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六歲的時候她們很少陪伴我,我還能想起小時候白天她們上班把我天天自己一個人留在家裡,就自己呆著,玩具很少,就看電視里的動畫片,也沒有其他小朋友玩。不知道那時我為什麼不跟他們說別讓我自己一人,可能那時候自己不懂得拒絕和反抗?只知道要乖乖要聽話才是好孩子?屋子很小,她們關門後我就獨自望著窗外,俯視看路面上的行人,我感到好無聊好寂寞孤獨呀,變得性格自言自語,對著布娃娃說話,角色扮演,長大了親戚嫌我性格孤僻安靜不喜歡與人溝通,我很自卑養成二十多年性格是改不掉了,與人交往說話不知道心裡為什麼就是很沒底氣


你好!

心理學上有一個理論叫 Attachment theory 依附理論,根據調查發現,孩子在幼兒期有一個需要與父母或者照顧他的人建立一種信任、安全的關係之後,他就可以更容易去和別人互動交流。如果這種關係沒有及時建立,他就可能會出現就像你表現出來的不能和別人建立關係的特徵。

所以說你記憶中的事情是對你內心的「洞」是有很大影響的。如果你要走出這樣的狀態,我建議你可以去找個機會和你父母聊聊,關於他們那個時候去工作讓你一個人在家的感受,把你感覺到自卑和缺愛委婉地表達出來,我想你也能明白那個時候你們父母的想法。如果他們感覺抱歉,就接受你父母的道歉,正式為幼兒時期的生活划上一個句號。

然後從此刻開始,積累幸福的家庭回憶。我們感到自信不僅僅因為是被愛,而且是有愛的能力,因為你的愛讓家人開心,這也是非常重要的!加油!

讓潛意識的魔力幫助你克服自卑!心理諮詢師晨明的視頻 · 810 播放


你這種情況算是原生家庭的育兒方式錯誤導致的,你所謂的對你好可能只是物質上的吧,但是老一輩人其實都對於教育孩子這個詞有誤解。

你是因為小時候需要家人陪伴的時候,沒人陪伴你,讓你缺乏安全感,進而讓小小的你潛意識裡認為可能是因為你自己不夠乖,所以父母才把你一個人關家裡,長大以後就是不自信的表現了。

也能算是原生家庭給你帶來的傷害,這個倒是也怪不了你父母,那個時候的父母都是這樣的,他們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不知道怎麼教育,再加上時代背景,可能父輩們都不覺得自己的做法有任何問題。

你這也算是時代創傷吧。


造成缺愛和不自信的因素有很多。這世界沒有完人,沒有完美的父母,所以沒有完美的家庭,沒有完美的社會環境,所以,沒有完美的性格,沒有完美的人生。


家人常常盡自己所能對你好,但是他們不知道的部分,或是做不到的部分,就對你產生了影響,幾歲時正是和同齡交往的敏感期,顯然你沒有被發展出來社會性的一面,你不知道如何面對自己的各種情緒,也不知道如何與人溝通交往。

不過,你如今不再是當年不知所措的小孩了,你已經開始面對自己的問題了,你現在可以嘗試投入到社會交往中,當然,需要耐心和時間,還需要抗挫壓的能力,融入的過程會有許多的感受,你要相信,都是有辦法可以解決的,永遠不要放棄融入的動力和信心。【生活報#喃喃細語#透過新聞看心理,歡迎關注】


因為這種好並不是你想要的,可能是原生家庭所附加給你的「有目的」「有條件」的好。這種好你仔細想想有多少是你自己真正需要的而不是父母強加給你的想法。父母習慣性把他們過往的經歷加到你頭上還美其名曰是為你好,所以好好想一下你就會知道缺愛和不自信的原因會來自於哪裡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