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素质教育的好坏和金钱投入的多少,没有必然的关系,而是和教育者的素质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必然的关系。比如,买不起钢琴,不能买电子琴吗?买不起电子琴,不能买二胡吗?买不起二胡,不能买口琴或竖笛吗?农村学校不能因地制宜因陋就简,搞一些种植、养殖以及农民画、剪纸、地方戏进校园的项目吗?总归不过都是素质教育,都能培养孩子的良好的综合素质,而且性价比也不差。


谢邀。素质教育不是用金钱砸出来的,应试教育才需要砸钱。

任何需要砸钱的素质教育在本质上都是应试教育——不是应对公立私立学校的入门考试,就是应对某一个阶层圈层的进门考试。不信?我们就分别说说:

身体素质教育。最健康有效的身体锻炼其实是慢跑,最主要的投入成本其实是一双轻便跑鞋;但是如果你想当特招生,想混进某一个上层圈子,这显然是毫无意义的,所以你需要学很伤关节的网球,容易摔伤的轮滑,无聊到爆的高尔夫……某种程度,现在所谓的身体素质教育不过是看你能拿多少钱买到哪种门票而已。

心理素质教育。最好的心理素质教育,其实来源于家庭关怀,最主要的投入成本是爸爸妈妈多陪陪;但是你想要孩子脱颖而出,你就需要报各种演讲班,口才班,让孩子无比闪耀的孤独著。

国民素质教育。最好的国民素质教育,其实是让孩子懂得集体合作的重要性,需要的仅仅是同学之间平等友爱,师生之间教学相长;但是为了「素质」能够得到老师的认可,你可能需要……

技能素质教育。好吧,我们现在只需要本科生了……


你的提议很好啊。我也觉得素质教育不用钱咂,应该用心去做,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就可以。比如画画,不一定非要去什么江南小镇,我们周边的公园就可以。我上周带孩子去公园,就有很多孩子在绘画班的带领下,去公园画画。这个本身是父母可以顺便做到的啊。但是父母上了一周班了,也想休息放松,所以把孩子托管给专业的机构代劳,于是就需要付出金钱。

工业化生产的好处是单个产品快速便宜得被制造出来。因此我觉得现在的砸钱教育更像是工业化生产的孩子,并不是素质教育。但是,我昨天看到一个说法,我觉得挺有启发。作为家长繁忙劳累的家庭里的孩子,必然要承受家长情绪管理的不善,这是出身带来的痛苦,你只能接纳。昨天我女儿过儿童节,我有点嫌弃她事儿多,就说「你过儿童节,别人就必须陪你儿童节吗?」她马上反驳到「你来好事,全家就都得陪你来好事吗?」她说的是我经期会情绪很不好,影响了一家人的心情。

有几个孩子能这样反驳父母,他父母会反思呢。大部分会觉得自己作为家长的尊严受到挑战,忿而开始教育孩子吧。我老公就说,你看你孩子都说这种话了!你教育得真好。这样讽刺我。

我也经常看到别人在外面打骂孩子,孩子能有什么尊严啊。我们的孩子享受什么那些砸钱的教育真的是出于什么需求来源,家长们有的根本无从考虑,你去就完了呗。你看我花了这么多钱,我就是这么爱你。你还不想去,不好好学,你将来怎么做一个成功的人啊!这就是家长的逻辑,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环,在里面绕是出不来的。

那天我和孩子在路上说,其实现在的家长都是把孩子作为一个领导者在培养的,本质上就觉得自己的孩子一定会是精英,在用上限培养孩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孩子不能接受自己是世界的底色,可能会是和被领导者,可能会是群众演员。到时候,孩子很难有自洽的逻辑:你是按照最厉害的武器设计的我,现在我变成社会人,却要按照螺丝钉的规则去融入社会,运行起来的痛苦可想而知。

回到话题上来,教育,首先是来自孩子的好奇,来自对孩子的需求的满足,而本身并不是工具。


素质教育并非用钱砸出来的教育,素质教育也不是「有钱人」的专利。

最近看了很多关于教育创新、家庭教育方面的文章,在文章的评论下面总会看见这样的评论——「因为他们有钱」。然而仔细想想,真的仅仅是因为他们有钱吗?难道没钱就不能选择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吗?

回过头来想想,教育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是为了让孩子在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路上增加一点赢的可能性,从而实现普世意义上的成功,还是为了培养一个内心丰盈、积极行动的独立个体?对于很多人而言,答案都是前者,所以就有了「他们给孩子素质教育是因为他们有钱」这样的回答。但当我们从教育焦虑的陷阱中跳脱出来时,冷静地思考我们的教育模式,才发现后者才是终极要义。

我的一位大学老师曾经和我聊天时说,我让孩子从小学习钢琴,并不是为了培养他做一位钢琴家,而是在为他打开一个情绪的出口。当他忧郁沮丧抑或愤怒的时候,可以选择坐下来,用弹琴的方式消解这种负面情绪。

孩子小时候的这种习惯培养,也是对性格的锻造。在他练琴练到想放弃的时候,适当地推他一把,陪他度过最艰难的瓶颈期和倦怠期。久而久之,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受阻时,也自然地想要试一次、再试一次。所以,孩子幼年的教育最重要的影响其实是对性格的塑造,而在其之后的一生中,性格则是决定其人生走向的主要因素。

回到主题。

素质教育的好坏和金钱投入的多少,并没有太大的必然关系。

有人培养孩子学钢琴,也有人培养孩子学口琴,同样是艺术熏陶,同样是塑造性格;

有人送孩子学网球,也有人陪孩子练长跑,同样是强身健体,同样是磨练意志。

有人送孩子到英美澳参加夏令营,也有人在家通过一块电子屏幕连接世界,

同样是开阔眼界,同样是认识社会。

所以,别再用一句「他们有钱」为自己找借口了。

可汗学院、慕课、知乎甚至B站,我们拥有成千上万的优质免费资源,通往目的地的道路也远不止一条。


题主的提议很好,既给农村素质教育指明了出路,又封锁了农村孩子的前途,进一步固化阶级。

资产阶级的未来就需要题主这样的人。

其实目前对于什么是素质教育没有明确的定义,学钢琴、搞竞赛、学画画、搞体育等等,这些暂时和成绩没关系,又对未来有好处的东西都可以认为是素质教育。所以题主觉得让农村孩子搞搞种地也是素质教育,毕竟种地也算一种职业,除了累和收入低没有别的毛病。

然而农村孩子为啥拚命读书?就是为了以后不种地啊!

所谓素质教育本身就是有钱人为了减小高考竞争给孩子未来做的投资,流行的素质教育里面要么是能给高考加分的,要么是学的好了未来可以从事某项高薪职业的。

学好了种地能干啥?这在现代社会完全是一种「低贱」的技能,不是我看不起农民,我家也在农村,有3亩多地。种地低贱的概念就是身为农民的父母长辈一遍遍的灌输给我们的,为的就是能让我们好好读书,将来不再种地。

如果农村地区学校开种地这门课的话,农民会第一个把学校砸了,这是真正的不务正业。


不是素质教育只能用钱砸出来,而是在现有条件下,进行可区分、有标准、少漏洞的素质教育,只有砸钱一条路。

先说你的因地制宜问题。养殖和种植这两个,如何给一群孩子评判他们养殖和种植能力的高低?毕竟这不是纸上考试,天气、土壤、种子、肥料、农药等等都会影响收成,如果规划一块地给他们考试,时间长不说,耗费的资源也是受不了的。

而你说的二胡,剪纸等等…也依然是课外的东西,简单点说就是一样要烧钱,不然人家挣钱的手艺凭什么教给你?和钢琴这些没有太大的区别,别以为从钢琴变二胡,就不用交钱。


素质教育是啥?

我认为是因材施教的个性化针对教育。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啥?

是为了在未来孩子成长生活过程中可以更好的获取社会资源。

就因为这两点就注定了这不可能是大帮哄的事,因为就算全面都会钢琴那么那玩意也就不值钱也就不能称之为素质教育了。

就算不花钱靠父母教育自己教育,但能满足这两点教育的父母在当今社会也不会是弄不到钱的主


不止素质教育,应试教育也是一样的。

说个奥数吧,以前点招的奥数只有一个班,上课讲课速度很快,五年级的时候,周六下午三节课,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讲等差等比数列,完全听不懂,老师感慨说这个是高二的内容。

然后我的同学们很多都是上课不会,下节课再来就明白了,也有上课能跟上老师进度的。

怎么办到?

除了一部分是天资聪颖,大部分还是要靠家长。

有办法的家长再找一个奥数班给讲这节课的内容,甚至再找第三个家教来一对一教学。

更有办法的家长,问清楚下节课要讲什么,提前预习。

这是最省钱的奥数。

至于你说的可替代性,这个认可不在于你我,在于领导,话语权的问题。


任何机构化的教育都是要用钱砸的,全民教育更是要一个花钱机器,以前的农业国家可是不敢搞全民教育的。

花多少钱可以决定教育水平,就看国家想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市场,或者想要什么样的社会整体素质了。地区经济发展后,对人才的需求也会变化,这是地区经济发展规律。素质教育是教育的理想目标,随著经济发展,自然会向更高更理想的教育目标发展,这是必然的事,就算学校不管,家长随著自己经济能力的提升也会希望自己孩子更有能力,而不是仅仅只会考试。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