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好多牌子的米粉配料里都有白砂糖,宝宝能吃吗?(还没吃过除了奶以外的任何东西)


宝宝爱吃糖,大家都知道。

很多妈妈会在家给小孩做甜品,我也介绍过不少适合小孩的小茶饮,甚至还有一些中药,有些宝宝味觉比较灵敏,不太能喝原味,有的妈妈也会选择加糖......但是,市面上的糖那么多,究竟每一种有什么区别?宝宝比较适合用哪一种糖?

今天就和大家说清楚。

白砂糖

白砂糖又叫白糖或石蜜

对于白砂糖的性味,说法不一。《子母秘录》里面说,白砂糖味甘性平,入肺经能润肺生津,补中益气。

而《食疗本草》里认为白砂糖是寒的。

总体来说,我们可以认为白砂糖是平性的,不然也不会作为日常的家常调味料长期使用。

但是要注意了,痰湿中满的体质是不适合多吃的。也就是说,痰湿体质或者痰湿比较重的状态下不适合给孩子吃,容易生湿也不能长期吃太久。

《本草纲目》说,久食则助热,损齿,也就是吃多了容易助长湿热,特别湿热天气也要少吃。

红糖

红糖又叫赤砂糖。

和白砂糖相比就是提炼粗细的分别而已。

《医林纂要》认为红糖味甘,性温;入脾、胃、肝经,能补中缓肝,和血化瘀,调经,和胃降逆,所以我们常常用红糖来调经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对于寒性的疾病,还有比较好的驱寒作用,比如风寒感冒、比如宫寒,虚寒体质就适合喝了。

冰糖

《本草纲目》认为冰糖味甘,性平,归脾;肺经能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化痰,养阴止汗

所以在一些咳嗽的病理,用冰糖会相对多一些。比如冰糖柠檬,冰糖雪梨等等。

相对来说,冰糖虽然性平,但也会偏一点寒。所以对于虚热、对于风热咳嗽的食疗,都是用冰糖比较多。

麦芽糖

麦芽糖又叫饴糖,是一味中药。

《本草经集注》认为麦芽糖味甘,微温;入脾肺二经,主补虚乏。其中这个药的补脾作用是很好的。专门温中补虚的小建中汤,最主要的药就是这个饴糖,大剂量使用饴糖,达到温补中焦的作用,可见麦芽糖的补中作用确实是比较好的。

所以我经常建议家长们在补脾的药里,调味就可以加麦芽糖,取其缓慢温补中焦的作用。

黄糖

黄糖又叫片糖。

这个东西在广东的超市很多,但貌似出了广东就用得不多了,找不到的家长也不用著急,可以用前面介绍过的这些糖代替就可以了,因为这个糖也是中性的,中性稍微偏温一点。所以给孩子在日常的茶饮或食疗中添加也是合适的。

这些糖如果是为了孩子吃药而添加其实问题不大,补药的话我会比较建议用麦芽糖或红糖或黄糖;热病我会建议用冰糖;普通的食疗或者茶饮,我觉得用哪种都差不多,手上有哪种就用哪种吧!只要不吃多,问题也不大。


最好不要有

因为米粉本身就是以淀粉为主,淀粉分解后主要是葡萄糖,这些葡萄糖已经能够为宝宝提供足够的热量,所以白砂糖、冰糖这些添加糖仅仅起到的只是增加米粉甜味的作用,无其他的价值,变相地降低了米粉的营养密度。

宝宝吃太多的白砂糖、冰糖可能有以下这些不利影响:

1、米粉是宝宝的第一口辅食,过多的添加糖引起宝宝嗜甜,降低对其他辅食的食欲;

2、白砂糖、冰糖也是高热量糖类(碳水化合物),宝宝消耗不了就会变成脂肪,造成肥胖;

3、白砂糖、冰糖是口腔细菌最喜欢的食物,吃太多这类糖容易增加龋齿的患病机会;

4、糖类代谢需要胰岛素帮忙,宝宝吃太多添加糖会加重胰腺的负担,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


不能,虽然宝宝四个月就可以添加辅食,但是最好在宝宝一岁以后再给宝宝吃糖。糖在母乳里或天然的食物内,也含有一些,这些就足够小宝宝所需了。

1、宝宝太早吃糖不好

在宝宝1岁前,所有加糖或加人工甘味的食物都要尽量避免少吃。因为过度加工过的糖类,不含维他命、矿物质或蛋白质,会使宝宝的胃口受到影响,吃了糖,什么也不想吃了,妨碍到吃健康的食物。玉米糖浆、葡萄糖、蔗糖也属于糖,经常使用于加工食物中,要避免给宝宝喂食标示中有此添加物的食物。

2、不同年龄的宝宝吃糖量不同

0~6个月:小于6个月的小宝宝只能代谢乳糖、蔗糖等简单的糖,所以只能吃奶;妈妈只要哺喂宝宝母乳或配方奶粉就可以了,不必再添加糖。  

6~12个月:半岁以上的婴儿开始分泌淀粉酶,初步具备消化多糖淀粉的能力,因而4~6个月时,父母要及时为宝宝添加辅食。父母要尽量为宝宝自制辅食,尽量少让宝宝吃成品食物。在购买成品辅食时,应尽量选择低糖或无糖食品。  

1~3岁:这一年龄段的宝贝胃肠消化功能进一步加强,能吃的饮食种类已接近成人,只要让宝宝均衡摄入谷物类、蔬菜和水果、畜禽肉类和鱼虾、蛋类、奶豆类及其制品,就能保证宝宝对糖、淀粉、膳食纤维以及其他营养素的需求。1-3岁的宝宝,每天摄入人为添加到食品中的糖在10克左右为最佳,不要超过20~30克。像糖果、甜点、冰淇淋、甜饮料等高糖食品,可以用作对宝宝口味的调剂而偶尔食用,但不能天天吃。


适当的还是可以接受的,个人推荐国版嘉宝


是英文sugar还是直接写著白砂糖?按道理不会加白砂糖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