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百家小作坊山寨廠也頂不上一家國際頂級公司。非常簡單的道理。

2、你觀察到了機牀廠數量變少了,但是你不知道的是資源整合了,勞動生產率提高。產值實際上增還加了。過去考慮戰備因素,每個省、市都有佈置機牀、機械廠。但是這些廠強調萬能性,生產率、技術水平低。全國都用一套圖紙做出來的產品還各種各樣呢。一年裝幾十臺普車的也就算不錯了。 但是現在資源在整合,幾個重工集團整合優質資源、淘汰落後產能,並不就是機牀行業縮減。


謝邀。

根本就不矛盾。

首先,機牀工具行業其實是一個比較小的產業,根本容不下那麼多的企業。這個行業裏,最大的廠商年銷售額也就是10億美元級別,整個行業的年銷售額就是200多億美元左右,記住,這還是全球的數據。具體到中國,機牀工具產業年產值也就幾十億美元,看起來很多,但是還是一個小的行業。對比一下汽車行業,動則幾千億美金,而且不止一家企業,市場規模大太多了。

其次,發展到一定程度,市場趨向集中,這是必然趨勢。之前我們看到中國到處都是機牀廠,這實其是低水平的表現,每一家都做不大,沒有市場競爭力。


首先,在中國搞機牀必賠本,後來者只能喫屁。我們自己的機牀到了什麼水平我們才能買到這個水平的機牀,這邊實驗室傳來動靜,日德立馬解禁該層次的機牀並且降價傾銷,借著技術積累帶來的成本優勢狠狠的將你按在地上錘,你能反抗嗎?反抗不了,後來者不超越只能喫屁。但實際上中國機牀水平已經是世界一流了,靠什麼?國家扶持。這麼多年來機牀廠大量消失但中國製造卻越來越強矛盾嗎?不矛盾,你有了核心技術,你纔有談判資格,他們不敢輕易斷供也不敢溢價太多。


事實上,我認為機牀廠機械廠越來越少,正是製造業變強的表現,或者說是契機。

先說說機牀行業。從最近這段時間來看,機牀的需求和訂單,在2017、18年,處於產能跟不上訂單,行業全面缺貨的狀態。可以肯定的說,做機牀的,不缺訂單。那麼為什麼從明面上看反而越來越少?我覺得這正是行業整合的過程。管理落後的,生產研發能力差的,經營不善的,被破產或者被收購那真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了。

目前國內的機牀,從大的方面來說,主要還是加工精度上與國外機牀有較大差距。而影響精度的因素太多。數控系統、機牀剛性等等。數控系統,國內機牀主要使用發那科、西門子、國內的廣州數控。(也有自己開發數控系統的,但總感覺不太成熟。)而在機牀剛性的提高上,又牽扯太多材料、設計等因素,我不是專家,就不展開這類問題了。在機械加工領域,對精度要求比較高的,航空航天、軍用、汽車發動機等,精加工達到miu級,也就是微米級。這一塊可能是目前國內機牀難以企及的。(當然,精度要達到這個級別,也不全靠機牀就能解決。目前國內用來加工的數控刀具,也達不到要求。但那是行業的目標。)但在粗加工上,民用品的加工上。目前國內大型機牀廠都能做到,也都有各自的蛋糕。畢竟,機械加工幾乎都有各自專做的產品,這都會在採購機牀時對於機牀的加工精度、售後服務提出要求。市場終會優勝劣汰。

在我出差走過的很多城市,幾乎80%都有自己的機牀廠。也確實有不少關停了,廠區成了遺址,見證的只是過去的輝煌。但機牀廠多並不是機牀行業強的表現。機牀廠和國內很多行業一樣,在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終會冒出幾個強者,也只有越來越強大,才會有能力去提升自己,在最高端的領域,每提升一個miu的精度,都是需要付出無數的精力與財力的。也相信總有一天,我們的機牀廠會和任總一樣,無懼流氓卡脖子!

習慣了看知乎大神回答問題,突然發現自己想去表達的時候,好像有點失去了文字表達能力,邏輯也有點混亂。見諒!但我作為國內機加工行業的從業者,我是內心為祖國的強大,能見證國內各行業進步而感到自豪的!謝謝!


我父母以前在某大型國營機械廠上班,後來廠子破產了。

廠裏有些技術工人就開起了私營機械廠。說是工廠,不如說就是小作坊。路邊一家門店,一臺機牀,一個師傅帶兩個徒弟。

下崗潮期間,當地這種小作坊出現了不下百家。後來經過競爭淘汰剩下十幾家,規模擴大到兩三臺機牀,十幾個人。訂單靠的是廠子老闆跟客戶的關係,盈利靠的是壓工資、偷工減料和加班,勞保基本沒有,研發新技術更是笑談。市場上所有劣質產品都是出自這種小廠。就算老闆有心做大也無可奈何,因為資金有限,而且到處都是惡性競爭。指望這些廠子來振興中國製造還不如指望美國總統投共。

後來當地政府拉來一批軍工訂單,但要求很高(其實並不高,都是合理要求),各種質量認證,各種環評,勞動防護等等。於是一些小廠倒閉了,剩下的工廠規模擴大了,生產環境變好了,工人工資提高了,開始重視技術投入了,開始招大學生了,甚至有些老闆開始搞自主品牌了。

這纔是實實在在的工業現代化。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