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一种研究和开发用于模拟和拓展人类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的新兴科学技术,是对人的意识与思维信息过程的模拟。从产业角度来看,人工智慧将保持爆发式的增长,全球人工智慧产业规模将在 2020 年超过 1100 亿美元,年均增速60%,同时我国人工智慧产业规模也将达到 220 亿美元,年均增速 65%,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人工智慧的研究领域包括文化领域、航空航天领域、医疗领域、养老行业等等。目前的主要应用有智能机器人、语言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和专家系统等。当人工智慧给我们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关于AI技术带来的道德、公平、隐私、失业、犯罪等问题的探讨。

不少人认为人工智慧的发展存在风险,若该技术一旦失控,则会对人类的生存和生活带来巨大的威胁。霍金曾警告过说人工智慧的发展可能意味著人类的灭亡,比尔盖茨也表示人类需要敬畏人工智慧的崛起。结合你所了解和感知到的人工智慧风险及利弊,请谈谈你对人工智慧的看法。你是否支持人工智慧的发展呢?


谢邀。

对于是否要发展人工智慧,这不是支持不支持的问题,这是历史的潮流和进化箭头的指向,是无法逆转的。总会有人做,一国不做,别国会做,要是全地球人都达成协议不做,等到地球哪天不宜居就来不及了。请注意这个时间并不长,我们很幸运,之后的几百万年里可能会有大范围火山喷发,超新星带来的伽马射线暴,小行星撞击地球,冰川时期,太阳变亮等等事件,走错一步,可能就要再花几十万或者几百万年重来。

马一龙是对的,走出去是重要的。而为了走出去,没有更好的科技是不可能的。我们今天跑GPU烧掉那么多能源,为的是将来可控核聚变的成功,为的是让地球终于成为I型文明。而这些,靠回归田园生活,靠节流,靠艰苦朴素是没有出路的,靠万千科研人员用尽毕生精力,一点一点地手调参数手工设计也是不行的,得要不停地自动化再自动化才可以,而AI就正在向这个方向前进。

我一直很同意《未来简史》的观点,即意识和智能是可以分离的。AI可以做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但至少从目前看来,研究功能更强大的AI未必一定要让它有自身存在的目的和意义。监督学习人给AI标签信息,强化学习人给AI制定奖励函数,虚拟环境和任务,AI的目的是负责自动寻找并且输出更好的解。两个AI相互对话产生人类不理解的语言?这只是为了完成一个特定任务所找到的另一个解而已(这是我们大组的工作,原文见ArXiv:https://arxiv.org/abs/1706.05125)所以至少目前为止,看不到任何AI有产生自我意识的可能。

与其担心AI与人类的对立,担心突然冒出一个全知全能的AI统治人类,我觉得将来AI和人类的融合是更为可能的。回顾历史,人工智慧从来不是什么天上掉下来的新东西,计算器代替人脑算加减乘除,密码锁没有正确密码不能打开,八音盒拧上发条会自己唱歌,这些都是非常初级AI的体现,但我们早已耳濡目染,再没有一惊一乍了。下一代人,也会把刷脸开门甚至是坐飞船去火星打工当成理所当然。我们往往把成熟的科技当成空气和水,在每日的重复中被忽视;另一方面,不成熟的科技在科幻的渲染下变成过于神秘了。而当科技成熟了,它们就又变成新的空气和水,在我们喜新厌旧的视野中消失了。这种渐进式的发展和相互融合,最终让这种概念上的对立不复存在。而身为科技工作者的我们所要肩负的使命,就是不停地推动最前沿的发展,对全世界开放自己的研究成果,正视当前的问题并解决之。

这些都不是未来才会发生的事情。事实上,我们已经在这条道路上大步向前了,没有智能手机,相信大家都很难过日子,从这点上看,智能手机难道不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一个可替换的器官了么?以后试想要是有晶元,植入大脑就可以让自己聪明一倍,谁不会去用它?要是有强健且便于携带的外骨骼,谁不想去换一个?到时候谁是AI谁是人的边界开始模糊。

最后的最后,人就是AI,AI就是人,所有AI的决定,也即是人的决定。你说AI绑架了人也好,说人参考了AI的意见也罢,都无所谓了。因为我们当下做的每个决定,也有肚子里细菌的功劳。

----------------另外说一下风险。之前说了,现在AI的水平还远远没有达到所谓「威胁人类」的程度,作为在一线的科研人员,我们每天的痛苦是觉得AI实在太笨了,各种花式犯蠢,最后想来想去,还是因为自己笨啊(!)但另一方面,一直以来总有人说AI有多厉害,AI可以一下子解决现在的很多问题,AI要被限制,这个论调前两年一直有,现在好些了。

长远来说,AI是重要方向,会有很大的收益,但它是缓慢但持续地发展的。但另一方面,人往往恨不得投资马上就会有回报。往往高估AI一年内能做到的,却低估AI十年二十年内可以做到的。这种期望和现实的不均衡性,会让AI在被吹爆和被踩爆之间反复跳跃,等到大家都怀疑AI吹的牛不能实现,过于悲观而失去解决难题的信心,那就不好了。历史上这是有深刻教训的,我们现在也看到了,AI还没让人下岗,搞AI的人先下岗——那是因为前两年我们太过相信它了。

我们能做的,就是广泛科普和开源,大家都明白AI是怎么回事,大家都把它当成实实在在的基础技术,明白它的优缺点,不吹牛也不贬损,那它就会一直都在。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随著当今社会逐渐进入到智能化时代,关于人工智慧产品的应用也存在一定的争议,比如人工智慧产品是否会导致大量失业,智能机器人是否会对人类产生威胁等等,由于不同人对于人工智慧技术的认知能力不同,也会有不同的声音,但是人工智慧发展的大趋势是不可阻挡的,未来更多人都将或多或少地与人工智慧产品打交道。

对于普通人来说,人工智慧带来的利益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全面提升自身的工作效率,改善生活环境等等,在智慧城市以及产业结构升级的带动下,人工智慧技术在城市管理和提升生产效率方面都会起到比较积极的作用。但是,人工智慧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也必然会带来一定的风险,比如失业风险就比较大,另外在人工智慧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新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都需要认真对待。

从大的层面来看,人工智慧产品的大面积应用,会存在以下三方面风险:

第一:安全风险。人工智慧产品的安全风险一直是科研人员非常关注的问题之一,也是一个核心问题,随著人工智慧产品的功能边界不断得到拓展,人工智慧产品的安全风险也会越来越受到重视。解决人工智慧产品的安全风险需要多种手段相结合,既要有法律法规的约束,也要有严格的应用边界限制。

第二:产业结构失调风险。人工智慧产品的大面积应用必然会引起产业结构的巨大调整,谁能站在技术研发的顶端,谁就会汇集大量的资源,从而形成一个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所以当前各国对于人工智慧产品的研发都非常重视。要想避免产业结构失调,一方面要及时做好布局,另一方面要打造自己的人工智慧应用体系。

第三:失业风险。失业风险是不得不面对的事情,虽然人工智慧产品在应用的过程中会先从低附加值的岗位开始,但是随著人工智慧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大量的岗位都可以被智能体所取代,这就会存在一定的失业风险。要想避免人工智慧时代导致的失业风险,一定要重视在教育领域的投入,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才能应对智能化时代的失业风险。

最后,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个人非常支持人工智慧技术的发展。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慧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慧等方面的问题,或者是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或者私信我!


我当然支持发展人工智慧了,道理很简单,人类目前还是分布在不同国家的,你这个国家不发展,其他国家也会发展,而且也没有任何迹象国际社会会像禁止核武器禁止人工胚胎实验一样对控制人工智慧发展有一致意见,既然如此,一个国家放弃人工智慧发展就是自废武功。

对人工智慧的担心,无外乎三点:

  • 取代人类工作,造成人类失业
  • 应用于军事,直接对人类生存造成威胁
  • 人工智慧高度发达,奴役人类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要这么看,每一次技术变革都会造成一些人失业,历史已经无数次证明了这一点,但是每次技术变革也产生了新的就业机会,社会不会等待不愿意学习不能适应的人的,怪不了别人。

对于第二个问题,核武器都没有办法全面禁止呢,就别指望禁止人工智慧应用于军事了,与其阻止这个趋势,还不如抢在别人前面先搞出自己的人工智慧杀手来。

对于第三个问题,现在想还是太早了,人工蠢能还远不到这个本事,看看《黑客帝国》娱乐一下就好了。


作为每天关注AI、传递AI进展的新媒体,想分享下整体所见所闻所感。

第一,同意 @田渊栋 博士所言,对于人工智慧的发展,并非支持不支持的问题,历史趋势,浩浩汤汤。这种大趋势,不止是个体、地区的未来,也关系整个国家和社会,甚至这两年来很多直接间接的事件也在表明,发展人工智慧,已经成为了国家竞争的重要赛道。

另一方面,从利弊来看,人工智慧在很多领域带来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

不仅有经济价值,比如用人工智慧代替人力后实现的降本增效。更重要的还有社会价值。两个例子。第一,交通领域。每个在中国开车的人都会被告诫这样一句话「远离大货车」——超载、不守交规,潜在风险实在太高,而且一旦发生事故,就是多个家庭的悲剧。但人工智慧在交通领域的应用,无论是基础设施改善、智能驾驶辅助(车内疲劳监控),还是自动驾驶,都无疑有助于交通安全提高。而除了大货车,在目前交通通勤中,由于人类(不靠谱)驾驶行为造成的交通拥堵和事故,都让出行苦不堪言,而智能化交通,带来的改善潜力和价值不言自明。

第二,医疗领域。即便在北上广深杭这样的一线城市,医疗资源都是极其紧缺紧张的,这其中固然有硬体设施的不同,但更核心关键在于「软体」,特别是优秀医生,培养一个医生已经很不容易,培养一个临床经验丰富的专家医生更是不易,而中国人口基数和老龄化都是眼前事实,供需严重不平衡非常明显。如果进一步再考虑地区因素,二三线城市、广大西部乡镇农村,都谈不上「供应」。那么人工智慧可以做什么呢?现阶段人工智慧,至少可以把一部分优秀医生的经验结构化,更方便实现规模化普及。

另外也可以看到,医疗影像方面的进展非常迅猛,虽然还不能完全替代专业医生,但作为辅助,可以大大提高读片筛查的效率。「治病」方面的供需平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防患」是可以通过人工智慧软硬体产品方案规模化落地的。谷歌通过视网膜图像筛查糖尿、腾讯觅影医疗,都在做这方面的事情,而且会加速医疗资源更加普及和公平。这是两个支持发展人工智慧的例子,挂一漏万,但确实是第一时间能想到的。

其次,不能忽视的是人工智慧也在带来很多新挑战、新问题和新风险。

比如首当其冲的数据和隐私问题。这波AI复兴,仰仗的是相当依赖数据训练模型的深度学习,并且数据的重要性也前所未有,自然隐私挑战也就越来越严重。之前百度李彦宏说,中国发展人工智慧的优势是愿意让渡一定隐私换取便利。这句话是非对错是一回事,但实际上也是一句大实话、一个已经发生的事实。人工智慧不止是科幻中常描绘的机器人、自动驾驶、语音交互,它作为一种技术,渗透和应用在各种各样的地方,比如目前诸多App的推荐和广告系统中。一方面越让你越用「体验」越方便,但同时也会推送更加精准的广告,这没有隐私数据的让渡是不可能的。在其他地方,比如刷脸很方便,但同样涉及到「让渡」隐私的问题。但这些涉及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新挑战新问题,跟人工智慧之间,不能被当做「非此即彼」的二元关系,这可能更好的方式是「既要也要」的关系问题。就像汽车发明,需要有新的交规和机制来限制、规范,不能因噎废食。

比如之前旧金山禁止警用执法中使用「刷脸」技术,也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旧金山市区那个治安水平不应该禁用这样的技术,但也有人认为涉及隐私安全无可非议。

所以目前这还是一道开放型新试题,并非简单对错和选择那么简单。那对于这样的新问题,该有什么样的态度呢?我们每天接触的是全世界最新AI进展和资讯,也看各种政策和新法规。现成的答案可能还没有。

但有一个大方向是值得倡导的:让更多人参与到人工智慧的关注和讨论中。

既要更加充分准确认知人工智慧的能与不能,还要进一步看到风险、挑战和影响。既然人工智慧趋势不可阻挡,那么利益相关的每个人都值得关注,更加充分地探讨,更加多维度思考和表达,这样才有可能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应对措施。新事物新技术,最担心的就是局限於单一群体,自以为聪明地替所有利益相关者做决定,历史证明,从来没有好结果。所以2019年开始,也看到越来越多组织、公司开始谈到了AI伦理、AI治理方面的话题。像腾讯,把「AI向善」写入使命,引起广泛讨论;还有旷视,开年就把「AI治理」公开辩论讨论,也把AI道德伦理写入招股书。

这两家公司自然都不在神坛之上,深入挑错,还能找出不少问题。

但行业里有人愿意做这样的事,愿意摒弃「闷声发大财」的观念做这样的公开讨论,我们认为还是非常值得鼓励的。未来如果能有更多的组织加入、更多有影响力的人展开讨论,那么就会有更多的声音和观点可以被激发。真理越辩越明,真相止于公开。不要怕不专业的声音和表达,就好像AlphaGo击败李世石后,最初讨论AI,动不动都是《西部世界》、毁灭人类之类的科幻,但随著讨论和科普加强,这两年都不断减少了。

最后,谈到这里,也想特别说下人工智慧发展里的教育问题。

一方面是教育变革。人工智慧一定会带来社会分工的重塑,一些职业会经受很大挑战,比如数据息息相关的金融、放射科看片医师,这些都是当前传统很不错的职业选择,但如果再过10年、20年,可能会经受非常大考验。如果现在诸多学生和家长没能及时意识到这样的变革,依然热门地跳入AI挑战的职业中,结果不难想像。所以AI要从娃娃抓起,需要看到教育变革维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另一方面,从国家和社会层面来看,人工智慧也是不可多得的时代机遇,工业革命以来,每一波技术浪潮,中国都是跟随者,都是「山寨」、「copy to China」的商业模式创新。技术创新的氛围和教育引领,更多是靠BAT,而不是基础教育。但人工智慧发展方兴未艾,大家差不多都在同一起跑线,我们有技术创新和引领的机会,可以有机会思考、解决最前沿最具挑战的问题,也就有可能带来更多教育方面的启蒙和开拓。在Apollo计划的时候,是技术创新浪潮,但同时也是影响深远的技术教育和启蒙浪潮。很多后来创新者——比如马斯克就说过,那时候电视、报道里的Apollo消息,给他这个南非少年留下了深刻印象,觉得科学很酷、技术很酷……让他很小就对航天有浓厚兴趣。而一个中国自动驾驶工程师,也跟我们讲过一个自己的例子。他家小孩所在的小学有开放日,邀请家长去介绍所在行业和领域,他就去介绍了自动驾驶方面的科普。没想到反响出奇地好,儿子回去跟他说,自己在学校里的地位一下子就变了,都觉得让汽车自己驾驶很酷,并且希望这个工程师再去分享一次。而他还进一步推动了公司用开放日体验的方式,让家长和小朋友近距离体验,知道其中原理、感测器用途之类的……很多小朋友表现出的求知和探索,超出想像。

不知道很多知乎的大牛如何走上的科研道路、有多少人儿时就有过这样的启蒙和机会?

但现在,人工智慧正在带来这样的机会。

人工智慧非但不会对人类产生威胁, 反而还能极大的增加人类的安全感.

事实上如果你是 AI 从业者的话, 会发现少数几个能落地的 AI 应用无非就是: 安保, 目标识别, 人脸识别, NLP 舆论监控, 自动报导, 用户画像分析, 精准推荐等等...

随著这几项落地技术的不断发展, 在可以遇见的未来, 我们可以通过人脸识别演算法量化精神稳定性(サイコパス), 或者也可以叫幸福指数, 推荐系统精准的个人画像分析致力于提升个人幸福指数

如果幸福指数较低, 那么就有潜在的反社会倾向, 如果幸福指数极低,那么就是潜在的犯罪分子,应该先抓起来防止犯罪

他们可能会逃跑,但是我们有无处不在的安保机器人,它们集成了高端的运动追踪演算法和先进的感测器,它们能直接锁定目标并无效化抵抗

所以,为了我们美丽的新世界,我支持发展人工智慧技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