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不了。能给人空虚感的作品一定是有著巨大感染力的名作,是神仙一样的作者在无垠的混乱或者虚空偶然抓住的正游历在这个星球的一抹精神气。

它是集成了无数个偶然才被捕捉到的存在,我们在这个时代有幸遇见它,投入它,又被它捕获,等同巧合中的巧合,是用幸运一词都难以形容到位的事。

你居然还想逃避这种空虚,真是浪费啊。要知道,这份空虚感,也是作品带来体验的一部分。虽然纸面上的剧情已经完结,但其中故事又幻化成了无数个小世界,它们存在于每一个被打动过的读者心里。

因为那份迟迟不褪的满足与空虚感,从此你也是作品的一部分了。你会与人讨论它,在头脑中想像它,不断回顾在某个段落激荡于胸腔中瞬间的澎湃。它就在你之中,给过你延绵的感动,又抽走了你灵魂的一部分。你被完整了,也被掠夺了。你感觉灵魂已然老去,却又忽而年轻。这就是好作品的力量,自它来过后,或浓或淡,它都一直在。

如果把读过一部漫画比喻成谈过一次恋爱,你已走过了初遇时对画风的适应接纳,投入后过程中身不由己的牵引,卷末的不舍,与掩卷后还久久不散的余韵。

而后续的空虚感,用都很熟悉的一个词来说就是「羁绊」。那是作品给你留下的东西。用漫画的语言来解释漫画的事,这样是否就更容易懂?

在空虚里面打滚,在空虚里面反复揣想。想令你著迷的那些角色与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遗憾,告诉自己这就是人生啊。无论在现实还是头脑世界里,哪边你都是个容易泪流满面又怀旧的傻瓜。

去寻找同类吧。放弃抵抗,承认让你难受的这部作品,确实是此刻敲击在心上的最强音。比起抵抗期待被抽走的空虚,意识到故事虽然完结,但那些角色就像老朋友一样,都在你心中各自落下位置,你们以另一种方式依旧同行。能获得这样的领悟,也不失为是另一种满足。


自己是森林才能读懂森林,为了感受大海就必须成为大海。

感谢你在用户数以亿计的知乎星球上,

偶遇了这篇文章

答主 @翡柏


首先,你要知道空虚感是怎么来的。根据笔者的经验,是在观看后脱离代入感造成的。且代入感越强随之而来的空虚感也就越强。已知代入感会造成空虚感,那么解决方案基本上有两种方向性。

1、不脱离代入感,可以暂时性的躲过空虚感的来袭。

随著时间代入感也会逐渐消减淡去。但维持著代入感的状态,等待其自然消灭是一个非常困难的事情,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循环观看,二巡、三巡、四巡以此类推。题外话:《辉夜大小姐》1期我看了50巡左右,2期现在为止看了20巡左右。还有一种技巧型的代入感转移法,代入一部作品时,在脱离代入感之前,代入另一部作品,几乎不会遗留空虚感。

2、不产生代入感,则不会出现空虚感。

也就是说,不代入作品即可。破坏代入感的方式有很多。例如:时间间隔观看,可以叫冷却法。两部作品交替著看,注意力分散法。看弹幕,看剧透,边看边玩等,出戏法。

每个喜欢动画、漫画作品的人,都向往著二次元世界。动画作品可以赋予读者短暂的充满幻想与浪漫的二次元冒险之旅,但那始终只是一时的体验,无法长时间持续。因此,每逢离开那个充满想像力的世界,我们心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失落感与孤独感。小时候总是情有独钟的对一部作品念念不舍。随著年龄的增长,接触到的作品也越来越多,一段旅途结束后,不久又开始了另一段旅途,各种各样的旅途中有各种各样的邂逅,不知不觉也有了心境上的变化。如今,我已经不会再把一部作品当成是自己的一切。而是把所有喜欢的作品都融合在一起,组成了一个属于我心中的二次元世界。它就像是一个装满了回忆与幻想,浪漫与情怀的宝石箱。

人的想像力会随著年龄逐渐的下降,相比童年时代,成年后会飞跃性的下降。随之而来的是固定观念越来越强,情怀也越来越被神化,对于各种奇奇怪怪的虚构设定,也会逐渐产生疑念与心理排斥。阅览量会提升自负心,在不知不觉中给自己设定的审美门槛也越来越高,也越来越不愿意对一部陌生的作品投入情感与精力,即便投入了也会觉得不值得,甚至怨天尤人辱骂作者的例子也比比皆是。这并不是口味变挑剔了,而是代入能力严重衰退了。你能够不由自主的、无意识的、无自觉的代入进作品的时光,其实非常的短暂。过了这个时期以后,想要代入进作品是需要有意识的付出情感、精力、努力,才能达成目的。过了爱做梦的年纪之后,难以代入进作品是身为读者真正需要克服的难题,也是最大的烦恼。也就是说,这种空虚感很快就会离你而去,想找回来都很难。


好好珍惜这种感觉,因为当你看过太多太多作品后,你会慢慢的麻木漠然,结局就只是个结局,很快你会遗忘这部作品,然后去寻找下一部作品,这是一个超过20年动漫观众时间的34岁大叔(我)的经验之谈

我还记得我10多岁时在电视上看日本动画《魔神英雄传》最后一集后,哭了三天的经历,但现在,无论是电影,游戏,还是动画,已经无法让我和当年一样,投入那么巨大的感情了。想回到过去,但已经不可能了……


空虚感的来源在于现实与理想世界的差距,精彩的故事无法再继续,你又回到了自己平庸的肉体之中,能不失落空虚吗。。。

但是一个人如果对现实和理想都有足够的认识,就会能够分辨理想世界中哪些是荒诞的、哪些又是在现实中努力有可能达到的,对荒诞的部分一笑了之,把可能达到的部分内化为生活的动力,空虚感就不会再那么强烈了,反而能让自己变成一个好好生活的死宅。。。

有一些部分确实是正常的生活中无论如何也难以复现的,但是这种部分一般是经历性质的、具有偶然性的,对世界的状态反而不会有什么剧烈的影响。我的思路一般是,就当它们是自己的记忆…………因为故事总是要落幕的,如果没有产生什么改变世界的副作用,即使对于剧中人,也只会剩下「一段美好记忆」而已。。。

最后还有一点,一般人可能在观赏作品的时候很少意识到,同一件事情处在旁观者的视角和亲历者的视角,看起来可能是非常不同的。旁观者视角倾向于高估这件事的价值,而亲历者的视角倾向于低估这件事的价值。

举个极端点的例子,对于漫无止境的八月里面的长门有希,旁观者可能感觉她一是强,二是可怜,无论何者都增加了旁观者对这个故事的兴趣和对长门这个人的喜爱。但是想像一下你自己处在那个位置上,可能感受到的只有无聊、痛苦、折磨,只希望它快点结束,甚至没有发生过才好,根本毫无意义可言。

其它看起来很牛X的事迹多半也是如此的,身处其中的时候只能想著如何烧干脑汁流干鲜血克服过去,回头看才会发现当初的自己怎么这么强/这么惨。

而人在看一部作品的时候通常是用旁观者视角的,对自己的生活则天然地会代入亲历者视角,这个区别强行放大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不妨对调一下角度,对故事中的人物多考虑一下自己如果在那个位置上真实的想法会是什么样的,而对现实中的自己,则可以中二病一点,想像一下自己在一个更加宏大的故事中的定位。这样既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也有助于更好地做一个热爱生活的死宅(逃


第一,及时地把感想写下来。这个时候的你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未必是最深的,但感触一定是最深的,写下来的东西也最真挚,形式不重要,评论,分析,感慨,碎碎念都可以,关键是记录下当时的这种心情。因为当你过一段时间再想起当年很喜欢的那些东西,甚至又去重温,也未必会体悟到那种感受了,而我读到自己当初看完马上写的文字的时候,都会重新忆起以前的感动。记录这种行为本身就很有意义。

第二,如果你有心情的话,自己动手啊!写后续,写if线,写段子,画画,剪视频,搞科普,甚至p表情包,总之就是进行二次创作或同人创作,创作的快乐不实际体验一下是很难理解的,忙起来就不空虚了。而且,因为二次创作的作品而得到同好的认可,也是件快乐的事。而且这还有个副作用,有时候搞二次创作搞得太累,还得反复研究原作,你会对作品本身脱敏,就是一段时间内不想碰它了……恭喜你,你戒掉它了哈哈!

当然,如果这些不管用,还有一句万古不变的真理送给你……

能治疗情伤的只有两样东西,时间和新欢……

(逃)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