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是般若法門經典,講的是離相智慧。為什麼離相?這個相是指這個世間一切的事事物物。由於眾生迷惑顛倒,執著一切相,起貪嗔痴,造殺盜淫。隨業受報,受種種大苦。

因此要離相,離相就是離苦。離相智慧就是解脫一切煩惱痛苦的大智慧,得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成就佛果。

般若是諸佛之母,一切諸佛皆從此經出,故說《金剛經》是成佛之經。

修學佛法般若、唯識都要精通,可以開智慧。還有更多佛法知識,請搜索同時關註:佛法正覺。大家能夠共同學佛,互相促進。


成佛必然經過金剛經說的道理。

按照金剛經那麼修也能成佛。

不承認金剛經的義理,你就無法成佛。會卡在那個階段永無出期。直到你能明白了。按照這個理這個法義來修正才可能成佛。

一個杯子中間漏了一個洞,你怎麼倒水也倒不滿。你的把那個洞補上在倒水才行。


你放心,學金剛經絕對成不了佛


不是懂了金剛經就成佛了,而是成佛了自然就懂金剛經了。

典型的例子就是周金剛德山禪師火燒《金剛經》註解了。

佛法到了中國產生這個禪宗,剛才講到,德山棒,為什麼創下了用棒打人,現在用香板打人,這個記錄呢,這個人叫德山禪師,四川人,唐代,唐朝的時候,唐朝那個年代慢慢講了,現在不給你們上歷史考據,他在家姓周的,姓周,那個周,他的五百年前一家人,周家的。他出家了,學問好得很,專門講金剛經,他一上課聽眾好多哦,所以都佩服他講金剛經,所以有人也叫他周金剛,專門講金剛經,佛法學問好極了,後來他的名氣大得很,學術、宗教,拿現代話來講,宗教、學術,宗教哲學的成就高得很,名氣很大,可是有人告訴他南方下江,四川人叫我們這些人腳底人,腳底下的,他們高我們低,所以我們這些四川老鄉,那些四川老鄉都很傲慢,講我們腳底人,客氣一點是下江人,不像我們台灣叫外省人,下江,他在長江的上面,流下來往下面都是下江,也是腳底人,這個腳下面的人。周德山,人家告訴他,南方下江啊,南宗有個禪宗,不講學問不講經教,直指人心見性成佛,大為流行,其實禪宗開始呢,六祖的第三代才打開門的,打開門的也是四川人,就是馬祖,馬祖怎麼悟道,歷史慢慢講給你聽,聽累了就放腿子啊,你腿子很累我嘴巴不累,嘴巴也很累,好好聽。這個,他說,那還得了啊,這個簡直入魔了,學佛多難啊,要搞個經教道理搞清楚慢慢修行,三大阿僧袛劫慢慢經好多生,好我生的修持才能成佛,這個禪宗說,明心直指人心見性立地成佛,那有這回事,那就是入魔了,拿武俠小說來說,走火入魔的這還得了,我非救他們不可,他發大慈悲就自己挑了他的著作,金剛經的註解很厚,古代唐朝不是現在啊,每個字自己寫的,所以他把稿子啊,一挑挑起來出川了,依四川人講出川,離開了四川,下來到江西、湖南一帶看這個禪宗,聽說江西有個龍潭禪師,龍潭禪師,龍潭是個地方沒有問題,這些大師古代出家人,就不要自己的名字了,取個代號就是了,什麼圓觀啦、中觀啊,什麼心道啦、道心啦,反正翻來翻去,法雨啦、雨法啦,總是這一套嘛,什麼了不了的,了的法啦,法的了啦,都是這一套,反正……這是代號,並不當名字了,因為不好名了,就表示自己不要名了,名利都不要,隨便取個代號,但是他……但是他就不講了,有些人就是出了家還是好名,這個話本來不想講,到了這裡,痰一樣,不吐不快就吐出來了。他要去龍潭禪寺,準備好好教訓這些禪宗的傢伙,什麼不好好看經教讀書就能成佛,結果挑了,一路走到江西,那個時候沒有飛機沒有火車,當然沒有汽車,都靠走路的很辛苦,尤其出四川到江西來,不是走陝西那一條路呀,不是走秦嶺呀,這三峽這一條路更難,很難走啊不得了的,你看李白,也是那個時代的人,寫的詩,他也是四川,也可以算是四川人,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到四川這條路有這樣難,不是現在。

他到了快到江西龍潭地方,就是剛才我們一樣,肚子餓了要吃點心,看到路上有個小店,一個茅草蓬搭的小店,有個老太婆,同我們今天一樣專門做包子賣的,大概肉包、素包都有,這個老太太不打眼,出家人節省一點,買兩個包子吃吃就好了嘛,他就把這個一套書,他的書名金剛經註解叫《青龍疏鈔》,青龍,這個很不得了啊……周金剛到了四川,這個《青龍疏鈔》挑來,看到這個老太婆,肚子餓了要吃點心了,把書擔子一放,老太太,老闆,我要吃一點點心,這個老太太呀,好像,不是我們汪曼老這個老太太,也許地江曼老故意化妝在那裡,他一看這個和尚他知道了,心裡有數了這個老太太,她說,師父你哪裡來埃他說我四川來埃你挑的這一挑好像都是書嘛。他說對呀,都是書稿。什麼書稿呀。《青龍疏鈔》。老太太明白了,曉得他是周金剛,金剛經你們都看過吧,金剛經有三句要緊的話,你們先寫好啊,佛說的,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這叫三心不可得,這就是說我們前一分鐘這個思想這個心,前一秒鐘過去已經過去了,未來心不可得,沒有來的還沒有來嘛,現在心我們講話現在,現在,一講現在已經過去了,未來沒有來,過去心不可得,未來捉不住,空嘛,過去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三句重要的話。他說自己這個書箱里是《青龍疏鈔》,這個老太太汪曼老一聽心裡有數了,他大概就是周德山,周金剛講金鋼經的,他說你這個書啊,師父你要做什麼?他說我向你這裡買一點點心吃,老太太說慢慢等一等,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你要點哪一個心?周德山愣住了,這一下給這個老太太一棒子打昏了,你講這個經嘛,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你要吃點心,點那一個心啊,這一棒就給他打昏了,他說江西這個禪宗,這些一個還不出家的一個老太太賣點心的,都開口都是佛法最高的,最簡單就是這樣,把他問愣住了,他答不出來了,心裡已經打鼓了。後來他到了龍潭,和尚的規矩一到廟子上掛單,先跪下來到客堂磕頭拜佛,他在拜佛的時候啊,就講了,久響龍潭,耳朵里龍潭禪師名氣太大了,很久仰慕,影響我聽到龍潭,久響龍潭,今到龍潭,龍也不見,潭也不現。這個很厲害啊,翻成白話的啦,久久是仰慕大名龍潭禪師,我現在到了龍潭地方,龍也沒有看見一條,潭也沒有看見一個潭水,換句話眼睛裡沒有人。老和尚這個大師啊,龍潭大師也沒有見到究竟如何。這個龍潭大師站在他旁邊他不認識,以貌取人,說他依法不依人,他依人取人了。龍潭大師說,如此,真的嗎?真的是這樣嗎?如果你真的這樣,許子親到龍潭,你總算真到了龍潭了,如果是這樣,「許」還有個許可的許,許,准許你通過了,許子親到龍潭。真的龍也沒有潭也沒有,什麼都空了嘛,你就得道了嘛,這一下,周德山完了,給這個大師這一棒一打下來,那麼我又插過來了。蘇東坡後來也學禪,學禪,拚命研究,所以有一首詩,他學禪,講禪心得的境界,有一首偈子,東坡全集上是沒有,外集有,他這首詩我插過來,怎麼說得蘇東坡比周德山遲個遲個兩、三百年了,周德山是唐朝人德山禪師,蘇東坡是後來宋朝人,不過我現在插過來講。蘇東坡講學佛,禪的境界,悟道的怎麼講,「廬山煙雨浙江潮」,蘇東坡也是四川人,我們一提都是四川老鄉,四川老鄉在文化上,都是領頭的,「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沒有到過廬山看過,沒有到過杭州浙江西湖看過恨死了,聽說風景怎麼美怎麼……總想去,「及至到來無一事」,這兩個地方,杭州的蘇堤西湖上就是蘇東坡在那裡,下放在杭州的時候修的,所以叫蘇堤。廬山嘛,他也住過了,及至到來無一事,到了廬山、杭州看看,到了以後呢怎麼樣,「廬山煙雨浙江潮」,不過如此就是這個樣子,這是學禪的境界,本地風光。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未,恨不消,恨不消,未到千般恨不消,及至到來無一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這個道理插過來這一段,等於註解了龍潭禪師答覆周金剛的話,周德山的話,龍也不見,潭也不現。這位禪師說是這樣嗎?那就許可你真到了龍潭,到家了。這一下,德山一聽啊,跪下來拜師了,後來因此而悟道,簡單的說,詳細的你看五燈會元,指月錄,尤其是最初的傳燈錄,這個上面都提到很多,這是禪宗的歷史。周德山悟了道以後,他講了兩句名言,學問好佛學高有什麼用,「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你們學學我啦,要學佛讀書,重要的地方要點的句子,你看我不要你們筆記的,我要靠腦子靠心裡頭記的,現在一背就出來了。「窮諸玄辯,若一毫置於太虛,竭世機樞,似一滴投於巨壑」,你看他的學問多好,出口成章,他悟道以後就把自己寫的,金剛經註解青龍疏鈔一把火燒了不出版了,沒有用,他怎麼講「窮諸玄辯」,學問再好,懂得邏輯、哲學、宗教什麼都懂,思考怎麼辯論怎麼辯證,用什麼辯證法辯證這個真理,都不是真理,學問越好,各種辯證等於一毫一根毛在宇宙裡頭一樣,那麼輕,沒有分量,那麼沒有用處,竭世機樞,樞機啊?他記得,翻過了。他說你用盡機關怎麼好,就是這個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都搞透了,透絕這個世界,等於一滴投於巨壑,等於一個大海,大的山谷裡頭,你滴了一滴水一樣,有什麼用呢,就是學問沒有用,真正的悟道修持這個才有用,可是你們諸位年輕出家同學注意哦,不要拿周德山這兩句話來自己標榜啊,他出口可以講的出來那麼好句子,你不一定哦,他可以著很多的書,你做不到哦,所以他後來的教育法,他喜歡用「棒」,用棒並不是要打死人,狠狠的打,他手裡等於拿一個教鞭,你來問他問題,「啪」你一下,就是這樣,所以叫德山棒,

—南懷瑾老先生《南禪七日》


我認為,因為金剛經是描述修行的做法


為什麼你會提出這個問題


金剛經是成佛之經、功德之經、滅罪之經、降魔之經、超度之經、長壽之經……。持誦金剛經的功德連佛陀也讚歎不盡。在有生之年為吸引更多有緣參加,哪怕僅僅只誦讀幾句偈都有不可思議的功德利益!如何在後五百年里以最少的力量獲得最佳的修行效果?請加入這個殊勝偉大的行列來一起信解受持金剛經吧!如何學佛?從何處入手?學佛就要從學佛知見入手,何謂佛的知見?般若是也。佛說法四十九年,般若就講了二十二年吶,般若法門能夠迅速讓我們生起清凈觀,迅速去除法執我執。但現在的我既使喊破喉嚨,既使空行入夢殷勤囑咐你不要忘失一經四咒,也不能讓每個有緣人堅定決心一生受持讀誦金剛經和地藏經咒,因為每個人根性不同、法緣不一,所以說法法都好,無有高下之分。這個充滿邪淫、激素各種惡業引誘的末法時代做一個賢良的人已經難能可貴了,最可惜的是如今芸芸修行眾生忘失了佛陀殷殷囑託而輕視了偉大的古佛地藏王菩薩啊!人道不成,何成佛道?佛知佛見不立,處處陷入我執法執困境。修行莫貪熱鬧、莫貪高深、莫逐表相,從基本的五戒十善做起,從做一個賢德的人開始啊!

光明禪師答弟子問【八】


沒這說法吧,金剛經是般若時重要經典,也是禪宗重要經典之一。但禪宗悟後印心靠的是楞伽經。從大乘佛法整體角度來說金剛經的地位比不上楞嚴經,法華經,華嚴經。如果從佛教界歷來的說法則是愣嚴開慧,法華成佛。


做事情有三個階段,開始,中間,結尾。

學佛也是這樣,金剛經處於尾端。所以是成佛之經


成佛還得世上磨,佛說萬物皆是緣


一切菩薩摩柯薩皆從此經出。金剛經是萬法源。根本邏輯講的十分清楚,搞懂體相用,就看的懂一切經典。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