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秦以外,哪個國家一統天下的機會最大?時機又是什麼時候?


跑個題,把戰國擴大到整個春秋戰國。

晉國是唯一一個除了秦國之外有可能夠統一的國家。(在允許晉國穿越到戰國的前提下)

但是晉國面對的難題也很大,如果不能解決掉以智氏、趙氏、魏氏、韓氏等卿的權利的話,沒有辦法進行統一。

至於晉襄公有沒有能力瓦解膨脹的卿權,就不得而知了。

說到這兒就已經寫不下去了……


楚。

穩紮穩打發展了八百年,沒有分裂,沒有被異姓篡位。

橫則秦帝,縱則楚王。

秦朝統治崩壞之時之後,天下也是陳勝、吳廣、楚義帝、項羽、劉邦這些楚人的舞臺


「三家分晉,始入戰國」。從西周開始的300多諸侯,到戰國初年30多諸侯,有覆滅的也有新晉陞的,比如楚國、比如秦國,就是新晉陞的諸侯國,而不是周初分封的原始諸侯國。生生滅滅,有偶然,但更大的是必然。其中的緣由用一句話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或者叫優勝劣汰。

從夏的邦聯,商的聯邦,周的緊密聯邦,諸侯國從認王或者叫擁王(夏),到部分分封、部分認王(商),再到絕大部分封候(周),國家的形態在不斷的發展、進化。至秦,建立中央集權郡縣制國家,中國作為一個國家徹底完成蛻變,一次空前這質變。甚至,現代歷史學家中有人認為,中央集權郡縣制是現代化國家。「2000年皆秦政也」,實在是人類歷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

秦統一天下,是大勢所趨,是優勝劣汰,也是偶然中的必然。在戰國時期,除秦之外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可能完成統一中國的偉大成就。秦雖然是戰國七雄之一,但跟齊楚燕韓趙魏六國,已經是完全不同了。

第一,法治和人治

雖然,2000多年歷史上,儒家一直在鼓吹人治,抹黑法治,但是,法治出於人治,高於人治,是國家治理的一個質變,是毋庸置疑的。以典型的人治、也是人治的最高水平----禮治論,士大夫從禮制、其他人從人治。很顯然,作為一種制度,禮治原本就是在人治上的進化(進化的不合理,以至於完全失敗),而禮治本身同樣是對人治的否定。法治,並非第一個否定人治的。

「頒布成文法」是世界通用的法治認定標準。西方有漢莫拉比法典,中國有商鞅變法。比較而言,漢莫拉比法典其實比商鞅變法落後很多。法官制度、廷尉府等等,都是商鞅變法過程中的文化、文明印記。而《商君書》所呈現的智慧,更是漢莫拉比法典無法比肩的。

第二,公開和妥協

現代先進思想家(比如大秦帝國作者孫皓暉先生)逐漸認識到,國家的建立是從妥協開始的;而國家的最偉大價值,在於把叢林的無序競爭進化為社會的有序競爭。夏王啟最先建立的「職業軍隊」無疑就是偉大的、維護秩序的工具。當然,秩序並非完全正義,就相當於汽車並非完全無害一樣,我們不能因尾氣排放、交通事故而捨棄汽車、火車、飛機;我們同樣不能因秩序的問題而捨棄秩序。而法治,恰恰是君王的妥協。

比如說,殺人償命,殺不殺兇手、怎麼殺兇手,原本是君王的權力。商鞅變法,設定了刑殺的標準並公開,君王不在能為所欲為----人們有了評判君王對錯、甚至善惡的標準。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畫地為牢。武吉擔柴走在集市,被周騎兵撞到,扁擔砸死一路人。武吉有啥錯?到集市賣柴有錯、還是被撞倒有錯?就這也被判處死刑給死者償命。如此低級的錯誤判罰,居然被歷史上吹捧為「畫地為牢」人治有多少漏洞,無法想像。秦孝公贏渠梁顯然是智慧和正義的。正是贏渠梁的妥協,出讓部分權力,纔有商鞅變法。

第三,公平和公正

並不能說,法治就是公平公正的。但是,法治的公開,客觀上必然導致公平公正。「頒布成文法」,有了刑法的裁定標準,也有了人們對刑法裁定的評判標準。而這個標準,顯然是可以作為評判君王善惡、優劣的。

公開、公平和公正,就是最好的秩序。因此,秦國從秦孝公贏渠梁開始,穩步的富裕、強大並不斷先進。車裂商鞅、武王舉鼎、呂不韋和嫪毐、滅楚慘敗、甚至秦朝15年突然覆滅等等,秦國並非不犯錯,但是,進步的成果成就、國家富裕強大的道路,公開公平公正被更多人推崇等等,這些是不會因秦朝的覆滅而消失的。

第四,關東六國

法治、君王妥協、公開公平公正等等,函谷關以東的其他六國一個都沒有。自然綜合國力、整體實力遠遠落後於秦國。秦始皇十年滅六國、統一中華,十年中六國一次聯合抗秦都沒有,這些都說明:秦統一中華是人心所向、是大勢所趨。最後的齊國,是投降的。關東六國,根本就不可能統一天下。

秦建立的國家制度叫「中央集權郡縣制」,集權的內容是統一軍權、治權、稅權。只有法治才能做到。以治權論,人治根本就無法做到集權。人治社會,武吉,在甲地被判死刑、在乙地被判有期、在丙地無罪釋放,是不可避免的。沒有法治就沒有標準,沒有標準自然就憑當地行政長官的個人喜好。難道寄希望與「張三用自己的喜好要求李四」? 沒有標準就沒有統一。

總之:秦統一天下,是先進戰勝落後,是優勢淘汰劣勢。是大自然的規律,也是人心所向。其他六國,在這些主要方面,都無法比肩秦國。自然也不會有機會統一中國。


感覺除了秦國以外,其他六國都沒有統一六國的能力。

秦能統一六國有兩個原因:一、地理位置好,坐擁關中平原,又有函谷關、武關等天險,進可攻略天下,退可自守。二、也是最重要的原因。從秦穆公開始的六代秦王都是有能力的雄主,而對面什麼燕王喜、趙王遷、魏安釐王都是昏君,這才使的秦能滅六國。如果六國能挺過秦始皇,到了胡亥掌權,或許就是另一個故事了。

六國雖然也出現過,魏文侯、趙武靈王、燕昭王這樣有能力的君主,但是都是強不過三代。變法也好,國家戰略也好,無法持續下去。

其實七國都是這樣,無論哪國強大起來,其他幾國都會合縱對付他。齊國當初就是因為樹敵太多,被滅國的。秦國也是因為地理位置好,才能抗過幾次合縱攻秦。

要能抗過其他幾國的合縱進攻,又能連續出現明君,還要同時期其他幾國沒有什麼有能力的主上,這樣纔有可能一統天下。


應該是沒有的。

秦一統的主要優勢,不在於兵戈威天下,七雄裡面至少楚,魏,趙,齊曾經做到過。但是他們沒能統一。

也不在於經濟的發達,齊,魏的經濟長時間的碾壓秦國。

更不在於農業的發達,齊,楚,魏,趙的農業開發也很好。

秦統一的法寶在於,用軍功授爵的方式先行將本內部國統一。

將王權意志,公卿意志,老百姓意志統一到一個點上。形成一個橫跨整個國家所有階層的,三位一體的國家意志。戰鬥,不停的戰鬥,勝利並且征服。

當其他國家還在,王權與公卿,公卿與百姓,百姓與國王。國家各個階層之間互相掣肘。各有各的需求的時候。秦朝是唯一一個,達成和解的國家。

2000年前,秦國的戰爭指導,我們掰開來看,已經用上了總體戰的國家構建方式。

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國家已經沒有機會。

因為緯度已經不同。一掃六合,只待時間。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