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總要死人,殺人是不善業,要說有什麼觀點,基本就這樣;

早期的佛教本身對戰爭大體是保持中立立場,體現在戒律里的表現就是不摻和進去,避嫌能避則避,也就是所謂的「不與世間諍」,比如不接受公職人員出家那個戒律,據說原因就是有一部分軍人不想上戰場都跑來出家了,然後國王大為不滿,佛陀宣布從此以後不接受擅離職守的公職人員出家(除非走正式手續辭職了)……

有些時候,碰上國王大臣來問開戰吉凶的,就盡量勸諫不要發動戰爭(長阿含2經),這是比較理想的情況;再有的,碰見琉璃王滅迦毗羅衛,勸了三次之後,琉璃王執意要打,那也沒轍(增一阿含34.2)。

你問有沒有化解過,這就是了。

當然,上述的,是佛陀在世時的情況,也就是佛經里的記載。

早期的佛經,是不提倡僧人參與世俗事務的,如雜阿含411經,就說僧人不該討論國王大臣戰爭之類的八卦(類似於今天所說的鍵政),要討論就討論佛法。

但後來積極入世的大乘佛教則不然,提出菩薩道行者如果力有所逮,就該盡己所能的廢黜那些壓迫人民的國王or官員(瑜伽師地論卷39、41)

另一個要面對的情況是,對於後世的僧人來說,僧人也是人,他未必能忘了自己的出身民族和國家,一個典型的例子,抗日戰爭時期,中國的僧人真的能置身事外嗎?實際上這其中,既有被日寇收買充當走狗的,也有積極支持抗戰,幫忙宣傳乃至還俗參軍的。這個時候就必然尋求其他的解釋(比如把菩薩戒的饒益有情精神進行擴張解釋)

一段近代史尚且如此,而對於那些兩個民族之間結下幾個世紀血仇的國家,還有其他過猶不及的情況,如斯里蘭卡的主體民族僧伽羅人和外來移民的泰米爾人,從古代打到現在(前十幾年還有泰米爾人發起的組織被斯里蘭卡官方定性恐怖組織進行嚴厲打擊),在古代南傳僧人記錄的斯里蘭卡佛教史(大史),裡面就提到一件事,泰米爾人入侵,本地國王花了好多年終於把泰米爾人趕跑了,但國王本身是信佛的,他擔心自己戰爭中的殺戮行為會讓自己遭受報應,於是就有本地僧人安慰他,你根本沒殺幾個人,一個皈依三寶的+一個奉持五戒的合起來算是一個半人,剩下的那些與禽獸無異,所以並不會影響你死後升天———這很難相信是一位出家人會說出來的話(原文里還把這種人捧為「阿羅漢」,實在令人難以信服),這就是上面提到的過猶不及。

參考閱讀

佛教如何看待「戰爭」和死刑??

www.zhihu.com圖標


千百年來碗里羹,

怨深似海恨難平。

預知世上刀兵劫,

但聽屠門夜半聲。

夜半聲,夜半聲,

怨深似海恨難平。

欲消世上刀兵劫,

莫把眾生肉作羹。


謝邀

佛陀是從根源上在化解戰爭。

不殺生,不吃肉,眾生平等,很難地!菩薩道真的很難!!!


生命的貪嗔痴就像是一場奔騰不息的洪水,

戰爭不過是洪水中不時出現的漩渦,

如果你以抗洪為己任,

是想辦法疏通洪水本身,

還是先去化解漩渦?


佛教認為,戰爭是「共業」,就是大家共同的業力。業力都是人們的自我選擇,佛又能奈何?佛不能為眾生消業,只能教導眾生如何做才能不做惡業、不受惡報。但是眾生有幾個肯信的呢?

世間的根本規律是因果律,有因必有果。焉有隻造因,不受果的?

世間刀俎無肉,人間即無戰爭。為此肯戒吃其他眾生肉的有幾人?所以此業不禁,戰爭不止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