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只有司馬乂 石堪受過 還有太平天國的點天燈酷刑。


印象中只有司馬乂 石堪受過 還有太平天國的點天燈酷刑。


儒家禮儀概念中,火葬屬於羌族蠻夷的習俗,就算是執行刑罰,中央政權也不能使用蠻夷的禮法。而且儒家任刑也不是為了凈化罪人的靈魂,而是懲罪儆民,不需要火焰祭神


歐洲頻繁用火刑,都是針對所謂的巫師巫婆。這些人或者不信天主教(魔法屬於和天主教不同的信仰)或者是基督教里的異端,扣個帽子用火刑處決。比如聖女貞德就是被當作巫婆受火刑的。相當于思想犯而沒有刑事犯。我國古代不存在這個問題,所以也是使用不頻繁的原因


火刑是個有宗教色彩的死刑方式,在古代歐洲人眼裡,火焰具有凈化靈魂的作用,常用來處決巫師、異教徒之類的人(當然很多人是被扣帽子的)。

而中國不是宗教國家,文化背景與歐洲不同,死刑的方式當然也會有差異。


殺人不過頭點地 一般不是謀逆大罪 最多斬首示眾 火刑太過繁瑣 警示效果也不如凌遲 所以基本沒啥用的


火刑的確用的不頻繁,但是放火這事,那些謀臣軍事是專業的。


因為這個在古代算是最高刑罰了...個人覺得比凌遲還高...皇帝下令挫骨揚灰...那就是真的恨到極點了...連示眾都懶得了


你要知道幾百年前歐洲人吃東西主要是燒烤,所以火刑盛行……中國煎炒烹炸,炮烙、油鍋、烹刑、凌遲(這個算膾?)其實也算火刑,不過玩的比較高端


過於殘酷,畢竟我們最耳熟能詳的是:

留你一個全屍。

入土為安。


在中國,挫骨揚灰應該是懲戒的極致了吧,它的社會影響應該比凌遲誅九族還深遠,它意味著,雖死亦不能贖罪。

再說,炮烙之後,哪一個正經君王敢大興火刑?動不動就給你安一個「堪比桀紂」的帽子,遺臭萬年。比如嘉靖帝的「不如文帝遠甚。

其實,再往深處想想,華夏從三皇五帝以來,都有「」這個概念,而且不要覺得封建王朝的體制有什麼不好,中國算是最早擺脫奴隸制,進入封建社會的文明了。

但凡不從生產力的角度來說是,假如中國就是一個封閉的自然圈,中國中央集權,地方分權的制度簡直穩定到爆炸,唯一的缺點就是不能保證每一個最高領導人,也就是皇帝,不是「傻逼」。

中國幾千年來,朝代更迭,天下人送走的,從來都是昏君,而不是制度,這也就是,為什麼民國時期,中國政治體制改革舉步維艱,時至今日,這所謂的「桎梏」,都對我們現有政體影響頗深。

這不是壞事,存在是合理的,因為我們現在基本解決的那唯一的缺陷。


有點扯遠了,綜上所述的意思,其實就是在中國的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下,火刑是不太可能在以「入土為安」為主要流行喪葬儀式的古代中國被普及的。因為和我們的文化有衝突。

而且,中國古代,紂王之後,是個皇帝都怕被史官遺臭萬年,除了基本身心已經失常的幾個,比如秦厲王符生北齊帝高洋等等,這些個都是心理變態,就不說了。其他的所謂「殺人成性」的皇帝,比如嬴政?楊廣?朱元璋?朱棣?他們也都是帶著政治目的殺人,當然是殺頭比較簡單明了,朋友,他們雖然殺人,但都是有抱負的,自認為是一代明君,不得不殺的,火刑?有點太紂王,不能啊。

除了開國皇帝,其他皇帝,從小就是受到儒家高等教育的,正常情況下,當不成好皇帝,也不太會成變態殺人魔。


綜上,感謝紂王,火刑因為不符合古代華夏核心喪葬價值觀,被列為「暴君技能」,最高統治者,一般不選擇用,所以,當然不會流行。

突然想起《李衛當官》里,開頭一個貪官在處決犯人時的台詞:本官代天子司牧一方,從不以殺伐為能事。這雖是官話,但也基本代表了古代政權對於刑罰的官方態度。


個人理解,火刑就中國的刑罰而言可以說是酷刑,以儒家思想為主要統治思想理念並不提倡這種酷刑,所以受到這種主流思想引導下,火刑相對較歐洲而言少。

再說下為什麼歐洲火刑用的多,歐洲火刑一般用語宗教性的活動,他們認為火刑能起到一種「凈化」的作用,例如中世紀對於女巫用刑都是以火刑為主。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