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情节也没关系,最好不要有跌宕起伏的情节,平平常常的日常最好。

类似于山茶花文具店之类的书,国内外的都可以,尽量是近几年的。

拒绝鸡汤文。

谢谢


十年前,和所有刚毕业的年轻人一样,我对未来充满了瑰丽的想像和宏大的愿望。在北京的漫天风雪里从地铁站往回狂奔,和同伴大声喊「我要进大公司」;在人贴人的八通线上遭遇「咸猪手」,一点儿也不胆怯大声呵斥;加班到深夜的归途中手机被偷及时夺了回来,却发现对方有好几个同伙,随后在夜市里绕圈不敢直接回家。

那时年轻气盛,总觉得一切尽在自己掌握,生活里有台隐形的摄像机每天跟拍自己,而自己就是这庞大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主角,闪闪发光。

然而随著年龄的增长,不得不逐渐接受一个事实:我,其实和很多人一样,都是这颗星球上平凡又微小的存在。

不是主角,不在C位,不是「天选之子」,身上没有背负拯救世界的责任。

千千万万的我们,只是这个世界的配角。

泄气吗?其实并不。任何一部优秀的影视剧或者小说,除了闪闪发光的主角,还有各色各式的配角。百花齐放才组成了多彩的春天,只有主角的世界该多么单调!

就像崔贤廷在《红头发的N》这本书里说的:

与其为做主角而苦苦挣扎,

还不如成为特别的配角。

请拭目以待!期待我的脱胎换骨,期待抢镜演员的华丽诞生!

《红头发的N》的作者崔贤廷,是一名30多岁的韩国普通上班族,她以自己为主人公,用文字和插画形式记录了日常点滴和生活感悟,在韩国一经面世就热销十万册。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给成年人看的励志暖心绘本:不像儿童绘本字数那么少,但也足够简洁精炼;不像某些成功学书籍那么假大空,而是深深击中成年人的灵魂;不是歌颂万人崇拜的主角,而是诚恳专注地「拍摄」平凡配角的人生……

很多时候生活里的难题不需要解决也本来无解,只要知道这世界上有人和自己一样,心底就会有温暖的力量滋生蔓延,从而度过这平凡又闪耀著微光的一生。

配角的烦恼:吃东西花钱,减肥也花钱

加班到凌晨,是用炸鸡和披萨安抚自己,还是和同事拼一顿热腾腾的火锅?

好好的爱豆追著,突然房子就塌了,是不是该流著泪喝一杯奶茶?

难得的年假没办法去旅游,奖励自己一顿海鲜大餐总可以吧?

吃起来一时爽,一直吃一直爽。

当腰围赶上胸围的时候,又马上用颤抖的手搜索「如何一个月瘦十斤」。科学减重大V告诉你要「七分吃三分练」,然而减脂餐不仅做起来麻烦,食材还贵得上天。

这个时候通常会在心里厌恶自己:为什么控制不住?为什么要恶性循环?《红头发的N》里作者也有这样的烦恼:

没有男朋友,没有时间,没有爱好……

只有吃才是我人生最大的乐趣。问题是好吃的食物普遍热量较高,而高热量的食物又容易使人发胖。吃东西花钱,减肥也花钱。

钱要么用来享受美食,要么用来狠狠减肥,总得选一个方向进行投资。

配角的困惑:什么时候才能说走就走

曾经有这么一段关于旅行的文案在网上爆火:

你写PPT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你看报表时,梅里雪山的金丝猴刚好爬上树尖;你挤进地铁时,西藏的山鹰一直盘旋云端;你在会议中吵架时,尼泊尔的背包客一起端起酒杯坐在火堆旁。总有一些穿高跟鞋走不到的路,总有一些喷著香水闻不到的空气,总有一些在写字楼里却永远遇不见的人。

很多人当时被这段文案打动,想立刻扔下工作背上行囊去寻找诗和远方。可是现实呢?请不到年假就得裸辞,裸辞的话下一份工作在哪里,房贷车贷会不会断供……于是只能垂头丧气看看写字楼外的块状天空,重新坐回电脑前。

其实说走就走的永远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踏踏实实工作,积攒假期规划一次圆满的旅程。

崔贤廷在《红头发的N》里和大多数人一样念叨:

春天想去赏花,夏天想去看大海,

秋天想去采枫叶,冬天想去看落雪。而春夏秋冬,我依然待在这里……

都说四季变换是一道靓丽的风景,

可我想感受一下四季的风情怎么就这么难呢?

配角的感情:单身似乎比恋爱更有安全感

看小说时直呼:好甜!看剧时对著CP大喊:KSWL!虽然还没有男朋友,但是已经在心里制定好了「和男友要做的一百件事」。换上招桃花的手机壁纸,转发好运图期待奇迹降临。

可是真到了和男生接触的时候:他发际线太高了,他竟然不爱洗澡,他好像有点抠门儿,他脾气太急……总有一个原因淘汰对方,然后过回自己的单身生活。

一边向往恋爱,一边又觉得单身的安全感无可替代。在《红头发的N》里,崔贤廷也有著同样的困扰:

哪怕对方身上99%都是优点,

也会因他1%的缺点而直接放弃。绝不挽留要走的男人,坚决阻挡要来的男人。同时每天又在祈祷,给我个男朋友吧,是个男的就行。

然而又会回到开始,循环往复。

配角的蜗居:睡前室内设计师

工作多年,我租过好几处房子。

有老旧二室一厅的次卧,只摆一张床和一个旧沙发,客厅的洗衣机漏水,经常被楼下邻居提著拖把上来骂,导致每次洗衣服都胆战心惊。

也有被合租的二房东要求保持公共区域干净到不能有一丝头发,所以回家都快速经过客厅,平时能不出房间门就绝不出去。

还在二十多平的一居室里体验到人生最自由自在的舒适感,冬天暖气十足穿吊带裙吃冰淇淋,被独居的愉快抚平了失恋的伤痛和苦楚。

但租房永远不是终点,每一次翻看关于装修的帖子都会幻想,如果是自己的房子该如何布置?不要茶几电视和背景墙,但一定要有沙发地毯和大书桌。

于是再一次和崔贤廷作者隔著时空和距离产生了共鸣:

我的兴趣是看房子。

入睡前,确认一下一居室的市场价,

再幻想一下自己搬进那里的场景,

这种幻想总能让我心情愉悦。人永远不会得到满足,从今往后,我的梦想是住进一室一厅。我相信总有一天,我能实现这个梦想。

配角的羞恼:那些年我们忘不掉的 「凡尔赛」

前些天有一个热帖,讨论关于自己奇怪的记忆点:总是在夜深人静时想到曾经的尴尬场面,有时甚至会羞愤的流出眼泪。

很多人表示说的就是自己,明明也有高光时刻却总不记得,那些小笨拙小尴尬,那些现在看来有点「凡尔赛」的小虚荣,却在脑海里一遍一遍演绎,让人越想越气恼。

比如穿著不合身的裙装去表白;比如为了面子讲过小小的谎话;

比如修图发朋友圈却忘了屏蔽最熟悉的人;比如假装不经意提到新买的某个东西……

对此,《红头发的N》里崔贤廷也有话要说:

在《红头发的N》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瞬间,关于职场、关于梦想、关于亲情,看著书就会发现,这里有世界上另一个自己,让人感到亲切又温暖。那些生活中的不愉快,不成功,很多人都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中。

就像书里写道:

不是只有我会犯错,所有人都会犯错。

所有人都会挣扎著过日子,这就是人生。没关系,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人这样。虽然听起来很消极,但有著出乎意料的效果。至少,你脱离泥潭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不仅是自己,身上也背负著儿女、父母、爱人、员工等等身份。每一个努力起床的清晨,每一个伏案工作的深夜,都是我们认真生活的缩影。

我们常常希望一觉醒来回到无忧无虑的童年,我们也常常疑惑:为什么父母在这个年纪已经有了孩子,但我们却总觉得自己还是个孩子。

不要苛求自己不够美,不够瘦,不够精明,不够游刃有余,不够能言善辩。抱抱努力生活的自己吧,给自己说声:辛苦了!

我现在依旧是孩子,但我的身体长得很大,以至于人们都说我是大人。

世界希望我以大人之名变得更加懂事和圆滑,甚至要我厚脸皮和妥协。但我更希望自己能够守住内心的纯粹。希望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我也能做到问心无愧。

《红头发的N》([韩]崔贤廷)【简介_书评_在线阅读】 - 当当图书?

product.dangdang.com图标

在崔贤廷这本《红头发的N》里,你或许找不到教你如何成功的技巧,找不到令人血脉喷张的鸡汤口号,但你可以找到很多共情,很多被忽视的微小瞬间,很多真实有趣的恶劣念头。

正是这些琐碎又真诚的内容组成了这本《红头发的N》,它让阅读者时而会心一笑,时而鼻腔一酸:原来不只是主角才有摄像机给予特写镜头,我们平凡的配角也可以被看见、被跟拍、被记录下平凡又不平淡的人生啊!


《明日绽放的花蕾》日本的作家朱川凑人写的,一个一个不可思议的温暖的小故事。虽然日本很冷漠,可日本人写的治愈系的东西真的很棒。《一个人的好天气》《窗灯》日本作家青山七惠这个作家写人的阴暗面是很棒的,虽然主角有很多小的阴暗面,故事确实舒服的,莫名的治愈感。

我是一个设计专业的学生,爱死了这个封面,三种颜色同样的图案。

珍妮特?温特森《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

「别无选择,并不意味著失落。可是,狗被埋在洁净的土里,而我埋葬的东西却自行掘墓而出,黏湿阴冷的恐惧,危险的想法,还有我暂时抛却、留待日后在处理的重重阴影。我不能一劳永逸地抛却他们,总有一天我会想起来,会去面对。但并不是所有黑暗的地方都需要光明,我必须记住这一点。」

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京东¥ 49.00去购买?

罗伯特·戴博德的《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

蛤蟆先生一向爱笑爱闹,如今却一反常态地郁郁寡欢,他一个人躲在屋里,连起床梳洗的力气都没有。朋友们非常担心他,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在咨询师苍鹭的带领下,勇敢地探索了自己的内心世界,也逐渐找回了信心与希望……

这并不是一本写给孩子看的书,而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心理疗愈读物。出版20多年来,已成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它基于TA沟通分析心理学的理论,讲述了一个抑郁症病人通过十次心理咨询,终于找回快乐和自信的全过程。在书中,可以看到心理咨询的倾听、共情、沟通技巧,也可以看到一个标准的心理咨询流程的模板。读者犹如亲临现场,体验心理咨询的每一个细节,见证疗愈和改变的发生。

在这本书里,作者借由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的互动,探索了蛤蟆自卑、软弱、爱炫耀的个性与抑郁的情绪究竟来源于何处,让读者看到童年经历对人格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才能在心理上真正长大成人,独立、自信、充满希望地生活。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京东¥ 26.31去购买?

以上两本都是很喜欢的心理学书籍,也很通俗易懂,非常治愈。

对心理学感兴趣的话可以看我其他文章,有推荐一些入门的心理学书籍。


之前看过一本书叫《兔子什么都知道》,很治愈。


《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村上春树最受欢迎的随笔集,实际上,他的一系列随笔集写得都很有趣,很治愈

这本专门写村上自己25年跑步经历的随笔集,当然更不消说,我大概看了不下十遍,属于百读不厌的类型。

随便摘几条我觉得特别有启发的句子:

不过细想起来,这种生来容易发胖的体质或许是一种幸运。比如说,我这种人为了不增加体重,每天得剧烈地运动,留意饮食,有所节制。何等费劲的人生啊!但倘若从不偷懒,坚持努力,代谢便可以维持在高水平,身体愈来愈健康强壮,老化恐怕也会减缓。什么都不做也不发胖的人无须留意运动和饮食。并无必要却去寻这种麻烦事儿做的人肯定不会太多,因此这种体质的人,体力每每随著年龄增长日渐衰退。不著意锻炼的话,肌肉自然而然便会松弛,骨质便会疏松。什么才是公平,还得以长远的眼光来看才能看明白。

读到这段话时,对于「事物必然有两面性,关键看如何找出更积极的一面」,瞬间有了领悟,十分形象的例子

再怎么说长跑和自己的性情相符,也有这样的日子。「今天觉得身体好沉啊。不想跑步啦。」应该说经常有类似的日子。这时候便会找出形形色色冠冕堂皇的理由来,想休息,不想跑了。在奥运会长跑选手濑古利彦退役就任SB队教练后不久,我曾采访过他。当时我问道:「濑古君这样高水平的长跑选手,会不会也有今天不想跑啦、觉得烦啦、想待在家里睡觉这类情形呢?」濑古君可谓怒目圆睁,然后用了类似「这人怎么问出这种傻问题来」的语气回答:「那还用问!这种事情经常发生。」

原来即便是高手,在漫漫的长路中,也会有软弱、泄气、想偷懒的时候,人人如此,无需对自己过多的自责

人的心灵中不可能存在真正的空白。人类的精神还没有强大到足以坐拥真空的程度,即使有,也不是一以贯之的。 然而随著年龄的增长,我们逐渐认识到,这样的苦痛和创伤对于人生而言,其实很是必要。想起来,正是跟别人多少有所不同,人才得以确立自我,一直作为独立的存在。

痛苦和创伤,对于人是必不可少的存在,只是每个人的应对方式不同而已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精装版 村上春树京东¥ 18.00去购买?

《好物100》

松浦弥太郎和伊藤正子合著的一本小书,

当你身处于每一件都是由自己精挑细选而得的物品之中时,内心会安定满足。

我觉得特别适合和断舍离,极简生活搭配著来:把不喜欢,不好用的物品断舍离之后,留下的,希望拥有的,都是自己喜欢,用心感受过后的好物

而且,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那种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物品的态度,读著读著,也不自觉地被感染,进而希望拥有两位作者的那份从容、宁定与淡淡喜悦的心。

好物100京东¥ 48.00去购买?

《福尔摩斯探案集》

可能有人会诧异,为什么这套侦探书会和「治愈、幸福」这样的关键词关联起来。

当然首先要声明,每个人感受到的幸福、治愈肯定是不同的,我这里推荐的只是令我有这样感受的书而已。

之所以列出这套书,有两个原因,

一个是,这也是一套我很喜欢,读了很多很多很多遍的书,几乎是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拿出来重温一遍,因为熟悉而治愈,因为内心里知道,一开始读,我的注意力便会从当下,转移到了18世纪的英国,和书里十分绅士的福尔摩斯与华生一起,去面对和解决一个个的案子

二是,故事里,虽然有谋杀、有血腥,但因为有福尔摩斯,所以都能得到解决,谜底终会揭开,恶徒几乎都得到了惩戒

对比现实世界,书里的世界其实清晰明白很多,有种让人安心的秩序感和确定感

全新 福尔摩斯探案集 全译本 福尔摩斯探案集全集版京东¥ 313.00去购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