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


不能


决定耳机音质的因素很多,输出的音质是可以量化的,但是听到的就不好说了

音源:320kbps以下的有损,还是320~1411kbps 16bit的入门级无损,还是1411kbps 32bit的欣赏级无损,还是黑胶母带。简单的说(手头没图)320k和1411k最大的区别就是12kHz以上被一刀切了,虽然正常人听不太出来,但是可以通过后面的前端来体现出动态细节,就能听出来了

前端:这里的东西确实可以做到输出量化。。。

解码器:把音源信息由数字信号转化成模拟信号,模拟信号就可以识别了

耳放:就是功率放大器,毕竟有一些耳机的阻抗比较大,简单的说就是输出电压一定,电阻越大,电流越小,所以耳机阻抗一大,听出来的声音就很小,而耳放就可以把输出功率提高

EQ:这个东西很多人不一定用,就是从某段Hz到某段Hz增强一下效果的,也称之为效果器,调音台,经常以多段的形式出现,而且很多播放器上都有设定好的调音效果,一键按好了就输出了,这个也算是量化的一种体现

播放器:这个当然也是最重要的东西,前面的东西属于辅助,而这个则属于主力,hifi晶元的不同,解析能力也不同,当然输出音频质量的好坏确实也可以通过晶元的好坏来量化

后端:就是耳机了,耳机的组成无非就是腔体里的单元,单元里无非就是铁圈和振膜,而品牌的耳机出厂都是经过调音师调教的,所以最后的输出效果都是大同小异的,这个也算是量化的一种体现了

听到这里,是不是觉得答案就是可以把耳机的音质测量和量化出来了?如果说,就只到这里,不谈听感,那我认为,完全可以有这么一个标准,用1411kbps 16bit wav的某首歌来作为试音规范,然后后面的前端都制定一个上中下的标准,后端也一样,那确实是可以排列组合出一个所谓音质的上中下标准,但是计算量复杂,排列组合方式太多,最终会看的人眼花缭乱

好,我们姑且认为,音质的标准排列组合出来了,我们来谈一谈听感

。。。

听感就复杂多了,我就简单的说一下:入门听三频,进阶听下潜,高手听结相,大佬听电流。差不多是这样吧,但是哪怕是出现了几个最终的大佬,那每个人的耳道结构,「脑放」也不一样,听感自然也不一样,就算一直到结相的大同,但是存在听感的小异,那就是不一样,所以没有办法量化,总会有不同的哈姆雷特,明白了吗

因为手机打的,没图,也懒得贴了,见谅。


不能,如果根据行业标准声来评定很容易,但是具体到每个人的时候就不实用了,就像你觉得那个人好看我觉得不好看是一样的,耳机最好还是自己去体验店听听再买


不能,调音风格因调音师而定,如果有,天下只剩下一款耳机了


哈哈哈哈哈其实的确有耳机跑分·的

但是听感是主观的 偏好因人而异 数据不能说是决定性的

比如说很多diy耳机的频响瀑布图和原厂耳机几乎重合 但是声音却不见得一样

影响因素远不止有频响图,信噪比,阻抗,总谐波失真什么的


现在显然是不能的,以后也十分困难

因为声音是一个十分主观的问题,要对其进行量化和标准化几乎无从下手。就是一个一摸一样的耳机,有的人奉为至宝,有的人不屑一顾,这怎么量化评价?除非加入成功的人工智慧演算法,输入自己的各项爱好水平,综合输出一个分数。这显然是十分困难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耳机本来就是一个相对小众的圈子,也几乎不可能有什么科技大牛投入大量资源到这个圈子里制作量化评分系统,困难重重不说,回报与付出也远远不成正比。

所以,多对比,多试听,才是王道啊


请问谁能制作出被大众普遍接受的音质的标准??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知道吗 ?♂?


未来很长时间内都不能


能测量当然是锦上添花了。不过我相信大多数人自己能够判断音质好坏,虽然很多人不知道音质是什么。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