」六大方向、雲南提出「新網路、新平臺、新引擎、新載體」四大領域……梳理各地於三年行動方案中提出的建設目標,打造涵蓋「雲、網、端」全領域的基礎設施、改造以「鐵、公、機」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可謂各地著力下好的「先手棋」。

圍繞「雲、網、端」,各地明確了多項任務的具體指標,為未來三年繪就建設藍圖。如浙江方案提出到2022年,浙江全省建成大型、超大型雲數據中心25個左右(雲),率先完成雙千兆寬頻網路佈局(網),實現重點領域基礎設施智能化水平提升20%以上(端)。

與此同時,推動交通、能源、水利、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升級,也是各地的三年行動重點。如上海方案圍繞「新終端」提出打造智能化「海空」樞紐設施、建設國內領先的車路協同車聯網和智慧道路、加快布設新能源終端和智能電網設施。

2、投資部署:建立多元化投資機制

新型基礎設施項目投資規模大、週期長,其建設首先需要解決「錢從哪兒來」的問題。

在「新基建」方案計劃中,各地制定了不同的投資計劃,如浙江計劃三年完成新基建投資近1萬億元,並提出要奮力建設新型基礎設施投資領先的標杆省份;廣東已建立起數字「新基建」項目庫,著重以項目拉投資;上海則明確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建立總規模1000億元以上的「新基建」優惠利率信貸專項,要求放大財政專項資金的槓桿作用,並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新基建」投入力度。

與發布三年行動方案相對應,多地也將新基建列入專項債投資清單,引導專項債支持新基建投資。其中在做好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的過程中,需防範化解地方政府隱性債務風險。近日為打造「天下第一水司樓」而背上400多億債務的貴州省獨山縣也啟示「新基建」投資應避免出現超前建設、過度投資、產能過剩等問題。

因此「新基建」的推進,也需根據財力和債務情況統籌規劃、循序漸進

3、賦能城市:「新基建」優化城市生產生活

「新基建」是打造智慧城市、增強地區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載體。在各地「新基建」方案計劃中,建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新型基礎設施、應用「新基建」為地方發展服務是未來三年的主旋律。

一方面,「新基建」需充分考慮結合地區特色,如上海方案提出要探索引領長三角示範區在江南水鄉風貌基礎上增添新型基礎設施時代特色。這既需要充分利用地方的土地、資金、人才、水、電、氣、網路等要素資源,也需要考慮地區承載能力,如《上海市互聯網數據中心建設導則(2019)》已基於能耗考慮嚴禁在上海市中環以內區域新建 IDC。

另一方面,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也是優化超大城市治理體系的重要支撐。如北京圍繞「新應用」部署了智慧政務應用、智慧城市應用、智慧民生應用、智慧產業應用以及中小企業賦能等;《重慶市新型基礎設施重大項目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也要求項目策劃需考慮加快建設「智造重鎮」「智慧名城」所需。

在2020年,新型基礎設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還與「新型城鎮化建設」「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設」一起成為當年政府擴大有效投資的重點。隨著國家積極佈局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新基建將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帶動數字經濟增長,並促進數字經濟相關產業升級,我國經濟也將加速向以「新基建」為戰略基礎的數字新時代邁進。


謝邀,微信公眾號同名,歡迎關注。

3月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的會議上,決策層強調,要加快推進國家規劃已明確的重大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其中要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

前不久,央視中文國際頻道「官宣」了「新基建」所涉及的七大領域: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和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涵蓋到通信、電力、交通、數字等多個社會民生重點行業。

特高壓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5G基站建設

大數據中心

人工智慧

工業互聯網

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

(圖源網,侵刪)

區別於傳統「基建」,「新基建」主要發力於科技端。傳統基建主要是指鐵路、公路、橋樑、水利工程等大建築,而「新基建」是指立足於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

在當前背景下,啟動新一輪基建有助於穩增長、穩就業,釋放國內經濟增長潛力。


「新基建」主要指以5G、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本質上是信息數字化的基礎設施。根據央視發布的信息來看,其涵蓋了5G基站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城際以及城軌交通,涉及了七大領域和相關產業鏈。


「新基建」著重強調的是「新」,它不同於中國之前的基建。在「新基建」提出之前,一說到基建,大家可能想到的是高速公路、高鐵、機場等等。而現階段提到的基建,則主要包含的是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新能源汽車充電樁 、大數據中心、5G建設、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於 2018 年首次提出「新基建」這一概念後,至今已在多次中央級會議或文件明確表示加強「新基建」。2020 開年,中央政府大力號召部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各省為更好地響應中央政策,都在加緊落實部署,幾乎所有省或直轄市的 2020 年政府工作報告均提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而且部分地區還專門出臺了分領域相關行動方案和計劃。「新基建」這麼火熱,那自己就簡單來回答關於它的幾點疑問。

對國家和一個地區來說,為什麼都在加速「新基建」的建設?

1.促進經濟增長。消費、投資和出口是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但是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居民的消費需求,為了完成穩定經濟增長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投資將成為主要驅動力。5G、人工智 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將產生長期性、大規模 的投資需求,拉動有效投資的新增量,將在促內需和穩投資中發揮重要的作用。

2.加快數字化轉型。一方面,5G基建、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和大數據中心是以數字化信息網路為核心的基礎設施,為構建智慧化社會、數字化產業奠定了基礎。另一方面,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所涵蓋的新興技術,將帶動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生產基礎設施向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從而有效推動我國各行業技術創新、產業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促進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成為拉動新一輪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和帶動產業升級的新增長點。

「新基建」在中國的發展規劃

1.5G建設。在基建方面,加快佈局5G基站,同步落實5G基站機房、電源、管道等配建工作;在平臺方面,大力發展5G產業,積極佈局建設5G領域重點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數據中心等科技創新平臺,打造5G器件研發製造基地,打造應用軟體研發基地,培育引進5G企業;在應用方面,開展5G應用試點示範區建設,推進數字經濟產業園、示範區規劃建設,推動機場、高鐵站等重要交通樞紐及5G網路熱點地區有效覆蓋、逐步實現5G網路建設向縣區延伸等。

2.工業互聯網。大力推動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促進位造業的轉型升級,加快構建「高精尖」產業體系。通過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鼓勵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生產線和業務系統上雲上平臺、大力發展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和創新中心等措施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行動;通過創建工業互聯網應用體系、創新產業生態與業務模式、構建工業互聯網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聯盟等措施推進應用創新生態建設。

3.人工智慧。加快人工智慧領域大項目好項目的引進、實施和建設工作,打造以智能基礎軟硬體、智能家居產品、智能汽車、智能製造裝備為特色的產業集羣,鼓勵企業、科研機構、行業協會等建設高水平人工智慧公共服務平臺、開源和共性技術平臺。

4.大數據中心。從大數據中心基礎和應用等方面提出,加快高速寬頻網路建設,推動綠色數據中心、能源大數據中心、車聯網大數據中心及雲平臺等的建設,加快大數據產業基地建設,推進通信運營公司和互聯網公司大型數據中心落地,建設大數據集聚區,並開展公共安全、文化旅遊、工業、農業、能源、健康醫療、交通物流、電子金融等領域的大數據示範應用。

5.新型交通網路。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的建設,將融合吸納我國先進信息技術,推動交通領域的數字化和智能化發展。

6.新型能源網路。大力支持特高壓項目建設和特高壓產業鏈發展,旨在加大基礎設施領域補短板力度,充分發揮重點電網工程在電網高質量發展、清潔能源消納、電力精準扶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電力需求。根據各地區電動汽車發展階段和應用特點,緊密結合不同領域、不同層次的充電需求,各地針對性的提出具體的新能源充電樁建設規劃,包括在交通樞紐、大型文體設施、城市綠地、大型建築物配建停車場、路邊停車位等城市公共停車場所,建設分散式公共充電樁;在居民區,建設用戶專用充電樁等。

對於「新基建」的政策建議

1.加強頂層設計。強化規劃引領,通過制定戰略規劃、行動計劃等進行頂層設計, 明確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重點和優先順序,既要堅持集約高效、經濟適用的原則,不宜過度超前,杜絕形象工程,也要遵循智能綠色、安全可靠的發展要求。

2.完善協調機制。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與傳統基礎設施之間的統籌協調,同時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各領域彼此之間的相互照應,確保整個新型基礎設施系統整體優化和協同融合,更好地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帶動作 用。

3.強化開放合作。有意識地在全球範圍內配置資源,吸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相關的信息技術、裝備、人才等高端要素的快速集聚,促進人力、物資、信息的高效流動,實現全球優質資源的耦合,為推動新型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積蓄動能。

4.創新投融資體系。財政要統籌專項資金渠道,加大相關專項資金支持力度,保障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要分類分級實施名錄管理,重點支持新型基礎設施的計劃修編、合理佈局、示範應用、模式創新等。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加大投資力度,加強對重點項目的融資支持,鼓勵民間資本投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新基建」具有新時代的豐富內涵,既符合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又適應中國當前社會經濟發展階段和轉型需求,在補短板的同時將成為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新基建政策出臺之初,我們也不理解:為什麼老是基建呢?簡單梳理了中國基建的歷史,結合我們之前對公平與效率的思考,慢慢明白了:其實新基建承載著中國人關於公平與效率的理想。

01丨中國基建極簡史:公平和效率的因果統一 我國自古就有重視基建的傳統,上起皇帝,下至鄉紳,無不以修路造橋為德政善舉。秦昭襄王時期李冰父子主持所建的都江堰,秦始皇時期所建靈渠、馳道和長城,隋煬帝時期開鑿的大運河,都是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的著名基建工程,其中一些至今仍在各自普惠一方人民。近現代的中國積貧積弱,中國人民在救亡圖存和振興中華的奮鬥歷程中,從來沒有對基建這樣的物質建設如此渴望過。孫中山在他的《建國方略》中花了大量篇幅,以遍佈全國的重點基礎設施和發達的基礎設施網路為點線,描繪了一幅他心目中的未來強國圖景。但由於國內外的政治原因,這些設想在新中國成立之前的進展微乎其微。

建國後我國高度重視基建,僅水庫就修建了數萬座,直到70年代初還在突飛猛進地建設發展,在水利基建史上創造了世界之最。水利基建可以說是公平和效率辯證統一的典範,從那時到現在幾乎都沒有過關於公平和效率的異議。這大概是中國傳統治水智慧的發揚光大。

在鐵路和公路建設上,為了均衡發展和戰略安全,我國也採取了東中西部均衡發展的戰略,稱為「大三線」工程。這一戰略對今天我國經濟社會的均衡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新世紀初,我國基本實現村村通公路,隨後大力推進縣縣通高速和市市通高鐵;建成了世界唯一國土全覆蓋、幾乎全天候不斷電的國家電網,2015年最後一戶無電人口也用上了電。世界各國紛紛羨慕中國高鐵既好又快,但他們並不瞭解,中國高鐵發展迅速,並不是靠拍腦袋蠻幹,而是經過了兼顧效率和公平的充分權衡。在高鐵新規劃線路規劃論證階段,各地爭選線、爭站點常常達到白熱化的程度。

中國特高壓輸電技術、規模和速度都是世界第一。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基本國情,國土廣袤且人口和資源分佈分離嚴重,另一方面是因為中國有追求均衡和公平的傳統,在調劑資源餘缺上最捨得投入。中國的互聯網起步比西方晚,但也能後來居上。因為互聯網最基本的特點是平等和共享,它讓社會變得更透明、更公平、機會更平等。為什麼中國的發展始終在追求公平和效率的辯證統一併能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在中國的觀念中,基建接近公平之因,分配則是公平之果。自古至今國家均高度重視土木基建,可以視為人對天道的模仿,努力在人間維護一種因上之公平。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其中的「共享」發展標誌著我國對公平和效率的認識達到了新的水平。新基建正是在這一理念提出後被全面提上建設日程的。那麼,新基建應該如何充分體現共享發展理念、實現公平和效率的相因相成、辯證統一呢?02丨公平和效率如何相因相成? 根據國家發改委對新基建的層次分類,三類新基建分別在三個層次上促進公平和效率的相因相成。第一個層次,構建理想公平的起點。公平從來都是中國人的理想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因素,比如世界大同,比如等貴賤、分田地、均貧富。理想很美好,似乎也很遙遠,人們想像了幾千年也還沒有實現。但正因其難,纔有著永恆的吸引力。理想之所以不是幻想,是因為從現實到理想有著紮實的起點。在大航海時代,西方人重視機會均等;在信息社會,我們更看重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權利平等。

信息基礎設施將構建一個更加公平的信息世界,或稱虛擬世界。這個虛擬世界並不虛幻,相反,計算機彌補了人腦不足的算力,可以把美好的想像空前真實地展現在人的眼前。真實呈現本身就是發展的強勁動力。第二個層次,尋求公平與效率的完美統一。4月9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在傳統的經濟四要素基礎上增加了第五個要素——數據。這是我國經濟理論與實踐的重大突破。新基建是把信息基礎設施和現實社會及實體經濟連接起來的「連接器」。融合基礎設施把這個理想的虛擬世界變成現實,或者把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緊密聯繫起來。新基建數字經濟的「計算器」,數據要素是經濟活動數字化、可計量和市場化的關鍵。

市場化是目前為止人類發明的最有效率的生產和交換的組織方式之一,但凡需要高效生產和交換且比較複雜的產品,用市場的方式進行生產和交換幾乎是不二的選擇。它的前提是要素和產品的可計量性,只有要素可計量,生產成本纔能有效被控制,利潤纔能有明確預期;只有產品可計量,產品才能被低成本交易,按勞分配也纔有可能。用市場化的方式生產公共產品,前提就是公共產品可計量。比如開放的市政道路無法封閉收費,就不會有社會資本願意投資;全封閉的高速公路收費透明,計量精確,分工明確,風險確定,就會為社會資本的青睞。很多時候,一種公共產品全部由政府來採購、建設或組織生產,一般都是因為它不可計量,不可計量則既無法分工協作又無法交易,政府兜底實為無奈之舉。新基建是虛擬世界和現實世界之間的「轉換器」。市場也有弱點:一是常常不公平,導致貧富差距無限拉大,呈現所謂「馬太效應」;二是不擅長反映和滿足長遠需求和公共需求,尤其是每當遇到公共問題,市場主體總會要麼陷入「囚徒困境」不能自拔,要麼陷入「三個和尚沒水喫」的尷尬。通過數字化轉換,理想中的公平將會變成運算的規則,不再是遙不可及、虛無縹緲的想像;現實社會和實體經濟中原本不可計量的要素和產品變得可計量了,市場主體將會在新的藍海創造出新的效率紀錄。第三個層次,用不斷推陳出新的新基建實現持續創新發展。中國要建成創新型國家,必定是中國特色的創新型國家。創新基礎設施將全面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時代。所謂創新,不只是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起碼對於國家和地方政府來說,可能文化創新、制度創新和管理創新更重要。

中國特色的創新必定生長在中國特色的創新基礎設施之上。所謂創新基礎設施,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過,有時候稱之為特色基礎設施。特色基礎設施有兩層含義:一是中國特色基礎設施,體現中國不同於別國;二是地方特色基礎設施,體現中國內部各地各有不同。中國人擅長的創新是一種自然生長式的創新,而非標新立異的創新。此謂創新上的中國特色。中國內部各地各自不同,此謂地方特色。隨著互聯網等新基建的崛起,我國社會日益多元化,需求日益個性化,文化日益恢復多樣化,生產方式、商業模式和資本邏輯都在悄然改變,中國經濟正在逐步擺脫大工業資本邏輯,向著多樣化、個性化的方向發展。

任何有意義的創新都不可能是空中樓閣,而是豐富多樣的消費需求的自然延伸,是自由舒展的地域文化自然生長的結果。這樣的創新力是最頑強、最有價值的。創新基礎設施是保護地域文化多樣性、激活地方特色創新積極性的基礎。2015年,全國人大通過修訂《立法法》向全國所有地級市下放了部分地方立法權。這是中國地方建設特色基礎設施、發展地方特色產業、實現特色化發展的重大制度機遇。也許大部分地級市從未有過立法經驗,還沒有意識到這一機遇的重要性,也還不太會運用這一權力。現在新基建政策來了,建設創新基礎設施便是學會並善用地方立法權的好抓手。通過地方立法,地方發展完全可以不必再等、靠、要中央產業政策,學會向人民羣眾要智慧、向地方特色要紅利、向市場要機會,則地方經濟一定能創造各自的新奇蹟。03丨新基建描繪共享發展新圖景 承載著我們的理想、支撐起新時代的新基建能不能從此讓社會更公平、讓經濟更有效率呢?我是樂觀的,我已經看到了新基建勾勒出的中國發展新圖景。首先,我們可能將空前接近我們很多曾經的理想。以前,我們總覺得理想很遠,甚至感覺很難實現。但新冠疫情這場災難卻意外地實現了我們過去認為很難實現的事情,比如人的素質一下子全提高了:城市交通不堵了,公共秩序空前好起來了;過去都不願拿出來的「隱私」都主動拿出來共享了,透明的好處不只對防疫,很多事情都好辦了;過去在線辦公一直被認為只是個不太正經的聊天工具,現在在疫情中,誰想早點復工,誰就得先學會在線辦公;機器人開始代替人工揀貨,無人機開始代替人工送貨,人工智慧已經箭在弦上,未來必將代替大部分人的體力和腦力勞動。也許,我們要想不淪為機器的奴隸,唯一要做的就是讓我們的想像力跑贏新基建的生長。其次,共享化的城市生活又快又美好。工業化階段各國表現出的產業形態和城市形態都差不多,即產業集羣化、城市和城市功能中心化。以5G、物聯網為代表的發達的信息基礎設施及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的普及,將加快推進產業分佈化和城市功能區去中心化進程。進而,中國產業和城市將呈現出一幅前所未有的新圖景。原超大城市的部分功能被攤平在城市羣中,部分功能轉移到中小城市和小鎮甚至農村,則大城市高昂的畸形房價將得到徹底遏制。

由於產業的分佈化,辦公與居住日益融合,社區內及附屬的辦公場所可能代替很多正式的公司集中辦公,甚至有很多企業完全可以不再設集中辦公地點。當人們不再高度依賴集中於人口密度極高的寫字樓、商業中心、CBD、會展中心等中心功能區,這些局部高度稀缺而導致天價的土地和空間將成為過去時,高頻率、長距離、大規模的不必要交通需求將被大大優化,企業和個人因房地產價格高昂造成的經營高成本和生活高成本將得到很好的解決。發達的城際高鐵和軌道交通將把大、中、小城市串連成珠鏈狀,進而形成城市羣。在城市羣模式下,單體超級大城市、特大城市的作用將不再那麼突出,其空間和規模擴張將停滯甚至有所收縮,而城市羣的數量和規模將大幅度增長。城市羣將接替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發揮「機會大超市」功能,大多數集成創新和制度創新將在這裡完成最後的系統化「總裝」,無數人在這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機會,知道自己的理想生活在何方。隨著新基建的普及,中國文化中的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越來越得到實現,人的發展不必再以忍受擁擠的大城市中心區為代價,親近土地、回歸自然成為大勢所趨;物質的豐富和環境的恢復將使廣大鄉村成為比城市更具吸引力的天地。&

新基建,它是相對舊基建而言的。

舊基建,指線下的基礎建設,包括鐵路、公路和機場等。

新基建,指線上互聯網的基礎建設,包括5G、大數據、工業互聯網、人工智慧等。

舊基建,是線下地面的基礎建設,新基建是線上網路的基礎建設。


從定義上來看——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主要包括5G網路、信息網路、物聯網等連接能力,數據中心存儲和計算能力、人工智慧演算法模型能力,工業互聯網等七大場景化能力。

一連串的「黑科技」術語讓我們直觀的感覺到,「新基建」新在科技。

那具體是如何呈現的呢?具體例子可以參照最近中國工業合作協會、清華大學互聯網產業研究院、信息化和軟體服務網等單位共同發起的「2020新基建優秀項目徵集」中的案例。

以京東小哥自家攬獲兩項大獎的5G智能物流園區為例:

它是國內首個5G智能物流示範園區,依託5G網路通信技術,通過AI、IoT、自動駕駛、機器人等智能物流技術和產品打造高智能、自決策、一體化的智能物流園區解決方案並進行應用示範。同時還在安防和智能倉庫立體監控視覺AI應用、智能倉庫和智能樞紐的機器人作業、智能運輸和智能配送方面進行創新融合。

以此打造高智能、自決策、一體化的智能物流園區解決方案並進行應用示範,有效地提升了園區系統的感知、認知、分析、決策的能力,使物流體系更加智能化,提高了資源利用率和生產力水平。

至於園區內的具體5G應用,可以參考小哥之前的文章~

5G到底能幹啥??

www.zhihu.com圖標

本次駐守知乎的是沉迷黑科技的京東小哥,據說關注我的人快遞速度都開啟了5G模式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