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


統治階層不會自我制裁自己。尤其大家利息是共同體時。皇帝作為最大的統治頭子,他能做的就是調節,調節的好,緩和了階級矛盾卻增大了和官僚階層的矛盾。總之這是桿天平,弄好了風平浪靜,弄不好就是海嘯。

放在今天也一樣,基尼係數雖然不公開,但料想一定很精彩。文明社會最大的問題就是發家致富有理。只要不是合法剝削賺錢,那麼就不好動,只能靠制度和法律來調節。至於怎麼調節,能不能調節好,這就不是我這個屌絲心態能關心的了。


這問題太大了。

我曾經思考過這個問題。 依照我的想法。 之所以解決不了,是因為「貨幣流動性太差」,「沒有小額信貸」。沒有高效的物流業,簡單說也就是沒有「淘寶」

你可能覺得我提的離題萬里。

但是,中國古代標準貨幣單位是銀子。 一兩銀子標準換1000枚銅錢。 清末以及一些時候, 一兩銀子換1700多枚銅錢。

當官的,土財主之類賀壽, 動輒就上一封銀子。 【500兩】

這酸爽.............................

當農民伯伯遇見歉年,最開始的時候,會很高興的拿糧食去換銅幣,換銀子。 如果災荒持續,就會發現因為物流的關係, 發現糧食囤積的不夠。

只能賣地成為佃農。

當佃農數量足夠大的時候, 如果再遇到盤剝, 黃桑又沒有很好的賑災辦法的話, 那就催生李自成張獻忠。

除去我提的這種,你能查到的更多的是以物易物。

為什麼我這麼說,以紅樓夢為例子, 那時一斤面合50個錢,也就是說現在標準的十斤一袋的面得500個錢, 你體會一下你揣500個鋼鏰出去買一袋面有多酸爽。【雖然古代錢有眼兒】

以物易物更加的催生上面我提到的惡果。

不要覺得古代地主能聰明到哪去, 地主也是愛在災荒面前落井下石。 按葛優老師的話:「地主家也沒餘糧啊!」

=====================================================

依據上面的推論,可以得知為什麼宋朝能撐那麼久。【因為有交子】

也能明白為什麼清亡以後,大家對大清沒有那麼大的反感。【因為有大清寶鈔/銀票】


無法解決土地兼并問題其實可以換個說法,為什麼古代王朝無法解決生產力問題,或者說怎麼才能在人口和土地之間找到平衡,讓有限的土地產出可以養活國家大部分人的同時,提供小部分人奢侈品生活。

說白了,古代所謂的土地問題,歸根結底是生產力問題,同樣一畝地,產出200斤和產出1000斤是完全不同的,在單位生產力不足的時候,奢侈品的出現只能以生產單位的數量疊加來實現,所以會出現地主。而王朝滅亡動亂,改朝換代其實是土地財富的再分配過程罷了

當工廠出現的時候,絕不會有人拿出大筆錢買地的


封建社會的經濟模式是以土地資源為核心的經濟結構,在通貨膨脹面前土地資源是絕對的保值資源,而社會權利的核心則是皇權和官僚體系。

由於缺乏其他的投資渠道,土地價值越來越高,甚至到了阻礙生產力發展的地步,就會誘發各種問題。

通常的改革辦法就是 發展工商業,對外擴張,土地再分配這幾項辦法來延緩,但是根本問題還是沒辦法解決的。貨幣改革,專賣制度改革也是古代嘗試過的辦法,然而並沒有什麼卵用。

具體詳細內容可以參考&和相關宏觀經濟學來解釋。


特權階層的特權表現在哪?表現在土地的佔有上。封建社會和近代社會有什麼不同?封建社會特權階層的財富表現在土地上,而土地屬於最基本的生產資料,特權階層隨著權力的擴大,外部束縛力量的減弱,特權階層必然瘋狂兼并土地。正常的中央王朝初期一般都會抑制兼并,後期由於國力問題基本抑製成本變得更高而無法落實了。要想解決古代土地問題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土地歸屬於國家,就像現在我國乾的這樣,當然前提是有槍杆子鎮得住那些士紳,文人。


土地兼并其實就是生產資料的集中,現在的生產資料已經不僅僅是土地了還包括廠房機器辦公大樓等,新時代也解決不了這些的集中問題。只有公有化才能解決生產資料兼并的問題。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