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把我最喜歡的書推薦給你。

這是一本規範實用的書。

集舉國之力編撰。

年齡段從小學跨越到老年也不會過時。

一家一百多年歷史的出版社,至今還在不斷更新。

不論多少次翻閱常常都能讓你找到一些新的知識點。

閱讀門檻低,小學畢業就能讀懂全書。

遇到生僻字也不用擔心,很快你就能搞懂它。

這本書讀懂了,走遍中國少有能難倒你的。

你猜到是什麼書了嗎?

沒錯就是《新華字典》,其他買過的書可能會送人或者扔了。但它一直在我的書架上!

找不到理由不喜歡它呢。

新華字典最新版正版11版專用人教版淘寶¥ 16.90去購買?


奧威爾的《動物農場》又叫《動物莊園》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政治寓言小說

作者:喬治·奧威爾

豆瓣評分9.4,位列Top 250榜單第11位。

《動物農場》是奧威爾最優秀的作品之一,是一則入木三分的反烏托政治諷喻寓言。

本書一經出版,便轟動全國,為奧威爾帶來了巨大的聲望和財富。

本書的故事很簡單,一頭被稱為「老少校」的豬做了一個特別的夢,於是在約定時間,動物都紛紛趕來聆聽老少校的夢。有馬,驢,牛,羊,雞等等。

老少校藉此時機,大肆控訴人類的殘忍,血腥及貪婪。動物們辛勤勞作,卻被壓榨。它們勞動最多,卻獲得最少,甚至逃不過被屠殺的命運。

我們的生命是最悲慘的,勞苦的,和短促的。我們生下來,攻擊我們的食物僅僅夠維持我們的軀體里始終有一口氣,我們當中那些能活下來的,就被強迫幹活,直到筋疲力盡;一旦我們的使用價值到了盡頭,我們立馬就會遭到駭人聽聞的殘酷殺戮。

我們可以在老少校的這段話里,看出什麼?

一是經濟上的不平衡

二是地位上的不平等

其實簡單回想下歷史上的諸多叛亂,大多數都繞不開這兩點。

在俄國沙皇專制獨裁時期爆發了二月革命,這是一場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專制統治,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老少校去世之後,農場的一群動物成功地進行了一場「叛亂」,將壓榨它們的農場主瓊斯以及所有人類趕出了農場,建立起一個平等的動物社會,並從老少校的思想中總結出了一套稱之為「動物主義」的指導原則。

然而,被驅趕走的瓊斯自然不會善罷甘休,本想著動物無法管理農場,用不了幾天就會自行崩潰,然而事實並未如瓊斯所料。因此在10月初的一天,瓊斯聯合附近的兩個農場主,對動物農場進行攻擊,企圖收回農場。動物們也早就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在這場著名的牛棚大戰中,動物們取得了重大勝利。

來考下歷史:10月,俄國,讓你想起了什麼?

1917年11月7日(俄歷10月),以列寧為領導的布爾什維克武裝力量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所在地聖彼得堡冬宮發起總攻,推翻了臨時政府,建立了蘇維埃政權。即著名的「十月革命」。

然而在這場戰役之後,聰明的豬佔據了領導地位,很快成為了各動物們的領袖。可以說逐漸篡奪了革命果實,成為比人類更殘暴和極權的統治者。

在這群豬中,尤以「拿破崙」和「雪球」的擁護者最多。

於是在各項決策中,兩頭豬總是針鋒相對,互相否定。在奧威爾筆下,拿破崙寡言少語,性格老練;雪球活潑外向,但城府較淺。

在一次關於是否在農場建設風車以減少勞動力,提升效率的決議中,拿破崙憑藉自己暗中培養的「狗腿」,對雪球進行攻擊,成功的將其趕出農場。最終成了農場名副其實的獨裁者。

然而,本書最諷刺也是最精彩的部分便是在拿破崙完成了內部大清洗以後,逐漸走向極權的描述。

大清洗主要針對高級領導人的一場有預謀的政治運動。勝利者自然是將所有的黑鍋推給失敗者。就像拿破崙將農場發生的一切壞消息,甚至是無中生有的指責全都推給雪球一樣。

拿破崙真正反對的並非建造風車,而是敵視雪球。在成功擊敗對手後。拿破崙轉而支持風車計劃。而風車的建設就隱含著蘇聯的工業發展計劃。

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政治也逐漸發生變化。七大戒律逐漸在試探中一條一條的被廢除。

七條戒律 即:

凡用兩條腿走路的都是敵人。凡用四條腿走路或者有翅膀的都是朋友。一切動物都不許穿衣服。一切動物都不許睡床鋪。一切動物都不許喝酒。一切動物都不許傷害其他動物。所有動物都是平等的。

很顯然,只有豬在享受特權。

牛奶,掉落的蘋果,酒全部歸豬所有。他們甚至開始同人類進行交易。

從七戒到按照拿破崙的思想改成新的七戒,可見,老少校原來的思想已經被扭曲,在新獨裁者之下走向變質。

最可怕的是,當初將農場主瓊斯趕走以後,動物們將原來的里甲農場改為動物農場(Animal Farm).

而此時,當人類為了順應豬的心意跟著叫動物農場時,豬反而告訴他們:這個農場從今以後,還叫里甲農場。

這時的豬,已經學會了兩條腿走路。

印象最深的一句話是:已經分不清人是豬,還是豬是人了

請原諒我無法一一且深入詳細的講述這部小說的所有寓意。大道至簡,是我最深刻的感受。

奧威爾用看似簡單的語言,向世人傳遞了最深刻的含義。

每一處細節,每一種動物,每一個看著很小的事件,都潛伏著寓意。還是需求大家親自去讀,去品,去體會。

我終於相信了那句話,多一個人讀奧威爾,就多了一份自由的保障。

關注公眾號「敏感青年」,每期推薦好書給您


看大家的回答基本都是文史哲著作,理工科難道過於硬核?

我來推薦一部超過600頁的數學書《統計學的世界》,戴維穆爾著,我買的是中信出版社引進的第五版。

國內的理科教材往往讓人頭大,而國外教材大部分是用一個個的故事或者案例來引導讀者研究下去。這本統計學教材就是這樣,你完全不用看裡面的公式,甚至你把這邊600頁的書當故事書讀也沒問題,欲罷不能的感覺可以讓你一周啃掉大半本(後半本不是專業研究的不看也行)。

讀完了你可以弄明白幾個問題。

  1. 看起來合理的原因,不一定是真實的原因。冰激凌銷量和溺水死亡的數量高度正相關,但禁售冰激凌絕對無助於降低溺水發生率。看完這本書你直到怎麼判斷事件關聯性。
  2. 調查報告很多時候不能反映真實的意願,尤其是網站做的信息採集。看完這本書你就明白燈塔國的媒體怎樣忽悠選民。
  3. 什麼樣的數據有造假的可能。看完這本書,你很容易報告里數據的可靠性,比如某商學院的畢業統計數據,深挖下就會出現半個人的現象。你還會在主動之前多掂量掂量,畢竟檢驗手段那麼多,數據很難編完美。

在北大國發院讀書的第一門課就是統計學。老師見過一句話,現代科學的根基是統計學和微積分。這本書開卷有益,理科生就算畢業十年讀起來也沒壓力,推薦給大家吧,pdf文檔很容易下載到。


《平凡的世界》—路遙

《百年孤獨》—馬爾克斯(魔幻色彩)

《達. 芬奇密碼》—丹. 布朗(他的宗教懸疑小說都很棒哦,《天使與魔鬼》,《失落的秘符》也不錯)

《殺死一隻知更鳥》—哈珀. 李(人性的光輝)

《肖申克的救贖》—斯蒂芬. 金

《1Q84》—村上春樹


《影響力》。

這是一本怎麼推薦都不為過的書,作者是"影響力教父」、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全球知名的說服術與影響力研究權威羅伯特·西奧迪尼。

在這本書中,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極具說服力,而我們總是容易上當受騙。隱藏在衝動順從他人行為背後的6大心理秘笈,正是這一切的根源。那些勸說高手們,總是熟練地運用它們,讓我們就範。羅伯特·西奧迪尼博士為我們一一拆解他們的招術,學會保護自己以及讓這6大秘笈為我們所用。

本書從實踐技巧的角度,深度剖析影響力的邏輯、交換、說明、樹立榜樣、迴避、威脅等各要素,全方位地提高你影響他人的能力,從而獲得更大的成功。

讀過此書之後,定能使你做到以下兩件事:一是當你真正的意圖是要說「不」時,你不會再說「是」,二是可以令你自己變得比以前更具影響力。

01 影響力武器

凡是都應當儘可能地簡單,而不是較為簡單。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

動物可能會看到某種顏色的羽毛而變得具有攻擊性,或聽到某種叫聲就對自己的天敵呵護有加。動物這種愚蠢可笑的機械反映在人類身上也有,當某一種觸發特性出現時,我們會不假思索地做出相應的反應。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我們被難以覺察的影響力武器擺布了。

1、固定行為模式

固定行為模式,其中包括極為複雜的行為序列。

這些模式一個基本特點:每一次,構成模式的所有行為幾乎都是按照相同的方式、相同的順序發生的。這套系統里有個很怪的地方,觸發者並不是對手這個整體,而是對手具備的一些特徵。通常,觸發特徵只是來犯者整體上微不足道的一小方面。

固定行為模式的兩個特點:

(1)動物的自動化固定行為模式在大部分時間都運作良好

(2)人類也有自己的固定行為模式,儘管他們一般是對我們有好處的,可激活他們的觸發特徵也有可能愚弄我們,讓我們在錯誤的時候採取錯誤的應對方式。

2、影響力武器

(1)這類武器有能力激活一種近乎機械化的過程

(2)只要掌握了觸發這種過程的能力,人們就能從中漁利

(3)使用者藉助這些自動影響力武器的威力,就能讓另一個人乖乖就範。

02 互惠

每一筆債都還得乾乾淨淨,就好像上帝他老人家是債主。

--拉爾夫·沃爾多·愛默生

互惠式原理認為,我們應該盡量以類似的方式報答他人為我們所做的一切。簡單地說,就是對他人某種行為,我們要以一種類似的行為去加以回報。如果人家施恩於你,你就應該以恩情報之,而不能不理不睬,更不能以怨報德。於是,我們身邊這一最有效的影響力武器,就被某些人利用了。

1、互惠原理

要是人家給了我們什麼好處,我們應當盡量回報。

互惠及其伴隨而來的虧欠還債感,在人類文化中十分普遍。

著名考古學家理查德·利基認為:正是因為有了互惠體系,人類才成為人類。他說:「由於我們的祖先學會了在『有債必還的信譽網』里分享食物和技巧,我們才變成了人。

文化人類學家泰格和福克斯認為,這種「欠債網」是人類的一種獨特適應機制,有了它,人類得以實現勞動分工,交換不同形式的商品和服務,讓個體相互依賴、凝結成高效率的單位。

2、互惠原理如何起作用

(1)人類社會從互惠原理中得到了一項重大競爭優勢,由此,必須保證社會成員全部被同化,遵守並信任這一原理。凡是有人敢違背它,必然要受到社會的制裁和嘲笑。由於普通人大多討厭一味索取,從不回報的傢伙,我們往往會想方設法地避免被別人看成揩油鬼、忘恩負義的王八蛋,或是不勞而獲的懶蟲。這樣,我們煞費苦心又容易被那些一開始就想從這種知恩圖報的做法中抹去好處的人利用。

(2)有些要求,要是沒有虧欠感,本來是一定會遭到拒絕的;可靠著互惠原理,很容易讓別人點頭答應。

(3)超市是贈送免費樣品的絕佳場所。免費樣品的真正妙處在於,它同時也是一份禮物,能把互惠原理應用起來。推銷人員提供免費樣品,表面上不過是為了讓消費者曉得他們的商品,暗中卻把禮物天然具備的虧欠感釋放了出來,十足的借力打力、四兩撥起千斤的柔道手法。

(4)一個人靠著硬塞給我們一些好處,就能觸發我們的虧欠感。儘管償還義務構成了互惠原理的實質,可使原理那麼容易遭到利用的,則在於接受的義務。

(5)互惠原理可觸發不對等交換。虧欠讓人覺得很不舒服。違背互惠原理,接受而不試圖回報他人的人,是不受社會群體歡迎的。內心的不舒服,對外又有可能丟臉,足以讓人產生沉重的心理負擔。從這個角度看,我們經常打著互惠的旗號,給出去的比自己獲得的更多。

3、互惠式讓步

(1)倘若有人對我們讓了步,我們便覺得有義務也退讓一步。

(2)互惠原理通過兩條途徑來實現相互讓步

第一條:它迫使接受了對方讓步的人以同樣的方式回應;

第二條:由於接受了讓步的人有回報的義務,人們就樂意率先讓步,從而啟動有益的交換過程。

(3)最初的請求越大,這套做法的效果就越好。小要求跟大要求一比,更顯得微不足道了。

(4)互惠原理和知覺對比原理能產生一種令人望而生畏的強大力量。

4、如何拒絕

(1)要意識到,請求者並不是我們真正的對手,他不過是藉助互惠原理來爭取我們順從罷了。

(2)真正的對手是互惠式原理。

(3)倘若別人的提議我們確實贊同,那就不妨接受它;倘若這一提議別有所圖,那我們就置之不理。只要我們能準確地判斷、界定順從伎倆,不再把它們錯看成恩惠,施與者也就沒法再跟互惠原理站到同一陣線了:互惠原來只說要以善意回報善意,可沒說要用善意來回報詭計。

03 承諾和一致

一開始就拒絕,比最後反悔要容易。

--達·芬奇

承諾和一致原理認為,一旦做出了一個選擇或採取了某種立場,我們就會立刻碰到來自內心和外部的壓力,迫使我們的言行與它保持一致。在這樣的壓力下,我們會想方設法地以行動證明自己先前的決定是正確的。

事實上,我們所有人都會一次次地欺騙自己,以便在做出選擇之後,堅信自己做的沒錯。

1、言出必行

(1)依照人們的普遍感覺,言行不一是一種不可取的人格特徵。信仰、言語和行為前後不一的人,會被看成腦筋混亂、表裡不一,甚至精神有毛病。另一方面,言行高度一致大多跟個性堅強、智力出眾掛鉤,他是邏輯性、穩定性和誠實感的核心。

(2)在我們的文化里,一個人高度言行一致是備受稱道的。

(3)日常生活的紛繁複雜對我們的精力和能力都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有了一致性,我們就以相對輕鬆、高效便利的方式來應付一切了。

(4)保持一致,更容易令人避免誤入歧途。

2、承諾是關鍵

(1)以小請求開始,最終要人答應更大請求的手法,叫作「登門檻」。

(2)在接受瑣碎請求時務必小心謹慎,因為一旦同意了,他就可能影響我們的自我認知。它不僅能提高我們對分量更大的類似請求的順從度,還能使我們更樂意去做一些跟先前答應的小要求毫不相關的事情。

(3)行為是確定一個人自身信仰、價值觀和態度的主要信息源。

(4)人們有一種天然的傾向,總認為聲明反映了當事人的真實態度。哪怕他們明知當事人的聲明並非出於自願,也還是這麼認為。

(5)公共承諾往往具有持久的效力。每當一個人當眾選擇了一種立場,他便會產生維持它的動機,因為這樣才能顯得前後一致。

(6)為一個承諾付出的努力越多,他對承諾者的影響也就越大。

3、如何拒絕

死腦筋的保持一致愚不可及。

--愛默生

擺脫這一困境的唯一出路,是弄清楚這種一致性有可能讓人做出錯誤的選擇。有些信號能給我們提示,具體地說,是兩種獨立的不同信號。面對其中任何一種信號,我們的身體都會有不同的部位做出反應。

(1)第一種信號很容易識別。每當我們意識到自己中了套兒、被迫遵從了一個並不想答應的要求,我們的胃就會警鈴大作。然後只需要一語道破他們在幹什麼就行了。

(2)面對一樣東西,我們總是先體驗到感覺,經過短暫的一瞬間後,才能將其理性化。心靈深處發出的信息是一種純粹和基本的感覺。如果我們多注意訓練自己,應該可以在感覺十分輕微,認知器官還沒來得及插手的時候就覺察到它。如果回到先前,還會做出同樣的選擇么。

04 社會認同

在人人想法都差不多的地方,沒人會想得太多。

--沃爾特·李普曼

社會認同原理認為,在判斷何謂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尤其是當我們在特定情形下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正確時。如果看到別人在某種場合做某件事,我們就會判定這樣做是有道理的。

1、社會認同原理

社會認同原理指出:在判斷何為正確時,我們會根據別人的意見行事。

這一原理尤其適用於我們對正確行為的判斷,特定情形下在判斷某一行為是否正確時,我們的看法取決於其他人是怎麼做的。

(1)我們對社會認同的反應方式完全是無意識的、條件反射式的,這樣一來,偏頗甚至偽造的證據也能愚弄我們。

(2)95%的人都愛模仿別人,只有5%的人能首先發起行動,所以,想要把人說服,我們提供任何證據的效果都比不上別人的行動。

2、多元無知

一般來說,在我們自己不確定、情況不明或含糊不清、意外性太大的時候,我們最有可能覺得別人的行為是正確的。其他人有可能也在尋找社會證據。人人都傾向於觀察別人在做什麼,這會導致一種叫做「多元無知」的現象。

(1)現場有大量其他旁觀者在場時,旁觀者對緊急情況伸出援手的可能性最低,原因至少有兩個:

第一:周圍有其他可以幫忙的人,單個人要承擔的責任就減少了。

第二:很多時候,緊急情況乍看起來並不顯得十分緊急。

每個人都得出判斷:既然沒人在乎,那就應該沒什麼問題。與此同時,危險也有可能積累到這樣一個程度:某一個體不受看似平靜的其他人所影響,採取了行動。

(2)多元無知效應似乎在陌生人里顯得最為突出:因為我們喜歡在公眾面前表現的優雅而成熟,又因為我們不熟悉陌生人的反應,所以,置身於一群素不相識的人裡面,我們有可能無法流露出關切的表情,也無法正確的解讀他人關切的表情。因此,潛在的緊急事件得不到應有的關注,受害者倒了霉。

(3)旁觀者群體沒能幫忙,不是因為他們無情,而是因為他們不能確定。他們不幫忙,因為他們無法確定緊急情況真的存在,也無法確定此時是否需要自己採取行動。

(4)一般而言,在需要緊急救助的時候,你的最佳策略就是減少不確定性,讓周圍人注意到你的狀況,搞清楚自己的責任。

3、有樣學樣

我們在觀察與我們相似的人的行為時,社會認同原理能發揮出最大的影響力。因此我們更傾向於仿效相似的人,而不是跟我們不同的人。

(1)我們會根據他人的行為來判斷自己怎麼做才合適,尤其是我們覺得這些人跟自己相似的時候。

(2)社會認同原理的一個病態例證:人們會根據其他陷入困境的人如何行動,決定自己該怎麼做。對暴力事件大加報道,會讓可怕的結果落到相似的人身上,不管暴力行為的對象是自己還是別人。

(3)影響力最強的領導者是那些知道怎樣安排群體內部條件,讓社會認同原理朝對自己有利方式發揮作用的人。

4、如何拒絕

人們對社會認同的響應方式:

首先,我們似乎持有這樣的假設:要是很多人在做相同的事情,他們必然知道一些我們不知道的事情。尤其在我們不確定的時候,我們很樂意對這種集體智慧投入極大的信任。

其次,人群很多時候都是錯的,因為群體成員並不是根據優勢信息採取行動,而只是基於社會認同原理在做反應。

(1)面對明顯是偽造的社會證據,我們只要多保持一點警惕感,就能很好的保護自己。

(2)還擊的時候要咄咄逼人。

05 喜好

辯護律師的主要任務就是讓陪審團喜歡他的客戶。

--克拉倫斯·達羅

我們大多數人總是更容易答應自己認識和喜愛的人所提出的要求,對於這一點,恐怕不會有人感到吃驚。令人吃驚的是,有些我們完全不認識的人卻想出了上百種方法利用這條簡單的原理,讓我們順從他們的要求。

在決定是否購買某產品時,社會紐帶的影響要比消費者對產品本身的好惡強兩倍。

1、外表魅力

雖然人們普遍承認長的好看的人在社會交往中佔有優勢,對這種優勢到底達到了何種程度,我們恐怕低估的太厲害了。長相好看的人更容易在急需要的時候獲得幫助。

2、相似性

我們喜歡與自己相似的人。不管相似之處在觀點、個性、背景還是生活方式上,我們總有這樣的傾向。

3、恭維

利用「喜歡我們」這一微不足道的信息,人們就能有效地誘使我們還以好感、答應請求。很多時候,別人恭維我們、親近我們,其實是有求於我們。

4、接觸與合作

大多數時候,我們都喜歡自己熟悉的東西。

由於熟悉會影響人的喜好,因此它對我們的各類決定都發揮了一定的作用,包括選舉哪一位政客。

大家通過共同的努力,成功完成目標之後,任何一個人就很難再以敵意對待這些曾跟自己一同戰鬥過的隊友了。

5、條件反射和關聯

糟糕的消息會讓報信人也染上不詳。人總是自然而然地討厭帶來壞消息的人,哪怕報信人跟壞消息一點關係也沒有。

在鄰居眼裡,跟壞孩子玩,就是和壞孩子一夥的。

不斷嘗試把自己或者自己代理的產品跟我們喜歡的東西聯繫在一起。

製造商們總是急著把自己的產品跟當前的文化熱潮聯繫起來。

把產品跟名人聯繫在一起,是廣告商利用關聯原理賺錢的另一種辦法。重要的是把聯繫建立起來,合不合邏輯無關緊要,只要是正面、積極的關聯就行了。

製造商還樂意花大價錢讓自己的產品跟流行藝人聯繫起來。

人們深知關聯原理的奧妙,並努力把自己跟積極的事情聯繫起來,跟消極的事情保持距離。

根據關聯性原理,倘若我們能用個一些哪怕是非常表面的方式(比如我們的居住地)讓自己跟成功聯繫起來,我們的公共形象也會顯得光輝起來。

我們會展示積極的聯繫,隱藏消極的聯繫,努力讓旁觀者覺得我們更高大,更值得喜歡。

當我們以個人成就為傲的時候,我們不會沾別人的光。只有當我們於公於私的威望都很低的時候,我們才會想藉助他人的成功來恢復自我形象。

6、如何拒絕

順從專家用來誘惑我們產生好感的東西,不必提防,只要當心他們帶來的好感度就行。一旦我們覺得自己對順從專家的好感超出了該場合下的正常程度,就是喚出防禦機制的時候了。

把注意力放在效果而非成因上。

把交易者和交易分開,只根據生意本身的好壞做決定。

06 權威

跟著權威走。

--維吉爾

權威所具有的強大力量會影響我們的行為,即使是具有獨立思考的成年人,也會為了服從權威的命令做出一些完全喪失理智的事情來。

1、服從權威人物的命令,總是能給我們帶來一些實際的好處。一旦我們意識到這個問題,就很容易不假思索的服從。盲目服從這種機械做法,既有好的一面,也有糟的一面。

2、頭銜

頭銜是最難也是最容易得到的權威象徵。正常來說,要得到真正的頭銜必須付出多年的艱苦努力。然而,也有人毫不費力地給自己貼上個標籤,就輕鬆得到了他人的順從。

頭銜除了能讓陌生人表現的更恭順,還能讓有頭銜的那個人在旁人眼裡顯得更高大。

權利和權威的外部象徵,說不定是靠假冒偽劣的材料編造出來的。

3、衣著

相較於頭銜,這種權威的外表更實在,要偽造起來也很容易。

4、如何拒絕

(1)為免受權威地位的誤導,防禦策略之一就是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提高對權威力量的警惕性。

(2)權威的資格,以及這些資格是否跟眼前的主題相關。

(3)「這個權威是真正的專家嗎?」這一問題的寶貴之處:它讓我們把注意力放在該放的地方上。它輕輕鬆鬆地讓我們從興許毫無意義的權威符號上挪開視線,轉到真正的權威資格上。

(4)「這個專家說的是真話嗎?」我們必須考慮一下他們在當前情形下的真實可信度。多想一想專家會不會因為我們的順從而得到好處。

07 稀缺

不管是什麼東西,只要你曉得會失去它,自然就會愛上它了。

--G.K.切斯特頓

「機會越少見,價值似乎就越高」的稀缺原理會對我們行為的方方面面造成影響,對失去某種東西的恐懼似乎比對獲得同一物品的渴望,更能激發人們的行動力。

1、物以稀為貴

(1)商業世界的研究發現,管理者對潛在的損失比潛在的收益看的更重要。

(2)倘若瑕疵把一樣東西變得稀缺了,垃圾也能化身成值錢的寶貝。

(3)讓顧客相信一樣東西很緊俏,從而提高它們在顧客眼中的價值。

(4)和「數量有限」技巧相對應的是「最後期限」戰術。

(5)參與競爭稀缺資源的感覺,有著強大的刺激性。

(6)渴望擁有一件眾人爭搶的東西,幾乎是出於本能的身體反映。

2、逆反心理

(1)難於得到的東西,一般都要比能輕鬆得到的東西要好。我們基本可以根據獲得一樣東西的難易程度,迅速、準確地判斷它的質量。

(2)機會越來越少的話,我們的自由也會隨之喪失。而我們又痛恨失去本來就擁有的自由。

(3)保住既得利益的願望,是心理逆反理論的核心。

(4)經常,人們的渴望和東西本身具備優點並沒有什麼因果關係,而是人們對得不到的信息變得更接受、更包容了。

3、如何拒絕

(1)面對稀缺壓力產生恰當的警覺還算容易,但根據警覺採取行動就難多了。我們對稀缺的典型反映阻礙了我們的思考能力。一看到我們想得到的東西得不到了,我們的身體就亢奮起來。

(2)一旦在順從的環境下體驗到高漲的情緒,我們就可以提醒自己,說不定有人在玩弄稀缺手法,必須謹慎行事。

(3)喜悅並非來自對稀缺商品的體驗,而是來自對它的佔有。我們到底想從這樣東西裡面獲得什麼?如果佔有這件稀缺的東西,能讓我們享受來自社會、經濟或心理上的好處,那就佔有它吧。

(4)稀缺的東西並不因為難以弄到手,就變得更好吃、更好聽、更好看、更好用。

(5)一旦我們覺得自己在短缺影響下產生了高度的情緒波動,我們就應該把這種波動當成暫停的信號。要做出明智的決定,恐慌、狂熱的反應是不適合的。

(6)問問自己,為什麼想要那樣東西。該物品不管是稀缺還是充足,其功能都是一樣的。

08 即時的影響力

每時每刻,我都變得更好了。

--法國心理學家埃米爾·庫埃

每時每刻,我都變得更更忙了。

--羅伯特·西奧迪尼

正常情況下,促使我們做出順從決策的幾個最常用的信息,都可以引導我們做出正確的決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決策時頻繁、機械地使用互惠、承諾和一致、社會認同、喜好、權威以及稀缺原理的原因。每個原理本身都能夠極為可靠的提示我們,什麼時候說「是」比說「不」更加有力。但現實中,大量的、極易偽造的信息被人利用,他們藉此引誘我們做出機械的反映並從中獲利,我們不得不防。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