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不能


決定耳機音質的因素很多,輸出的音質是可以量化的,但是聽到的就不好說了

音源:320kbps以下的有損,還是320~1411kbps 16bit的入門級無損,還是1411kbps 32bit的欣賞級無損,還是黑膠母帶。簡單的說(手頭沒圖)320k和1411k最大的區別就是12kHz以上被一刀切了,雖然正常人聽不太出來,但是可以通過後面的前端來體現出動態細節,就能聽出來了

前端:這裡的東西確實可以做到輸出量化。。。

解碼器:把音源信息由數字信號轉化成模擬信號,模擬信號就可以識別了

耳放:就是功率放大器,畢竟有一些耳機的阻抗比較大,簡單的說就是輸出電壓一定,電阻越大,電流越小,所以耳機阻抗一大,聽出來的聲音就很小,而耳放就可以把輸出功率提高

EQ:這個東西很多人不一定用,就是從某段Hz到某段Hz增強一下效果的,也稱之為效果器,調音臺,經常以多段的形式出現,而且很多播放器上都有設定好的調音效果,一鍵按好了就輸出了,這個也算是量化的一種體現

播放器:這個當然也是最重要的東西,前面的東西屬於輔助,而這個則屬於主力,hifi晶元的不同,解析能力也不同,當然輸出音頻質量的好壞確實也可以通過晶元的好壞來量化

後端:就是耳機了,耳機的組成無非就是腔體裏的單元,單元裏無非就是鐵圈和振膜,而品牌的耳機出廠都是經過調音師調教的,所以最後的輸出效果都是大同小異的,這個也算是量化的一種體現了

聽到這裡,是不是覺得答案就是可以把耳機的音質測量和量化出來了?如果說,就只到這裡,不談聽感,那我認為,完全可以有這麼一個標準,用1411kbps 16bit wav的某首歌來作為試音規範,然後後面的前端都制定一個上中下的標準,後端也一樣,那確實是可以排列組合出一個所謂音質的上中下標準,但是計算量複雜,排列組合方式太多,最終會看的人眼花繚亂

好,我們姑且認為,音質的標準排列組合出來了,我們來談一談聽感

。。。

聽感就複雜多了,我就簡單的說一下:入門聽三頻,進階聽下潛,高手聽結相,大佬聽電流。差不多是這樣吧,但是哪怕是出現了幾個最終的大佬,那每個人的耳道結構,「腦放」也不一樣,聽感自然也不一樣,就算一直到結相的大同,但是存在聽感的小異,那就是不一樣,所以沒有辦法量化,總會有不同的哈姆雷特,明白了嗎

因為手機打的,沒圖,也懶得貼了,見諒。


不能,如果根據行業標準聲來評定很容易,但是具體到每個人的時候就不實用了,就像你覺得那個人好看我覺得不好看是一樣的,耳機最好還是自己去體驗店聽聽再買


不能,調音風格因調音師而定,如果有,天下只剩下一款耳機了


哈哈哈哈哈其實的確有耳機跑分·的

但是聽感是主觀的 偏好因人而異 數據不能說是決定性的

比如說很多diy耳機的頻響瀑布圖和原廠耳機幾乎重合 但是聲音卻不見得一樣

影響因素遠不止有頻響圖,信噪比,阻抗,總諧波失真什麼的


現在顯然是不能的,以後也十分困難

因為聲音是一個十分主觀的問題,要對其進行量化和標準化幾乎無從下手。就是一個一摸一樣的耳機,有的人奉為至寶,有的人不屑一顧,這怎麼量化評價?除非加入成功的人工智慧演算法,輸入自己的各項愛好水平,綜合輸出一個分數。這顯然是十分困難的一件事

除此之外,耳機本來就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圈子,也幾乎不可能有什麼科技大牛投入大量資源到這個圈子裡製作量化評分系統,困難重重不說,回報與付出也遠遠不成正比。

所以,多對比,多試聽,纔是王道啊


請問誰能製作出被大眾普遍接受的音質的標準??

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知道嗎 ?♂?


未來很長時間內都不能


能測量當然是錦上添花了。不過我相信大多數人自己能夠判斷音質好壞,雖然很多人不知道音質是什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