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當然是統一的,只不過是封建制基礎上的統一。而秦朝是第一個中央集權制下的統一。但是,沒有周朝的統一,秦朝能不能統一還真是說不好。


周朝類似歐盟,秦始皇才開始中央集權。中國人認為只有中央集權纔是統一的。所以說一國兩制是偉大構想。


從幾個角度提提我的看法。

先說結論,我們現代中國人的「統一」概念是確定的,這個概念和西周大相徑庭,而和秦漢卻相差不大:

1,首先,從地理上看怎麼叫「統一」。周的前半段,也就是西周及其屬國的統治範圍其實非常小,別說跟現代意義的「中國」概念相去甚遠,就是距離現在所說的「一統中原」都要過上很長一段時間。舉幾個例子,第一個例子是武王克商之後,臣服於周的有652個諸侯國,之後武王又對剩下的99個不肯降服的諸侯國進行了掃蕩,當時的情況是,武王駐地在殷,然後派遣多路部隊出征進行掃蕩,用時最長的一路連走帶打沒有超過10天,也就是說他們根本就走不出河南北部,山西南部這麼大的地方。第二個例子,武王封的燕國在河南郾城、魯國在河南魯山縣,齊國在河南呂城,都是後來動遷到河北、山東的。而西安離河南北部,山西南部這塊地方多遠呢?離最近的地方150公里,步行的話4-5天可達。我目測了一下,這個範圍大概15w平方公里。佔現在我國面積的1.5%左右,可能還不到。而倒了秦漢,在地理上,秦朝已經有300w平方公里,漢朝則有將近600w平方公里。

2,其次,從政治上看怎麼叫「統一」。首先由統一的政治體系,中央地方劃分,行政區劃,統一的軍隊,統一的社會層次劃分,統一的經濟體系。這些「統一」概念的具象化,是秦始皇搞起來的,在漢朝文景時期達到「初步建成」,而西周,是壓根就沒有這些概念的。記得看過一篇文章,說千萬不要把封國的概念往行政區劃上面套,因為周天子和A封國對B封國的名字和稱謂都可能不太一樣。

所以,我以為,西周是用他自己的方式實現了天下的統一。而秦漢時期對西周的「天下」和「統一」都進行了升級,而我們現代人,更認同秦漢的觀點,而不是西周的觀點。


因為秦朝了代表了戰國時代最先進的生產力。
因為周朝已亡,在六國之前呂不韋先拿下了西周和東周。而且秦並不是繼承周的文化和制度而是建立了新的制度新的法律。其實應當將戰國末期,七個國家也都已經不算周朝的諸侯國了而是七個獨立的小國家了。

秦始皇只是統一了華夏人主要生活的地方,還不至於統一了中國,實際上秦朝沒有一統中國,還有很多的諸侯在秦朝的統治之外。


因為那個時候周朝已經處於風雨飄搖之中了,基本上連自己的生存都是個問題。


秦的領土包括廣大的嶺南地區,四川巴蜀。還征服了北方不毛之地,甚至遼東。比周大得多
秦始皇真的統一中國了嗎?(聽說雙擊會在文末有驚喜哦!)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他最突出的功績便是平定了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起了以漢族為主體的中央集權制的強大國家一秦國。 因此人們經常會帶著崇敬的語氣說「秦始皇統一了中國",但事實真是這樣嗎? 其實…0 贊同 · 1 評論查看完整文章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