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大一的时候经常看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那个时候最先接触的就是《受戒》,然后又接连看了《人间草木》和《天鹅之死》。总体来说,看汪曾祺先生的作品就是五个字,平淡而有味。这个平淡不是语言平淡,而是他仅仅有几个常见的意象,就能勾勒出一幅缓缓流淌的画面。这些画面常常带有暖意,意味悠远,真的就像那种淡淡的香味,由鼻入身,沁人心脾。而且汪老也是在那个特殊时期受过迫害的人,被下放到了张家口的农业所,所以他的一些作品会有一部分描写他在张家口的生活及感悟,也会有对生活的反思和讽刺,对这些作品会感觉汪老是那种类似于「老好人」的人,但心里是有自己内心坚守的知识分子。


总而言之,接地气又哲学!汪曾祺的写作风格,简单调皮。短短几字,处处生命。

他写蜂蜜和采蜂人:

在北京玉渊潭公园,遇见的那对采蜂人。

「他到过很多省。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枣花开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广西,贵州。到了春暖,再往北翻。」

……

「女人显然是他的老婆。不过他们岁数相差太大了。他五十了,女人也就三十出头。而且,她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我问他: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他说:她是新繁县人。那年他到新繁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他写葡萄:

「葡萄喝起水来是惊人的。它真是在喝哎!……

《图经》云:『木溉其根,而晨朝水浸子中矣』,是不对的,葡萄熟了,就不能再浇水了。再浇,果粒就会涨破。『中空相通』确是很准确的。浇了水,不大一会儿,它就从根直吸到梢,简直是小孩喝奶似的拚命往上嘬。浇过了水,你再回头看看吧:梢头切断过的破口,就嗒嗒地往下滴水了。

是一种什么力量是葡萄拚命地往上吸水呢?」

他写豆芽:

「朱小山去点豆子。地埂上都点了,还剩一把,他懒得带回去,就搬起一块石头,把剩下的豆子都塞到石头下面。过了些日子,朱小山发现:石头离开地面了。豆子发了芽,豆芽把石头顶起来了。朱小山非常惊奇。朱小山为这件事惊奇了好多年。他跟好些人讲过这件事。

有人问朱小山,『你老说这件事是什么意思?是要说明一种什么哲学吗?』

朱小山说,『不,我只是想说说我的惊奇。』

过了好些年,朱小山成了一个知名的学者,他回他的家乡去看看。他想找到那块石头。

他没有找到。」

他写父亲:

」小时候胆小害怕,黑魆魆的,树影风声,令人却步。而且相信园里有个「白胡子老头子」,一个土地花神,晚上会出来,在那个土山后面,花树下,冉冉的转圈子,见人也不避让。

有一年夏天,我已经像个大人了,天气郁闷,心上另外又有一点小事让我睡不著,半夜到园子里去。一进门,我就停住了。我看见一个火星。咳嗽一声,招我前去,原来是我的父亲。他也正为睡不著觉在园中徘徊。他让我抽一支烟(我刚会抽烟),我搬了一张藤椅坐下,我们一直没有说话。

那一次,我感觉我跟父亲靠得近极了。「

他写西南联大:

」我颇具歪才,善能胡诌,闻(闻一多)先生很欣赏我。我曾替一个比我低一班的同学代笔写过一篇关于李贺的读书报告,——西南联大一般课程都不考试,只于学期终了交一篇读书报告即可给学分。闻先生看了这篇读书报告后,对那位同学说:『你的报告写得很好,比汪曾祺写的还好!』其实我夸李贺,只写了一点:别人的诗都是在白底子上的画,李贺的诗是画在黑底子上的画,故颜色特别浓烈。这也是西南联大许多教授对学生鉴别的标准:不怕新,不怕怪,而不尚平庸,不喜欢人云亦云,之抄书,无创见识。「

读完人间草木,最受触动的,还是他们在联大的生活。泡茶馆,跑炸弹,上课。有一个外国学者,专门研究联大校史的,他说,当时办学条件如此简陋,为什么联大八年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开30年出的人才都多。汪曾祺回答,因为自由。


初中时候看过这本散文集,但现在只能凭个人感受来回忆一下了。之所以看这本书,是因为初中课本上有一篇《端午的鸭蛋》,可能是因为吃货本性,或者是因为这类民俗描写著实动人,我很喜欢这篇文章。之后慢慢的了解了作者,然后就买了《人间草木》,当时觉得这个书名很普通啊!现在想想觉得文章不过就是写些「人间」之事,一草一木莫不是人间之情,真是很有「朴拙之心」。初中读的时候,最喜欢的是作者回忆西南联大的往事和写吃的一些篇章,我像是跟著这些笔墨,见识了一个有趣的人的童年和青年。后来也断断续续的翻阅,比较喜欢作者回忆文革的一些文章了,很「淡泊」的性子,十足的乐天派,读得让人很安稳。

以上是自己当时读书的一些感受。总结一下就是汪曾祺先生的笔墨「趣」「淡」「真」。《人间草木》不仅仅是消遣之书,但是可供消遣;不为说理而作,但有时又看得出些人生滋味来。文学史上好像说汪的作品承接了五四时文人散文的传统,更往上接续晚明小品的「性灵」,所以呈现出文人气韵;同时汪曾祺先生自己出身较好,是有旧学底子的,这一点在他的文章中也有体现;加之汪曾祺师法沈从文先生,作品体裁很多都是农村的人或事,显得有趣味;最后一点是,汪的作品没有什么意识形态沾染,很纯粹。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形成了汪的艺术风格,而这些直接体现在《人间草木》之中。

手机打字,想到什么说什么,纯粹个人感受,想和大家交流。

未有世俗污浊气,但沾人间烟火色。

汪曾祺的书非常值得一读。最爱的是《受戒》,明海头上的戒疤和小英子银铃般的脚印就像刻在了我的心上。

汪曾祺的文风是非常平实又非常吸引人的,他文下的那种气度那种闲适真正承了古人遗风,自然生动而优美。未有世俗污浊气,但沾人间烟火色。

读了他的许多散文,你会发现,这个小老头是真的好玩。甚至有时有趣的并不是这个世界,而是以温和目光凝望这世界的他的眼神。


对汪曾祺及其作品是不熟悉的,和大家一样比较熟知的就是课本里学过的他所写高邮鸭蛋这一文。他是高邮人,对家乡的鸭蛋尤为称赞。这次阅读《人间草木》,领略了他的文风,是我喜欢的。

书名极为贴切内容,描述了各种画画草草、美食(有些你一定没见过、听过)以及他身边的一些人物如沈从文、金岳霖。读来有种恬淡且生活化的感觉,一点也不会觉得无趣。无需刻意体会或理解,只需跟著文字自然而然就能进入汪曾祺的世界。

这本书适合用碎片化时间来阅读,饭后消化时翻一翻,睡前还无困意时读一读,没几天就能不知不觉得看完整本书。读完全书你会发现汪曾祺是一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且幸福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细致的生活内容,他用朴实的文字表达著散文的魅力。


里面有一篇是讲汪老下放劳动种葡萄的事儿,后来去葡萄园摘葡萄,园主讲到种葡萄多辛苦……我接著话头说了冬天如何把藤蔓砍掉、把根留住之类,园主说我倒知道不少,我说是刚看的书里讲到的,朋友笑道:果然是「理论指导实践」。

本来我对散文类的书籍没有多大的感触,也不怎么能看得下去。但是汪曾祺的这本书,我耐心性子看下去后,发现还挺好看的。尤其是西南联大那一部分,让我很受触动,我决定看下《西南联大》的纪录片。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