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始皇和隋煬帝不是一回事。

2、工業革命以前,人類的整體生活水準其實沒有特別顯著的不同。安格斯·麥迪森的《世界經濟概論,1-2030AD》給出的數據是這樣的:公元元年,古羅馬的人均GDP大約是600美元;工業革命前,歐洲人均GDP大約800美元;中國情形類似,西漢末年人均GDP是450美元左右,康乾盛世纔到600美元,改革開放前按購買力算的話纔到800美元。

就這點增長恐怕更多也是依賴農作物的傳播和商業互動,比如番薯玉米等等的作物在明清時期從遙遠的南美洲傳入中國。秦始皇和隋煬帝時代修長城或大運河本身並沒有問題,傷亡過大主要還是工程技術水平有限造成,我們現在也照樣修高鐵造航母的,你感覺不用花那麼多力氣了純粹是科技發展的結果,你有強悍的工業文明保駕護航,日常生活有電腦有手機有抽水馬桶,秦始皇他沒有。

PS:隋煬帝的主要問題在於他起兵一百萬進攻高句麗,然後被打得落花流水,秦始皇沒幹過這麼不靠譜的事。

現在工作的人類也還是非常辛苦的,從996ICU到頂風冒雨送快遞,你沒死純粹是醫療條件上來了,書籍更加普及、知識也更加普及,導致平民也懂得為自己爭取權益了,法律跟著進步了,你不要真的以為是統治者或老闆有良心。

3、我們人類說到「喜歡」這種情感的時候,很多並不會跟自己的生活實際相關的,甚至有可能正好相反,我們會喜歡的恰好是對生存沒多大幫助的存在,不管是人還是物品都一樣。珠寶玉器不當喫不當穿,但人們就是覺得美,小說戲劇動漫人物是虛構的,我們還是喜歡。想像與自己的生活毫不相關的東西是智人的樂趣之一。

再往大了講,你說那些喜歡恐龍的人真的願意穿越到白堊紀去跟霸王龍生活在一起嗎?不可能的嘛,霸王龍兇猛又殘暴,吾輩到它們面前只是食物,但那不妨礙現在的我們為之深深著迷,把研究古生物作為一生的愛好甚至事業啊。


你這個問題是偷換概念。

就算是熱愛漢唐盛世的粉絲也不會願意去竹片刮屁股,天天耕地的太平生活。


看到有人為秦朝和秦始皇科普秦朝徭役是給錢的,很多不明所以的喫瓜羣眾還想穿越秦朝賺錢。

特意在此科普一下,定義:

中國古代統治者強迫平民從事的無償勞動,或者說:用體力來交稅。古代交稅原則:有錢出錢有力出力。除了交穀子交布絹等等物質之外,還要無償出賣力氣,現在中文中還有類似"賣力"這類詞語呢。徭一般指普通的義務勞動,各種雜活,所謂的勞役。

役一般指兵役,去打仗當炮灰。

起源與變革:《禮記·王制》中有關於周代(距今大約2500年前)徵徭役的記載。徵徭役有個很大的特點,就是按人來徵的,人不在就沒法徵。所以"逃稅"的最好辦法就是跑路,最後徭役政策會導致流民增多,影響社會穩定。明代後期實行"一條鞭法",不用服徭役了,統一全部折現吧,交銀子。現代就只有交稅了,但還有兵役法。徭役的內容:

各朝各代的規定就超複雜了,以漢代為例,漢代平民一生中要服三次役:

正卒:一輩子2年。一年在家附近服兵役;一年在京都服兵役;戍邊:一輩子1年。在邊疆服兵役1年;若逢邊防緊急,則須繼續留守6個月。更卒:每年1個月。在家附近勞役,做土木,修橋,修河道之類的工作。如果沒法服役可以出錢請別人服役。誰有"免役力":富二代,官二代。所以,其實服役的都是窮二代啊!很人性化的是:有科舉資格不用服役,也跟今天大家上大學了就不用去當兵了一樣。生了小孩的不用,死了爹媽在戴孝(古代是三年哦)的不用服役。

治河有功的地區的人暫時不用服役。

皇帝巡行所經地方的人民暫時不用服役。看今天台灣韓國,明星都要去服役,真平等。服役年齡:秦代:17歲以上;漢代:20-56歲晉代:16歲以上明代:16-60歲八卦:
  • 傳說中的孟姜女哭長城,她老公萬梓良就是在服徭役的時候累死的。
  • 陳勝吳廣起義就是因為要服徭役的時候,因為下雨遲到了,按法例是要砍頭的,反正都是砍頭了,不如造反了....
  • 除了打仗之外的勞役,大部分都關於治水,王安石說過:「齊天下之役,其半在於河渠堤埽。」
  • 有的朝代女人也要服役,但人工比男人的低25%,但在做針織等女人專長的工作時,和男子同工同酬。
  • 有的朝代服役有工錢的,而且還有按照身高來算的,高點的工錢多點。姚明....不過姚明會被徵去當武將,不會做勞役。
  • 家裡面有兩個成年人,不能兩個都徵去徭役,要留一個在家幹活,(想起《拯救大兵雷恩》)
  • 徭役期間官府會發工作服。
  • 母親在官府做雜役的嬰幼兒,發口糧....三鹿...


這問題就像問西方人,你這麼熱愛羅馬,願意穿越到羅馬當奴隸一樣


隋明帝粉絲很願意

他們眼中的大隋勝過漢唐(據說有幾十年糧食??甚至超過開元盛世??)

這樣又能吹又可以出力的粉絲哪裡找

上吧!!!這千古的功績留下你們勤勞的汗水。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