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指甲刀剪鉗套裝甲溝嵌甲灰甲炎修腳甲死皮鉗德國成淘寶¥ 4.90去購買?

去某寶搜索5元包郵。。。。

你就會發現一個新天地。。。

這個新天地意味著什麼呢?在世界範圍內,中國產品不一定是最好的,也不一定是最貴或最便宜的。

但一定是性價比最高的。

不管這個5元錢產品的質量怎麼樣。

他成功做到了如下幾點:

1、這個產品看上去值5元,至少圖片上看真的值

2、能夠準確郵寄到全國絕大多數地區。連上千公里的配送出錯率很低,丟了還包賠。

3、有質量問題可以投訴,投訴還有機會退錢。

4、一般說來,從下單到收貨,最長要4天時間。最短几小時。

最重要的一點是:

6.商家還有利潤!!!

以上這五個條件,換成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做不到。

更可怕的是,這個5元包郵的產品,幾乎所有銷量高的店鋪,買回來的東西多數人還真的覺得挺好用。好評人數超過90%。

這是從廠商、平臺、物流到消費者的一個完整產業閉環。

你以為這就完了麼?

錯了。

這個產業閉環還在不停的升級!

性價比更高的產品,更快的物流配送,更完善的售後保障,更精美,更有創意的外包裝圖片文字宣傳。。。

因為稍微有以上任何一點沒有做好。隔壁老王就可以取而代之。

我2014年開始做食品電商,短短几年時間,從食品原料、加工工藝、包裝、材質、物流配送這些食品廠可控的,自我升級的地方,大方向上的升級迭代,至少經歷了三次。

而細化改革,記不清了。

這種自我升級帶來的全局改變,就是整個中國製造業的縮影,正如看不見的手一樣,改變了世界製造業的格局。

假如中國保持現有的水平停滯,放其他國家10年,真的追不上來。

PS:很多評論說靠廉價勞動力什麼的。

醒醒!現在是2019年!

隨著產業不斷升級,廉價勞動力意味著什麼?

可以被機器取代。

最近二十年,被機器取代的工種,基本都出現在中國。

比如公交車售票員,快遞分揀工人,碼頭裝卸工。當然,大家都會說,外國也沒有這些工種了。

可是下一步,基礎產業工人,銀行櫃員和銀行網點,醫院掛號收銀,火車站售票高速公路收費,送餐快遞員,司機。。。這麼多職業都在以看得見的速度在消失。而且幾乎全部都是在我國最先消失的

這些廉價勞動力,從社會需要到被機器取代,是需要一個龐大多元的容錯過程的。

假定取消流水線上一個工人,他絕對不會是瞬間消失,而是機器+人工並行一段時間後再消失。這個過程,稱為試錯過程。

而這個試錯過程中的研發經驗,其他國家是沒有的。

沒有這個試錯過程,研發的產品一定會有功能缺失。沒幹過系統開發工程或者大工業的人永遠也不會知道,一個軟體或機器真正運行起來的時候,會出現多少匪夷所思的BUG。

現在是2019年,以中國製造的能力,中國如果現在還有廉價勞動力,只有一個原因:研發機器取代工人的性價比不合適。不存在能不能被取代的問題。

在中國都解決不了的性價比問題,老外能解決?

做夢。

指甲刀修腳刀套裝指甲剪指甲鉗銼刀粉刺針鼻毛剪掏耳勺拼多多拼團價¥ 3.71去購買?


並非中國製造受歡迎,而是世界製造業競爭過後的選擇

只要是中國製造涉及的領域,其實根本不是和世界其他國製造競爭,而是經過國內慘烈的競爭過後得出一個效率最高,成本極低的結果。而這種依靠如此體量國內競爭選擇出來的產物,世界其他國家根本就沒機會。浙江就是一個非常好的縮影,每個縣都是一個專攻的製造業,溫州的鞋,永康的五金,義烏的小商品等等這些都是競爭過後的選擇,很難再有別的地方能在對應的製作業上能跟這些集合全縣之力而優選出來的結果競爭

舉個例子,離我家不遠的溫州,也算個製作業之都。其中外貿鞋代工就有十幾萬家小作坊(就是租個民房搞幾臺機器就可以做加工)。這些小作坊每天能對6000雙鞋進行初加工,每一雙鞋只賺3毛錢。面對如此效率,如此成本優勢。還有哪個國家能做到。


第一次拿到這麼多贊,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觀點贊同。評論區還是有很多人不明白3毛錢是如何生存,這裡怪我沒有描述清楚,這邊再給大家清楚描述一下:

本人的親哥就是在溫州從事外貿鞋初加工,這裡初加工包括很多:打孔、穿鞋線、上鞋膠、貼鞋標等等。大廠OME代工的時候只是把鞋子整體做出來,這些細小初加工環節全都是外包交給溫州十幾萬的製作小作坊。為什麼會這樣選擇,我個人認為:第一,這些東西不是流水線作業,大廠特意再招員工做這些不僅用工成本上去而且人員數量會大大增加,不便於管理。第二,就是小作坊的靈活性強,而且在用工過程沒有很多限制,同時結算方式很透明,你做多少就賺多少,也提高了勞動者的動力。這樣做可以說是兩全其美。大廠省去初加工的麻煩和成本,許多學歷素質不高的勞動工作者又有工作的機會。很多評論談到這些小作坊沒什麼存在的必要,我這裡再回應一下:他們是通過自己辛勤勞動自己賺來的生存機會,還為大家生活帶去便捷和實惠,說話不能這麼不負責任。沒有這羣小作坊的人,我不說別的,單單鞋子這一塊,成本每雙要加個10-20塊,反饋到最終零售的成本加個50-100塊,這就是你們想要的?

還有很多不大清楚小作坊的經營情況,我舉我哥的作坊為例子。他的作坊做鞋子打孔的事,鑽一雙鞋拿3毛錢,其中工人拿2毛,我哥拿一毛。一天最好60000雙,平均每個工人一天能打1500雙左右,一天一個工人能賺個300塊,一個月能9000(不包喫住)。還有這些員工都是可流動的,哪裡作坊有事做就去哪,不固定的。我哥這邊一天能賺600塊,一個月2萬左右,房租水電喫飯等扣一扣,最後到手1萬左右,雖然不能跟知乎平均水平相比,但是在我們那邊還是算是可以。以後人工多了,數量上去了,收入還會往上走。

最後在回復下評論區說到東南亞,南亞地區對於這種勞動密集型的取代。這邊個人的觀點是,歐美資本家腦子裝得也不是shi,勞動密集型確實人口是先決條件,但是人口素質纔是核心。喫苦耐勞這一點東南亞,南亞這些國家人比不上,整體素質也比不上國內。而且這些地方,宗教及階層複雜,人員難以管理。基礎設施也是一言難盡,一般做些代工生產的大公司首選肯定是東亞區,人口稠密,大規模生產成熟,基礎設施好。其次才會考慮南亞,東南亞,而這不是選擇後的結果,是資本家不希望把雞蛋放在一個籮筐。


富裕的中國和空蕩的工廠

上世紀80年代,能進工廠當工人,是一件非常榮耀的事情。

為什麼榮耀,因為當工人太賺錢了,尤其是在沿海地區當工人。1990年深圳工廠的工人,月工資少的有四五百元,多的甚至可以達到800~1000元,深圳凱達廠的女工,加班多的甚至可以拿到1700元。而那一年,北京市的人均月工資,是221.08元。

在很多縣城和鄉鎮,很多人一個月能領取的薪水,才幾十塊錢。

這時候,哪怕你沒有任何學歷,只要你敢離開家鄉,到深圳工廠裏打工,一個月就能拿到手四五百元,甚至1000多元的工資。

你對這樣的工廠有什麼感覺?當然是極其強大的幸福感和歸屬感了,你恨不能在這樣的工廠裏呆一輩子,萬一廠子不在了,你的幸福生活也就隨之沒了。

那個時候,臺灣的工人工資破萬元人民幣,美國的工人工資破2.5萬,資本家覺得到大陸開個廠,用四五百元就能招到一名合格的工人,真的是上天的恩賜。

但是對大陸的農民工來說,能找到一份四五百元的工作,同樣也是上天的恩賜,因為在其他地方,他們根本找不到如此高薪的工作。

人的幸福感,是比出來的,我只要比周圍其他人的收入高,我就很幸福。在深圳工廠打工一年,回老家就可以蓋新房、買彩電,在同村人羨慕嫉妒恨的眼光中,你的自尊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模範效應的帶動下,大量的農民工潮水一樣的湧入了深圳。

那個時候,工廠招工可嚴格了,外面一堆工人排著隊等著進廠。進個工廠,還要長的好看!招工條件比很多國家的招兵還要嚴格。

只要25歲以下的,只要長相端正的,不能近視,必須有健康證明,不能有乙肝,女不能低於1.55,男不能低於1.65。在都沒有學歷的基礎上,應聘人數又過多的情況下,只能憑外貌去刷人了。

那時候的工廠,裡面有好多20歲左右的漂亮小姑娘當女工,喫苦耐勞。每天工作12小時,30天無休,照樣一堆人湧進來應聘。

招工難?不存在的,而且來的工人都非常優質,特別聽話,特別好管理。這樣的日子,至今仍然被很多工廠主所懷念。

1

今天的中國,工廠很多,工人卻不夠了,大量的工廠開始抱怨招工難,這樣的新聞,每年都刷屏。

為什麼招工難,因為待遇低啊。

很多企業招聘時給出了4000~7000元的工資,實際背後有個潛臺詞就是「計件,不交社保」,熟練工每天工作12個小時不眠不休才能拿到這麼多工資,新人根本拿不到這麼多。

而且就連這樣的工作機會,也不是月月都有,旺季的時候纔有那麼多活,淡季的時候,一個月能拿到3000就謝天謝地了。

一位年輕的求職者認為,工作好找,但好工作難找。什麼叫「好工作」,工作時間從早上10點到晚上12點,每天加班別太長時間,給自己一點休息時間,這就叫「好工作」了。

這已經遠遠超出996的範疇了,而且從事的還都是體力活。

這是一家典型的深圳工廠招聘通知,每月22天工作,有雙休,每天干8小時,這些法律規定的權利我都給你。

但你的工資只有2200元,想要更高收入也可以,加班就行。

工作日加班17.5/小時,週六週日加班24/小時,月綜合工資4000-6000元。

當然,肯定是沒社保的,如果還額外給社保,招聘通知裏一定會鄭重的寫上,而且還要黑色加粗,這是行規。

我粗粗算了一下,每個月差不多要加班100個小時,工資纔有4000元,如果要6000工資,那要加班200個小時。很多人不知道加班100小時和200小時是什麼概念,來我給你算一算。

假設一個月30天無休的話,加班100小時代表你每天加班3.3個小時,加上本來的8小時,你要工作11.3個小時。如果加班200小時,那代表你每天要加班6.6個小時,加上原來的8小時,你要工作14.6個小時。

當然,週末沒有那8小時,可以把數據給拉平一點,但綜合起來,想拿到無社保的5000收入,一天工作12個小時是跑不掉的。

這是另外一家深圳工廠,開的工資高了不少,但大家的2200底薪是不會變的,唯一漲價的就是加班工資。

以上這些收入,有活的旺季才能拿到,沒活的淡季,無法加班,工資自然就下去了。

招聘通知上給的工資,是理論上的全年最高月薪,而不是一定給你的月薪,這也是行規。與此同時,當一個外賣小哥,每個月拿到4000以上是非常輕鬆的,勤快的人甚至可以拿到八千甚至一萬的收入。

同樣是計件工資,當外賣騎手,明顯好過去工廠當工人,至少當騎手不存在淡季還是旺季,一年到頭都是旺季,這份收入很穩定,因為天天都有人在喫喫喫(說的就是你)。

因為外賣騎手的崛起,工廠招工明顯難了,招不到人了。

2

由於長期以來,中國靠工廠賺到了太多的財富,所以很多中國人認為去工廠當工人才是正道,而去當外賣騎手則是歪門邪道,甚至連大型媒體也都抱有如此傾向。

但實際情況,可能和大家想的不太一樣。

我們看看招工現場就知道了,你看看下面這張圖,你覺得圖裡面的是老闆還是打工仔。

圖中的這些人,是正兒八經的工廠老闆,手裡拿著的是工廠的成品衣服,舉著的牌子上寫明瞭要招的工種。

工廠不願意培訓生手,哪怕是簡單的流水線培訓都不願意做,只要熟練工,所以手裡才會拿成品衣服,意思是我只要做過這種衣服的工人,進廠就必須能用。

這就是你們印象中的「嗜血資本家」的招工現場,他們的身家,可能還不如互聯網公司的一個程序員。在互聯網大廠裏打工,比這些工廠的小老闆活的爽多了,這就是中國現實。

別看他們錢少,養的工人可不少,廠裏少則三五十人,多則數百人,貢獻了我國大量的就業崗位。至於這些工廠的工作環境和技術水準,你可想而知到底有多差。

連招工都要親自出馬,你覺得這樣的老闆會養技術員研究技術麼?這樣的工廠,當然是血汗工廠,但並不怪老闆黑心,因為他自己都快成血汗老闆了。

技術能力低,盈利能力差,他只能這麼幹,沒別的辦法,給工人的工資,已經是他能承受的極限了。

我國近些年謀求的產業升級轉型,實際上就是要發展高科技工廠,淘汰掉這種低端工廠。靠給歐美代工,前途註定是有限的。

3

給歐美當代工廠發家,最後前途停滯的典型代表,就是中國臺灣。

1990年,臺灣區區一個小島,GDP居然達到了整個大陸的44%,換算成人均,那差距簡直大的恐怖。

很多臺灣人看不起大陸人,就是這段時間養成的優越感。

1996年,臺灣勞工的平均薪資就達到了43000新臺幣,當年的匯率是27新臺幣兌一美元,也就是說月薪差不多相當於1592美元。

隨後的20多年裡,臺灣的GDP逐步增高,但勞工薪資增長並不大,甚至可以說趨於停滯。

2018年,臺灣的勞工平均薪資居然只有49989新臺幣,漲幅之低令大陸人瞠目結舌。2018年的匯率是31臺幣兌1美元,臺灣勞工的平均薪資是1612美元,和22年前相比幾乎沒有差別,

結合美元自身的貶值,臺灣勞工的生活水平可以說是越過越差。1612美元,差不多相當於11284元人民幣,中國沿海發達城市已經快要接近這個水平。

你可以認為,這個水平就是給歐美代工的薪酬天花板,極難被突破,臺灣已經用了22年來證明這個事情。

這是臺灣一家便利店的招聘通知,位於最繁華的臺北,服務員月薪28000新臺幣,約合6500人民幣,組長32500新臺幣,約合7549元人民幣。

而中國內地一家普通的便利店,月薪則是3500-6500,公司還給繳納社保,這種薪資級別的便利店招聘通知,大家的小區門口應該都經常見到。

可以說,中國臺灣和大陸的薪資差距,已經沒有大家想像的那麼誇張了。1996年,臺灣勞工平均工資破萬,北京的平均工資為798元,全國平均更低,雙方的薪酬差距是10~20倍。

但2018年,全國隨便一個城市拽出來,月薪低於3000都基本招不到人,雙方的平均薪酬差距,已經縮小到30~50%,如果只把中國沿海發達地區拿出來和臺灣比,那差距更小。

臺灣這22年來的勞工收入並沒有退步,但是大陸人的薪酬漲的太快了,雙方的差距,已經要被拉平了。現在中國的工廠,開出了五六千的工資,依然招不到人,那這些工廠有能力開更高工資麼?不能,盈利能力決定了他的工資上限。

實際上,中國人現在看不起工廠開出的四五千人民幣月薪,但這份收入已經很高了,在我國僱傭1名工人的價格可以在泰國僱傭1.5人,在菲律賓僱傭2.5人,在印尼僱傭3.5人。

你天天羨慕美國人的時候,可曾想過,泰國人其實也很羨慕你。

4

在90年代,計程車司機每個月的毛入能有上萬,扣掉上繳的1650元份子錢,扣掉修車和加油的費用,一個月凈賺到手能有七八千。

在那個年代,你去工廠打工能發財,開計程車,更能發財,為什麼?因為在那個年代,工廠代表了中國最先進的生產力。

你現在眼裡所謂的低端工廠、血汗工廠,放到上世紀90年代,那就是最頂端的高級現代化製造業。在中國最頂級的高科技工廠裏上班,工資能不高麼,肯定遠遠高於其他行業啊。

那時候的工人幸福,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收入有多高,而是因為其他行業的收入太低了,襯托出來的幸福而已。而計程車司機為啥能有那麼高的收入,很簡單,那年代沒幾個人會開車,會開車這門技術就代表了高端生產力,他當然能拿到高收入。

只有最先進的技術,才能帶來高收入,只有手握最先進技術的人,才能拿到高收入。

所以,我國不惜一切代價,都要轉型高端製造業,因為目前低端製造業的增長已經到了天花板了,換神仙過來管理都沒用。

碼農為什麼那麼高收入,直追歐美平均薪酬,很簡單,整個行業能賺錢,具備極高的生產力,會的人又不多,從業人員的工資當然高。

如果我們每一個工廠,都能像下面這個自動化碼頭一樣,只需要配備少量的操作人員,那整體生產力必然大幅提升。生產力上去了,盈利自然就上去了,有了盈利,自然可以發更高的工資。

但是普及了機器人,低端崗位不就沒人了麼,連工作都沒了,哪裡還有工資。

那種在流水線上像個機器人一樣不斷擰螺絲的低端崗位確實是沒了,但是你想過沒有,生產機器人的工廠卻需要大量研發人員崗位了。

這就是製造業轉型,這就是高端製造業的產業升級。中國人不應該像個機器人一樣,天天待在流水線上不斷擰螺絲,而是應該從事高端製造業的研發工作。

通過一代代的教育投入和產業升級,慢慢淘汰掉低端工作崗位,同時把大量的中國人培訓成高薪的,手握尖端技術的研發人員。

很多新聞吐槽中國工人的工資高,說中國民眾日益增長的工資水平,正在削弱中國經濟的競爭力。

這一點我非常不同意,在我看來。

正是中國經濟日益增長的競爭力,才抬高了中國民眾的工資水平。


中國製造的效率是非常恐怖的。

我認識一個在北美設計電子硬體的工程師,他有一次早上(在美國)爬起來,發現需要一個緊急產品修改,遠程郵件告知,工廠用了1個小時就把1500個工人叫起來了,4個小時修完交差,這哥們此時還沒有喫午飯。。。

這要是在別的國家,能給你折騰半個月。

ps. 也許你認為我在炒蘋果的老段子。。可是,每一個和中國工廠打過交道的北美工程師,都經歷過類似的故事。


其實各國都知道製造業的重要性,都看中國製造不爽,但又拿中國沒辦法。想替代中國,但又做不到。

今年1月,紐約時報曾經有這樣一篇報道:「螺絲釘難題:蘋果為何無法實現「美國組裝」「

按照特朗普的說法,蘋果如果在美國建造廠房生產硬體,不僅可以讓進口稅為零,還有稅率優惠。然而實際上,讓蘋果把產線廠房搬回美國是不可能的。

早在 2012 年,當時的蘋果 CEO 蒂姆 · 庫克(Timothy D. Cook)宣佈,蘋果將在美國製造一臺 Mac 電腦,這將是一款會被寫上「美國組裝」(Assembled in USA)的頂級電腦,當時也意味了蘋果在時隔多年後終於有了由美國工人組裝的蘋果電腦。

然而讓蘋果尷尬又窘迫的是,當價值 3000 美元的 Mac Pro 開始在德克薩斯州奧斯丁市生產時,他們發現螺絲不夠用。因為蘋果那一條產線所依賴的加工車間只有 20 個員工,每天生產螺絲的極限是 1000 顆。相比之下,蘋果在中國的產線可以在短時間內找到生產大量定製螺絲的供應商。當時螺絲的短缺讓 Mac Pro 比原定的時間推遲了幾個月才上市。後續在這款電腦大規模生產時,蘋果則向中國供應商專門訂購螺絲釘。這一顆螺絲釘的背後,反映出蘋果在美國本土生產組裝的高成本和供應鏈短缺,以及對中國組裝供應商的高度依賴。

關於中國製造的核心競爭力,蘋果CEO一語道破:

在 2017 年廣州舉行的《財富》全球論壇上,蘋果 CEO 蒂姆 · 庫克表示,蘋果之所以願意在中國尋求那麼多的供應商,很多人認為原因是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低,但他表示,「我們來中國的原因是因為技術、生產工藝,中國的水平是非常高的,在美國不一定能達到這個水平」。

總裝是製造iPhone過程中最勞動密集型的環節,它的所在地往往決定決定了關稅問題上的產品來源國。 KARLY DOMB SADOF/ASSOCIATED PRESS

2015年,工人們前往富士康位於中國鄭州的iphone工廠上班。這些工廠可以僱傭數十萬人,組裝、測試和包裝蘋果產品。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關於筆者:荷蘭埃因霍芬理工大學工業設計系博士在讀/公眾號:「工業設計李存」/知乎專欄:「工業設計」

#更多關於我的創作

工業設計類:設計雜談 / 設計與歷史/ 工業設計就業 / 工業設計留學與考研 / 設計研究 / 設計手繪 /全球最新設計作品賞析 / 工業設計與技術 / 工業設計建模與渲染 / 手錶

非設計類:英語學習/ 技能幹貨 / 搞笑與抖機靈/ 冷知識、時政、心理學 等

圖片和內容引用自: https://www.nytimes.com/2019/01/28/technology/iphones-apple-china-made.html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