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发现在拍摄时(尤其是街拍车辆时),通过拉大镜头焦距使主要物体放大可以造成一种视觉上的压迫感,表现效果更好,而通过缩短机位和被摄物体间的距离造成的物体放大却没有这种效果,这是为什么?是因为变焦镜头的原因吗?


压迫感来源于和背景大小的比较,随便画个图你应该看得懂了


压迫感来自透视,走近改变了透视,变焦放大只是缩小了画面...

理论上,假如不考虑解析度和像差和光圈的话,我们不需要变焦镜头和长焦镜头。只要用广角拍下来然后裁一下就好了。要长焦的画面就裁中间一小点然后放大,


泻药

很简单啊,你都说了距离变了嘛。摄距变了透视不就跟著变了么...透视,也就是所谓「近大远小」只跟摄距有关,跟焦距等其他因素无关。


透视原理。

拉焦距 和 改变机位 都可以让被拍摄的主体在照片中变大。

但是,拉焦距的做法无法改变 拍摄主体 和 背景物体 之间相对的大小关系,而改变机位可以改变这一大小关系。这是造成区别的主要原因。

还有一个次要的原因,不同焦距镜头的畸变不同。比如,广角镜近距离拍出来的妹子的大长腿和48码的大脚,在远处靠长焦就拍不出来。

当然真离得太近了可能对焦也有问题。


透视效果。

这个和变焦与否无关,和镜头焦距有关。

中长焦镜头会空间压缩,广角会有空间拉伸。


两个字「透视」,学过美术或者摄影的人应该都知道。

下面请看这张图,注意角度距离的变化,以及坐标系产生的变化。

不同是视角产生了不一样的透视效果,一般来说,视角越大,透视性越强。

透视效果

透视与畸变

不同焦距的透视效果

近大远小

变焦只是改变了视角,物距没有变化,透视关系没有变化。

靠近被摄物体改变了视角,同时因为物距也改变了,透视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所以,二者得到的最终结果是不同的。


不同焦段透视所带来的物理感官差异。单纯一个焦段的平移,画面的透视是不会产生变化的,焦段不同产生的变化让人感觉画面时刻变化而产生不同的效果。


决定透视的是物距,焦距决定了成像的放大倍率。

镜头变焦是直接选择成更大的像,因为是站在原地,物距不变,透视其实不会发生变化(排除镜头畸变因素)

保持焦距固定,减小物距就会显著加强近大远小的透视感。

如果在变焦的同时改变物距,使得主体在画面中始终保持差不多的大小,如果做的很完美就是著名的希区柯克效果


简单说就是变焦拍摄会改变景深,摄影机移动,不会改变景深,只是通过聚焦改变焦点位置!

实际上,这两种镜头的更重要区别在于表现怎样的情绪,或者说构成怎样的画面句子。

电影中定焦镜头跟拍的画面很多,从全景到特写的景别变化也多用轨道完成,而不是用变焦方式完成。因为轨道画面很符合人类的视觉习惯,人眼是没有变焦能力的,想看事物的局部就只能凑到跟前去,相当于轨道,所以轨道画面更有代入感。不过这还是看具体想达到怎样的效果。

有很多电影中,也会用大量的极速推拉镜头来组成句子,无论是哪种方式,都是要在一个完成系统的设计下,有目的有规律的运用。


变焦改变的是焦距

前后移动改变的是距离


既然从事了,或者喜欢摄影,就应该去了解一下几本的透视概念,做一个有素养的优秀摄影人~


景深的问题。长焦即使小光圈,也有虚化的效果。广角和中焦的小光圈时,背景要实一些,虚化和突出主体的效果没有长焦好。


题主说的压迫感其实就是老法师们口中的压缩感,这种压缩感在长焦拍摄的照片中比较常见,也是透视的表现,想要改变透视就要改变离被摄物的距离,想要近大远小的很强的透视就离被摄物近一些,想要压缩感就离被摄物远一些,想改变透视只有改变距离,和镜头焦段什么的无关


透视效果不一样,广角近摄有近大远小效果,

长焦只是截取,所以透视效果不明显


了解希区柯克变焦你就能很好的了解焦段与视角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