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前我曾經到過蘇聯,以及剛剛推翻柏林牆的德國。

就說蘇聯吧,90年夏天,我曾經遊歷了莫斯科和聖彼得堡(當時還叫做列寧格勒)。

印象深刻的兩點,一個是吃飯已經有些問題,每天找飯轍都要花去不少時間。買麵包 的大隊排得老遠老遠。

第二個就是盧布的快速貶值。不過當時盧布的雙軌制也是造成了很多空子可鑽。

比如我們在一家飯店吃了一個有獨立樂隊伴奏的晚餐,就餐的只有我和同伴兒兩人。餐費按美元結賬大概是80美金,但是用盧布只需要50幾個盧布,而當時黑市上1美元可以換35個盧布。而官方的匯率卻是1比1.7。

總之,在90年夏天,在我在前蘇聯的十幾天時間裡,確實能夠感受到一種大動亂或者大變革的前兆。


當初的我太小,沒啥感受……

但這幾年感受越來越深——提倡「我不在乎大國崛起,只在乎小民尊嚴」的那些人,不是蠢而是壞!」

因為他們所處的位置和階層,讓他們能夠跪著活下去,但其他階層更低的人呢?!還算不算人?!

多看看歷史,翻牆看看也好,看看六七十年代的前蘇聯、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黎巴嫩、烏克蘭是什麼樣子,再看看現在它們什麼樣子!

歐美的確發達,但這種發達的基礎是什麼?原始積累是怎麼來的?非洲、中東、拉美、東歐、東亞、東南亞的國家和人民真的就比歐美白人懶和蠢么?!

沒事噴國體國運的「ETC們」抽空看看《資本論》,那可是白人寫的。

腦子是個好東西,沒事兒真的得多用用……眼睛是用來讀書明智的,不是拿來刷抖音的……


據說

在蘇聯解體後的那一段時間

帝都的酒吧或迪廳等場所

來了一些新的駐唱歌手

這些人身著蘇聯軍裝

胸前佩戴著勳章

在舞台上唱著蘇聯風格的歌曲

賺取自己將來的養老金

甚至現在

你也會在東北或帝都的一些地方看到他們

看到他們為自己的老年生活而不得不出來打拚


當時我大約小學四五年級,最大的印象是地圖頭戈爾巴喬夫不再出現在新聞聯播里了,冒出來俄羅斯,然後車臣戰爭一盤亂麻。現在車裡音樂有《牢不可破的聯盟》,聽起來挺雄壯的,有時候會懷念這個為了理想而奮鬥的國家。應該說,如果沒有蘇聯這個成功的實例,49年前中國共產黨的信念不會如此剛強,很多烈士撐不到烈士。因為看到了革命勝利的希望,和理想信念的未來,他們才如此拚命。


親愛的達瓦西里,如果你不是住在帝都一環內,相信我,你是不會想體驗那種感覺的(俄羅斯熊抱加淚目)


不是,我生的時候蘇聯沒了啊…為什麼要邀請我


謝邀!

什麼感受?去問問那些原來干傳銷後來醒悟的人吧!先是做夢,然後是興奮,再然後是傻眼。


經歷過的人不會中文


沒有經歷過,但作為蘇聯歷史的愛好者,是抱著他死了會難過,但他必須死的心態看待這段歷史的。


沒有經歷過,不是蘇聯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