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mkt从业者,想听听大家的想法。


B站接下来股票大涨,不少传统行业大佬入局当股东基本没跑了。

《后浪》是写给前浪们的爽文,也是告诉他们我B站用户人傻钱多快来薅羊毛的公开信。

因此,视频里必然要刻画一帮不差钱的用户形象,否则怎么忽悠人呢?

三叔侃侃:看清本质比什么都重要:所谓《后浪》,其实是B站写给土豪「前浪」的打钱邀请函!?

zhuanlan.zhihu.com图标

感谢你的阅读和支持,喜欢可以关注公众号「三叔看世界」,并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哦


自从昨天B站在央视等平台发布《后浪》视频之后,我的朋友圈以及各种社交平台瞬间刷爆。

对这个篇幅不长,却刻画了年轻人精致生活,旁白又显得非常打鸡血的视频,自然是夸奖者有之,批判者有之。

甚至出现朋友圈连续两条发布人观点恰好相反的魔幻场面。

一时间,无论是支持哪种观点的自媒体,都纷纷利用B站这一关键词刷爆流量,有些文章寥寥百字输出一下情绪,都能10万+点击,真让人羡慕嫉妒恨。

不得不说,那些西方媒体不妨进来看看,中国人的思想多么丰富多彩,谁说我们是一言堂?

但是呢,花费一天时间看了大量分析文章之后,我却不由得感慨:

为啥就没有人从本质出发,思考一下「B站发布这个视频的动机」呢?

既然没有人,就我来写吧。


《后浪》第一受众,真的是新时代年轻人吗?

在视频开头,我们看到了「B站献给新一代的演讲」这样的标题。

奇怪的事情出现了:

为何在社交平台上,大量年轻人不买账,认为这是B站在胡乱定义「年轻人」呢?

而通篇的旁白之中,也是不断说什么诸如「你所热爱的就是你的生活/你们有幸遇见这样的时代/但是时代更有幸遇见这样的你们」之类煽情文字。

但就如一些媒体人所分析,这种找了个中年人「作为长辈传递些经验」,并且话语里看起来语重心长的口吻,并不太像是在迎合年轻人的胃口。

而且,B站是在央视新闻联播之前发布视频,也就是快要7点的时间段。

很显然,这绝对不是年轻人会盯著电视看的时间。

或者说极端一点,年轻人现在看不看电视,都要打上问号。

那么答案就很明显:这个视频,是发给「前浪」、也就是那些每天基本会关注新闻联播的观众看的。

而且,旁白当中关于「年轻人享受幸福生活」的种种描述,也值得玩味:

几千年的财富?别闹~

很显然哪怕是前浪们年轻的岁月,中国都还处在极度贫穷落后的环境中。

要知道今年才是全面脱贫的一年,更何况几十年前。

那么,为啥年轻人现在的生活确实比过去好起来了呢?

当然是这些前浪们的付出咯!

正是前浪们,让科技繁荣,城市繁华,给下一代享受文明成果的机会。

相信当很多中老年观众看了视频之后,会露出欣慰的笑容:

哎呀,如果没有我们的努力,哪有现在这帮年轻小子潇洒的人生哟!

而视频当中那个演讲的中年人,也可以迅速让「真正」的观众产生代入感,仿佛那就是自己。

所以才会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

很多父母辈的人纷纷在朋友圈转发视频,而年轻人无动于衷。

毕竟如果这个视频想要针对年轻人,B站至少有10000种形式做得更加活泼生动。

这可是一个多年制作B站春晚的平台,年轻人喜欢啥,B站能不知道?

综上,B站利用这种不留痕迹吹捧中老年人的手段,能够在原本并非B站主流用户的「更广泛人群」中形成口碑爆发效应,并且利用病毒式传播,迅速成为近期的热门头条。

但仅仅让中老年人刷爆朋友圈,还不是B站真正想要达到的目的,只是一种手段罢了。


致受困于疫情的前浪们:我们的用户「有钱有闲有时间」,不来一起发财吗?

在B站多年发展过程之中,它得到了不少金主的投资,像是腾讯、阿里甚至索尼都纷纷伸出橄榄枝,成为了B站的大股东。

但是截至《后浪》发布之前,愿意投资B站的资本方,往往都呈现出这样一种特点:

年轻、互联网、泛娱乐。

如果说对过去几年的B站来说,有这些大佬加持足够让它走上美股上市的程度……

可现在,现有的股东们可能已经无法满足B站需求……或者说,野心了。

因为B站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重大契机:疫情冲击。

由于疫情影响,导致了2020年「寒假」变得前所未有的漫长。

对广大年轻人来说,如果想要大量耗费空闲时间,上B站就成为了理想选择。

仅仅今年3月,B站就已经实现了PV稳稳高于2000万,甚至一度在4000万徘徊的成绩。

这是内容平台·豆瓣的3倍左右。

和另外一个重要内容平台·知乎的差距也差不多是这个水平。

很显然,仅仅依靠B站曾经给人「二次元文化」印象,是很难达到这个标准的。

大批制作视频技术高超,观点有新意的UP主,恰好利用这个时期入驻B站,并且迅速成为了百万级别粉丝的大V。

例如说罗翔老师入驻3天,粉丝突破100万。

而罗翔等大V的入驻和成功,又意味著什么呢?

今后,无论是任何一个行业的人,只要找对了路子,都会在B站取得成功,甚至财富自由。

相信前浪们看了央视的视频之后,就会去了解一下B站,然后——

各个行业的大佬,只要脑袋还清醒的话,都应该意识到B站是怎样一个巨大的金矿。

而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明白「B站的价值」,在视频中反反复复曝光的年轻人又是何种形象?

生活条件优越,愿意花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出国旅行根本就是家常便饭。

在很多自媒体看来,这是在鼓吹消费文化,是在毒害年轻人,也是在体现中国的社会割裂……

可行业大佬们会怎么看待视频中的「B站用户」呢?

这帮小子和姑娘们,有钱!愿意花钱!不怕花钱!

所谓「更年轻的身体容得下更多元的文化审美和价值观」——不管你卖啥,都有用户买。

所谓「正在把传统的变成现代的」

——老字号品牌,还不过来打钱?

所谓「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为了一部电影就花钱,任性!

所谓「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

——拉到一个用户,背后就是千万万万的用户,这种营销性价比,你上哪去找?

所以,只要投资B站……

有了那么多活跃且「不差钱」的用户,岂能不是一笔划算生意!

资本逐利,一个看起来至少比瑞幸咖啡说故事靠谱的平台,为什么我不去参一脚?

更何况,受到疫情的冲击,很多行业正面临著哀鸿遍野,难以求生的局面。

在大佬们的眼中: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投资B站,最起码利用B站来搞活动、宣传自己的品牌,那么「有钱的年轻人们」自然会积极捧场。

这才是B站不惜冒著被喷鼓吹消费主义,也要呈现一批只知道花钱的年轻人的原因。

毕竟如果你刻画的是在送外卖、在刻苦学习、在田里干活的年轻人……

还怎么忽悠金主入场呢?他们看上去「没有钱」啊!

所以可以预见,未来很短的一段时间里,我们或许将听到众多知名企业入股B站,成为股东。

甚至包括大量「前浪」散户,也都会将手头的银子砸给B站,期待成倍的回报。

在发布《后浪》之前,受到多重因素影响,B站股价不太稳定。

可等到股市重新开盘,可想而知大量热钱将涌入进来,B站的股票一定会有较大幅度攀升!

那么,B站在得到大量融资之后,就可以开启自己野心勃勃的扩张计划了。

别忘记,我说过疫情是B站难得的机遇。

当国外疫情短期无法平息,例如日本动漫行业几乎瘫痪、资金链断裂成为大概率事件时……

B站就可以用刚拿到的融资,开启买买买模式,大量进行「接盘」。

与此同时,哪怕B站管理层本来没这个野心,资本也会逼迫它大跨步地开始国际化.

也许就在今年,B站的日文版、韩文版以及英文版都要纷纷上线。

也许过不了几年,B站的名字会响彻全球,垄断全球年轻人市场。

什么,你觉得这是天方夜谭?图样。

当10年前B站成为众多二次元爱好者访问的平台时,谁都不会想到它能上市。

当5年前B站开始推进正版化、下架大量盗版视频时,很多人还以为B站要倒闭了,现在呢?

当1年前B站被央视新闻点名批评,甚至要求整改时,谁能想到今天它直接和新闻联播挂钩?

这个「小破站」的历史,简直就和爽文一样可怕。

而以后,也许会更加可怕。


如果你认同我的观点,应该就会明白B站为何要发布这样一个看起来争议颇多的视频。

甚至于,年轻人为了其中「虚假的年轻人」进行口水战,也同样是B站的计划之一。

毕竟互联网时代,有口水就有故事,有故事就有流量,有流量……大佬更会投钱。

作为一个希望中国能够对外输出软实力的人,我对B站发展乐见其成,希望它真正能够打响中国名片,通过潜移默化而不是「孔子学院」的方式,不知不觉影响到世界。

但参照目前腾讯因为阅文引发的「垄断文化」风波,我又忍不住产生一些忧虑:

当B站彻底资本化之后,它会不会成为新的腾讯,成为下一个「变为恶龙的勇士」呢?

毕竟就算时代再怎么改变,人们的生活发生再大的变化……

资本,始终不改血腥的本质啊~

其实早在好几年前,就是B站下架日剧,一时间全网哀鸿遍野,看起来国将不国那会儿,我就写过一篇文章:三叔侃侃:你们谈主义,其实人家背后谈的都是生意——B站下架日剧的另类解读

当时被评论区喷得一塌糊涂,现在看看特别好玩。

话说,我为啥会怀疑接下来海底捞要投资或者说与B站合作呢……?


选角|主题|品牌推广

选角:何冰老师,知名度够高,迎合了b站 对流量明星的不喜,对「实力派」的尊崇。话剧演员出身的何冰老师对演讲台词掌控也很精准。

主题:把握了新时代年轻人自强自信的心态,迎合了目前min zu主义的潮流。这一代年轻人沐浴在新世纪的阳光下,当真是最自信的一代。看看b站的弹幕,你就知道这就是b站的用户画像。

品牌推广:视频所用素材主要来源于b站up主们,这是一次曝光的好机会;同时,结语点题b站,「在b站 和1.3亿年轻人一起 表达自我 拥抱世界」,把b站和「年轻人」这个符号深度绑定。

总得来说,这个视频从各个角度迎合了b站主流用户的口味,并且将b站定位于「年轻人喜爱的网站」,是非常成功的广告。

但我还是想表达我的隐忧: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把我们所在群体的精英们所获得的成绩当做是自己的,觉得倍有面子与有荣焉,那么就只能在这样沾沾自喜的精神麻醉里,麻木地忍受一辈子平凡的生活。

虽然这种手法在营销里很有用,但作为个人,我想保持清醒。

另一件我分外担心的事情,是文化产业是从事内容生产的工作,每一桩每一件,都非常地特殊化、个性化。难以被流水线批量化生产、难以被评估质量和价值、难以被预估投放效果。

随著更多资本的下场,内容生产流水线化将会成为趋势。让我们且行且看吧。


流下了羡慕嫉妒恨的泪水,在B站做市场真是太幸福了。跨年晚会、百大UP主、横幅大二维码,再到今天的后浪演讲,2020年还没过半已经出圈了好几个传播,太密集了,做啥火啥。

除了B站,这两年几乎没有哪个品牌的市场部在这么玩。其它家的市场部都在干嘛?——都在背增长和转化指标。仔细想想就会发现,这两年,刷爆朋友圈的营销事件真的已经非常少了,尤其是这种纯走品牌流的路数。这个行业里的许多新人,很可能从来没有做过这种纯品牌宣传向的传播,大部分公司的市场部,也变成了混杂著销售支持和站外运营等各种功能的综合性部门。

只有B站,尤其是这两年,真是完美呈现出了一个市场部本来的样子,让人看到了品牌最初的意义:与用户对话,让用户喜欢。

而且它做得如此卓有成效,屡屡实现了让用户喜爱的最高境界——让用户不但不抗拒广告,还主动安利、摇旗呐喊。

估计这一波结束后,会有很多公司的市场部群起而模仿。但我的预测是,它们过一段时间就会放弃,因为根本做不到。中国只有一个B站,拷贝B站的做法不是困难,而是不可能。

B站的传播能成功,并不是依托于它的洞察和创意,虽然洞察和创意都是顶尖的,但成功的真正关键在于B站的基因。

这种基因可以被称之为造梗基因,造梗是什么?是社群的黑话,是用户的狂欢,是这个时代的流行文化——你可以用「能不能造梗」来衡量任何一个社交平台的想像力。黑话能够出圈成梗的核心,在于共鸣与反复。共鸣,使一大群同声相应的人,能够用同一句话表达心中所想,甚至找到组织;反复,则不断地强化、提炼,最终让梗得到固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弹幕实在是造福梗界的伟大发明。自由度比评论高,丰富性又比点赞强,这是B站拥有造梗基因的根源。当别的品牌在费尽心机地洞察用户,绞尽脑汁地讨好用户(然而收效甚微)的时候,B站能够轻而易举地从自己平台上的无数个流行文化中取材,而且几乎不会打偏。我曾经看过B站市场部一个非常特别的玩法,叫做「融梗」,一张普普通通的海报就能融十几个梗。这就是B站做啥火啥的原因,用户分享的哪是广告,用户分享的是自己创造的文化。

但是,有多少品牌能拥有这样的基因?其它品牌的市场部,即使把这些玩法都复刻一遍,估计也会大打折扣。我看到过不少更有趣的创意,也只有泛广告圈内的人会关注,互相欣赏一番,最后便成了典型的品牌自嗨。

说到品牌自嗨,这也是近两年才有的词。在前互联网时代,恰到好处的洞察+创意+投放,一句just do it就能够收获一批拥趸。在早期social传播时代,玩些逃离北上广类的事件营销,也能引来好奇的围观。

而现在这一切,都失灵了。当用户能够自己塑造梗的时候,谁还愿意去追随品牌梗?商业总是会驱动资源和能力向更有效率的地方富集。缺失用户基因的品牌,很快会发现做品牌宣传太费劲了,一个爆款都出不了。风口行业或是不差钱的大厂,也许还能砸钱搞一搞大事件,刷刷存在感。过了风口的小公司,花了钱也做不出爆款,大可不必强求,索性直接市场下沉,把ROI作为最核心的考核指标,倒更加有意义一些。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在B站这样的公司做市场真的挺幸福的,它拥有这个时代难得拥有的品牌爆款基因,也越来越擅长利用这种基因去和它的用户对话,未来几年,它都可能依然是流行文化的策源地,是话题焦点的塑造者,也会是少数几家依然在做著品牌的市场部。


一次用力过猛而且方向偏差的营销。


知乎首答献与小破站。我想从目标群体细分来说我一下我对这波营销操作的想法。

1. 内容创作者:

B站采取的竞争策略是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并以观众的观看体验为先,如此一来便牺牲了各种广告收入,因此,也就牺牲了内容创作者所受的平台激励收入。

但B站的定位是原创性视频社区,其中视频内容很大部分都是由民间内容创作者们发布的,这么一来,为了留下内容创作者,并激励其更多更好地创作,便需要其他方面的激励方式,而此次的《后浪》,其中大量剪辑了up们的视频,加上「你们只凭相同的爱好,就能结交千万个值得干杯的朋友。」「你们把自己的热爱变成了一个和成千上万的人分享快乐的事业。」等语句、热血的配音以及何冰老师激情的演讲,是能够激发起部分内容创作者心中的动力,甚至赋予了他们「时代的使命感」。

2. 视频观看者之「后浪」们:

B站的目标群体是年青一代,也就是所谓的「后浪」,而与B站关系最紧密的关键词似乎也从「二次元」转向了「年轻人」,该视频全片的主基调包括最后赤裸裸的「和1.3亿b站年轻人一起 表达自我 拥抱世界」就能体现B站对「年轻人」这个标签的战略级重视。

对于年轻人观众,我们可以细分为看完视频后热血沸腾的以及看完后无感的,另一种分法则是分为原本即是B站社区中的一员和非B站用户。那么,对于本身就是B站社区中的成员来说,即是对该视频无感,也不至于脱离该社区;而对于非B站社区成员,如果该视频成功地吸引到了他们,他们则会成为B站大社区的新一份子。所以对于B站来说,看起来就是有益而无害的。

3. 视频观看者之「前浪」们:

这里的「前浪」们主要指的是金主爸爸们。有的说法是金主爸爸们可能从这个视频中看出投资价值,即年轻人这个群体都在B站,但我认为,投资价值不是一个视频所能带来的,毕竟每一个投资决策的背后,都有著大量的数据与研究在做支撑,对于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大佬们,即便短时间内会被情绪所感染,但回过头来还是会理智地思考。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如此,在金主爸爸们的面前混混脸熟,说不定也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但这或许不是B站此次营销的目标群体。

当然了,以上都是我的个人浅见,还不成熟,还望各位大佬轻喷。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