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人士和媒体机构将新基建涉及的主要领域归纳为 7 个方面:即 5G 基站、特高压、工业互联网、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车充电桩、人工智慧、大数据中心


先说结论:

这7个方面的「新基建」内容,实际上是为我国经济转型铺设的三张大网[1][2]

一是数字信息网。以5G为基础,带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补齐我国信息技术短板,为下一步经济建设提供通用化平台型支撑服务;打造安全可控的基础网路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

5G产业链 来源:赛迪智库

二是新能源网。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还是个重度依赖石油、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这有悖我国新时代绿色发展的要求;下一步就是开发新能源网建设、通过特高压技术将西藏、新疆、内蒙等地通过太阳能、风能等产生地绿色电能运输到东部地区;大力投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项目,撬动整个绿色经济产业链。

特高压产业链 来源:赛迪智库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产业链 来源:赛迪智库

三是新型交通网。包括高铁、城际轨道、无人驾驶等重点领域,通过数字化技术将交通网路与通信网路、能源网路交织融合。

延伸背景:

实际上,「新基建」这事「蓄谋已久」,2018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就明确了5G建设、人工智慧、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建设的定位。

「新基建」概念发展时间脉络 来源:赛迪智库整理

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报道[3]

当前,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通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可有效激发市场动力。其中,数字经济作为新经济的重要生产资料,通过网路基础设施与智能机等信息工具,以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物联网等通信技术为载体,推动人类经济形态和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也成为经济转型的重要突破口。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副会长武锁宁指出,新基建有别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此次将5G基建、人工智慧、工业互联网等内容列入其中,通过网路增长和实体经济相融合,将带动更多的产业应用。

概括为就是「经济转型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

  1.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研究所 .「新基建」发展白皮书. http://www.ccidwise.com/plus/view.php?aid=16389tyid=3
  2. ^周宝冰.新基建要建三张网 工业互联网赛道变宽. 中国工业报: 2020,4.
  3. ^新基建,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 http://www.gov.cn/xinwen/2020-03/12/content_5490164.html


你在知乎问这种问题[抠鼻]

你只会得到阴谋论和大棋党的回答

或者加个大饼党。

请翻开历史书,搜索以工代赈。

无论什么年代什么国家,每次大兴基建,都是为了应对危机。

仅此而已。


谢邀!个人的一些意见,写得不好,还请指正。

基建,顾名思义就是基础设施建设,不同于以往的铁公机,新基建主要偏向5G、特高压、工业互联网、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以及大数据中心等方面。

搞清楚新基建方向之前,我们必要要明白基建的目的是什么。

基建的目的是为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便利而服务的。

高速公路提高了私人车辆的行车安全和效率,铁路连通大江南北方便企业货物运输,机场兴建缩短了人们出行耗时。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节省下来的是时间,而时间转化为效率,效率最终创造了 。

看我国当前的发展形势,人们需要什么?

人们需要的是更快的网速,5G基站建设势在必行。

人们需要的是及时的信息,大数据中心就必须有。

人们希望自己的电动汽车可以开到每个城市,每个角度,所以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必须提前要减好!

.........

需求决定供给,需求就是方向,新基建的方向就是你未来希望完善的领域。


不管是新基建还是旧基建,看它的目的和动机是什么。

新基建,目的就是真正实现经济转型,带动经济发展。动机是危机过渡


2018年12月中央工作会议提出「加强人工智慧、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下简称「新基建」)逐步驶入发展快车道。

有别于面向经济高速增长需要的传统基建,「新基建」是面向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未来型建设,既包括传统基础设施的「数字+」「智能+」升级,也包括以信息网路为基础、以技术创新为驱动的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因此在2020年被寄予以对冲疫情影响、应对经济下行的众望。

随著「新基建」成为从顶层规划到社会投资的「风向标」,以建设工程项目为承保对象的工程保证保险,也将迎来蓝海市场与崭新机遇。

1、工程保证保险市场扩容可期

此前在4月份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型基础设施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类,分别对应著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形成的基础设施、为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的基础设施,在去年央视阐述的「新基建」七大领域基础之上有所扩充。

而无论是作为前沿的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后盾的创新基础设施,还是连接新旧的融合基础设施,其中的5G基站建设、智能交通建设、科技产业园建设等「新基建」项目都涉及工程建设,也都离不开房屋和土木工程建设、建筑安装、建筑装饰等行业的支持。如近日发改委的计划报告明确提及将实施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重大工程,2020年会布局10个左右区域级数据中心集群和智能计算中心;《上海市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0-2022年)》也初步梳理排摸了未来三年实施的第一批48个重大项目和工程包,包括新建3.4万个5G基站,新建1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新增1.5万台以上智能配送终端等。

多家研究院测算,2020年「新基建」七大重点领域投资总规模将突破万亿元;随著「新基建」外延的扩大,「新基建」投资规模还将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据更大比重。因此尽管「新基建」的建设规模难与以「铁公基」(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为代表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比肩,但也将显著扩大建筑市场容量,并带动相关的工程保证保险行业规模持续增长。

2、「新基建」驱动电子保函发展

「新基建」是数字经济的基础保障,也是实体经济的转型支撑。随著「新基建」为数字经济注入新动能、为实体经济带来新红利,工程保证保险行业也应把握好经济社会发展对保险的全新要求,在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之间架起风险保障桥梁。

工程保证保险本身面临著疫情防控提出的数字化转型需求。从2月初发改委《关于积极应对疫情创新做好招投标工作保障经济平稳运行的通知》强调「大力推广使用保函特别是电子保函替代现金保证金」,到5月安徽阜阳投标保证金电子保函平台上线、内蒙古呼和浩特首单电子保函落地,经济发展对于电子保函业务、电子保函平台的需求已显露头角。

与此同时,数字科技对电子保函业务的赋能价值也逐步显现:5G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提升险企的防灾减灾及查勘定损工作效率,大数据技术将助力险企提高风险预防能力及风险处置能力,人工智慧技术也能够优化投保核保、理赔核赔等服务的线上营运——「新基建」作为数字科技的基础设施建设,其发展将为工程保证保险业务升级提供不竭动力。

除了利用数字科技发展电子保函业务外,险企还可以借助「新基建」力量挖掘工程保证保险的潜在场景,增强工程保证保险的社会功能,顺利搭上「新基建」顺风车。

3、保险资金投资迎来新机遇

工程保证保险所具有的「事前收费,事后补偿」特征,赋予其将部分保险资金投入社会再生产的资金融通的功能。「新基建」的投资模式较为灵活,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机遇颇多,其加速发展也将助力这一宏观职能的发挥。

「新基建」孕育出的巨额投资需求为大规模的保险资金提供了用武之地,且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大数据中心等具有建设期长、投入资金量大、未来现金流和收益稳定等特点的「新基建」项目与保险资金的期限和规模契合,都将为保险资金提高投资效益提供契机。

近日,银保监会明确将加强对于保险资金运用的政策引导,对符合国家导向的投资项目,从投资范围、投资比例等给予政策支持。此前,保险资金已以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等形式在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资金支持作用,此后对于「新基建」这一国家政策支持、投资范围丰富的重要领域,保险资金还可以通过二级市场投资、股债结合等方式积极参与投资,更加充分地发挥其期限长和来源稳定等优势,积极为支持实体经济开拓空间。

此次疫情导致的实体经济停摆,加速了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也带动了「新基建」顶层设计与社会投资的推进。面对「新基建」热潮,工程保证保险唯有抓住蓝海市场商机、数字化转型契机与保险资金投资机遇,方能成为「弄潮儿」。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