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辯論賽場上,由於賽制時間的限制,長篇解釋效率極低,對這種問題最好是簡短的邏輯反駁即可。

舉一個簡單的思路:

對方的邏輯簡單粗暴,網路讓人更自由,那就是依靠了網路,依靠了東西有約束就不自由了。

直接問對方,按照您方邏輯,其實什麼都不能讓人更自由,您方天然得證咯(戲謔臉)/您方的論證義務在哪裡(正義臉)

其實這種簡單粗暴的邏輯,處處是漏洞,但就是這種一聽起來就有問題的邏輯,基本功不好的辯手解釋起來反而覺得很費勁。賽場下多花功夫吧,這就是和對方確定討論範圍的重要性了。


什麼是約束?要看你和什麼情況下去比較。

在人類還是野獸的時候,我們可以隨地大小便,可以裸體狂奔,可以用木棍砸來砸去。如果這種狀態稱之為最自由,那麼穿上衣服,一定要上廁所,不能暴力復仇確實是一種束縛。

但這裡有個固定思維的陷阱,那就是現代人可以選擇當野人,只要你自己跑到深山老林,想體驗野人生活完全可以。

但是古代野人卻沒有選擇被束縛的能力,他們也體會不到穿起衣服叫個外賣就有色香味俱全的海南雞飯的快樂。

所以不是我們更會被約束,只是我們自己選擇了約束,我們不是奔著約束去的,大家都不是抖M,只是為了享受那份海南雞飯外賣,我們「選擇」穿上了衣服。

網路的問題也是一樣,我們是為了享受網路世界的快樂,所以選擇委屈自己做在桌子前看這個小屏幕,但如果我今天眼睛疼,我完全可以選擇就不看這個小屏幕,自己炒個蛋炒飯喫。

更多選擇,更多自由,更多歡笑


這句話中所謂的"被約束"的意思是,越依賴這個東西,如果它消失了,那麼對你的影響就越大。

但問題是,如果真的發生了,那讓你不自由的不是網路,而是網路消失這件事

更何況,即使是網路消失,也不會比沒有網路更讓人不自由。

人類文明走到今天本來就是依賴了無數技術,這些技術中的任何一項消失了那都是災難性的,但並不妨礙這些技術讓我們更自由。

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依賴網路說明不自由,這裡的"不自由"是相對於"沒有網路藉助超能力也能打破時空限制"的人而言的,不是相對於"沒有網路"的人而言的,舉個例子,你有了汽車,可以自由地在週末到郊區遊玩,你會因為"我週末郊遊依賴汽車"而覺得汽車讓自己不自由嗎?


那就倒著去反駁,先去搞清楚自由,再 約束,


首先這個辯題一個很重要的核心就是,什麼是自由。

自由不是絕對的,是相對的。自由是可以選擇做不做某事。

所以,有網路時,你可以選擇不用網路也可以選擇用網路,這叫自由。

但如果沒有網路,你都沒有選擇的權力,這一定不是自由。

舉個例子,馬雲說他不愛錢,也沒怎麼碰過錢。是因為他財富自由了。

而,張三一個loser,在家啃老~~~萬萬不能叫做財富自由吧。當然,他爸是馬雲除外。


你越依賴你的自由,就越容易被自由約束,就更不自由?


謝邀

網路讓人更自由是去使用網路而不是讓網路使用你。好比一個團隊進行合作,網路是工具是合作方而不是乙方,您方也不是甲方爸爸,談何依賴。誰主張誰舉證嘛,您方要先論證是依賴網路才能繼續論證自由嘛。


依賴因為需要,這是供需關係,因為需要這個平臺所以我們在力爭獲取很多的資源(網路上的自由),但是有平臺給你發表言論不等於不計後果的什麼都可以說,有些人說出去的話不負責任會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所以為了防止胡亂說一些話題進行控制(這就是所謂的自由)是有必要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