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口秀大会》第三季赛事正酣,被很多人称为大魔王的周奇墨再次被淘汰。

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此前入围赛的时候,他就因为主动提出与呼兰PK而惜败,后来经过领笑员罗永浩争取回归赛场。而此次淘汰赛继续,周奇墨再度遭遇呼兰,还有新人何广智,却又因呼兰稳定发挥何广智超常发挥,再一次出局。被节目组塑造为夺冠热门人选的周奇墨就此止步,到底冤枉不冤枉?

脱口秀或者说单口喜剧,在国内发展其实还没有多少年,如果从《今晚80后脱口秀》节目开播算起,到现在也不过八年时间。脱口秀最早在北京、深圳等地的酒吧出现,从小范围演出到比较大的商演,再到《脱口秀大会》、《吐槽大会》这样的线上节目,而今在国内主要形成两大阵营或者说两个厂牌:李诞、王建国等人所在的笑果文化,还有周奇墨、石老板等人所在的单立人喜剧,前者在上海,后者在北京。尽管北京的脱口秀行业起步非常早,周奇墨、石老板、郝雨等人也深耕脱口秀这块土地多年,在脱口秀圈都有良好的口碑,但对于全国大部分观众来说,他们还是更熟悉李诞、池子、建国、思文、呼兰,也就是笑果文化的演员。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笑果文化尽管也在全国多地布点进行线下演出,但同时还大力制作《吐槽大会》、《脱口秀大会》等节目,使得旗下很多演员由于经常抛头露面,和观众混了一个脸熟,多位演员也获得观众的喜爱。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一说到脱口秀他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李诞、池子。而对于北京的单立人来说,他们更注重线下演出。周奇墨、石老板等人平时的演出机会非常多,大多是在酒吧或者一两百人的小场地,精心打磨自己的段子,一场一场地进行表演。对于北京的脱口秀观众来说,只要到过现场一般都会被他们各具特色的表演吸引,但由于场地有限时间有限,北京的线下演出再频繁,也不可能像线上节目那样快速、广泛而持久地扩大脱口秀和演员的影响。因此对于北京之外的观众们来说,他们对北京的演员是陌生的,尽管他们很多人都出口不凡。从概念上来说,单立人和笑果文化的提法也截然不同。按理说 stand-up comedy这种喜剧舶来品,按单立人的规矩翻译成单口喜剧更为妥帖,但笑果文化一直把它称作脱口秀,前有《今晚80后脱口秀》,后有《脱口秀大会》,脱口秀的名称如今也被更多观众接受。其实脱口秀最早是Talk Show的音译加意译,它是指谈话节目而非一个人站在台上表演喜剧。

相对来说,北京脱口秀演员的知名度几乎都不如上海的演员,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表演能力低于对方。况且有些演员就是从北京被笑果文化的人发现,而后才去上海发展而走红的,比如池子和卡姆,也包括在《脱口秀大会》第三季表现亮眼的杨笠。

除了演员是否容易成名的区别,线下演出和节目演出还有什么不同?线下演出由于影响范围小,演员是经常进行很多风格探索的,可以表演一些比较火爆风格的段子,也可以表演一些比较温和的段子,不把观众逗得哈哈大笑,能把他们逗得会心一笑也不算失败。而且由于每一场的观众不容易完全重合,演员们的演出频率又高,很多时候他们可以讲一些过去说过的老段子,不断将它们进行打磨,为进行一个小时的个人专场表演做储备。线上节目就不一样。节目一般都追求火爆效果,讲起来四平八稳尽管也比较幽默但不容易引发强烈效果的段子,在节目中就不太受到欢迎,后期只能加入虚假的罐头笑声。拿著手机看的观众并不在现场,不容易被气氛感染,同时期待又高,因此也往往感到失望。只能引发观众会心一笑的表演,在剧场内不算失败,但在节目当中就意味著失败。另外节目需要不断更新,传播范围非常广,演员讲过的段子除了有意点一下,肯定是不能重新启用的,因此对快速创作的要求非常高。而且参加节目较多的演员,也并不把个人专场演出当作一件大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周奇墨作为北京脱口秀的代表,来参加《脱口秀大会》。《脱口秀大会》此前举办过两届,一般都是笑果文化自己的演员进行角逐,此次算是引入了厂牌竞争,将友司的演员也请到现场,最为突出的就是周奇墨,还把他塑造为大魔王。这些年里,周奇墨的线下演出我看过多次,他做主持人的场次也看到过几次,他参加的电台聊天节目也听过不少。周奇墨对脱口秀素有研究,从理论到实践都稳扎稳打,自创了一种观察式喜剧。周奇墨的很多表演素材都来自他对生活细致的观察,然后真实又夸张地对这些细节进行模仿。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仿学他父亲上网的场景,台词、表情和动作都非常到位,让很多见长辈上过网的人都感同身受,不由得笑出来。

除了观察式表演,他还擅长进行逻辑推演,比较典型的比如这次在《脱口秀大会》的舞台上,他说起像他这样的高个子,在篮球发明之前没有任何价值,无所事事凑在一起才发明了篮球。

不管观察式还是逻辑推演,周奇墨的表演都不属于炸裂式演出,和李诞、庞博等上惯节目的演员相比,风格要温和很多。如果拿相声演员的表演做一个类比,周奇墨相当于在台上总是娓娓道来的文哏演员,就像擅长说《歪批三国》的苏文茂,信息量是足够的,让人听上去也饶有兴趣,但不太容易引发爆笑。李诞、池子等人,就像相声演员里的高英培,或者表演包袱儿密集的相声时的郭德纲,他们不满足于观众的浅笑微笑,要的是他们山崩地裂的大笑。

这样说起来,《脱口秀大会》这样的舞台适合什么样的演员,不适合什么样的演员,也就不必多言。周奇墨的文本和表演尽管被很多业内演员称道,但就像大多数相声演员尊重苏文茂一样,苏大学问的表演绝对不能忽视,但到了这样追求演出效果的节目当中,过于温和的表演注定会吃亏。另外在内容方面,周奇墨此次也有些选择不当。此前关于买感冒灵的内容相对合适,很多人都有这样被药店忽悠的经历,经过他一番夸张的描述,加上进药店像进超市一样的错位逻辑推演,触发了现场观众的热情。不过对阵呼兰与何广智这一场,讲童年趣事实在不算一个好主意。实力从来不弱的呼兰拿出自己压箱底的段子,何广智关于美丑和坐地铁的段子引发那么多共鸣,周奇墨再讲对很多女观众来说基本无感的童年往事,很难引起她们强烈的兴趣。在这种淘汰赛的关键时刻,即使不讲对自己来说勉为其难的火爆段子,至少也要讲一些输出性更强更容易感染观众的内容才是。

这就像有一年德云社大型商演,郭麒麟作为助演表演了一段文哏作品《阴阳五行》。这样的作品在小剧场表演还不至于过温,但在几千人的大剧场上演效果就非常冷,气氛马上就降了下来,事后郭德纲严厉批评郭麒麟选择作品不利。

线下演出那么多年,周奇墨不可能没有其他储备,之所以还继续这样表演,可能是一种历来的自信,也可能是轻视了同组的新人何广智,由此认为自己即使不会晋级至少也会待定。另外从节目组的角度来说,他们更愿意把节目做得更具戏剧性,比赛让观众看上去显得一波三折。对于笑果文化来说,周奇墨毕竟是一个外来者,把他塑造成冠军的热门人选,而后又遭遇各种挫折,容易让观众被「剧情」吸引,同时也证明效果自己的演员实力不弱。比赛选手的去留,最主要肯定是由他们的现场表现决定,另一方面也与观众对他们的熟悉度有关。绝大多数现场观众都来自上海,他们更熟悉笑果的演员,不熟悉客场作战的周奇墨。如果同一场竞技周奇墨和其他人水平相当,手握投票器的观众会倾向于把票投给熟悉的演员。这也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不管怎么说,同组三人的这场比赛,周奇墨的内容展示和现场表现,精彩程度都不及呼兰与何广智,因此他止步于此也算不上冤枉。事到如今,周奇墨在短短时间内已经两次被淘汰。按照比赛规则,接下来他也不是没有被复活的可能。如果真的有这样的机会,周奇墨就应该从他多年积累的段子库中选择风格相对活跃的内容,用更为精彩的表演为自己的实力正名。

这个问题其实得分开来看。

首先,这个脱口秀水平,是指线下演出的水平还是线上节目的水平。如果是线下演出的水平,周奇墨在很多行业内人员心目中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包括池子本人,也在微博中数次提到对周奇墨的喜爱与崇拜,线下水平,周奇墨在三人之中最高是当之无愧的。至于池子,当年横空出世,在线下的水平也是惊为天人的,那时候让大家感觉到是天才的存在,周奇墨那时候还在默默耕耘。池子和卡姆一时瑜亮,最后在比赛中一同输给了单立人的创始人石老板。李诞则因为地位太高,第一届就是评委了。一直以来,对于线下的单口喜剧的耕耘其实没有那么多。我个人觉得池子一直在线下发展现在可能会达到很高的水平,但也只是假设。几年的线上经历,让池子和李诞都很久没有在线下去努力和积累了,所以肯定是和周老板无法相比的。

至于脱口秀的线上水平,我目前觉得还是李诞最好。脱口秀线上主要靠金句式的片段传播,这点李诞是断档式的第一名。脱口秀大会第一季的时候,大家也都看出来,李诞和池子的能力还是比其他演员高出许多的。不过这两年李诞默默减少自己出镜频率,池子退出笑果。至于周老板,目前的唯一一次出场还是十分亮眼的,个人对其后面也很有信心,希望能够达到出圈的效果。但目前来说,李诞还是领先其他脱口秀演员许多的。


看过周奇墨两个专场的回答一下,周奇墨一直是业内公认的第一。

但是为什么许多人看了节目觉得周奇墨不过如此,捧高了呢?

因为在业内演员看实力看的是综合实力。如果把脱口秀演员的实力看成高考,第一档是清北,第二档是211.985,第三档是普通本科,第四档是专科。专科以下的属于业余选手了,不够商演水平。

业内大部分演员的水平都是专科水平,有一段或者两段精彩的内容,可以参加商演(线下卖票的演出)。但是因为可说的段子不多,商演机会也比较少。

普通本科演员比较成熟了,有一定的段子积累,虽然够不上专场,但是段子在半个小时以上,可以开二分之一专场或者拼盘。能上脱口秀大会的选手基本上都是这个水平。

211.985的演员就是专场水平了,可以一个人开专场,一个人说一个小时。

第一档清北就是一个以上的专场了。而且这个实力的演员不止比积累,而是比天赋了,他们任何场合、任何题材都能有内容,不怵。而周奇墨是三个专场。

脱口秀演员通过开放麦打磨段子,一般一个专场段子(一个小时)的内容,后面被扔掉的是三个小时、五个小时、甚至十个小时的内容。

周奇墨节目表现之所以没有那么强,也是有自己的原因的。他虽然是第一档的实力,但是他属于平均型。

就是一百分的卷子,他可以保证每次都在八十分、九十分以上,但是爆梗(满分发挥)不多。

而其他演员如rock说的一样,谁还没有五分钟的段子呢。即使是专科水平的演员,也有能考满分的科目。周奇墨如果碰上偏科厉害的选手,被淘汰不稀奇。

怎么才能看出来周奇墨的水平呢?不比赛,只说段子。因为脱口秀看的是积累,比赛会有误杀的可能性。

一季节目十期,把50名选手集中起来,每周都说一场。

不用淘汰,说完三场就会有一半退赛道歉,没段子了。

说完五场又会有一半退赛的,又没段子了。

说完八场,场上留下的到不了十个,基本上都是专场水平了。表现突出的何广智、杨蒙恩都很难坚持到八场。

说到最后一场,能留下五个就是厉害的了。(虽然每场五六分钟,十场也就是一个专场的时间,但是线下的专场放到线上至少要砍三分之一甚至一半的内容)。

而如果是这种比赛,别人不知道。周奇墨、呼兰、王建国少数的几个人可以连续参加两季甚至三季以上不重样。


周奇墨第一,这是公认的吧……(更新一下,这个公认是业内人)

李诞线下赢不了周奇墨,周奇墨天天演,蛋总开放麦都少讲吧,段子也不比你少。

李诞和池子的线下水平可能55开吧。

但李诞线上节目里完爆全部,如果没有这次周奇墨上去,估计也无法验证,期待周奇墨快速找到节目的节奏吧。

李诞红在人设、独特性、个性,不是业务能力。

周奇墨如果练练,节目能达到李诞水平没问题,感觉李诞线下练练也能接近周奇墨;

说白了……两人差距可能不大。

池子……差两人0.5个梯队吧。

……

但这涉及了评价体系的问题。

在脱口秀内部的评价体系,天天在剧场打磨段子,纯靠专场和剧场生活的人,为之最脱口秀的演员,外国比如bill burr这种,他几乎没什么任何节目,中国也有周奇墨。

这是小圈子的特有现象,嘻哈圈当年也是这样,珍重这些og,其实有点自娱自乐,但一旦这个圈子不小了,越来越出圈后,这种评价体系会新人摒弃。

至少我看到大部分美国的新人完全不排斥上节目,拍电影电视剧,排斥反而会很傻。

搞大众娱乐,不能清高,李诞常常就消解清高,为什么?(我猜测他想进去小圈子,别人不让进,那我干脆赚钱去了!)

李诞完全不在这个体系里,私下大家都不会觉得他的脱口秀很行,我听到某个单立人的演员在某个播客说过:「李诞的脱口秀水平公认一般」

这个『公认』就是业内人吧……

但在观众层面看,大部分脱口秀演员比不上李诞……而且是明显不行……尤其是评价李诞的这位演员(上过奇葩说),那一季李诞就辩论奉献一场殿堂级的脱口秀,而这位演员在奇葩说冷场到要李诞干笑撑场……那他的话怎么能让人信服呢……

说白了就是妒忌。

……

换一种角度看,脱口秀是一个专业,类似数学专业。

脱口秀专业能做什么?有什么工种?编剧、喜剧演员、专职剧场、综艺咖、节目演员,节目主持人,其实很多可以做。

现在的氛围是,数学专业的学生,认为只有做数学研究(剧场)的人,才称得上数学家,而在大公司做模型分析的人,赚到钱,却不能称为数学家。

业内人觉得在剧场的人才是脱口秀演员,看不起李诞这种上节目的人,认为周奇墨那种才是好的脱口秀演员。

而我们业外人,只能从李诞的数学模型和周奇墨的数学研究中,分析凭空吹逼,看看两人谁的数学水平好。

想想真的挺搞笑的。

小圈子的评价体系赶紧淘汰吧,看看谁水平厉害,不如看看谁的作品更好。

……

再更新,出现『文人相轻』这种情况,是因为圈子发展时间短,我记得在《谐星乘车买咖啡》里,一个嘉宾问宋飞:「为什么单口喜剧演员总能理解对方?只愿意与彼此相处?」

宋飞说:「那是因为我们彼此心里都知道,这是全世界最艰难、最辛苦的工作。」

做脱口秀真的是很痛苦,很多新人会瞧不起老选手,说:「不好笑」、「几个月才写一个新段子,我半年有一个专场了!」

新人因为入行不久,认为自己天赋异禀,事实是,他慢慢会发现,自己也经常不好笑,时间一长,创造力也枯竭了,甚至半年都写不出一个新段子。

为什么?

因为这不单单是技艺的问题。

王勉问过张博洋:「为什么段子我说一遍,就不想说了。」

张博洋回答:「可能对于你只是段子,不是你真正想说的。」

你技艺上去了,但你有新问题——

你没有东西想表达了。

致命伤。

这跟相声完全相反,郭德纲口中的『同行』,很有可能不会复刻在脱口秀界,因为相声赚钱太简单了,彼此根本无法理解,你跟我说一模一样的东西,凭什么你赚钱?我不赚钱?

但老的脱口秀演员都能互相理解,甚至到可以相互抱头痛哭的情况——我们太难了,要是能干别的,我们早转行了!

我说这些的意思是:无论是业外还是演员自己,都没有比较的必要。


我感觉这个还是从看热闹的和看门道的区分开看吧。

对于看热闹的而言,好的脱口秀表演就是好笑,有趣,甚至可以是明显滑稽的。评判标准很简单,听了这段,我笑了吗?笑了几次?有没有让我笑得上气不接下气,可以时不时拿出来抖机灵的经典段子?都有,那就是绝妙的,有几条,那就是还不错。都没有,那就不太行了。

显然,如果这样看,那么周老板就稍稍显得不如李诞,池子了。周老板也挺好笑的,但是缺少那种让人喷饭的瞬间引爆点,和所谓的炸裂金句。由此对于看热闹的观众来说,没有记忆点,细水长流的好笑,抓不住看热闹的人。

对看门道的人来说,好笑就不再是唯一标准了。技巧和内容,就需要关注了。脚本语言的组织,表演的气口和节奏,表情和肢体的配合,这些就成了更加被关注的地方。有的时候段子没那么好笑,但是演员的表演很精彩,也可以点燃场子。

这样看来的话,周老板至少是不输给李诞的。由此也看得出为什么同行对周老板的评价如此之高了。

同样的例子,知乎上也有个问题讲,郭德纲和少马爷的相声水平谁高?

在我看来,其实根本没有争议,郭德纲和少马爷比还是差的远了。但为什么会有争议呢?也是热闹与门道之争。

论单纯的搞笑程度,大部分人肯定喜欢郭德纲。因为他够俗,而且比较贴地气,其中会很多热点的小段子,抓得住人。而且于谦爸爸和电视台不让播的这两大绝技,够爆。德云女孩爱屋及乌,够专情。

论相声的业务水平,少马爷绝对甩开郭德纲几条街。就单看一个形,少马爷演猴像猴,演猪似猪,身形一动,就看得出在模仿什么。而且他的贯口和唱腔是真正的下过苦功夫的。在天津场子里是满堂彩啊。但这些不抓人,很多人想听个乐呵,少马爷锝很多传统段子,没那么爆笑,所以很多人不喜欢。

仁者见仁的事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