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情節也沒關係,最好不要有跌宕起伏的情節,平平常常的日常最好。

類似於山茶花文具店之類的書,國內外的都可以,盡量是近幾年的。

拒絕雞湯文。

謝謝


十年前,和所有剛畢業的年輕人一樣,我對未來充滿了瑰麗的想像和宏大的願望。在北京的漫天風雪裡從地鐵站往回狂奔,和同伴大聲喊「我要進大公司」;在人貼人的八通線上遭遇「鹹豬手」,一點兒也不膽怯大聲呵斥;加班到深夜的歸途中手機被偷及時奪了回來,卻發現對方有好幾個同夥,隨後在夜市裡繞圈不敢直接回家。

那時年輕氣盛,總覺得一切盡在自己掌握,生活裏有臺隱形的攝像機每天跟拍自己,而自己就是這龐大世界裡獨一無二的主角,閃閃發光。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不得不逐漸接受一個事實:我,其實和很多人一樣,都是這顆星球上平凡又微小的存在。

不是主角,不在C位,不是「天選之子」,身上沒有背負拯救世界的責任。

千千萬萬的我們,只是這個世界的配角。

泄氣嗎?其實並不。任何一部優秀的影視劇或者小說,除了閃閃發光的主角,還有各色各式的配角。百花齊放才組成了多彩的春天,只有主角的世界該多麼單調!

就像崔賢廷在《紅頭髮的N》這本書裏說的:

與其為做主角而苦苦掙扎,

還不如成為特別的配角。

請拭目以待!期待我的脫胎換骨,期待搶鏡演員的華麗誕生!

《紅頭髮的N》的作者崔賢廷,是一名30多歲的韓國普通上班族,她以自己為主人公,用文字和插畫形式記錄了日常點滴和生活感悟,在韓國一經面世就熱銷十萬冊。

在我看來,這是一本給成年人看的勵志暖心繪本:不像兒童繪本字數那麼少,但也足夠簡潔精鍊;不像某些成功學書籍那麼假大空,而是深深擊中成年人的靈魂;不是歌頌萬人崇拜的主角,而是誠懇專註地「拍攝」平凡配角的人生……

很多時候生活裏的難題不需要解決也本來無解,只要知道這世界上有人和自己一樣,心底就會有溫暖的力量滋生蔓延,從而度過這平凡又閃耀著微光的一生。

配角的煩惱:喫東西花錢,減肥也花錢

加班到凌晨,是用炸雞和披薩安撫自己,還是和同事拼一頓熱騰騰的火鍋?

好好的愛豆追著,突然房子就塌了,是不是該流著淚喝一杯奶茶?

難得的年假沒辦法去旅遊,獎勵自己一頓海鮮大餐總可以吧?

喫起來一時爽,一直喫一直爽。

當腰圍趕上胸圍的時候,又馬上用顫抖的手搜索「如何一個月瘦十斤」。科學減重大V告訴你要「七分喫三分練」,然而減脂餐不僅做起來麻煩,食材還貴得上天。

這個時候通常會在心裡厭惡自己:為什麼控制不住?為什麼要惡性循環?《紅頭髮的N》裏作者也有這樣的煩惱:

沒有男朋友,沒有時間,沒有愛好……

只有喫纔是我人生最大的樂趣。問題是好喫的食物普遍熱量較高,而高熱量的食物又容易使人發胖。喫東西花錢,減肥也花錢。

錢要麼用來享受美食,要麼用來狠狠減肥,總得選一個方向進行投資。

配角的困惑:什麼時候才能說走就走

曾經有這麼一段關於旅行的文案在網上爆火:

你寫PPT時,阿拉斯加的鱈魚正躍出水面;你看報表時,梅里雪山的金絲猴剛好爬上樹尖;你擠進地鐵時,西藏的山鷹一直盤旋雲端;你在會議中吵架時,尼泊爾的揹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總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總有一些噴著香水聞不到的空氣,總有一些在寫字樓裏卻永遠遇不見的人。

很多人當時被這段文案打動,想立刻扔下工作背上行囊去尋找詩和遠方。可是現實呢?請不到年假就得裸辭,裸辭的話下一份工作在哪裡,房貸車貸會不會斷供……於是隻能垂頭喪氣看看寫字樓外的塊狀天空,重新坐回電腦前。

其實說走就走的永遠是少數人,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踏踏實實工作,積攢假期規劃一次圓滿的旅程。

崔賢廷在《紅頭髮的N》裏和大多數人一樣唸叨:

春天想去賞花,夏天想去看大海,

秋天想去採楓葉,冬天想去看落雪。而春夏秋冬,我依然待在這裡……

都說四季變換是一道靚麗的風景,

可我想感受一下四季的風情怎麼就這麼難呢?

配角的感情:單身似乎比戀愛更有安全感

看小說時直呼:好甜!看劇時對著CP大喊:KSWL!雖然還沒有男朋友,但是已經在心裡制定好了「和男友要做的一百件事」。換上招桃花的手機壁紙,轉發好運圖期待奇蹟降臨。

可是真到了和男生接觸的時候:他髮際線太高了,他竟然不愛洗澡,他好像有點摳門兒,他脾氣太急……總有一個原因淘汰對方,然後過回自己的單身生活。

一邊嚮往戀愛,一邊又覺得單身的安全感無可替代。在《紅頭髮的N》裏,崔賢廷也有著同樣的困擾:

哪怕對方身上99%都是優點,

也會因他1%的缺點而直接放棄。絕不挽留要走的男人,堅決阻擋要來的男人。同時每天又在祈禱,給我個男朋友吧,是個男的就行。

然而又會回到開始,循環往複。

配角的蝸居:睡前室內設計師

工作多年,我租過好幾處房子。

有老舊二室一廳的次臥,只擺一張牀和一個舊沙發,客廳的洗衣機漏水,經常被樓下鄰居提著拖把上來罵,導致每次洗衣服都膽戰心驚。

也有被合租的二房東要求保持公共區域乾淨到不能有一絲頭髮,所以回家都快速經過客廳,平時能不出房間門就絕不出去。

還在二十多平的一居室裏體驗到人生最自由自在的舒適感,冬天暖氣十足穿弔帶裙喫冰淇淋,被獨居的愉快撫平了失戀的傷痛和苦楚。

但租房永遠不是終點,每一次翻看關於裝修的帖子都會幻想,如果是自己的房子該如何佈置?不要茶几電視和背景牆,但一定要有沙發地毯和大書桌。

於是再一次和崔賢廷作者隔著時空和距離產生了共鳴:

我的興趣是看房子。

入睡前,確認一下一居室的市場價,

再幻想一下自己搬進那裡的場景,

這種幻想總能讓我心情愉悅。人永遠不會得到滿足,從今往後,我的夢想是住進一室一廳。我相信總有一天,我能實現這個夢想。

配角的羞惱:那些年我們忘不掉的 「凡爾賽」

前些天有一個熱帖,討論關於自己奇怪的記憶點:總是在夜深人靜時想到曾經的尷尬場面,有時甚至會羞憤的流出眼淚。

很多人表示說的就是自己,明明也有高光時刻卻總不記得,那些小笨拙小尷尬,那些現在看來有點「凡爾賽」的小虛榮,卻在腦海里一遍一遍演繹,讓人越想越氣惱。

比如穿著不合身的裙裝去表白;比如為了面子講過小小的謊話;

比如修圖發朋友圈卻忘了屏蔽最熟悉的人;比如假裝不經意提到新買的某個東西……

對此,《紅頭髮的N》裏崔賢廷也有話要說:

在《紅頭髮的N》裏,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瞬間,關於職場、關於夢想、關於親情,看著書就會發現,這裡有世界上另一個自己,讓人感到親切又溫暖。那些生活中的不愉快,不成功,很多人都經歷過或者正在經歷中。

就像書裏寫道:

不是隻有我會犯錯,所有人都會犯錯。

所有人都會掙扎著過日子,這就是人生。沒關係,並不是隻有你一個人這樣。雖然聽起來很消極,但有著出乎意料的效果。至少,你脫離泥潭只是時間問題。

我們不僅是自己,身上也背負著兒女、父母、愛人、員工等等身份。每一個努力起牀的清晨,每一個伏案工作的深夜,都是我們認真生活的縮影。

我們常常希望一覺醒來回到無憂無慮的童年,我們也常常疑惑:為什麼父母在這個年紀已經有了孩子,但我們卻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孩子。

不要苛求自己不夠美,不夠瘦,不夠精明,不夠遊刃有餘,不夠能言善辯。抱抱努力生活的自己吧,給自己說聲:辛苦了!

我現在依舊是孩子,但我的身體長得很大,以至於人們都說我是大人。

世界希望我以大人之名變得更加懂事和圓滑,甚至要我厚臉皮和妥協。但我更希望自己能夠守住內心的純粹。希望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天,我也能做到問心無愧。

《紅頭髮的N》([韓]崔賢廷)【簡介_書評_在線閱讀】 - 噹噹圖書?

product.dangdang.com圖標

在崔賢廷這本《紅頭髮的N》裏,你或許找不到教你如何成功的技巧,找不到令人血脈噴張的雞湯口號,但你可以找到很多共情,很多被忽視的微小瞬間,很多真實有趣的惡劣念頭。

正是這些瑣碎又真誠的內容組成了這本《紅頭髮的N》,它讓閱讀者時而會心一笑,時而鼻腔一酸:原來不只是主角纔有攝像機給予特寫鏡頭,我們平凡的配角也可以被看見、被跟拍、被記錄下平凡又不平淡的人生啊!


《明日綻放的花蕾》日本的作家朱川湊人寫的,一個一個不可思議的溫暖的小故事。雖然日本很冷漠,可日本人寫的治癒系的東西真的很棒。《一個人的好天氣》《窗燈》日本作家青山七惠這個作家寫人的陰暗面是很棒的,雖然主角有很多小的陰暗面,故事確實舒服的,莫名的治癒感。

我是一個設計專業的學生,愛死了這個封面,三種顏色同樣的圖案。

珍妮特?溫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別無選擇,並不意味著失落。可是,狗被埋在潔凈的土裡,而我埋葬的東西卻自行掘墓而出,黏濕陰冷的恐懼,危險的想法,還有我暫時拋卻、留待日後在處理的重重陰影。我不能一勞永逸地拋卻他們,總有一天我會想起來,會去面對。但並不是所有黑暗的地方都需要光明,我必須記住這一點。」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京東¥ 49.00去購買?

羅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

蛤蟆先生一向愛笑愛鬧,如今卻一反常態地鬱鬱寡歡,他一個人躲在屋裡,連起牀梳洗的力氣都沒有。朋友們非常擔心他,建議他去做心理諮詢。在10次心理諮詢中,蛤蟆在諮詢師蒼鷺的帶領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內心世界,也逐漸找回了信心與希望……

這並不是一本寫給孩子看的書,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療愈讀物。出版20多年來,已成為英國國民級心理諮詢入門書。它基於TA溝通分析心理學的理論,講述了一個抑鬱症病人通過十次心理諮詢,終於找回快樂和自信的全過程。在書中,可以看到心理諮詢的傾聽、共情、溝通技巧,也可以看到一個標準的心理諮詢流程的模板。讀者猶如親臨現場,體驗心理諮詢的每一個細節,見證療愈和改變的發生。

在這本書裏,作者藉由蛤蟆和心理諮詢師蒼鷺的互動,探索了蛤蟆自卑、軟弱、愛炫耀的個性與抑鬱的情緒究竟來源於何處,讓讀者看到童年經歷對人格的深刻影響,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長大成人,獨立、自信、充滿希望地生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醫生京東¥ 26.31去購買?

以上兩本都是很喜歡的心理學書籍,也很通俗易懂,非常治癒。

對心理學感興趣的話可以看我其他文章,有推薦一些入門的心理學書籍。


之前看過一本書叫《兔子什麼都知道》,很治癒。


《當我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村上春樹最受歡迎的隨筆集,實際上,他的一系列隨筆集寫得都很有趣,很治癒

這本專門寫村上自己25年跑步經歷的隨筆集,當然更不消說,我大概看了不下十遍,屬於百讀不厭的類型。

隨便摘幾條我覺得特別有啟發的句子:

不過細想起來,這種生來容易發胖的體質或許是一種幸運。比如說,我這種人為了不增加體重,每天得劇烈地運動,留意飲食,有所節制。何等費勁的人生啊!但倘若從不偷懶,堅持努力,代謝便可以維持在高水平,身體愈來愈健康強壯,老化恐怕也會減緩。什麼都不做也不發胖的人無須留意運動和飲食。並無必要卻去尋這種麻煩事兒做的人肯定不會太多,因此這種體質的人,體力每每隨著年齡增長日漸衰退。不著意鍛煉的話,肌肉自然而然便會鬆弛,骨質便會疏鬆。什麼纔是公平,還得以長遠的眼光來看才能看明白。

讀到這段話時,對於「事物必然有兩面性,關鍵看如何找出更積極的一面」,瞬間有了領悟,十分形象的例子

再怎麼說長跑和自己的性情相符,也有這樣的日子。「今天覺得身體好沉啊。不想跑步啦。」應該說經常有類似的日子。這時候便會找出形形色色冠冕堂皇的理由來,想休息,不想跑了。在奧運會長跑選手瀨古利彥退役就任SB隊教練後不久,我曾採訪過他。當時我問道:「瀨古君這樣高水平的長跑選手,會不會也有今天不想跑啦、覺得煩啦、想待在家裡睡覺這類情形呢?」瀨古君可謂怒目圓睜,然後用了類似「這人怎麼問出這種傻問題來」的語氣回答:「那還用問!這種事情經常發生。」

原來即便是高手,在漫漫的長路中,也會有軟弱、泄氣、想偷懶的時候,人人如此,無需對自己過多的自責

人的心靈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空白。人類的精神還沒有強大到足以坐擁真空的程度,即使有,也不是一以貫之的。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逐漸認識到,這樣的苦痛和創傷對於人生而言,其實很是必要。想起來,正是跟別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確立自我,一直作為獨立的存在。

痛苦和創傷,對於人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只是每個人的應對方式不同而已

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精裝版 村上春樹京東¥ 18.00去購買?

《好物100》

松浦彌太郎和伊藤正子合著的一本小書,

當你身處於每一件都是由自己精挑細選而得的物品之中時,內心會安定滿足。

我覺得特別適合和斷舍離,極簡生活搭配著來:把不喜歡,不好用的物品斷舍離之後,留下的,希望擁有的,都是自己喜歡,用心感受過後的好物

而且,字裡行間,流露出的那種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物品的態度,讀著讀著,也不自覺地被感染,進而希望擁有兩位作者的那份從容、寧定與淡淡喜悅的心。

好物100京東¥ 48.00去購買?

《福爾摩斯探案集》

可能有人會詫異,為什麼這套偵探書會和「治癒、幸福」這樣的關鍵詞關聯起來。

當然首先要聲明,每個人感受到的幸福、治癒肯定是不同的,我這裡推薦的只是令我有這樣感受的書而已。

之所以列出這套書,有兩個原因,

一個是,這也是一套我很喜歡,讀了很多很多很多遍的書,幾乎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拿出來重溫一遍,因為熟悉而治癒,因為內心裡知道,一開始讀,我的注意力便會從當下,轉移到了18世紀的英國,和書裏十分紳士的福爾摩斯與華生一起,去面對和解決一個個的案子

二是,故事裡,雖然有謀殺、有血腥,但因為有福爾摩斯,所以都能得到解決,謎底終會揭開,惡徒幾乎都得到了懲戒

對比現實世界,書裏的世界其實清晰明白很多,有種讓人安心的秩序感和確定感

全新 福爾摩斯探案集 全譯本 福爾摩斯探案集全集版京東¥ 313.00去購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