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容上,可將陳寅恪研究分為三派:一是研究陳寅恪論著,即將陳寅恪放在學術史的視角下研究;二是研究陳寅恪身世,即將陳寅恪放在近現代史的視角下研究。

前一派重點研究陳寅恪之書,可稱為「論著派」,評判標準是陳寅恪之論著是否符合研究對象之實際,比如《唐代政治史述論稿》所述內容是否符合唐代歷史實際。

後一派重點研究陳寅恪之人,可稱為「身世派」,評判標準是是否符合陳寅恪生平之實際。當然,也會有將陳寅恪之人與其書結合的第三派,就是詮釋陳寅恪之人在近現代史中所寫之論著的意義。這一派可以稱為「理解派」,他的評判標準既不是其論著是否符合研究對象之實際,也不是是否符合陳寅恪生平之實際,而是將其人與其書作為一個整體來理解。

就「論著派」而言,具體又可以分為:「仰望」、「補正」、「修訂」和「商榷」四派。

「仰望派」是完全接受陳寅恪的論斷,不僅接受其結論,也接受其研究方法,還要接受其研究思想。此派代表人物有王永興、蔡鴻生、唐才常等,代表作品:王永興《陳寅恪先生史學述略稿》。

「補正派」是接受陳寅恪的研究方法,在陳寅恪未詳細討論的地方進一步申說。此派代表人物有萬繩楠、汪篯、金應熙等,代表作品:萬繩楠《魏晉南北朝史論稿》。

「修訂派」是接受陳寅恪的研究方法,對其論斷的失誤或不足進行更正。此派代表人物有毛漢光、呂春盛等,代表作品:毛漢光《中國中古政治史論》。

「商榷派」是對陳寅恪的研究方法與結論質疑批評,此派代表人物有岑仲勉、黃永年等,代表作品:岑仲勉《隋唐史》。

目前最缺乏的是平視派」,宋德熹《陳寅恪中古史學探研》一書雖致力於此,但也未能做到。

就了解陳寅恪學術來說,我建議將陳寅恪《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篯證稿》同岑仲勉《隋唐史》放在一起讀

就「身世派」而言,具體又可分為:「整理」、「家族」、「遺民」和「偶像」四派。

「整理派」是整理陳寅恪生平,包括年譜、傳記等方面,此派代表人物蔣天樞、卞僧慧等,代表作品:卞僧慧《陳寅恪先生年譜長編初稿》。

「家族派」將陳寅恪研究延伸到其父祖兄弟,此派代表人物張求會、劉經富等,代表作品:張求會《陳寅恪家史》。

「遺民派」將陳寅恪視為文化遺民或者政治遺民,認為其詩詞論文中有獨特的暗碼,此派亦可稱為猜謎派,最無聊,代表人物余英時、胡文輝、謝泳等,代表作品:胡文輝《陳寅恪詩箋釋》。

「偶像派」視陳寅恪為「獨立自由的化身」、「文人風骨的楷模」,此派發端於陸鍵東、濫觴於岳南等,亦可稱為「吹捧派」,代表作品陸鍵東《陳寅恪的最後20年》。

目前最缺乏的是「史學派」,即將陳寅恪放在近現代史學的背景下進行考察,桑兵等人的論文遠遠不夠。

就了解陳寅恪身世來說,我建議讀一讀卞僧慧《陳寅恪先生年譜長編初稿》和陸鍵東《陳寅恪的最後20年》。汪榮祖《史家陳寅恪傳》屬於學術評傳,對生活著墨不多。陸鍵東《陳寅恪的最後20年》這本書提供很多細節,但注意別被作者的情緒帶偏

就「理解派」而言,沒有對某一領域進行深入研究過的學者對陳寅恪的評價,不建議閱讀,因為他們的功力不夠,泛泛而談者多,比如李玉梅《陳寅恪之史學》。同樣,研究近現代史的學者對陳寅恪的評論,也不建議閱讀,因為他們古代史的功力不夠,隔靴搔癢者多,比如桑兵《晚清民國的學人與學術》。有功力的,如何齡修《柳如是別傳讀後》,這類文章一般是針對具體的文章和論著進行評論。

目前最缺乏的是「綜合派」,即將陳寅其人其書放在史學史的角度進行實事求是地研究,陸揚《陳寅恪的文史之學》是一篇很好的「理解派」論文。

最後,研究陳寅恪的著作,我個人覺得,不推薦閱讀的書籍遠比推薦閱讀的書籍多。建議大家把陳寅恪當人看,直接讀其著作,避開那些二道販子的誤讀

補充:關於余英時對陳寅恪的誤讀,參看我在 余英時有什麼學術成就? 問題下的回答;關於岑仲勉對陳寅恪的批評,參看我在 如何看待岑仲勉先生對府兵制的看法?如何評價岑仲勉先生的學術研究? 兩個問題下的回答。


文有:

傅璇琮《一種文化史的批評——兼談陳寅恪的古典文學研究》

桑兵《「了解之同情」與陳寅恪的治史方法》

陸揚《陳寅恪的文史之學——從1932年清華大學國文入學試題談起》

陳建華《從「以詩證史」到「以史證詩」——讀陳寅恪《柳如是別傳》札記》

孔令偉《陳寅恪與東方語文學:兼論內亞史及語文學的未來展望》

王德威《現代中國文論芻議——以「詩」、「興」、「詩史」為題》

仇鹿鳴《陳寅恪「山東集團」辨析》

書有:

余英時《陳寅恪晚年詩文箋證》

陸鍵東《陳寅恪的最後20年》

陳懷宇《在西方發現陳寅恪——中國近代人文學的東方學與西學背景》

汪榮祖《史家陳寅恪傳》

吳學昭《吳宓與陳寅恪》

胡文輝《陳寅恪詩箋釋》

張求會《陳寅恪叢考》

謝泳《陳寅恪晚年詩箋證稿》

陳寅恪研究大多數不能令人滿意,學術訓練、風氣和價值導向的轉變,以及久久不散的中國知識分子傷痕敘事是主要原因。不難看出,晚年陳寅恪是一大熱點:像余英時的《陳寅恪晚年詩文箋證》、陸鍵東的《陳寅恪的最後20年》是連一般的附庸風雅者都知道的讀物,陳寅恪晚年的詩歌近幾年來被人反覆解讀,不亦樂乎——但在我看來,這種現象完全本末倒置。只有如今的學術氣候發生劇烈變化,打破目前「國與國之間不通,學科與學科之間不通」的僵局,陳寅恪才有機會被重新認識。


最有名的傳記就是《陳寅恪的最後二十年》,好像還有本叫《陳寅恪與傅斯年》。

學術研究有《在西方發現陳寅恪》

此外,桑兵對陳寅恪的學術思想的研究很獨到。論文應該是收錄在《晚清民國的學人與學術》


港真,余英時怎麼知道陳寅恪的心境。真·主觀唯心么。。。。謝保成在書中講郭沫若和陳寅恪的交往時,順帶吐槽一下余英時過分裝13


實際上研究一個人,最好去讀本人的著作!

目前市面上,也就余英時先生的《陳寅恪晚年詩文釋證》、陸鍵東先生的《陳寅恪的最後20年》這本兩書比較出名!

另外易中天先生的文章《勸君莫談陳寅恪》亦可一讀!


柳如是別傳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