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輪迴「淫」為本,六道往返「愛」為基」

這是老話重提。非關好與不好,這就是生命的實質與真相。千里姻緣一線牽,這個一「線」,就是一個「情」字。三世因果,家人或者親戚眷屬,因愛生情因情生恨或者生「戀」穿越分段「生死」,跨越時空交錯。欠債的還債,有緣的了緣,總是能夠聚到一起。要說人世間,只四個字就可以概括,無非「愛恨情仇」。說是愛恨情仇,在我們華夏這個空間以及社會。這四個字,卻並非都是「愛恨情仇」這四個字這麼簡單,只不過以這四種文字,作為代替,這樣叫罷了。全世界,也只有我們華夏的傳統文化,能夠透徹的解釋清楚這一個「情」字。

情,因愛而有,從愛中生。

有良師益友說,「因愛生憂,因愛生怖」。沒有錯。的確,因為「著相」而「一念執」,思緒紛飛。如果能「外於相而離相」,愛情也可以是一場修鍊,家庭也可以成為一個道場,戀人也可以成為長久的朋友,夫妻的確也可以作到「相敬如賓」。古人的很多說法和提倡,並不是沒有道理,相反的是,許多是很有道理,「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並不是愛情科幻劇而是古人家庭生活的常態。

如果愛能生憂,那麼,愛也可以生出「喜」與「樂」。

如果愛能生出「怖」,那麼,愛也可以生出「大無畏」。可見,愛本身無關對與錯。唯有做好自己,不負己心,人生能夠做好,能夠做到,也是最難做的,就是管理自己,管好自己。

一個「情」字,尚有愛情、親情、友情,說明情也是在不斷變化,也在流通。停滯,陷入,如人入暗,即是「執」,亦叫「不解脫」。任其自然,隨遇而安,是外在,隨緣不變,不變的是「內在」,亦稱「解脫知見」。

小愛「有形」,大愛「無疆」。即不排斥愛情,又要兼顧親情。「有形」是「執」,「無疆」是升華。古人從不排斥愛情,古人排斥的是不負「責任」,沒有「道德」,不守「擔當」的沒有升華的愛情。

什麼是「責任」,養育後代繁衍生息是責任。

什麼是「道德」,兩情相悅是「道」,彼此將心比心是「德」。

什麼是「擔當」,「成家」是「擔」,立業為「當」。各守本份是「擔」,彼此守護是「當」。

古人,愛情不僅僅是個人的事,還是「眷屬」的事,是社會的事,是天下之大事。故,古人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一說。家無「寧日」,何來天下?

無論是愛還是情,一念執著,即落入「六道」,即是「入世」。如果愛是平等,愛是清凈,愛是「流動」,一念清醒,即是解脫。「入世」還是「出世」,不在身,在心。

小愛,在情,是單方索取,入生死,陷輪迴。

小愛,在親,是徇私,是枉法。

小愛,在友,為小人,彼此蠅營狗苟。

大愛,在情,是雙方奉獻,了宿緣,是正見。

大愛,在親,是無私,是平等。

大愛,在友,成君子,互相襟懷坦蕩。

愛,是靈魂,是心地,是成就一切善法的基石。愛,不是為了執著,而是為了解脫。愛,不是為了生惡而是為了揚善。情,不是為了彼此怨恨,而是彼此成全,知緣惜緣了緣,隨緣不變。否則,即知有三世因果,何苦在來「儒釋道文化」的教化,2500年不間斷的教化,為了什麼? 一句「冤冤相報何時了」 即是真相,2500年過去,沒有一個肯回頭。無法要求別人,也不要奢求別人,自己一念放下,即跳出「冤冤相報」,心地上解脫,當下即了,這才是真解脫。忍則眾惡無喧,說是忍,那還不叫懂「忍」的真諦,忍,心字頭上一把刀,是「世間解」。讀《金剛經》後即可知,刀字加個點為刃,鋒利的意思,大忍,不叫忍,升華後的「忍」,叫做「無相之般若」,世間最鋒利的是金剛摧萬物如摧枯拉朽,金剛如此鋒利,而「無相之般若亦可摧之」,這叫「出世間」解。金庸先生亦稱它為「無招勝有招」,亦稱「不爭之爭」概天下無人與之爭。人非我不非,我非即有過。守護好自己,才是正道。吾若欠情,那就了情。正知正解即可正還正受。節外生枝互相埋怨不已即是六道往返糾纏不清。愛,從陰陽中生,陰陽相侍,才有情。無生法忍,則用無相之般若,勘破什麼叫「緣起而性空」。不說,不受,無怨,也無悔。你來,我隨緣,你走,我不求。任情翻起千重浪,心平浪靜駕扁舟。人生在世,就像那天邊的雲,散了又聚,聚了又散,還是隨順因緣,知足度日。

愛的本質,也是「本無所來,亦無所去」,既然本無生滅,談何「入世」和「出世」。誰說諸佛菩薩沒有愛,無愛即等同於「無情」,如果「無情」,山石樹木即等同於「如來」。如果「無情」,地藏菩薩豈會發出驚天地泣鬼神之大無畏誓言: 地獄不空我誓不成佛。如果「無情」,六祖能大師豈會親做偈子開示,「有情來下種,因地果還生,無情亦無種,無性亦無生」。佛性如果無情,即不會眾生皆有佛性。佛性如果無情,萬物即不會生了又死,死了又生。生死是無常,佛性卻有常,一念執是無常,一念開見有常。如果真落入「無情」,那就是生死是有常,佛性卻成了「無常」。這裡的「種」與「性」,可不是「人世間」的「種與性」,如果那樣去解,即錯解佛意,即落入無常輪迴之知見。

六祖能大師還有一偈,雲「有情即解動,無情即不動」。又說,「不動是不動,無情無佛種」 以此偈解上偈,即清楚明白可知,「枯坐」等同於「死水」,啥也不想,即是「無記空」等同於「無情」亦沒有智慧。都無情了佛的種子又在哪裡? 山川樹木石頭壽命是長,因為它們是無情嗎,不是「有情眾生」,有情眾生例如人雖然「身體壽命」不長,可卻有「佛種」,只要接受法雨滋潤,種子即能長大,開花見佛,終有果地成佛的一天。

可見,情,亦非關好與不好,尤其是「有情」卻是成佛的「種」。金庸大俠筆下的段譽,有情有義,亦可成佛。令狐沖,有情有義,亦可成佛。反觀,岳不群、左冷禪之流,人性不存,冷酷無情,來世做人都尚且不保,喪失佛種,成佛遙遙無期。輪迴不已,可憐嘆也。

六道輪迴之地,諸佛菩薩,本無所去,何談再來。一念執著,有六道示現(佛在果地示現「涅槃」是「世間法(最後一世的肉身)」。將「涅槃」看成「肉身死去,是執生死智」是世人之知見,開諸佛知見則是「本無生滅」(什麼是本,參看「三身四智」即可了達)。一念解脫,本自清凈。六祖雲,「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金剛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 到了六祖能大師那樣的「境界」,就是「六道」也是幻化,本來不存在的。(此一段,如果對「量子物理空間」一些科普常識研究得比較多的人,一眼便知,惠能大師那句「見性偈子」講得「究竟」是什麼)(可自行參看查找,「量子空間下的宇宙世界的模樣」)

也只有人世間,能把「一種事物」做「一體兩面解」(硬幣的兩面都是一個銀幣,不能偏執的執著認為一面才是硬幣)。也唯有我們華夏,才能精準運用道家的內涵做到正確的「兩面解」,運用儒家的中庸內涵,去融會貫通的理解「什麼叫不偏不倚的兩面解,即不忽略兩邊,也不執著落於兩邊」,稱之為「中庸之道」。佛家,那就更加不用說了,禪宗的六祖能大師,不著相,無「我執」,亦不法執即不舍文字又不由文字,言簡意賅,機鋒棒喝,直指人心,將《金剛經》之義理,深入淺出,闡述弘揚於我華夏大地。「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非善非不善,是一不是二;非好非不好,是一不是二。二即落入對立,一即是統一,佛法,是不二之法。真正的圓融,真正的統一而非對立。佛法即開佛之知見,也透徹圓融無礙的解釋了宇宙一切空間和生命。佛將宇宙中所有生命形態劃分為「六道」,科學,不科學,我不知道,就看科學是不是要去主動證明這是科學。讓你我拭目以待。

愛,非好非不好,淫,也一樣。這是人世間的事實,也是真相。

愛,要升華,無私之愛,即入得世間也出得世間。無私即無形,無形即無疆。「世間」和「出世間」強安個名字和形象,其實,本無分別。

淫,人類生死的根本。佛,從未說過不讓結婚生育後人。就是佛,也是在人世間出生的,沒有人,世界何必存在,又何必修佛。淫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六祖能大師有一偈,真的就結了今天這個「末法時期」的眾生緣。特別應機今天這個時代,偈子云「淫性本是凈性因,除淫即是凈性身」。已經明白無誤的開示了,佛,人人可修得,不管曾經的你我有多少臭毛病,去一分毛病,見一分法身。就是所有人類根本的習氣「淫性」也是佛性衍生出來的,修,即是回歸本源,也叫「見性成佛」。要正視「這個習氣」。沒有道德倫理的屬性,任意而為,就是「萬惡淫為首」。夫妻適度,倫理之中。非好非壞。

有的人一定要見性,那麼,除淫即是凈性身。除一分淫,見一分「性身」。這就是「實證」了。這也是為什麼僧人不近女色的根本原因。在這一點上,隨大流者,要麼,修什麼雙修者,要麼有家室,又不正常同妻子行房的。

家庭的作用也很大,大概就是彼此監督,每日進步,「正心、正身、而後正天下」。順應因緣的同時,要修德,以倫理正心,以家庭社會國家外在氛圍來「正身」未來有緣同胞一起共同努力! 要一個正身正心的世界!

天人由於良善福報太大,太過於享樂,沒有機會去感受痛苦,而錯失佛法,所以,也就不能正解一個「情」字。地獄由於毒害太過沒有福報唯有無邊無盡的痛苦,鬼道眾生福報稍好但也比不上人間,屬於苦大於樂,也錯失佛法,不能正解一個「情」字。唯人世間,苦樂參半,有善有惡,有幸福有痛苦,在對立中求統一,而能真正的解一個「情」字。完善此生,種「出世」之因,成佛之種。因情而入,由情而出。

有人總是問,什麼是佛,其實,還不如問什麼是情。自古一個情字引發了多少煩惱。煩惱即菩提。其實,參透了情,也就徹底明白了什麼叫佛。

何為情,愛是情,親也是情,同學老師戰友朋友同事皆有情,恨以及仇,是情結的果,當然,煩惱也是情的副產品。什麼無情,大概石頭花草樹木無情,所以,古人常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可見,情,是六道往返的一條紐帶,是人世間一條看不見的「無形的線」,牽著你我他,小到家庭親屬妻子兒女,大到社會戰友朋友同學同事。愛某一個人,日久生情求而不得,生生世世放不下。由情生恨,生生世世想方設法去報復,還是放不下。這種有私的愛,是貪,是嗔,是痴。一念放下,即是解脫,煩惱轉為菩提。一念而迷,佛是眾生。一念解脫,眾生是佛。

愛有大愛,有無私的愛,有無欲的愛。當然,也就有了有私、有欲的愛。愛情,是一對一的,當然是有私的。愛,還有對兒女的愛,對父母的愛,這是親情的愛。當然,也是有私的。有的朋友會說,不對,父母對兒女的愛是最無私的,但一個「最」字,無私也就成了「有私」,因為有「比」的緣故。可見,「有私」與「無私」是相對而言。這些都是不「究竟」,而儒釋道一體一如文化,根本目的,就是教化「你我他」,從一個不「究竟」向「究竟」轉化。

所以真儒家提倡,「由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以及「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這是一種升華了的愛,也叫仁愛。由「有私」向「無私」,由個體到社會,是一種大愛。一律平等,一視同仁,這才是真正無私的情。這種愛,才是大愛。故,大愛無疆,是沒有界限沒有盡頭,也沒有比較的。

五千年古文明而不斷絕,

總有人不相信華夏傳統文化有「精髓」,更不相信華夏文化中的釋家,也就是佛揭示的「六道」的概念。而一提起,歐美西方的所謂的「哲學」,卻兩眼放光精神抖擻,說起什麼尼采、黑格爾、康德之類,甚至是蘇格拉底,卻言之鑿鑿以為高深,是真高深,還是故作高深。或者說到底是高深還是膚淺,智者自有分別。歷史以及未來,都會給出答案。

就在我們這個人世間。其實,佛劃分的「六道」無時不刻的不以另一種方式存在。人人都可以親身感受到「六道」的存在是真實不虛的。貪嗔是畜牲,爭鬥是阿修羅,毒害化為地獄,良善為天堂。愛恨情仇,就是人世間。換句話表達,也叫「苦樂參半」。六道,不僅真實存在,也無比科學。因為,科學好多假設,並沒有法子被驗證被證明,倒是很多佛法(佛,在佛經中的開示叫佛法,諸如「六道」的概念)在不斷被科學所驗證所證明,例如,空間物理前沿的一些理論以及發現(例如量子糾纏

情,到底是什麼,若要詳細細解,非要藉助禪宗祖師「六祖能大師」的開示不可。

浩瀚宇宙,大千世界,佛將生命劃分為「六道」,無出其左右。


都叫人變成傻子

情就是一種特權。


不過是小劑量催產素。


謝邀~

「英台不是女兒身,因何耳上有環痕? 」

「耳環痕有原因,梁兄何必起疑雲,村裡酬神多廟會,年年由我扮觀音,梁兄做文章要專心,你前程不想想釵裙。 」

「我從此不敢看觀音。」

——黃梅戲《梁山伯與祝英台》梁山伯、祝英台 ?


前兩天看《從你的全世界路過》,電影,裡面陳末說,愛情,因為愛,搞出了好多事情。

可能吧。

所謂愛情,是你孤獨寂寞時想起那個人的瞬間,是霏霏淫雨中想要擁抱那個人得到的溫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