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核威懾一向建立在迎擊後報復的概念上,報復的目標主要是以對方的城市目標為主,並且我們的核結構中沒有戰術性質的核彈頭,綜上我認為美國若對我使用低當量戰術核武器,我國一可能使用相同損害級別的常規武器進行反擊(反擊目標可能是軍事目標,也可能是城市目標,不過鑒於美國使用低當量戰術核武器攻擊我國的軍事目標可能性更大一些,所以我國的常規反擊也更有可能是針對軍事目標),二可能使用少量的戰略核武器對城市目標進行還擊。

為什麼我國不發展戰術核武器呢?

這主要還是因為我國和美國對於核武器的使用理念不同,我國的核武器由於提出了「NFU」政策(即不首先使用),因而實際上等於放棄了用核武器進行主動攻擊的權力而僅僅保留了嚇阻別人對我進行核打擊的權力,這等於說我們並不追求打贏一場核戰爭(核武庫數量實在有限),而僅僅謀求事前嚇阻和事後報復。

而美國在冷戰時期即發展出了打贏核戰爭並限制自己的損害這樣的核武器使用概念(當然這並不排斥美國核武器也有嚇阻別人進攻的效果),這種理念需要更加多元和靈活的核力量結構體系,這也是美國發展多種類別多種當量核武庫的原因,一個是在覈戰爭打起來後可以自主的控制規模和類型,避免核戰爭縱向升級,另一個是在徹底升級為全面核大戰後也能快速憑藉數量與質量獲得勝利同時盡量減少自己的損失。

為什麼說我們是「迎擊後報復」?

這是因為我們的核武器平時處於一個非常低的預警姿態,並且我們對升級預警姿態十分謹慎,我們的彈頭和載具是分開保管的,這樣一方面會提升我們核武器日常的安全性,但另一方面也會面臨在對方先發制人對我方進行第一次打擊時的生存性大大降低這一問題。這也是我國的軍控學者在計算我國核武器生存性時傾向於保守計算的原因。很多人說我們核武器毀滅美國一次和美國毀滅我們十次沒太大區別,這個說法客觀上是有些問題的,因為由於我們並不會主動進攻,所以我們的核武器一定是在遭遇進攻後才會使用的,而如果面對美國的先發制人全面進攻加上先進的導彈防禦,我國不會有太多的導彈能打擊到對方的城市,這種情況會不會減少我們的威懾力,這纔是我國學者擔心的核心問題。

報複目標為什麼以城市為主?

傳統軍控理論認為發展counter force(打擊軍事目標)性質的核武器是為了打贏核戰爭,因為這種能力作為報復能力是非常不划算的。而以城市為目標則在某種程度上彰顯了我沒有先發制人與打贏核戰爭的意圖,而僅僅只有報復的意圖,這與我們的「NFU」是一脈相承的。

所以說核戰略裡邊確實有很多比較駭人的東西,對我個人來講我希望核武器再也沒有被任何國家派上用場的一天。


投桃報李 x

投桃報大西瓜 √


核報復,不可能有第二種反擊


怎麼反擊我不知道。反正結局是世界毀滅。


只要使用,甭管當量多少,直接就是核平了。

相當不恰當費例子(想不出來更好更貼切的了)A男和B男老婆偷情,被B男逮個正著,但A說他們這是第一次,且A男是個快男,就幾秒鐘,更且,沒有那個體內,你說B男是不是就原諒了????

國家也是一樣,肯定有啥用啥往死裏揍啊,且我國又不是沒有核武器,更且,我們還有世界上現存最多的氫彈呢!


美國會像中國道歉,表示誤射,然後賠巨量的錢,不然美國就會被全世界孤立


其實國內無需理會核彈來自哪國,只要有核襲來,只管全部往米蒂打過去,最多剩下少許應對其它可能敵人。首先,集中火力才會有更大效果。其次,米蒂有八成以上可能是幕後黑手而我們節省時間避免遭受更大打擊後失去反擊能力。其三,減少米蒂挑撥他國可能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