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老子道德經,見到一種觀點認為,穀神不死中 谷 字通假 欲 字 那麼這個字怎麼讀呢?


這事挺麻煩的,學界現在也沒有統一看法。

首先明確一點,我們能見到的絕大部分字,在三千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基本形成了(後來又產生的字有,不多),絕大多數形聲字遵循的也是戰國前後的語音規律。(舉個我很喜歡的例子,「抬」「怡」二字今音差距極遠,但是在戰國時候讀音是很接近的,一個是[l??],一個是[l?])


但是,對於「谷」「欲」這兩個字,這還是不能解決問題。

「谷」等字,戰國時期大約讀[k??k];「欲」等字,可能讀[l?k]或者[j?k]。這還是差得挺遠的。(韻母一樣,但是聲母差很遠)

有一種觀點認為它們同樣來自一個大約是kl的複輔音,然後分別(依某種被爭論不止的條件)分化為k和l。或者「欲」是l而谷是kl&>k。

另一種觀點認為欲原本的聲母是[?]——與[k]同部位的近音,後來前移成了[j?k]。然後又分成幾派,一派說[?]和[k]同部位,所以可以諧聲;另一派說原本「谷」也是[?]後來轉化成了[k];還有的認為「谷」原本有個前綴k-然後和聲母融合了。

還有一派是說「欲」就是[j?k],「谷」則是有k-前綴的[k-j(?)?k](中間括弧裏那玩意有沒有也有爭議)。然後出於「某種原因」,「谷」的[k]成為聲母,也就成了[k?k]。

總的來說……總的來說就是沒得說。


無論如何,在比較晚(西漢左右吧),「谷」成了[k??k],後來走這麼一條路

k??k&>q??uk&>ku?&>ku

「欲」呢,反正它大概要麼是l齶化成?轉化成j,要麼是?前移成j,要麼直接就是j。姑且按第一種寫個演化路線

l?k&>lu?k&>?y?k&>y?k&>yo?&>yu?&>yu&>y

(另外兩種嘛……反正無論如何這個字都演化到了y?k(幾種路徑有分歧的時間應該不晚於東漢),後面是確定的)

鑒於在這個問題上學界分歧很大(主要是大家都找不到太多相關證據,能用的材料實在有限),就姑且這麼寫寫吧。


很好見到,只不過這個讀音都寫作「峪」。

北京順義有前後沙峪,懷柔、平谷均有峪口,密雲有沙峪溝,門頭溝有大峪、麻峪、水峪嘴等。


谷是 *kl?ok ,源於原始漢藏語 *kl(y)u? ~ *kl(y)uk 「峽谷」「河流」或原始南亞語 *kl?? 「常年的河流」。「谷」諧聲系應該可以確定是 *lok 。


說它是個欲,那它就讀欲咯。形聲字在有約定俗成的形旁之前,那樣通假是正常操作。

但餘蜀切確實也有山谷的義項,我猜是方音。


1.未必從谷的就是谷如:

2.谷有三個音:


吐谷渾


來我們吳方言區,你可以發現,這些字雖然不同音,至少韻母是一樣的。

從古音到今音,各地的方言都發生了變化,不能說吳方言一定保留得更多,但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某些字還是可以討論的,比方說《回鄉偶書》用普通話讀並不押韻,用吳方言就押韻。

我甚至可以判斷,當年的語音中,你所舉的例子可能是同音。


谷字象形,女陰。穀神不死,是為玄牝。牝,母牛。


吐谷渾

谷本來就讀Lu→Yu被簡化搞成了只有gu


谷,音浴


這三個字的偏旁都不是「谷」吧…


普通話裏u和ü區別很大,然而很多普通話裏韻母是u的字和韻母是ü的字的古音韻母相同。


[公式]

[公式]

兩個讀音很相似嘛

小手一抖,忘記封口


稻穀 吐谷渾 穀雨 山谷

漢字簡化也導致了一部分。


很大可能古時「谷」「欲」是念現在粵語的讀音,而不是普通話的讀音。

因為在粵語正字詞典裏可以找到「谷」除了平常常說的「guk1」就是正常谷的讀音以外,同時也有「juk6」也就是同「欲」的讀音,正和「欲」等幾個題主所舉的有「谷」的字的讀音是一致的

不知道有沒有先後關係,至少在粵語字典裏有這個讀音,而且解釋裏意思是同「谷」(普通讀音那個),而不是同「欲」


我們現在讀gu的字例如〝古〞在上古大都讀ju(矩),而〝矩〞的原字是〝巨」,「巨」的原字又是「工」,〝工」也就是腓尼基第7個字母zayin,字形近〝?〞,而拉丁字母第7個則為「g」,大家知道〝g〞在單詞裏有兩個讀音,一個讀音近「哥」,一個讀音近「基」,而「j〞這個字母是中世紀以後從「?」也就是「g」,裡面分出來的,也就是說gu和ju和iu同源,都是iu,而iu在《西儒耳目資》裏是代表「魚」這個字的,也就是說「谷〞最早的音就被讀成「iu〞也就是「ü」。

「工」為什麼會變成「?」?可以看一下「gong」這個拼音。《西儒耳目資》裏的g=?,意味著gong也可以寫作gog或?o?,正反讀都一樣,說明「工〞可以用一個字母〝?〞表示,而南方方言的「?」在普通話裏很多都被「i」取代,例如「眼」在一些吳語區讀?an,「巖」在四川話裏讀「?ai」。


大概是「谷」與「榖」的區別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