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朱棣是千里奔襲、孤軍深入,佔領的也不過少數一些城池,全國大部分領土都不在他控制下,弄個不好就會崩盤吧,何況歷史上佔領首都都不意味著最後勝利吧,參考八王之亂、侯景、安史之亂、黃巢


讓我們來重溫一下靖難之役:

在偉大的領袖,偉大的導師,偉大的舵手朱元璋同志逝世之後。以齊泰,黃子澄為首的反革命集團掌握了中央政權,他們欺騙皇帝,網羅黨徒,結黨營私,拼湊班底,迫害革命元勛,向周王,齊王,湘王,代王,岷王等一大批老同志發難,朝廷和國家到了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

在關鍵時刻,燕王同志站了出來,他遵從朱元璋同志留下的遺訓,聯合寧王同志發動了偉大的靖難之役,經過數年艱苦卓絕的戰鬥,終於粉碎了以齊黃為首的反革命集團,消除了朝廷的一大禍害,使我國避免了一次大分裂、大倒退,挽救了革命,挽救了老朱家

在南京光復之後,因為建文皇帝被亂黨脅迫不知所蹤,燕王同志再次臨危受命,登基即位為永樂帝,平安、盛庸、梅殷、何福、房昭、楊文等軍隊的老同志都表明了擁護永樂帝的堅實立場,而政府中雖然有方孝孺、鐵弦等不知悔改的頑固分子,但大部分同志都意識到只有永樂帝才能救大明,欣然協助永樂皇帝重組政府,浙江布政使冥頑不靈,組織反革命武裝企圖叛亂,旋即被憤怒的軍民抓捕到衙門接受人民的審判

「靖難之役」是燕王執行太祖祖訓和人民的意志,在非常形勢下採取特殊方式進行的一場鬥爭。這是燕王、寧王和大明軍民長期鬥爭取得的偉大勝利,從危難中挽救了朝廷,挽救了大明,挽救了大明的封建主義事業,為實現大明的歷史的偉大轉折創造了前提

文:燕青團中央

總而言之一句話:老朱家的事,你外人摻和個球啊


太宗叫靖難,佔領了南京以後,你不聽話,就叫造反。此時不奉表臣服,還想什麼呢?給誰跪不是跪,反正盤子是人家姓朱的,不寒摻。

再說人家那是董事會大股東爭鬥,前任BOSS嫡系被人一勺端了,總部易主,塵埃落定之後,你一高管經理能濟得什麼事,還要不要升職加薪領工資?難道徑自獨立門戶?股權也不夠啊,有的是人給你腦漿子打出來,諂媚BOSS,說到底,大明也是正規大企業好伐。


說到底還是一個繼承人的問題。

先看八王之亂,雖然一直在亂,但是王權,沒有到八王手裡。

晉武帝司馬炎傳位於晉惠帝司馬衷

當中趙王司馬倫廢惠帝自立為帝,晉惠帝被軟禁於金墉城,可是他沒把司馬衷殺了。

再加上自己無能不停做死「這點朱棣就比他強太多」

所以後來司馬倫兵敗後司馬衷又複位。

司馬衷死後晉懷帝司馬熾。

再說侯景之亂,侯景將梁武帝蕭衍活活餓死,可是梁武帝蕭衍的根沒滅盡,第七子梁湘東王蕭繹還在。一般來說,只要兒子不是大蠢蛋,在血脈傳承上,號召力還是非常強大的,所以反撲的成功率還是挺高的。(同樣的事情可以看南北宋時期的靖康之難,康王南渡,將大宋一下子就拉起來了)

安史之亂就更熟悉了,唐玄宗直接就跑路了,沒死,所以正統還是在唐這邊,其實就算是他死了,他兒子唐肅宗李亨只要還在,基本勝率還是有的。

最後看這個黃巢,你打到了長安,可是人唐僖宗帶隨從宦官田令孜等倉皇逃奔四川成都。這就叫野火燒不盡,青山依舊在。

再額外挑一個近代的事情,就是那個南京大XX……為啥發動南京大XX呢,大概是小日本以為首都打下來了,安逸了,要發泄一把。

可是明顯這幫小日本不看中國歷史書,因為首腦未滅,蔣公跑路了。

只要根還在,向心力就在,不怕沒柴燒。

所以最後再回過頭來看這個大明朝,很明顯,佔領了南京,朱允炆沒了……

當然這個沒了有多種解釋,一種是真沒了,死了。

一種就是逃了,所以朱棣為什麼要花大力氣來查這個朱允炆的下落呢,看樣子小朱還是認真地讀過不少歷史書的,不能留根啊……

朱允炆的大兒子死了,二兒子雖然沒殺,但是嚴格控制起來了,史書上說是關在一個暗無天日的小黑屋裡面。及到放出來的時候,人都變成了傻子。這點和蕭繹不同,蕭繹是在外面,沒有被侯景控制。而趙構……人逃出來了,當然,就算是這個皇帝兒子沒被控制,或是逃出來了,也不可能成事……因為他那時候才兩歲……

接著呢,這是朱家的內部矛盾,既然皇帝已經沒了,皇帝的兒子也落在朱棣手裡,100%沒戲了。

反正朱棣也姓朱嘛,他當皇帝也一樣沒什麼區別,都是朱元璋的後人,還談不上什麼改朝換代,天下剛穩定了幾十年,人心思寧,也就不動了。當時的朱棣其實也是想用最快的速度來獲得所有人對他繼位的認可,和彰揚自己的正統性,沒少下功夫,甚至動粗到滅人十族的地步。

朱棣和司馬倫的不同又在於,皇帝朱允炆是死(消失)了的,皇帝司馬衷還在。朱棣雖然兵少,但是質量高,加上朱棣自己也是長期和蒙古人對抗的。另外幾個藩王之前已經被削過了……而且到戰爭後期,皇帝這邊的一些人都不想打了,尋思著投降。

說到這個又可以舉個大明朝的例子,就是二貨帝崇禎,也是繼承人的問題,一是太子沒能南渡。所以沒辦法確認誰是正宗的繼承人了,然後為了誰是繼承人的問題在南方鬧得太久太亂了。這點來說,趙構還是幸運的,沒人和他爭,太太平平。至於蕭繹,據說是梁武帝死前傳過密詔,不過就算是假事也無所謂了,因為他手握重兵啊……槍杆子裏出政權。


朱棣作為朱元璋第4子,也具有皇位繼承權,但其並非嫡子,皇位繼承順序排在朱元璋三個嫡子長子朱標、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均為馬皇后所生)及其後代的後面。然而,朱棣也有以下優勢:

按能力論,朱棣戰功卓著,威望極高,可以說是朱元璋兒子中,軍事才能最佳者,政治才能也很強。

按長幼論,朱元璋去世前,其馬皇后所生的三個兒子,即長子朱標、次子朱樉、三子朱棡已相繼死去。到朱允炆登基的時候,朱棣已成了朱元璋活著的兒子裏,年齡最大的。

況且,建文帝朱允炆也並非朱標嫡子,而是庶子。

這樣,若朱棣率軍攻克南京,讓朱允炆失蹤或「意外死亡」的話,他就有了繼承朱元璋皇位的機會,再通過大臣走「集體討論」等程序,就成了皇位當任不讓的人選,合理地統治天下。而且,當時靖難之役期間,朱棣雖長時間侷促於北平一地,但在與朱允炆軍隊的野戰中,卻是無敵的,因此敢放膽繞過濟南,直撲南京,最終奪取皇位。

而在建文帝朱允炆失蹤,朱棣通過一定程序登上皇位的情況下,全國其他大部分地區的官民憑什麼理由去反對、對抗此時明朝唯一的皇帝朱棣呢?


1.他姓朱,儘管他造反了,但他也是朱元璋的兒子,對於大部分官來說,雖然他們也不想看到這種狀況,但至少還是老朱家的人做皇帝。所以一旦他控制了中樞,只要朱允炆沒逃出去號召天下,地方官纔不管你呢,大局確定之後上表恭賀一下就行了。這也是朱棣怕朱允炆沒燒死,一個勁兒找他的原因。

2.地方勢力,你是個王爺想勤王也得有兵啊,當年朱元璋只允許邊境的幾個兒子擁有超規模的府兵,而這些王爺就是當年被朱允炆大侄子削藩的重點對象,他們就算對朱棣沒好感,也絕不會對朱允炆有好感的,而且他們當時一部分已經沒兵了,一部分被朱棣拉攏了。


朱棣這種造反是非典型的宮廷政變,古今中外的宮廷政變軍事流程是擁有繼承權的政變者從首都的某個府邸出發攻打某個宮門城堡進入皇宮消滅當政者。比如,李世民控制玄武門伏擊李建成,然後逼宮李淵。又比被稱之為奪門之變得英宗復闢事件。

朱棣這場政變很奇特,出發點在根據地北平,關鍵點在李景隆當二五仔放開南京城門。

朱棣的軍事水平離李世民朱元璋還是有很大差距的。靖難之役中,朱棣軍取得的一系列勝利從來沒有達到改變實力對比的程度,一個濟南是怎麼都打不下來,建文軍還有經驗積累越打越強的趨勢,沒辦法下孤注一擲奔向南京,假設建文帝把奇葩將軍李景隆換個正經的宮廷心腹,朱棣把南京城牆啃上兩個月肯定會眾叛親離不攻自破。

另外國家治理按權力分配思路,就兩種:集權,分權。對國家而言,兩者各有利弊,對最高統治者來說集權更爽。

分權就是常說的封建制度,爵位分封,潘鎮割據,軍閥混戰都在這個範圍內,混亂程度依次遞增。這種國家打下首都,滅掉或控制名義首腦,肯定會蹦出一大堆刺頭和你擡槓,比如匡扶漢室的十八路諸侯。

集權就是中央說了算,軍隊集中管理,地方財政交上來調配。集權在能人手裡,那是可以人多力量大,力往一處使,但在蠢材手裡,首都被攻陷,下面就一盤散沙,基本就是玩完。

朱元璋的計劃就是國家主體集權留給朱家皇帝快樂,邊疆的王爺在分權中給中央分擔風險。想得夠美,結果被兒子孫子打臉了。


這是中央集權制國家的通病。

宋徽欽二帝開封破城被俘,北宋就算滅亡了;

雖然宋高宗在杭州續命,

但是其實已經只能算割據政權了,地位與遼,金,蒙同等了;

崇禎北京上吊自殺 明朝就算滅亡了;雖然有個南明苟且,但是政治上已經宣判死刑。

那我們來看看率先在歐洲實現中央集權的法國:

早在1740年孟德斯鳩就在給一位朋友的信中寫道:法國只有巴黎和遙遠的外省,因為巴黎還沒來得及將這些外省吞噬,而到了1789年,巴黎已經成為法國本身。比起16世紀,18世紀末出版的各類著作要多許多,但思想和政治運動只產生於中央,巴黎終於吞噬了全部外省。法國大革命爆發的時候,這第一場革命已經全部完成了。三級會議後不久,即攻克巴士底獄的前幾天,著名旅行家阿瑟·揚離開巴黎。他在巴黎剛看到的那些與他在外省的所見形成鮮明對比,他驚呆了。在巴黎,一切都處於活動中並發出聲音,每時每刻都有一篇抨擊政府的文章問世,每週有九十二篇。他說:「我從未見過如此壯觀的出版運動,即使是在倫敦。」他覺得巴黎之外的一切都很遲鈍,悄無聲息,當地的人都只是看巴黎的政治風向而動。

所以古今中外,中央集權制國家只要抽心一爛,則國家成土崩瓦解之局。因為中央集權制國家把國家所有最好的資源,包括人才資源、政治資源、軍事資源等統治資源向中央集中,而讓地方處於一種直接依附地位,那麼地方其實都是看中央大腦的眼色行事。

而朱棣攻下南京奪取了相應的統治資源 加上朱允炆不知下落,

此時天下無主,很容易導致地方各自為政,地方實權勢力割據分裂的場景。

但是天佑大明,此時朱元璋剛死不久,地方勢力還沒形成火候,

如果換成於謙於少保那時候就不一樣了,北京保衛戰等於是明朝保衛戰,

如果此戰輸了,可能等於異族提早入關統治中國200年。

而朱棣是朱元璋兒子,包括朱棣聲稱自己是馬皇后嫡子,繼位也算名正言順,

而且加上朱棣軍事實力一流,通過打擊反對派滅族等威懾行為,大家只能默認這種叛逆行為了。


因為這是朱家家事,除了少數死心眼的大臣,誰當皇帝不是當?所以打起來,真用心打的也沒幾個人,糊弄糊弄完了。你想,你打死朱棣或者建文帝,到時候皇帝哪天看你不順眼,XXX你竟敢打死我叔叔/侄子,這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嗎?所以一旦他們之間決出勝負,又沒有其他藩王抗議,那就這樣了。


因為建文帝要麼死了要麼失蹤了,就這麼簡單。所有答案根本沒答到點子上。就說抗戰,如果運輸大隊蔣隊長堅持南京不撤,南京政府全體高層被日軍一勺燴,然後之後國民政府就投降了也沒人站出來領導抗戰的話,那些日軍還沒打過去的地方例如四川、雲南都放棄抵抗了,那麼理論上抗戰就結束了(不考慮TG因素的話)。朱棣攻佔南京是所謂「靖難之役」的一場重要勝利,但是並不一定是最終勝利,如果建文帝成功逃出(最好帶點重臣班子),在洛陽啊、長安啊、開封啊什麼的又搞個臨時首都,繼續抵抗的話,那麼朱棣就沒有大功告成啊,戰爭還將繼續。但是攻佔南京依舊是朱棣方的重要勝利,對地方官員和軍隊的倒向將產生對朱棣有利的影響,顯然會有更多的人認為建文帝恐怕打不贏,朱棣要贏從而提前站隊朱棣,建文帝的日子將更難過。(反正我認為,以建文帝和他手下的菜雞水平,大優勢局都打不過,何況此時的局勢頂破天算均勢甚至劣勢,除非天降高達,否則打仗就是浪費時間)而建文帝死了或者失蹤了,總之沒有站出來領導大家繼續抗戰,不,「平叛」,那麼大部分人就覺得大勢已去認慫了唄,務實一點效忠朱棣混個平穩著陸就燒高香了。頂多隻會有少數不甘心的人繼續抵抗,然而勢力實在太小,不影響「大功告成」這個點,之後的事情那叫「捉拿叛亂分子」,連戰爭都算不上。


南京是國都啊!

國都沒象徵意義跟其他城市一樣的話那定個國都還有啥意義?


前面的老哥已經說得很清楚了,朱棣作為朱元璋的兒子本身就擁有繼承權,所以他就算是篡位,也有一定的法理依據的。

再說了他佔領南京,拜了太廟,接著走完了過程,他法理上就是皇帝了啊,地方其他外姓的官員能怎麼辦啊,建文帝都沒有了,他們不服那就是叛逆了!

他朱家人的事情,那個願意摻和啊,就像大地主家裡分家產打架,你佃戶管什麼啊,只要是朱家當皇帝不就得了,管他叔叔還是侄子啊


李世民發動宣武門之變的時候,還僅僅是佔領了皇宮呢。

天下還是他老朱家的天下,靖難之役僅僅是誰當皇帝而已,除了那些利益中心的人,沒人會真的計較。那些極力反對的人,不也都被朱棣殺了嘛?


其實李自成打進北京時明朝大小官員們也是望風而降,如果李自成雄才大略天下也是到手了,是李自成自己不會做事找死找出來的,並不是明朝官員死忠於老朱家專門跟李自成做對。對明朝官員來說本來就是給皇帝打工,朱家老東家垮臺了,跳槽到李家新東家還不是照樣打工?就像寫字樓裏的白領一樣,朱家公司垮臺了跑到李家公司不是照樣上班掙錢過生活嗎?問題是新成立的李家公司李總太不通人情世故,強逼白領們把在朱家公司貪污來的銀子交出來,頓時惹怒大家,大家都盼李總快些滾蛋,不然誰也活不下去。


主要是個繼承權的問題

朱棣也擁有合法的皇位繼承權,首先他是長子(前面三個都掛了),其次他功勞很大,威望很高。

再者,朱棣師出有名,奉天靖難,清君側,打到南京瞭如果建文帝還活著,朱棣也沒辦法繼承皇位,畢竟建文帝是太祖親自定的皇位繼承人,當然了,朱允炆是個體麪人,他會把皇位自願讓給叔叔的(如果他不體面,他四叔會幫他體面)

現在是朱棣打到南京了,建文帝失蹤了,國不可一日無君,天下不可一日無主,算來算去,那最正確的繼承人就是朱棣了,朱棣也就是有勉為其難為建文帝守著江山,等到找到建文帝再還給他,畢竟從正統上說人家朱允炆纔是皇帝不是?

可惜了,建文帝一直找不到,朱棣很傷心,無比懷戀侄子。


他姓朱 正經皇室 朱八八親兒子 九大塞王之一 靖難時 大半勛貴 皇室 都在看戲 小半兩頭壓寶 你換個外姓試試 這羣開國世襲勛貴武將 能在你起兵的時候打爆你的狗頭 幫朝廷鎮壓朱老四 贏了沒好處 搞不好還要背鍋 砍頭 畢竟他是王爺 輸了血虧 肯定被清算 乾脆看戲 反正都是你朱家的事 贏了我還是勛貴 換個姓 就不一樣了 贏了是大功勞 輸了屁股下的位置不保 而且開國九大塞王 全是猛人 外姓也沒機會


首先朱棣是皇四子,造反的時候是當時最年長的宗室。

但是這些只能證明他有皇位繼承權,但是打下南京後如此順利的繼位只是處理了部分建文文官而已各地反應非常曖昧是為什麼呢?就算大局已定但是建文作為正統的存在不應該如此平靜!

因為建文要恢復古制,井田制度讓各地百姓基礎官員不是倒向朱棣就是觀望。削蕃更是讓原本應該是南京屏障的幾個內地王爺沒有發揮作用,對武官的壓制打壓更是讓各地的衛所武將直接觀望甚至和朱棣關係曖昧。

大家都在等待是朱棣失敗呢,他們就還是忠臣如果建文加大力度那麼說不定會直接拉出一個王爺再造反。如果朱棣勝利那麼就順水推舟的承認,自己的利益權益百姓的生活也保住了。

本質上其實朱棣沒有能力以一地之力打全國,他只是以地方宗室成員打了中央而已!這時候的建文中央早就代表不了全國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