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運河其實沒太損失國力的,按新河道來說,元明更長,也沒見他們亡了。

而且溝通幾大水系的也不是他開始乾的,比方說,桓溫一邊挖河一邊北伐,並且他的兵力很少,也沒見他把東晉給挖亡國了。

真正恐怖的是三伐高句麗。就舉一個一伐中宇文述九軍度遼作戰損失吧。

初,九軍渡遼,凡三十萬五千,及還至遼東城,唯二千七百人,資儲器械巨萬計,失亡盪盡。

九軍三十餘萬,只剩2700人。一般境內作戰就算潰敗,很多人還可能跑回家裡的,但境外作戰只怕都要埋骨遼東了。

大業7年下詔討伐高句麗,大業8年一伐高句麗,大業9年二伐高句麗,大業10年三伐高句麗。作死也不能這麼作的.........

唐太宗時期的戶數幾乎只有隋文帝時期的3分之1多點,除了隋末唐初戰亂損失外,楊廣的三伐高句麗「功不可沒」。如果史書的三伐人數沒有吹水,大隋百姓幾乎家家都要披麻戴孝了,大家不揭竿而起推翻暴隋更待何時


以為就是一個運河而導致的滅亡嗎??大錯特錯!!國家滅亡,是日積月累各種事件導致的!

楊廣不願聽忠言逆耳,猜忌心重殺大臣,一意孤行。大臣勸誡不聽,就連自己老婆蕭皇后勸也不聽,蕭皇后都看不下楊廣濫用民力不惜百姓的做法,還寫了個冊子。

消耗太重。史書記載「百姓疲勞,府藏空竭」「國用不足,並貸社倉之物,以充官費,故至末塗,無以支給」了。 《隋書》列傳第三十記載,隋朝大業十二年,「百姓疲勞,府藏空竭……」《舊唐書·食貨志》記載隋朝:及大業中年,國用不足,並貸社倉之物,以充官費,故至末塗,無以支給。"國家空虧,百姓衣食無保障,天災人禍無保障。

隋唐大運河的河道基本都是春秋到南北朝眾多王朝已經開鑿留下的。隋文帝的廣通渠(又稱富民渠、永濟渠)實際上是對漢代開鑿留下的槽渠的疏浚,隋文帝還用了吳國邗溝故道;隋煬帝山陽瀆是疏浚東漢邗溝;江南運河是疏浚吳國所開運河、秦丹徒運河等、漢朝以及六朝所開運河等;通濟渠是疏浚陽渠故道、汴渠故道(此外還用了黃河天然河道);永濟渠是疏浚屯氏古瀆、曹操等開的白溝等(此外還用了沁水清水等天然河道)。 修建運河之後,楊廣修龍舟,遊江南,沿途立殿,勞民傷財。

對外戰爭不行,外族崛起強盛,軍事抵抗差,人心不向。被突厥雁門圍城嚇得哭,三徵高句麗卻下錯誤指令而導致慘敗,一意孤行,導致隋民被俘虜而不得還。隋煬帝楊廣前期對突厥特別優待,高熲認為這樣厚待突厥會導致將來突厥為患,結果楊廣反而把高熲殺了。後來突厥果然崛起為患。《隋書》:「八月,始畢率其種落入寇,圍帝於雁門。」 「先是,詔總徵天下之兵,無問遠近,俱會於涿。」 「五月,敕河南、淮南、江南造戎車五萬乘送高陽,供載衣甲幔幕,令兵士自挽之,發河南、北民夫以供軍須。秋,七月,發江、淮以南民夫及船運黎陽及洛口諸倉米至涿郡,舳艫相次千餘裏,載兵甲及攻取之具,往還在道常數十萬人,填咽於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四方兵皆集涿郡」「詔徵天下兵集涿郡。」隋煬帝徵高句麗所用的各地士兵、民夫死亡率很高,物資也大量損失。即使南方士兵的損失、死亡率也很高,一徵高句麗南方士兵「死亡太半,骸骨不歸」(太半,是三分之二,裴駰 集解引 韋昭 曰:「凡數三分有二為太半,一為少半。「)。《隋書 列傳第三十五》:會帝復徵遼東,徵兵吳會,士卒皆相謂曰 :「去年吾輩父兄從帝徵者,當全盛之時,猶死亡太半,骸骨不歸;今天下已罷敝,是行也,吾屬其無遺類矣 。」於是多有亡散,郡縣捕之急。

至於現在最常用的洗白楊廣的說法"楊廣因為動了貴族的乳酪,而被貴族幹掉"的這種荒誕的言論。隋煬帝打高句麗損失的,是國家與百姓的兵與民夫。而不是門閥貴族的私兵。北周武帝宇文邕的改革將府兵以及地方豪強大族所控制的農民改為直接為朝廷所掌握。楊堅接手北周,早在開皇初年,隋文帝就已經把府兵收歸國家與皇帝了。門閥貴族已無力顛覆隋朝。而且隋煬帝徵高句麗,用的是國家與百姓的府兵,還從百姓裏徵募更多的軍隊與民夫。隋煬帝打高句麗,絕不是為了消耗門閥貴族的實力。隋煬帝打高句麗,消耗、損害的是國家與平民百姓。事實上楊廣仍然重用貴族階層。隋煬帝重用宇文化及、周護、韋匡伯、侯莫陳毅、豆盧寔等等很多貴族。隋煬帝自己就是關隴貴族門閥出身,家裡的親戚也是各種貴族,母家、姑父家、姨夫家、姐夫家、女婿家、兒媳家,全是貴族……楊義臣、宇文述在徵遼中慘敗,卻沒有被楊廣嚴懲,而只是被免除官職或爵位,而且不久就恢復了官職與爵位,楊義臣甚至進位左光祿大夫。楊廣如此庇護,何談得罪、打擊貴族階層?隋煬帝的猜忌導致楊玄感造反,仍然是貴族內鬥,不是貴族階層反對隋煬帝。還有那麼多貴族站在隋煬帝這邊呢。楊廣整治某些貴族,仍然是很多朝代都有過的貴族間內鬥,遠遠沒有到得罪、打擊貴族階層的程度,更不是打擊關隴集團這個整體這個階層。如果這算是打擊關隴集團,那麼按這荒謬邏輯乾隆殺過一些旗人貴族就能被說成是乾隆打擊整個旗人集團了。可見那打擊消耗關隴集團的說法多麼荒謬。貴族之間內鬥,某些人就不要意淫那是楊廣為了寒門打擊貴族階層了。隋朝被隋煬帝折騰的大亂了,關隴集團的重要人物蘇威仍然忠心耿耿地勸隋煬帝「深根固本,為社稷之計」。何況,關隴集團 這個概念,只是學術界部分人提出的,學術界仍然有部分人不認可這個概念。即使學術界裏認可這個概念的部分人裏,還有認為 關隴集團 在隋文帝時期就解體了、退出歷史舞臺了(例如歷史學家雷依羣)。隋煬帝徵高句麗,損失最重的平民百姓,最先被逼的起義的也是平民百姓。所謂隋煬帝徵高句麗是為了打擊門閥階層,本身就很可笑。 隋煬帝這動搖國本徵高句麗,平民百姓受到最大的損害,然後,如果勝了,那麼貴族門閥優先分戰功獲得更大的利益,如果敗了,貴族門閥優先撤退,國家與百姓遭受最大損失,受到打擊的是國家與廣大百姓。隋煬帝雖然是暴君加昏君,但還不會無腦到為了打擊門閥貴族階層而就去動搖國本徵高句麗。因為這樣徵高句麗,根本就沒有打擊門閥貴族的作用。

楊廣的那一系列的做法,不管換在哪個時期,都是要亡國的命運。如果楊廣真的有那麼會划算,懂得惜民,那就不叫楊廣了。


廣大帝要是有這遠見就不會最後混到一個身死國滅的下場了

本來就是一個志大才疏,順風浪逆風投沒有擔當的庸主,偏偏覺得自己是雄才大略的聖君,還妄想著一個人做兩個千古一帝才做完的事,就別浪費時間在這種人身上如果了

真想如果還不如如果一下楊堅看出來這貨是個什麼貨色換個接班人隋朝會怎樣,天下百姓會怎樣


如題,只是加速,並未制止


隋煬帝修運河初心是為了鞏固自身統治,但因為急功近利、不恤民力,最終成為了隋王朝的索命符。隋煬帝也因此成為了遭萬世唾罵的惡魔,有人罵煬帝是昏君,筆者認為恰恰相反,他是不甘於昏庸,他以常人難以忍受的速度驅使著國家往前進,想要在短時間內完成豐功偉績,為後世所嘖嘖稱嘆,也正因此人民不堪壓迫最終反抗。倘若煬帝將修運河的時間延伸到幾十年甚至幾代皇帝,可能隋王朝也會像漢唐那般強盛,而楊廣也可能成為像漢武帝那般的千古明君。也不會落下「煬」這個惡謚。歷史不能被假設,但我們可以去評價歷史,正視歷史,還歷史一個真相!


歷史沒有如果,而且失敗不是一方面的,是一個複雜的多方面的結果,沒有運河也可能會有其他原因


隋煬帝開鑿大運河之前先有的徵討高麗,三次失敗後為了轉移國內矛盾開鑿大運河,用錯大臣導致起義,但其根本目的在於削弱山東(此山東非現今山東)士族,維護自身統治(九品中正制度遺留),隋煬帝很聰明,但其行事操之過急,隋末各路諸侯,普通百姓的反叛,背後未嘗沒有世家大族。直到唐代初期依然以世家為主,後到武則天時期世家遭到嚴重削弱,唐末安祿山之後才基本上消滅了世家制度。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