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是對良心犯的罪,「罰」是對良心的罰。

最大的罪過就是對良心犯的罪,會受到最大的懲罰————對良心的懲罰。

這是對人最深重的折磨,會引起精神和肉體的雙重痛苦,精神的痛苦甚於肉體的痛苦。

是做一個沒良心的「超人」,還是做一個有良心的「庸人」,這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如果在地上始終不能找到答案,就會一直在兩極中糾結徘徊從而受折磨。也許這個問題在天上也不會有個確定的答案……

可是這個答案是什麼,我不認為拉斯柯爾尼科夫找到了……


不敢對作家和作品妄加評論,但出於對問題的興趣,請允許答主回答一下。

"他意識到他本人配不上他自己的最高理想,那種理想折磨著他的心。這就是罪與罰。"陀思妥耶夫斯基曾在筆記中這樣寫道。

無限度地追求自由解放,不可遏制的反抗意向,導致主人公在殘酷報復和行兇殺人之後精神徹底崩潰。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看來,這就是犯罪與報應的悲劇事實,這種悲劇也把他筆下的拉斯柯尼科夫給毀了。

無路可走,這是小說的主旋律。窮人連自殺都是一種奢侈,正是這種情況推動人們對自己進行道德的犯罪,破壞道德是犯罪,不破壞道德在對親人的關係上也是犯罪。

拉斯科尼科夫的"拿破崙氣質"和他的資產階級無政府性的抗議原來只是個人主義的放縱的各種不同形態而已。這种放縱總是使陀思妥耶夫斯基害怕。

陀思妥耶夫斯基寫信給卡特科夫說,拉斯柯尼科夫自首是不得不然的。不得不然,是為了縱然死在獄中,卻可以重新接近人:他在犯罪後立刻感染到的和人疏遠和隔離的感覺,折磨了他。他在犯罪之後,脫離了整個人性的東西。他恐懼地注視著,他喪失了擁有人類感情的可能,他最愛的是母親和妹 妹,可是懷著對她們和對自己的反感,他開始憎恨她們。因此,在《罪與罰》裏表現出對於完全違反人和人道的生活法則所感到的戰慄。所以,小說裏真正的"罰"不是服苦役,而是折磨著他的和人性脫離的苦惱,是爭取自己是一個人的可能性的鬥爭,是針對良心的鬥爭,這纔是最大的罰。

回答到這為止吧,謝謝。


罪是背棄上帝,妄圖代替上帝行事;罰是內心飽受煎熬和良心的折磨。


其實我覺得樓上的老闆們回答的都太認真了,既然問出這種問題,說明根本沒看過這本書,這還有什麼好回答和好問的,看了書自然就明白了。


當我看完這部偉大的著作後,我也不止一次問自己,「罪」是什麼?「罰」又是什麼?再反觀小說主人公,他到底有沒有得到解脫與救贖呢?八年苦役服完,出獄之後,他所面臨的會是什麼?是無盡的謾罵、排斥、指責?還是迎來新生,行走於光明之下?

世人會不會接納一個殺人兇手呢?或許會,又或許不會。「罪」是什麼?「罰」是什麼?在絕大多數人的眼中,偷竊是罪,殺人是罪,他們在犯下此等「罪行」之後,則會受到相應的「處罰」。這便是「罪與罰」。

真的是這樣嗎?在我看來,恐怕遠遠不止吧。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罪」——在某一瞬間產生的邪惡想法、不經意間的兩三句粗話……那麼「罰」呢?也許有人已經為這些行為付出了代價,只是自己渾然不知,也許處罰還未降臨。

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罪,可是,可怕的不是你有罪,而是你不知道自己的罪行,甚至對此沾沾自喜。


大學生本想殺死一個做抵押貸款的老太太,結果卻殺錯了。從此,這個殺人者開始忍受心靈的折磨。這種折磨就是懲罰。

具體人名不記得了。自己查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