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東京這樣 為什麼缺少國內大建的300+ 400+呢


感覺別人百度經驗寫的很不錯。我貼出來,如下。非原創。

其基本原因有3個,一是日本實施了嚴格的城市景觀保護措施。早在1920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一部《市街地建築物法》,明確規定最高建築不得超過一百尺(31米)。即使進入70年代,人們依然遵循著這一「百尺規則」,在東京的市中心地區不建超過10層的建築。全日本最繁華的商業街區——東京的銀座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一區域就規定大樓的整修不得破壞舊樓的原貌,新建建築不得超過10層樓。這一「百尺規則」避免了城市的無序發展,事實上也限制了在市中心建設摩天大樓的可能。

原因之二,是防地震。日本是個多地震的國家,過高的建築物在強烈地震當中不利於人員逃生,因此日本政府嚴格限制了建築物高度,這是出於對建築物內人員安全的考慮。雖然日本自己有很好的建設摩天大樓的技術,譬如臺灣的101大樓(世界第二,508米),馬來西亞的雙子星座大廈(世界第三,452米)的施工,都是由日本的建設公司承擔。但是考慮到地震的因素,日本還是控制建造 「摩天大樓」。

原因之三,是受日本航空法的限制。日本航空法規定,為了飛機起降的安全,在機場周圍16-24公里的範圍內,禁止建設超過300米高度的大樓。這一規定,也就決定了日本迄今為止沒有超過300米的高樓,2007年建成的日本最高的建築——橫濱地標塔樓,高度就控制到296米。


東京都是日本中面積第3小的地方自治團體,所以地價十分昂貴。但是這並沒有成為建造高樓大廈的原因,實際上,環境、歷史、人們的思考方式等等的理由導致了他們不喜歡熱鬧的「高度」。

因為日本是個多震的國家且日本的建築職業相關人員基本上都認為,高度超過500m的建築物必須靠大量的混凝土來保證它的強度,不能確保寬廣的內部空間,因此它只有地標這一作用,是不適合人們居住的。因此也不願去迎合上述的潮流。

還有一個理由是歷史性的傳統。日本到了明治時代才被允許建造3層樓房,平房的歷史十分久遠。而且東京在明治5年(1872年)時發生了大火災,然後制定了《銀座磚街計劃(銀座規則)》,要求建築物的高度要對應道路的寬度。像這樣在安全方面和景觀方面來看也是十分合理的,因此在人們心中這種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了。

還有,東京的建築沒有外國人想像中的高可能是因為「日照權」這個概念在日本十分普及。建造房屋的時候不能損害周圍居民的日照權,很多的住宅街是有10m的高度限制,連屋頂的角度都有嚴格的規定。

正是因為如此,日本的大都市今後也能維持著美麗的「東京大晴天」。


因為他們50年前就玩膩了建高樓大廈。


按理說東京寸土寸金,房子會蓋得很高。而事實上,在環境、歷史乃至民眾觀念等多重因素作用下,東京雖然繁華,卻始終不愛「長高」。


許多朋友到日本去,會發現東京的房子沒有想像得那麼高大,走進一般的住宅區,更是10多平方米的小洋房或平房林立,日本的大都市竟如此矮小,跟中國那些蓋了無數超高層摩天樓的大城市迥然不同。

很多朋友們也會感到羨慕,覺得這樣的東京,走到哪裡都隨時能看到藍藍的天空、曬得到太陽,沒有壓迫感,其實很不錯呢!

實際上,現在外國人看到的東京已經比以前長高很多了。

30多年前,日本的這座城市更加通透;近些年,灣岸地區建起了大量塔樓型大廈,現在還在加緊趕工增建。城市的風口逐漸被塞了起來,夏天的「熱島現象」與此不無關聯。

三菱公司宣佈要在東京車站附近建設全日本第一的摩天大樓,高度達到390米,但目標僅僅是擠進全球最高大樓排行榜的前50名。此前,日本最高的樓房是300米的大阪「阿倍野HARUKAS」,僅排名世界第166,相信排名很快就又會往後掉。

究其原因,日本雖然也有能力建造耐地震、颱風的千米級摩天樓的技術,但該國建築業者普遍相信,只要超過500米,建築物就需要大量混凝土維持強度,無法確保寬敞的內部空間,只能當作地標等象徵,並不適合人棲息,所以並沒有一股腦兒地去趕這樣的熱潮。

只有少數企業在這方面還算積極。除了三菱,其他一些開發商如森大廈、竹中工務店等,以前也有把東京打造為立體都市的構想,但在日本泡沫經濟崩潰後,紛紛打消了這樣的念頭。


縱觀日本47個都道府縣,東京都是僅次於香川縣、大阪府、面積第三小的地方自治體,按理說寸土寸金,房子會蓋得很高才對。可事實如何呢?

根據東京都地方政府公佈的數據,該地區2014年的鋼筋水泥大樓建築面積為4.7718萬公頃,約佔土地總面積的21.8867萬公頃的兩成,有媒體用簡單的方法來描述東京的高度——將這兩個數字單純地加在一起,亦即把其他8成都當平房,得出26.6585萬公頃,約為土地面積的1.2倍,儘管不是很精準,但還是可以大致看出東京在地上部分膨脹成多高多胖。

按照同樣的演算法,東京灣岸地區近來不斷進行建築物更新,中央區的數字為3.08倍,是唯一超過3倍的;超過兩倍的區域則有千代田、港、新宿、涉谷、臺東各區,其他各區均不到兩倍,果然不是很高。看來,說東京人不怎麼喜歡高樓大廈,這樣的描述依然靠譜。


這種現象的另一個成因是歷史傳統。日本一直到明治時代才允許蓋三層樓,平房的歷史源遠流長;此外,東京在明治5年(1872年)發生大火後,制訂了「銀座煉瓦街計畫」(銀座規則),要求建築的高度符合街道寬度,這從安全或景觀角度來說都有道理,深植人心

於是,人們看到,2003年,森大廈等一批開發商公佈了170米級別的大規模舊城再造方案,但迫於當地百姓強烈反對,最後蓋成了地上12層、地下6層,高度66米左右的模樣。由此,百年前誕生的「銀座規則」再度得到遵守,東京的鬧市區終未出現太過唐突的摩天樓。


東京的房子沒有外人想像的高,或許還在於「日照權」的概念特別發達——蓋房子時,不能妨礙附近別人的享受陽光的權利,許多住宅區除了10米的高度限制,連屋頂角度都有嚴格的規範,完全不似在一些地方看到的豪宅之間的「一線天」奇觀,即較低的幾層樓完全不見天日的恐怖景象。

日本雖然也有借用容積率的辦法,但至少必須是借用鄰接的附近地區,若是無止境地胡亂借用,必定會蓋出許多藐視「日照權」的超級摩天樓羣——未來一段時間,日本大概還不至於出現這樣的現象,因此,它的大都市應該還能維持美麗的「東京日和」吧。

日本大都市為何不愛摩天大樓?

文字來源:青年參考,作者劉黎兒,有刪改。

圖片來源:Google,侵刪。

發佈於 2018-06-06繼續瀏覽內容知乎發現更大的世界打開Chrome繼續西門鬧雷西門鬧雷

首先來說每個區都有都市計劃,按一定比例劃分了住1,住2,低1,低2,商業,工業等等用途,對每個土地用途都有硬性的建築容積率限制,很多地方敷地面積很大但是不能建高。能建高的好地段土地庫存不足,回收成本太高(土地單價成本,搬遷談判週期等)這讓開發商覺得風險太大,無法開發。


首先來說每個區都有都市計劃,按一定比例劃分了住1,住2,低1,低2,商業,工業等等用途,對每個土地用途都有硬性的建築容積率限制,很多地方敷地面積很大但是不能建高。能建高的好地段土地庫存不足,回收成本太高(土地單價成本,搬遷談判週期等)這讓開發商覺得風險太大,無法開發。


比如東京這樣 為什麼缺少像國內大建的300+ 400+呢


日本的摩天大樓標準是60米,而很多國家都超過一百米。按照日本標準摩天大樓還不少,國際標準確實不多《針對這個高度發達人口也多的國家來說》感覺原因有兩個吧,一個是地震因素,不過隨著建築發展越來越先進,抗震等級提升,這個不是最大原因最大原因還是城市規劃平衡和性價比,之前大阪蓋的日本最高的那個三百米大樓就是,很多日本人都覺得太浪費,比起花天價蓋幾百米的大樓,還不如建幾個百米大樓更有性價比和實用性什麼的。和國內的樓當然建的越高越好的風氣意外的不同

因為日本經濟繁榮期和人口爆炸期都過去了,現在經濟停滯人口老齡,就不太需要高樓大廈了。


不見得吧,市中心超高樓挺多的啊。。。


因為現地和網路上的播放資源有限 去東京旅遊看看就知道了 高樓大廈是非常多的


因為日本在太平洋板塊和亞洲板塊之間,地殼運動活躍,經常會地震,樓房低有防震作用


因為估計是地震比較多,人們的心境是不想住高樓,沒有那麼強烈的慾望。


1. 城市規劃需要平衡2. 安全 (地震)


上邊回答很全面了,個人認為抗震還是一大原因。高層建築不多,人口又與日俱增,所以日本居住空間狹小,20多平的公寓很多。不過日本人精益求精的精神還是很值得學習的,日本的住宅設計都極盡所能地以人為本,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可能是因為地震比較多吧 瞎說的,嘻嘻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