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不過是沒有依據的。事實上第一次漢匈戰爭就各有勝負,而漢朝的戰果明顯更大。

第一次漢匈戰爭,韓王信勾結匈奴進入代地,而漢匈幾次交手,成功的把匈奴驅逐出去恢復了秦時北部邊境。只是最後在邊境的白登,高祖前部突出,被匈奴反包圍。後來匈奴所扶持的韓王信還是被漢軍所斬殺。第一次漢匈戰爭,雙方的打法風格完全不一樣。結果是匈奴無法穩定的霸佔漢地,但漢軍無法與匈奴主力完全決戰,又不勝其擾,雙方只能維持和親局面。

在漢武帝之前,匈奴都是快速的劫掠而後逃走,並不敢與漢軍主力決戰。證明不存在打得打不過的問題,而是各有特點,晁錯所說的:

今匈奴地形技藝與中國異。上下山阪,出入溪澗,中國之馬弗與也;險道傾仄,且馳且射,中國之騎弗與也;風雨罷勞,饑渴不困,中國之人弗與也:此匈奴之長技也。若夫平原易地,輕車突騎,則匈奴之眾易撓亂也;勁弩長戟,射疏及遠,則匈奴之弓弗能格也;堅甲利刃,長短相雜,遊弩往來,什伍俱前,則匈奴之兵弗能當也;材官騶發,矢道同的,則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下馬地鬥,劍戟相接,去就相薄,則匈奴之足弗能給也:此中國之長技也。以此觀之,匈奴之長技三,中國之長技五。陛下又興數十萬之眾,以誅數萬之匈奴,眾寡之計,以十擊一之術也。

漢匈就好像兩個不同的兵種交戰,有如海軍打陸軍一樣,是各擅勝場。只是匈奴機動性更強,實在無法與匈奴形成決戰局面,只能維持和親。同時,匈奴想要真正的侵佔漢地也是不可能的。


打不過就不會和親了,而是送質子,匈奴對漢和親。

漢初主要的問題不在於打不過,而是滅不了


舉個例子 便於你理解。。

在我小時候 身強力壯,但是經常會遇到撩人嫌的小男孩,他搞你一下。你死活攆不上他,畢竟鄙人不擅奔跑。

但是他不能被我抓住,被抓住,就嘿嘿嘿了。而且每次起碼上課之前回到座位,會被我嘿嘿嘿。

可是每次下課他又來撩人嫌(別問為啥沒打服。。這就是兒童快樂的源泉。就像別問匈奴為啥非要擄掠,不擄掠他喫啥),撩完就跑。這種情況下你可以說我喫虧了,比如少打了對方兩拳,但你說我打不贏,那你就得回答對方為啥撩完就要跑的問題。

後來我的跑步與對方迅速拉近了水平,而且力量的增長更加恐怖,再試了幾次沒跑脫後,他就去撩別人的嫌了。。

我覺得這個可以完美的回復你這個問題。。


  1. 匈奴當時是一代雄主冒頓單於領導,趁著中原混亂無暇北顧時竭力擴張勢力,和戰國、秦朝時那個匈奴不是一回事。而漢初剛經歷秦末和楚漢的戰亂,沒錢。
  2. 漢朝並非鐵板一塊。比如劉邦出征那次,就有北邊韓王信等和匈奴勾結。劉邦稱帝後馬不卸鞍一直在打仗,無暇和匈奴拉鋸。
  3. 漢初唯一的機會就是劉邦那次如果直接懟掉單於大軍,那就一了百了。但冒頓不會犯被一口吃掉的錯,還陰了劉邦一下。正面對陣漢軍並不虛匈奴,但匈奴有機動性優勢,可以撤。此外別看漢初名將多,能獨當一面的也就劉邦韓信,韓信還被摁住了,劉邦親徵沒打贏那就別指望一戰定乾坤,而耗,見第二條,沒資本。
  4. 最後和親就是一個「雙贏」:漢朝此時無力入侵匈奴,匈奴無力侵吞漢朝,那麼就約定匈奴不來搶,漢朝給你更多,如此一來漢朝省下不少恢復重建的花費,匈奴也多賺了些。
  5. 經過高、呂后、文、景、武一系列軟的硬的陰謀陽謀整合了國內力量,建立了騎兵兵團後,漢朝的國力才真正能為統治者所用,才能轉化為入侵匈奴的戰力。再有衛霍橫空出世,彷彿天生就有騎兵作戰天賦,取河套略河西,把匈奴趕到漠北。但衛霍的打法,需要強大的騎兵兵團,以及保障這個騎兵兵團的強大後勤能力,這在漢初久經戰火民生凋敝、國內藩王林立之時是做不到的。


因為匈奴不是想像中單純的遊牧民族 奴隸社會 而是有著成熟的政治架構 半遊牧半耕種的國家 漠北之戰 軍隊被打散 單於失蹤十幾天 剩下的能自己推舉領導者 等單於回來還能順利交換指揮權 這種就能證明匈奴的政治穩定程度高的可以 像什麼阿提拉 檀石槐 人沒了 就崩潰了 那纔是純蠻子

軍事上也不是一羣穿著皮襖拿 著骨頭石頭的騎著馬嗷嗷叫的蠻子 人家的精銳也是穿著全鐵的鎧甲拿著環首刀和鐵鎚的 因為匈奴很多文物都在現在俄羅斯那裡出土 所以咱們平常不是很能瞭解 而且戰術上輕騎標配的多線操作牽制敵軍 匈奴也玩的很溜 順便跟秦朝漢朝打了那麼多年 攻城戰術匈奴也會

再說一下可以百度搜索 阿巴坎宮殿遺址 這個是俄羅斯發掘的匈奴修建的宮殿 也可以具體查一下報告 匈奴人都通暖氣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