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四書五經?還是文學小說?或是專業書籍?到底是什麼書可以升華自身,廣大朋友你們都讀什麼書?


謝邀。世界是你想看到的樣子,並不是它本來的樣子。

讀書也同理。

讀什麼書影響或決定了你怎樣看待這個世界,而這又反作用於你對書的選擇。換言之讀什麼書是你和個體精神的雙向選擇。

以我為例,小學熟讀四書五經,唐詩宋詞捻熟於心,四大名著倒背如流。良好的底子決定了我後續選擇看的書有許多與文學相關。我選擇了文學,文學塑造了我看世界的方式,從這個望遠鏡里我看到的世界又促使我再次選擇文學以及哲學、數學、音樂……

所以看什麼書你要自己決定。如果你是程序員,技術類的書要讀,但是不能死讀;如果你是作家,好的文學作品要讀,且要細細地讀。

深夜吃完泡麵滿足來答,以上~


《如何閱讀一本書》,將閱讀的目的分為三種,一是純粹為了消遣,二是為了信息,三是為了增加理解力。

基於此,並結合自己的閱讀經歷,我認為

為消遣而看,可以讀網文,通俗小說,娛樂雜誌,雞湯文。我都看過,前兩者看得比較多,現在時不時還看看,讀這樣的文字,目的就是開心,隨意閱讀,怎麼舒服怎麼來,一目十行地看。

為信息而看,可以閱讀報刊雜誌,百科全書類書籍。我上高中的時候,覺得讀報紙對人作用很大,平均兩天買一份報紙,一周買一本有點思想性的雜誌,上了大學每年還會訂雜誌。腦袋裡面亂七八糟的知識倒是不少,但總覺得自己只是搬運工,道理都是到處借,你借一點,他借一點,就完美地有了自己觀點,實際上自己並不是很懂。後來在閱讀中,經常看到有點思想的作者喜歡鄙視看報刊的人,說你想一無所知,那就讀報紙吧。我回顧一下自己,看了不少報紙雜誌,知道不少東西,但就認知來講,確實一無所知。

為增進理解力而看,這是提高人能力最好閱讀目的,這就需要讀好書,好書怎麼判斷,這本書講了什麼,講得有沒有意義,講得有沒有道理,如果有道理,它是怎樣講的,你是不是需要理解思考才能懂。

拿兩本小說比較一下《擺渡人》《殺死一隻知更鳥》,都是暢銷書,但我的評價是,前者是爛書,後者特別好。

前者講的是靈魂救贖問題,後者講的是歧視與偏見的問題。都言之有物,這個合格了。

靈魂救贖有意義,歧視與偏見也有意義。但是前者講的靈魂救贖實在太弱智了,余華不怎麼出名的一本小說《第七日》主題差不多,都比它好上不是一點半點,余華的書里,生命,意義,各色的人,不同的追求,很真實,有道理。而《擺》,一個履行職務的人莫名其妙為了一個普通女孩,打破了規則,最後葬送了自己,然後女孩又回去找他了。靈魂救贖個屁,這是把一個十分俗套的愛情故事披上一個嚴肅宏大的主題,故弄玄虛,讓人覺得高大上的騙子行為。借用畢飛宇的一句話「形式大於內容,那就搞笑了。」這本書,就是形式大於內容的典型。

《鳥》講得就特別好,故事的實質是什麼?是生活。不同於《擺》高高端起,又沒內容。《鳥》生活氣息很重,或者說,就是一個普通小女孩的夏天生活,但就是這樣的日常生活,一些十分平凡的事,最後卻全部連接起來,構成了一個宏大的主題,給人巨大衝擊,引人深思。

好的書肯定要引起思考,不需要思考的書對讀者就沒有提升,你都懂了,還看什麼呢。

文學還是以陶冶情操為主,思想方面要弱一些。增進理解能力,可以看一些哲學,比如卡希爾《人論》,盧梭《社會契約論》《論人類不平等起源》,霍布斯《利維坦》,尼采《查拉圖斯如是說》,密爾《論自由》等等。還有很多其他書,《逃避自由》《社會心理學》《伯羅奔尼撒戰爭史》《美學散步》《親密關係》等等,書都是好書,不過讀書還是自己喜歡才好。


我的思維可能比較清奇,書,一定要是紙質書籍嗎?書中所記,大千萬事耳

所以,我們平常群聊,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人一車,都有可能是一本書,都值得我們去品味,都知道我們去從前感悟


書是一種載體,承載知識,文化道德的載體。

寫書人編碼,讀書人解碼,書就是中介物。


可以去豆瓣看看,高分的書基本都是不錯的。像追風箏的人,小王子,三體三部曲等等

個人認為讀書不能只估計趣味性和故事性,不能僅僅爽了就行了,更重要的應該是思想性,哲學性。

因為本人偏好歷史,非常推薦題主多讀歷史。讀多了以後可能會史哲思一體,這樣對於讀書是無用的,而讀書恰恰是無用的。


不知道你所需要的回答的到底是什麼,不知道是不是在做閱讀理解。如果是,首先你要結合上下文去推測作者意圖。如果不是,簡易而將:讀書,古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關鍵是你想要獲得什麼,四書五經對於古代靠八股的學子來講就等於現在語數外對於現在的學生,對於學者來講就是了解古代人思想的一種工具;文學小說對於普通讀者來講就是一個個以人制勝的故事,對於目不識丁的人來講怕是還不如廁紙,對於學者來講就是考察當時人文的工具。

不同的書對於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作用,看了其他作者的回答,我不上升到明理這個層次,我認為只要每個人對於讀書的目的的不同,會影響到讀完書的結果。舉一個很好理解的例子,就拿讀《紅樓夢》來講:1)高三學子,他們主要的目的是了解書中的大概故事情節,好做題,答試卷中的文學常識;2)普通讀者,他們的目的就是看發生在古代的愛情故事;3)歷史學家,研究發生在當時清代的野史之類的;4)美食家,了解清代人的飲食等等。作為一個讀者,當你的身份以及你的目的改變時,你讀同一本書的感覺也會不一樣,你的收穫也會隨之不同。


書是人生的感動,是人間的縮影


知識焦慮,只能通過建立自己的知識體系來得到緩解,單純讀書,不能升華自身,知行合一,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我覺得首先你要自己想想,自己想要提升什麼,一般平常不怎麼看書的人,最好先找到自己想提升什麼,有目的去看書這樣比較容易看進書,久而久之 ,養成讀書習慣後,我們可以看廣泛看,不過要帶自己的思考去看書,這樣才有收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