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一生坎坷流離,先後跟過公孫瓚,陶謙,呂布,曹操,袁紹,劉表,可以說是反覆無常,野心不小。荊州被曹操佔領後,劉備無家可歸,和孫權結盟,這個時候說是結盟,其實和投奔沒啥兩樣,因為劉備屯兵於夏口,不足以抵擋曹操,軍械糧草甚至還要孫權接濟。赤壁之戰後,劉備趁周瑜和曹仁在兩陵對峙的時候,趁機奪取荊南四郡,孫權為啥放任不管?甚至還把周瑜辛辛苦苦打下來的南郡借給劉備。結果劉備反而成了攔路虎,這導致自己西進巴蜀的計劃落空,反而讓劉備近水樓台先得月。如果赤壁之戰剛打完,派劉備去打曹仁,或者乾脆不給他派活,命他原地駐紮,自己取荊南四郡,限制劉備擴充不是更好?


恰恰相反,不是孫權放任劉備做大,而是孫權能力有限追不上劉備的發展速度。

視建安十三年為起點,雙方最初的實力對比大致如圖:

建安十三年末赤壁獲勝,雙方均開始收割戰利品,其中:

  • 孫權攻淮南(合肥)
  • 周瑜攻南郡(還有南岸部分荊南地區)
  • 劉備攻荊南四郡。

結果是

  • 孫權敗
  • 周瑜勝
  • 劉備勝

即,劉備在不到半個江夏郡的基礎上,增加四郡;孫權在會稽、吳、丹楊、豫章、廬陵、廬江、新都的基礎上增加南郡和部分荊南地區。

經過建安十四年的一輪收割,雙方勢力對比圖大致如圖:

建安十五年周瑜去世,劉備得到南郡及吳人佔據的部分荊南地區,孫權也在上一年拿到了交州地區的入場券,形成對交州地區的羈縻統治,於是雙方勢力變化大致如圖:

建安十六年,劉備與孫權聯合入蜀。

建安十七年,聯軍與劉璋開戰,呂岱退出。

建安十九年,劉備佔領益州。

那麼孫權擁有揚州+交州,劉備佔據荊州+益州,大家都是二州,看起來勢均力敵:

可問題在於,孫權的交州是羈縻統治,提供的幫助不會太多,所以整體實力要打折扣,那麼實際上可能是這樣子的

也就是說,從建安十三年到十九年這六年中,劉備拿到了荊州和益州,而孫權只拿了交州。

孫權的擴張是:

  • 參加奪取荊州,拿到一郡。
  • 參加荊州地盤交涉,拿到交州。
  • 參加奪取益州,中途退出。
  • 獨自向淮南擴張,失敗。

劉備的擴張是:

  • 參加奪取荊州,先拿四郡,後分一郡。
  • 參加奪取益州,獨自成功。

歷史沒有如果,但假設可以幫我們更好的理解問題。

如果,收割荊州時孫權增兵給周瑜,周瑜是否能更快拿下南郡?

如果,收割荊州時孫權另遣將與劉備爭荊南,是否可以收割更多的地盤?

如果,孫權能戰勝自己依靠劉備抵抗曹操的心態,不分南郡給劉備,是否劉備便難以壯大?

如果,孫權不分南郡給劉備,是否有主導入益州的機會?

如果,孫權能在合肥空虛時擊破合肥,經營淮南,是否會擴大版圖?

如果,孫權選擇聽周瑜、呂范所言軟禁劉備,是否能吞併劉備集團?

如果,曹操不是選擇攻孫權,而是攻劉備,是否劉備取益州的計劃會擱淺?

實際上,這六年就是孫權被劉備全方位碾壓的六年,劉備在政治、外交、軍事上頻頻佔據先手,從而控制局面達到自己的戰略目標。

孫權可不想放任劉備做大,奈何自己打不開局面,那劉備有如神助,他能怎辦?

到最後,只有獻出節操,降曹背盟。

所以,劉備和孫權的恩怨告訴我們,作為人上人,能力可以有,節操最好沒有。

論節操的不重要。


沒有啊,他不是一直在搞劉備嗎?第一次邀請劉備入川被劉備秀一臉,他是想趁機奪荊州吧,第二次要荊州不給,直接動手搞人,第三次就結結實實地搞到劉備懷疑人生了。只要荊州一天在劉備手上,他就睡不著覺,怎麼會放任他做大呢?


孫權不是不想壓,是真的壓不住。從赤壁之後一點點捋。

1.是最開始搞戰利品分割,大概用了兩年。劉備先是南征四郡,都投降了,劉琦死了劉備做大了,這時候孫權有些許小怕怕進妹聯姻,為啥小怕怕?這時候得做對比。看看同時間的東吳在幹啥。

時甘寧在夷陵,為仁黨所圍,用呂蒙計,留淩統以拒仁,以其半救寧,軍以勝反。權自率眾圍合肥,使張昭攻九江之當塗。昭兵不利,權攻城逾月不能下。曹公自荊州還,遣張喜將騎赴合肥。未至,權退。

十四年,瑜、仁相守歲余,所殺傷甚眾。仁委城走。權以瑜為南郡太守。劉備表權行車騎將軍,領徐州牧。備領荊州牧,屯公安。

看到了吧,這一大段,說的就是孫權和合肥結緣,打了半天沒打贏。張昭沒打贏,周瑜那邊贏了一些拿了南郡,東吳三面出擊,戰略目標只拿了一個,可以說是不及格。至於說什麼劉備是孫權下屬,emmmm如果本身就是下屬的話,劉備沒必要「表權行車騎將軍」何況就算表了這一下,也不過是意味在聯盟里我願意讓你當盟主這一政治示好。

2.第二階段先說東吳這段時間

十五年,分豫章為鄱陽郡;分長沙為漢昌郡。以魯肅為太守,屯陸口。

十六年,權徙治秣陵。明年,城石頭,改秣陵為建業。聞曹公將來侵,作濡須塢。

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須,權與相拒月余。曹公望權軍,嘆其齊肅,乃退。初,曹公恐江濱郡縣為權所略,徵令內移。民轉相驚,自廬江、九江、蘄春、廣陵戶十餘萬皆東渡江。江西遂虛,合肥以南惟有皖城。

十九年五月,權征皖城。閏月,克之。獲廬江太守朱光及參軍董和,男女數萬口。是歲劉備定蜀。

看到了嗎,五年,你知道這五年東吳怎麼過的嗎?消化地盤築城遷都抵抗曹賊打下皖城,我還查了一下皖城,含今潛山、懷寧、太湖、望江、宿松5個縣及岳西縣東部部分地區)一部分。基本上這五年孫權就佔了這些地,這段的記載里差了交州,咱們就都算上,現在讓我們康康劉備在幹啥。

劉備這段原文實在太多,就不貼了,大夥就記住一開始孫權是想跟劉備一起入蜀的,這時候出了個啥事呢?書里是這麼寫的:荊州主簿殷觀進曰:「若為吳先驅,進未能克蜀,退為吳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然贊其伐蜀,而自說新據諸郡,未可興動,吳必不敢越我而獨取蜀。如此進退之計,可以收吳、蜀之利。」先主從之,權果輟計。遷觀為別駕從事。就是孫權一看劉備沒答應,就忙自己的事去了。

然後劉備在劉璋那塊混的是如魚得水,還廣收民心這先不談。

然後就是過了兩年,孫權被曹操打,急得跟劉備說好兄弟你得幫幫俺,劉備去和劉璋說給點兵我得去幫我的好兄弟,結果劉璋不樂意給的兵少了點外加張松中間跟劉備說:大事就快成了,你這時候能走嗎(指去幫孫權)?劉璋劉備就開打了,注意啊這會兒孫權正跟曹操打得火熱啊,可沒幫劉備啊,他不但沒幫,還得找劉備要兵呢。好了,世界線收束,孫權打下皖城的同一年,劉備取了巴蜀。至此三家權利範圍基本上定型。

咱們可以做總結了,說白了就是孫權他不是不想壓劉備,他前期是真的忙不過來後期是打劉備費力不討好。一邊是孫權要擴張地盤,比如說打南郡打合肥打九江打交州;一邊是孫權也要忙一些統治內部的事,比如說遷都。至於你問我為啥打別人不打劉備?因為劉備難打啊,頭兩年能打的時候,孫權在打曹操,等反應過勁來,劉備不但取了四郡,還跟劉璋建立起了深厚友誼,這怎麼打?等到曹操緩過勁來接著去打孫權的時候孫權還得找劉備幫忙,這你跟我講講就從這一個事來看劉備是孫權能啃下來的?孫權的境遇可以用下面的這個小故事來表明是怎麼回事。

一年級學生小劉和二年級學生小孫被六年級大哥哥小曹欺負,倆人不堪其辱,於是合起伙來在一次小曹試圖欺負他倆時進行了反抗,沒想到正好趕上小曹那天戰鬥力不太行,倆人把小曹打住院了,但兩個人知道小曹是要回來報仇的,於是拼了命的吃飯鍛煉身體。

二年級的小孫呢,思想出了問題,總是想著趁他病要他命,再跟小曹剛一剛,結果打了三次輸了兩次耽誤了發育;一年級的小劉就比較聰明,他趁小曹生病的時候一頓大補,在小孫榮升三年級的時候,自己跳了級,也成功邁入了三年級。這時候小孫覺得小劉發育的太快了有點害怕,於是拉著小劉去澡堂一起洗澡,期間兩個人互相搓背,再次重申兩人還是要身心一體共同抗擊小曹。和平的日子就這樣過去了兩年。

小曹雖然進了院,耽誤了發育,但蹲了一級之後還是成功的出了院步入了初中,此時回過味來要去找小孫小劉報仇,結果發現小孫已經五年級了!小劉雖然也是五年級,但小劉明顯又找了個好兄弟大劉,倆人加起來還是很難打的,於是小曹決心拿小孫開刀。

在這其實小孫已經想干小劉了,但是大小劉加一起,他是肯定打不過的,外加小曹放話就是要懟小孫,沒辦法小孫只能找小劉幫忙,說咱倆好兄弟我出了事你可不能不幫啊。小劉答應下來,後面的事大家也就都知道了,小孫他瘋了,他說要成立新和聯勝。還說哪有人釣魚不帶頭盔。


大多數都誤會了孫權,也誤會了魯肅,最後就導致誤會了劉備。

就像題主這樣,就很奇怪,明明赤壁之戰佔主導的是東吳,周郎也順理成章的拿下了南郡夷陵,為什麼後面荊州就成劉備的了?而且,孫權還很開心,曹操很吃驚,劉備很坦然,魯肅很支持?為什麼魯肅一輩子都在促成孫劉「聯盟」,到了晚年卻突然支持呂蒙?是魯肅承認了自己早年的錯誤了嗎?

這些問題,讀清楚魯肅傳里的一段話,就能解決了。

劉表死。肅進說曰「夫荊楚與國鄰接,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今表新亡,二子素不輯睦,軍中諸將,各有彼此。加劉備天下梟雄,與操有隙,寄寓於表,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備與彼協心,上下齊同,則宜撫安,與結盟好。如有離違,宜別圖之,以濟大事。肅請得奉命吊表二子,並慰勞其軍中用事者,及說備使撫表眾,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備必喜而從命。如其克諧,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為操所先」權即遣肅行。

簡單來說,就是魯肅建議孫權把劉備培養成荊州的代言人,讓他穩住荊州,幫我們頂住曹操。他和曹操可是大仇人,有他在我們東吳前面頂著,我們還愁抗曹大爺嗎?

就是魯肅的這段話,促成了孫權的兩個決定:和劉備「結盟」和後面的把荊州讓給劉備。為什麼結盟這裡要打引號?因為所有人都應該能讀出來魯肅話里的意思。孫權的地位和當時劉備的身份地位極度的不匹配,所以不可能是一個割據梟雄要和一個落魄逃難的軍閥用結盟這個詞。

孫權從一開始聯絡劉備的目的,就是要搶在曹公滅掉他和劉備自己跑到哪個角落再起之前,給劉備植入東吳荊州代言人這個詞條。孫權本以為這樣,荊州有了安穩的「傀儡」,就可以順流向西,跟著周郎的思路去打益州,再或者劉備牽制住曹公的主力,他趁機北上也是穩妥的。

但是,孫權沒想到,周郎在剛指定好計劃的返程途中,因病去世,劉備又用三言兩語把孫權忽悠蒙了,直接放棄了進攻益州的計劃,把益州暴露給劉備。而且,曹公居然不打劉備,天天來居巢懟他,他打合肥也因為幾乎沒有作戰經驗,被人打的屁滾尿流。

等孫權整頓好,熟悉了天下大勢的發展時,再回過頭來看劉備,劉備就已經拿下益州了。等他再問魯肅說你看我們怎麼拿回荊州的時候,魯肅只能沒有底氣的回復他:

帝王之起,皆有驅除,羽不足忌。

說白了,就是劉備已經控制不住了,只能想辦法把關羽除掉拿回荊州了。但是,關羽又不足為慮,至尊就不要想著荊州這一茬了。可能嗎?當然不可能,以孫權脾氣,小虧他都咽不下去,這麼大的虧他可能自己默默承受嗎?

這就有了呂蒙的徹底崛起,通過定戰略,拿荊州,魯肅作為最高軍事統帥,也只能打配合就足以看出來,到了魯肅晚年,和派已經在孫權那裡掛不上號了。


劉備有一點很厲害,想一想他從討黃巾開始,一路轉進,他手下的士兵都是什麼人?劉備是每到一處,接受當地武裝呢,還是始終有一波人追隨他?我的理解是後者的可能性更大,至少我們可以確認的是,史書上有記載的主要將領肯定都是老班底,這在某種程度上暗示了至少軍隊的中層領導也是老班底,甚至基層士兵很可能也是這樣。想像一下我黨長征的歷程,很可能劉備的軍隊當時就是一支有「主義」的軍隊,這就很可怕了。劉備的軍事集團很可能就是一支以「漢朝的偉大復興」為指導思想的政治軍事集團,其戰鬥力必然要強於劉表、孫權這樣的地方封建主軍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